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英語閲讀理解題方法

來源:文萃谷 4.32K

閲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功在平時,只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夯實基礎,勤於總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英語閲讀理解就不應該是學生獲得高分的攔路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國中英語閲讀理解的方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國中英語閲讀理解題方法

  【國中英語閲讀理解解題方法】

  一、具備良好的閲讀習慣

1.逐漸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默讀速度一般快於朗讀速度,默讀速度大約是説話的速度的兩倍,從八年級開始就應培養學生的默讀習慣,要提醒學生在默讀時避免嘴脣蠕動、低聲朗讀、頻頻回視的不良習慣。要學會合理運用視力以擴大視距,培養從整個句子去理解意義,迅速地從前一個句子掃視到第二個句的習慣,避免一個詞,一個詞地閲讀理解。因此,我們要訓練學生默讀的技能,培養其直接理解書面意義的閲讀能力。

2.進行限時閲讀訓練習慣。限時閲讀是提高學生閲讀速度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訓練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某種閲讀任務,平時養成多讀的習慣,必須堅持不懈的努力,閲讀理解靠的是紮實的語言基礎。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紮實的語言基礎來自於嚴格的基本功訓練和長期的知識積累。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快速閲讀理解的能力。

3.養成整體閲讀的習慣。要求學生把一篇文章作為一個整體去閲讀,閲讀過程中注意句子的意羣,並按意羣閲讀。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提高閲讀速度,而且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內容的理解上。學生剛開始閲讀時,往往習慣於逐詞逐句閲讀,唯恐遺漏某個單詞或句子,這樣做只是對單詞的理解,最多也只是對句子的理解,影響對全文的閲讀理解。

  二、掌握閲讀理解題的解題步驟

  1.初讀全文

(1)做閲讀理解題之前,一般宜先通讀短文全文,初步瞭解短文整體框架、大意及作者意向,並在抓住主要信息及各段中心內容的同時,標出有疑問或重要的地方。

(2)也可以先掃讀文章後的理解題目,明確要求,便於快速閲讀全文時留意或抓住重要材料及關鍵用語。

  2.再讀全文

目的是加深對整體的把握及對文章主旨各段中心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思考並初步弄清或解決第一遍閲讀時發現的疑問。

  3.細讀試答

在認真研讀題目(“題幹”和“選項”)、明確答題要求的基礎上,再細讀短文有關部分以便決定答案。這一步至關重要,既要細緻,又要在整體把握的層面上上下照應、前後聯繫。一般説來,試題的先後次序與短文所述內容的次序是一致的,因而答題應按試題的次序逐個去做。答題原則是先易後難,留下難題個別對待。

  4.復讀核查

試答完各題之後,再讀一遍短文,瞻前顧後地逐一核對答案。在這一步,應充分利用和注意各題之間的相互聯繫或對應,要着力抓住其中統帶整篇的關鍵題目。關鍵題目正確與否會引起連鎖反應。因此,切勿忽視這一點。

  三、運用下列應試技巧

  1.審視標題

試題中有的文章有標題,有的沒有,擬題人是有所考慮的,畫龍點睛,龍就活了。標題是文章的高度凝聚。它能給我們啟發和想象,想象文章的內容和走向。這樣做有利於對文章的理解,能提高做題的效率。

  2.快速瀏覽全文,掌握全貌

如果時間緊,至少要快速通讀全文,尤其是首位兩段。再把標題和內容結合起來,這樣全文的梗概便一目瞭然了。

  3.細讀文後的題目

細讀文後的.題目的目的在於審視這些題目是針對什麼提出的。若文章短可先讀短文,後看文後題目;若文章長,為了能迅速抓住要點,可以顛倒過來,先瀏覽題目,然後再讀文章,這樣就可以帶着問題去讀文章,能加深對要點的理解。

  4.細讀文章,掌握短文細節

這次應細品,不可一晃而過。可邊讀邊用鉛筆做些標記,把有關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起因(即5個W:who,what,when,where,why)劃出來。例如凡逢人物就圈起來,看完一數,有幾個圈就是幾個人,一目瞭然。經過這樣的處理,你對文章的內容和細節便會胸有成竹,對事態的發生、發展和解決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

  5.初選答案

一般短文都設有5個題目,對那些表層理解的題目可以斷然選定。對那些深層理解的題目,應再查閲原文,但絕不是簡單重讀,應找出依據,把所選答案代入文章,再確定正誤。在選擇答案時,對文章和選擇題中的詞語應結合上下文思考其確切意思,切忌望文生義,做出錯誤的判斷。

  6.復讀全文,核對答案

要用全文的主題思想統率各思考題,研究其內在的聯繫和邏輯關係,並依次審核那些未獲解答的題,對照題目,推測判斷,確保理解無誤。

  7.不可忽視的三個行之有效的技巧

  (1)瞻前顧後

對一具體問題不要侷限於一詞一事,而應從短文整體考慮,從主線向外擴展,打開思路,前後上下對照。這樣,可減少“鑽牛角尖”和“繁瑣分析”。而且,在會考試題中,即使是事實和細節題,也是“圍繞或用以説明主旨和大意”的。

  (2)首尾突破

大多數短文,尤其是新聞報道或議論文的第一段,或每段的第一句,常包含了全文的主要信息或基本觀點;而結尾部分常是結局或結論。寓言或幽默文字的結尾也往往是點睛之筆或值得玩味之處。因此,抓住首尾往往就抓住了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決了,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3)先易後難

即先做淺層易答之題,再做深層或複雜的或尚存疑惑之題,各個擊破。這樣,既可減輕心理壓力,有了已完成的易題的內容作襯墊,有時還從中得到可喜的啟示。

  (4)邏輯推理,做好深層理解題。

在實際閲讀中,有時作者並未把意圖説出來,閲讀者要根據字面意思,通過語篇邏輯關係,研究細節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態度,理解文章的寓義。這就是通常所説的深層理解。深層理解主要包括歸納概括題(中心思想,加標題等)和推理判斷題,是閲讀理解中的難點。深層理解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它必須忠實於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實和線索為依據,立足已知推斷未知,不能憑空想象,隨意揣測;它要求讀者對文字的表面信息進行分析、挖掘和邏輯推理,不能就事論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礎。

  四、找準考查的切入點

  1.文章的話題

即文章所涉及的中心內容。話題往往可以用很少的幾個詞加以概括,通常具體反映在文章的題目或一段短文的小標題上。這類問題的目的在於考查學生略讀文章、領會文章大意的能力。

  2.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篇文章是圍繞一箇中心思想展開的。不少文章一開頭便展示出文章的主題,如新聞報導就是這樣。第一小段通常是故事的概括,這一段往往表達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常常貫穿於全文。要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學生必須具備歸納和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文章的細節

一篇文章必須通過許多細節來進一步解釋和闡明主題,體現中心思想。弄懂了這些細節,有助於理解全文,也是歸納、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礎。學生必須根據命題人的不同要求,或掃讀或細讀文章,以獲得某些特定信息或準確地尋找所需要的細節。

  4.文章的寓意

要求學生在通篇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去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這層意思通常不是很明確地表達出來,而是隱含在文章之中。

  5.文章的結論

一篇文章通常會提出或涉及某些問題,並引出答案或結論。文章的結論並不是在文中明確展現出來,常常需要學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通過推斷去獲得。

  6.生詞詞義

檢測學生對生詞詞義的判斷能力,在會考試題上屬高層次的閲讀理解題。理解詞義是做閲讀理解題最基本的要求。學生略過某些生詞,是發展閲讀能力的重要技巧之一。對於閲讀材料中出現的生詞,只要他不妨礙對文章的理解,可利用上下文、詞形構造、詞的搭配等語言知識去猜測、體會其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