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

來源:文萃谷 1.06W

美籍阿富汗現代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作品《追風箏的人》用一種細膩的筆觸深入到人物內心,使讀者透過故事領會到小説救贖的主題內涵。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追風箏的人的600字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一

追風箏的人,就像我們在追逐的那些美好的希望一樣,有時我們為了自己重要的人而不顧一路荊棘,無畏向前;有時我們為了滌盪自己的靈魂,將目光集中在那美麗的“風箏”之上,在痛苦中尋找到通向幸福的那個方向。更多關於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盡在巨人作文網。

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寫的那麼細膩,那麼感人。即使是在面對過於強大的黑暗勢力的時候,善良的人們卻從不放棄希望!這是一個來自阿富汗地區的美籍作家,在小説中,更可以看到作為一個因恐怖分子和戰亂而陷於水深火熱的國家中的人民,他們在黑暗的天空裏依然保留了能夠照亮天空和指引方向的星辰之光。

一開始,是從一本雜誌上看到了這本小説的,題目就叫做《為你,千千萬萬遍》。當時就很想讀到這本書。後來,當我有機會親自閲讀的時候,心中湧起了太多美好的希望。

這是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這是一個有些殘酷的故事。從最初的哈恩的承諾,到最後主人公完成自我的救贖中,我看到了人性的重生。《追風箏的人》的故事背景是真實的,正因為真實,所以才會那麼的感人至深。在小説中,哈恩的忠誠、與米爾少爺之間的友誼也讓我感到人性的温暖,而阿富汗地區的各種殘酷的現實,讓我對於這個世界上的悲苦有着深深的悲憫。哈恩的孩子的不幸遭遇更是讓我一度有落淚的衝動。

追風箏的人,就像我們在追逐的那些美好的希望一樣,有時我們為了自己重要的人而不顧一路荊棘,無畏向前;有時我們為了滌盪自己的靈魂,將目光集中在那美麗的“風箏”之上,在痛苦中尋找到通向幸福的那個方向。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二

作者:七年級(1)班 邵弋萱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讓我們一起追尋那人格的風箏。

12歲的阿米爾是一位阿富汗的富家少爺。他本與僕人哈桑手足同情,但在一次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讓阿米爾無比痛苦,無比自責的事。因為那件事,他逼走了哈桑,不久後自己也隨父親去了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因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而再次踏上故土,卻發現了一個驚天謊言。他一點點探索着,看着戰爭中阿富汗的慘狀,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已經故去的哈桑的兒子,拉回了那隻他丟棄了的人格的風箏。

説實話,我並不喜歡這樣帶“悲”的作品,但在長長的歎息之後,我卻感受到了無比的震撼,那隻飄蕩着的風箏線也悠悠晃晃地系在我的心上。在書中,阿米爾追尋着的似乎是他與哈桑的友誼,是他不再內疚的,變得勇敢起來的心。

原本的阿米爾是懦弱的,無法保護也無法面對自己的夥伴,好在追尋中他還是找回了失去了的心。可是,在生活中,每一次傷害都可以彌補嗎?不是的,有的風箏將再也尋不回來。不得不説阿米爾是幸運的,而我也曾有過類似的幸運的遭遇:那件事發生在2009年的暑假,我剛剛學會站立的小表弟來我家玩。一次沒人時,我的腳不小心掃到了他,還站得不是很穩的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哇哇大哭。面對媽媽的責問,我違心地説:“是他自己摔的……”還好,我最後還是説出了真相,拉回了那隻差點飄離的“風箏”。

細細想來,我似乎比阿米爾更幸運,因為他與哈桑是再也回不去了的,他的“風箏”已是殘缺。而在這“風箏”的背後,附着的是人性,是誠實、勇敢、善良的品質,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只有不失去我們的“風箏”,才能算一個真正的“人”。

像原本少年時的阿米爾,他那懦弱的表現使他的“風箏”丟失,在日後的幾十年中他都是在後悔與自責中度過,這也是懲罰。直到他重踏故土後,他那不顧一切的救贖才讓正義迴歸,但“風箏”還是殘了,這也意味着他在今後的日子裏還得一刻不停地追尋,追尋那隻對他來説無比重要的“風箏”

阿米爾的“風箏”丟了,又被追回。而你的呢?你可曾丟失了你那隻帶有你人格的“風箏”?在那飄蕩的風箏上也有着一份對人命運的掌控。不論因什麼,也不論為什麼,讓我們一起去追尋吧!一起找回我們的那隻“風箏”,並將它好好保存,永遠不再丟失。你願意麼?

讓我們一起追尋那隻人格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三

假期裏讀了美國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本小説《追風箏的人》,這是一個關於愛、恐懼、愧疚、贖罪的故事。

美麗的故事都是悲傷的,這部小説以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阿富汗和之後的美國為社會背景,講述了一段沒有前景的友誼,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小説的高潮如此殘忍又如此美麗,但就像《休斯頓紀事報》在評論此書所説的`那樣:“此書是一部睿智併發人深思的小説:贖罪並不必然等同於幸福。”

風箏,一個用棉紙、膠水和竹子做成的玩具,卻始終交織着親情、友情、愛情。在主人公阿米爾的眼裏,這也曾一度能彌合父親與自己的鴻溝,但也因為自己的懦弱,他背叛了那個追風箏的人,那個兔脣的人,那個説出的第一個字是自己名字的人,那個竟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的人——哈桑。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純潔善良的寫照,是哈桑挺身而出的見證,是哈桑忠志不渝的承諾。這一句話,看似簡單卻又十分沉重的言語,讓阿米爾對自己的懦弱和背叛再也承受不住,最後的選擇只能是必須有一個要離開。當哈桑承認那個本不該承認的錯誤,他和父親早已明白,是該離開的時候了。也許會有些痛苦,但生活會繼續。

兩人相離,走向了各自的人生軌道。二十年後,哈桑在塔利班統治之下死去,而已經事業有成的阿米爾在得知父親的罪行和驚人的祕密——哈桑和自己是兄弟後,他帶着自己和父親的罪行贖罪般的努力,終於找到了哈桑的兒子,他也完成了一個男人的成長。對於阿米爾的父親,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而阿米爾,也第一次像個男子漢一樣,在滿目瘡痍和塔利班殘酷的統治現實中,找尋回自己二十年前未能擁有的勇氣。

而成年的阿米爾,一直在對哈桑背叛的陰霾下生活着,他揹負着罪惡感,最終,他帶着救贖踏上了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