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拉好京劇旦角西皮唱腔

來源:文萃谷 1.92W

戲曲演唱無論是生行、旦行還是淨行,由於唱腔板式和旋律的複雜性,它的音域很廣,唱腔因劇情和人物情感的需要,經常會有高音出現。小編整理了關於拉好京劇旦角西皮唱腔,歡迎欣賞與借鑑。

如何拉好京劇旦角西皮唱腔

一、這段是拉旦角腔和技巧的“開蒙段”

傳統的旦角西皮原板腔,實際只有兩句腔,分別用在第一句唱詞和第二句唱詞上,這段就是如此,還有如《打漁殺家》和《風還巢》等。第三句起就是“連句腔”,無過門。

本段是京胡或演員的開蒙段,京胡的旦角西皮原板拉法差不多都在裏頭,當然也包括拉旦角的西皮技巧。請務必練好,打好基礎。

二、也是拉老生西皮三眼的受益段

因為,拉老生西皮三眼所要求的左手回滑音、抹音和下滑音技巧及中短分弓的結實運弓和它是一樣的。這些要求你在本唱段中達不到,那你的老生三眼也不可能拉好聽了。二者稍不同的是:老生的稍快些,唱腔音符主要在內弦,61235,音準就容易多了,而旦在外弦,3561,還常常高低音大跳出現,音準就難了。

無論是旦原板還是老生三眼,主要是拉出平穩節奏(右手基本功)和左手技巧的味道,不然就是“流水帳”。

三、託唱拉情

這是對專業琴師的要求,既便拉這段很一般的唱段也要這樣。下面是幾處與“大眾拉法”不同的地方:

1 “將本”的兩個3不是都用抹音,第一個3我用打音,使技巧清新,不雷同,有輕重之分。

2 “皇恩”的7用回滑音技巧的抖弓,之前36拍用內外推連弓,一般的拉法是36 /7 76。這一小變化後產生的“味道”和情感語氣是不一樣的。

3 “一門”的5音用推弓回滑,不用外在的兩個5推拉。

4 “禍”的1不拉破壞旋律完整性的內弦1,而是拉含蓄連貫,講究 音準與音色的高音1,加上2音“小掛音”(不要拉成滑音)。

總之,這段要拉出“君臣父子”的論理道德背景依據,它和《鳳還巢》中唱的“我本當”西皮原板的情形不同,和《撿柴》的原板更是不同了。

四、 對旦角西皮唱中高音1的處理

對旦角西皮唱中的高音1,京胡是拉內1還是拉外弦1,雖説不很嚴格,但還是有效果好與壞之分,正如我在上帖中所舉“禍”的延長1我拉外弦1,若拉內1效果就不同了,就顯得拉法粗糙了。

新代琴師比較講究,慎重考慮,而老代琴師常用內1,例子很多,僅舉《鳳還巢》“本應當”原板:隨(母親)、胡亂(走)、(見姐)夫、朱千(歲)。(摘自某名家演出唱本72、73頁,慢板中也很多,不舉了)。我認為拉高音1更貼唱,更好聽,當然對三指的音準會帶耒些困難。

五、 西皮高音1反覆弓時的三指回滑是“業餘味”

評論四説的是高低選擇,這裏講錯誤技巧使用。在末句“禍”上的高音1不要用“業餘味”的三指回滑,在此處,包括西皮導板或很多地方的高音1,專業拉得是“平音”,或“泛按音”(在這裏不符合演唱情緒),而很多業餘朋友常常用“三指回滑”動作。你是否也這樣?

六、 拉不好旦角西皮原板的主要毛病

“唱得好才能拉得好”,這是對專業琴師的要求,對業餘也是如此。這段雖説簡單,幾乎都是八分音符的中弓,但比老生的皮黃原板要難,原因是業餘朋友對旦角西皮原板流暢而穩的演唱特徵把握不好,往往快,或忽快忽慢。再加上中弓不規範而引起的音虛,音雜,不實,推拉不連貫等,那一定是“叫人坐不住”,不舒服的效果。因此,我在講課中這樣説“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段拉得是否悦耳”。

七、傳統唱段在節奏和速度的處理上很講究“圓”字

“圓”就是快與慢的變化都要有預感,要自然,不能忽快忽慢。請聽如下我的“圓”處理:

第一句“修上”腔,“修”之前的` 3.4 35

第二句“吾皇”腔,“奏”兩拍

末句“禍”腔,“禍”之前的 6.1 35

這三句漸慢的腔都是從這些音符上有預感,有準備的。

因此,當今舞台的現狀要防止什麼都是“快、快、快”。

八、要學會“輕頓弓”

它的符號是空三角,第一句腔中就有三處,幾個學生的彙報都沒拉出來,要麼硬,要麼為頓而頓,很不自然。“輕頓弓”在伴奏旦唱段時很重要,尤其拉程時沒有它,那你不是在拉程派。

掌握“輕頓弓”是需要運弓動作的規範,不然你縱然心裏有,也會力不從心。很可能拉了一輩子的花臉唱(要短強弓、頓弓)和旦角唱(要輕頓弓)聽起耒都一樣,“平淡”。也可能發生在專業琴師中。

九、拉旦角西皮尤其要注意音準

拉好本段的關鍵三奌之三是音準,因為,旦角的有些腔調中京胡音符需要用內外弦不斷交叉,左手型不好是不容易拉準的。不準時幾樣樂器在一起就更不悦耳了。再舉如下例:

《鳳還巢》中原板第一句,慢板“神清骨俊”大腔,南梆子的“程雪娥生耒薄命”大腔。

張派《龍鳳呈祥》慢板“配孟光”光大腔,又“兄長”大腔。

《望江亭》中南梆子“穿紅舉案”迂迴腔。

會拉這幾段的老琴票請檢查自己。專業琴師同樣要注意。

十、悟性

我常對學生説“作為好的專業琴師不但雙手要好,腦子也要好才行”。雙手好就是雙手的基本功和技巧要好,腦子好就對前人的東西要有繼承又有發展,俗話説“要有獨特處理,不是關中活兒”。如李慕良和何順信二位先生等就是這類大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