泰國舞蹈簡介之泰國傳統舞蹈

來源:文萃谷 3.39K

泰國民族舞蹈,指泰國民間流行的各民族具有觀賞性的羣眾舞蹈。伴奏主要用鼓、鑼、鈸、拍板、笛、胡琴、蘆笙等樂器,節奏輕快,旋律優美。下面是泰國舞蹈簡介之泰國傳統舞蹈,快來看看吧!

泰國舞蹈簡介之泰國傳統舞蹈

泰國舞蹈是接受柬埔寨宮廷舞蹈影響而發展起來的,雖然它接受了東埔寨吳哥王朝時期的宮廷舞蹈的影響,但由於本民族的審美思維定勢的決定,泰國舞蹈呈現出與柬埔寨舞蹈風格的很大區別。泰國宮廷舞蹈顯得活潑、輕盈、流暢,舞姿婀娜,風格自由開放。

泰國舞有宮廷舞劇與民族舞劇和民間舞蹈之分。“孔”是泰國舞劇的表現形式,“孔”也即啞劇之意,是一個戴面具表演的舞劇。它受古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藝術影響,演員表演富於程式化的手勢和豐富的面部表情。程式化的舞姿有68式,伴奏樂器主要有木琴、套鑼、木豎笛、鼓和撞鈴等。

泰國的民族舞劇大多表現傳統民間神話故事,泰國民族舞劇分兩類:一類是宮廷的、由宮廷女子表演的“洛坤·奈”,是藝術舞蹈為主的表演形式;另一類是民間的,舞蹈帶有喜劇色彩

泰國的民間舞蹈內容豐富多彩,主要有笙舞、南旺舞、諾拉舞。“笙舞”是泰國東北地區的民間舞,表演形式為男女對舞,主要表現農村勞動生活和民俗風情。其中包括“捕魚舞”、“飯籃舞”。舞蹈表演有説有唱又有跳,風趣活潑。“南旺舞”又稱圈舞,有19種基本舞步,男女對舞。表演時,女子面頰、上身及手臂朝向男子,男子以雙臂拱護女子,環繞而舞。“諾拉舞”起源於泰國南部,舞姿婀娜,手臂動作比較多,富有韻律感。

泰國的基本舞姿是:下體保持半蹲,身體及手臂每個關節都彎曲,形成“三道彎”造型,動作時,腿在半蹲狀態上做重拍向下動作,節奏均勻地上下屈伸,身體上下顫動為其動律的主要特點。

泰國的舞蹈風格近似於印度舞蹈,舞姿富有雕塑性,情感內含,動作輕盈樸實。

“北方舞”、“長甲舞”、“瑪拉舞”、“蠟燭舞”、“布廉舞”,是流行於北部清邁府一帶的舞蹈。在古代這些舞蹈也屬於泰國北部宮廷舞蹈,現在已經流行民間,一般在禮佛時節演出。——舞步舒緩、前臂動作較少。比如“長甲舞”服裝雍容華貴,十指佩戴金光閃閃的長甲,發上綴滿金銀飾物,堆髻上還要斜插上長長的花矍。這種服飾同緬甸古典舞蹈服飾很相近。“蠟燭舞”是用兩指夾持蠟燭舞蹈,身體的彎曲蹲伏、手臂的屈伸以及有節奏的蹲踏舞步。

在泰國中部地區,人民勤勞樸實、爽朗幽默。“蘭達舞”、“豐收舞”、“特騰舞”表現了當地人們的勤勞樂觀的精神風貌。“豐收舞”的舞者頭戴草笠,手持秧苗邊歌邊舞,表現秧農耕耘、播種、收割、打穀景象;抒發他們在一年勞作之後喜獲豐收盡情歡舞的歡悦情緒。“蘭達舞”主要是對唱,舞蹈動作是配歌而舞,比如划船歌即是。這個地區十分流行的“特騰舞”是模擬鼓聲取名的。跳“特騰”的男演員要身背長鼓和女演員相對而舞。鑼、鐃、拔、鈴等鼓樂的伴奏使舞蹈產生十分熱鬧歡快的效果。跳“特騰”是泰國民間集會上很流行的娛樂形式。

泰國東北部地區最流行的是“笙”舞。“笙”舞種類很多,前邊提到的“南旺”即是“笙”舞的一種。其餘的“笙”舞還有“竹籃舞”、“捕魚舞”、“飯籃舞”等等。“笙”舞表演形式自由,沒有泰國古典舞蹈那樣規範化的語彙。開始表演時表演者又説又唱又舞,歌詞內容很幽默,然後男女結伴魚貫而舞,舞者隨着小鐃鈸的節奏變化而變換動作;結束時音樂節奏要轉快,在激越的鼓樂聲中舞蹈達到高潮,然後嘎然而止。“笙”舞的服飾大同小異,男子一般着青色長袖無領衫褲,頭纏巾;女子着黑色或棕色衣裙,頭頂堆髻,插白花。“竹籃舞”表演者身挎竹籃舞蹈,表現農村男女青年日常勞動生活和彼此的愛慕之情。捕魚舞反映農村下網捕魚的一片繁忙景象。“飯籃舞”則表現農忙季節送飯到田頭的情景。綜上所述,“笙”舞主要表現農村的勞動生活和風情習俗,是質樸歡快的男女對舞型的舞蹈。它富於節奏性、動作性,一般都有説唱音樂在前鋪墊,以顯示“笙”舞明快、歡樂、樸實、幽默的獨特藝術色調。此外,東北地區盛產毛竹,竹竿敲碰時聲音清脆悦耳,人們喜歡踏着竹音翩翩舞蹈,“竹竿舞”也是流行於這一地區的典型舞蹈。以東北地方語言和曲調表演的説唱藝術有時也配以簡單的舞步表演。

流行於南部的“諾拉”泛指這地區的所有舞蹈,狹義的指舞劇藝術。“諾拉”是泰國最古老的`舞蹈品種,南部人民很喜愛它。這類節目舞姿優雅活潑,動作幅度較大。尤其是手臂動作千姿萬態。泰國啞劇“孔”和舞劇“洛坤”都受到“諾拉”舞的深刻影響。許多古典舞蹈模式是從“諾拉”中起源的。南部著名的民間舞還有“瑪努拉舞”、“差蒂舞”。“瑪努拉舞”是一種滑稽舞,產生於泰國南部回教部落。表演時動作輕鬆滑稽,用對答詩詞的方式來表達舞蹈內容。“差蒂舞”與“瑪努拉舞”很相似,也是滑稽舞。

泰國傳統舞蹈分古典舞和民族舞兩種,其中古典舞是一種十分複雜而微妙的藝術,每個舞步動作都具有特殊含義,訴説一個婆羅門教故事,情節十分曲折。

古典舞是泰國舞蹈藝術精華,已有約300多年曆史,源於印度南部“卡達卡利”宗教舞蹈,同時又受中國皮影戲的影響。在古典舞中尤以啞劇舞馳名。古典舞又有“宮內”與“宮外”之別。宮內舞比較嚴肅古板,沒有滑稽場面。與之相對應的宮外舞則比較活潑自由、詼諧有趣。跳舞少女們所穿的服裝,以著名的泰國絲製成,再配上閃閃生光的金片。她們所戴的帽子,是寺廟風格的寶塔型金冠,充滿宗教氣息。

古典舞與戲劇可謂混為一種,不能分割。古典舞劇最著名的是Khon面具劇,該劇從印度廟的典禮和舞蹈中演變過來。全劇最特別的地方,是所有男性舞者都帶着不同的面具、穿着相異的服裝,以顯示其身份。與面具舞劇齊名而同樣深受大眾歡迎的是Lacorn舞蹈劇。劇中的男舞者大多以真面目示人,不需帶上面具。

泰國古典舞經常在宗教活動、紀念典禮中出現,表演者在演出時完全赤腳,無論一舉手或一投足,都是那麼緩慢而富有韻律,婀娜多姿,嫵媚動人。舞蹈者擅長以手和手指表達意思,譬如兩手交*於胸前表示愛,雙手摩擦頸部代表憤怒,左掌伸平貼於胸口表示內心的喜悦,食指指向地面表示兇惡。整個舞蹈動中帶靜,靜中有動,尤其是女演員,動作傳情,眼睛傳神,藴藏無盡的神韻。

泰國的民族舞蹈十分豐富多彩,有表演結婚習俗的“婚禮舞”、婦女們下田插秧的“農民舞”、喜慶五穀豐登的“豐收舞”,以及“祝福舞”。祝福舞是一種羣眾性的舞蹈,一般在宴會及聯歡後同來賓一起共同歡跳。表演時,男女配對錶演,旋轉揮動手臂,輕輕抬起腳步,舞姿輕盈。

泰國民族歌舞素以服裝華貴、動作優雅、內涵豐富而膾炙人口。其中以玉指閃爍的“指甲舞”最有魅力;燭光流螢的“蠟燭舞”最有藝術;大眾化的南旺舞最為普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