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學設計(精選8篇)

來源:文萃谷 2.39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學設計(精選8篇)

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通過總複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二)教材説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説明

本單元的複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 。複習共分為五部分: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表內乘法,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觀察物體,統計。本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的內容屬於擴展學生數學思維的,只要學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總複習中沒有單獨安排相應內容的複習。

總複習的編排注意突出本學期的教學目標,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便於在複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如把表內乘法集中複習,使學生從整體上掌握乘法口訣,同時,注意計算與解決問題相結合,達到通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來鞏固計算熟練程度的作用。

教學建議

1、複習前,應根據學生平時學習的情況,制訂適合本班實際的複習計劃,以使複習更有針對性。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採取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複習時,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本學期的重點內容是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以及表內乘法,這些知識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要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觀察物體”和“統計”等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複習過程中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4、這部分內容可用5課時進行復習。

1、“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的複習。

教材中安排了兩道小題,着重複習筆算兩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複習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本學期所學習的筆算兩位數加、減法是怎樣計算的。教學中應注意的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正確表述即可,教師不必總結出條文讓學生背,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多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説一説,逐漸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對於具體計算,允許學生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如學生可以用筆算也可以用口算,只要學生計算正確就可以了。

2、“表內乘法”的複習。

教材主要從兩方面複習:用乘法口訣計算乘法,用計算解決簡單的問題。

乘法口訣是計算乘法的基礎,必須讓學生熟記。因此,教材安排了讓學生背出全部乘法口訣。對於乘法計算,要求學生熟練地運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在複習乘法口訣時,既要注意全面,同時,要注意有所側重。如7~9的乘法口訣,數目比較大,學生容易出現錯誤,應該多讓學生做些練習。另外,對乘法口訣,應注意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避免機械背誦。

複習解決問題時,先讓學生認真看圖,説一説圖意。然後,引導學生思考:根據圖中描述的事情,要解決題目的問題,應該怎樣做?可以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討論後,按小組彙報討論的結果,全班進行交流。也可以先讓學生獨立解答,然後再説一説解題的思路。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清楚就可以了,不必按照一定的模式來敍述。

3、“米和釐米、角和直角”的複習。

(1)“米和釐米”的複習。

本學期所學的長度單位是米和釐米。要求學生能夠形成比較清晰的“米”和“釐米”的觀念,知道它們之間的關係,能夠用適當的測量工具量出有關物體或距離的長度,並會在某些情景下對物體或距離的長度進行簡單的估計。

教材安排了兩道題。第4題是讓學生用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表示“米”和“釐米”的長度。這種練習對學生形成長度單位的表象非常重要。第5題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並訓練測量方法。

複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活動加深對“米”和“釐米”的認識。可以像教材中要求的“用手臂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和“用手指表示1釐米有多長”,也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用自己身體的其他部位表示這些長度。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藉助某一具體實物形成長度單位的表象。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估計和測量的複習,可以先讓學生獨立操作,然後集體交流。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估計的,交流估計的方法。對於量線段,學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如有的學生從0刻度開始,有的從其他刻度開始),只要學生量的正確都是可以的。教學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對一些實物的長度進行估計和測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2)“角和直角”的複習。

本學期所學的角的有關知識,要求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並初步學會畫角和直角。

教材先通過數圖中角和直角的個數,複習角和直角的概念。然後,通過在圖中加一條線段的活動,把畫直角和數直角結合起來複習。

複習時,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會在幾何中發現角或直角,並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另一方面,應儘量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學生觀察周圍實物的面上有什麼樣的角(對直角要進行判斷),使學生經常注意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4、“觀察物體”的複習。

教材中安排了兩個題目。第7題是從三個方向觀察物體,第8題是畫軸對稱圖形。

複習觀察物體時,可以讓學生看書上的圖,想像每個小朋友觀察到的應該是哪個圖。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觀察一些其他實際物體,説一説看到了什麼,對學生的語言表達不必要求過高,只要能説清楚就可以了。

複習對稱圖形時,先讓學生説一説什麼樣的圖形是對稱圖形,然後再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對稱圖形。最後,在全班進行交流,讓學生説一説是怎樣想的。

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92~93頁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師生共同梳理,讓學生回顧本冊所學知識,形成知識框架,感受數學知識的整體性與結構性,初步感受複習方法。

2、通過整理與複習,讓學生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100以內數的意義,熟練地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通過整理與複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與100以內加法與減法的相關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計算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讀、寫及大小比較;100以內加減法的含義及相關計算。

教學難點:

數位及數位上數的意義;良好的計算習慣與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回顧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顧梳理:

師:同學們,我們這學期的新知識已經學完了,本學期我們學了哪些數學知識啊?

1、學生自主梳理,小組內交流;

2、學生彙報,師生共同整理;課件分步呈現P92頁的4幅圖。

3、教師板書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認識圖形——分類與整理——認識人民幣——找規律——解決問題

(二)交流感受:

1、你在這一學期的學習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麼?哪些事情讓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學生自主發言。讓他們説一説自己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哪些問題,有什麼新的發現等。

3、師質疑:這學期我們學的知識真多啊!你對這些知識都已經完成掌握了嗎?我們有必要來將這些知識複習複習嗎?

4、點明課題:本學期學的知識這麼多,我們今天就來複習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吧!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的共同梳理,讓學生簡單回顧對本學期所學知識,形成基本的知識框架;並通過讓學生談學習體會,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再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複習應用

(一)複習100以內數的認識: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比一比,看這節課哪位小朋友的表現最棒!

1、複習數位:出示計數器

(1)誰來説一説:計數器從右邊起,每個數位分別是什麼位呢?

(2)這些數位上的一個珠子分別表示多少?為什麼同樣都是一個珠子,所表示的數卻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個珠子相當於個位的幾個珠子?百位的一個珠子又相當於十位的幾個珠子呢?那我們就可以説: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又是多少?

2、複習數的組成:

(1)教師在計數器上拔出57,問:誰來説一説這個數的組成?它個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2題。

3、複習數數、數的順序和大小:

(1)你會數數嗎?我們在數數時可以怎麼數?引導學生説出:可以1個1個地數,可以2個2個、5個5個、10個10個……地數。

(2)你能用計數器拔出57前面的一個數嗎?那57後面一個數是多少?這三個如果從大到小排,應該怎麼排?

(3)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1、3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100以內數的應用意義,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

(二)複習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

1、奪紅旗比賽: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4題。

(2)學生彙報結果,學生互相檢驗是否正確。

(3)討論:

①這8道題可以分為哪幾類?引導學生髮現:有不退位減法與退位減法;有進位加法與不進位加法。

②每一類分別有什麼好的計算方法?

③説一説每一類計算方法有什麼不同?

【設計意圖:在練習之後,通過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讓學生自主梳理各種計算方法,溝通各種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意識,從而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練習二十一第5、6題。

【設計意圖:這兩題也是“數的運算”的不同形式的練習,教師要注意:在做這兩題前要創設故事情境,如第4題可以用“孫悟空巧變>、<、=”,第5題可以用“豬八戒吃西瓜”,以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

(三)綜合應用,解決問題

課件呈現:“新百數表”:

1、建構“新百數表”

(1)觀察表格,發現規律:這張百數表裏的數有什麼排列規律?

(2)完成表格。

2、觀察比較

(1)再次觀察,發現規律:

①橫着看,每一行裏的數有什麼排列規律?

②豎着看:每一列裏的數有什麼排列規律?

(2)新舊百數表進行比較:課件呈現新舊兩個百數表,讓學生説一説有什麼不同?只要學生説出的發現是對的,都應給予肯定與鼓勵。

3、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解決第(3)題。這題解決後,可再讓學生仿照這個問題再提出幾個問題,繼續練習。

(2)解決第(4)題。

(3)解決第(5)(6)題:

①學生完成後,要引導學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選的是第1行的第幾個數和第8行的第幾個數,它們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並提問: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學生完成後,可模仿這兩個問題繼續練習。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複習數的認識,並綜合了找規律的內容,讓學生在經歷新百數表的建構、新舊百數表的對比與探究及應用新百數表中規律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全課小結,質疑反思

(一)全課小結:這節課我們複習了什麼知識?

(二)質疑反思

1、對於本節課複習的知識,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2、你認為自己在哪些地方還有不足,或者你覺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錯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當然,你也可以將自己成功的經驗拿來與大家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與質疑反思,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初步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學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25-126頁四則運算運算定律。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深人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正確熟練地進行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並能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良好的檢驗意識和習慣,認真地審題,正確地進行口算、筆算,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養成認真做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深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熟練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和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並能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培養學生良好計算檢驗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難點:

會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方法:

教法:質疑引導,組織練習;學法:小組合作,獨立學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複習

同學們,我們要想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並且能夠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就必須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須掌握好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方法和運算定律)。

今天我們就來複習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

教師板書課題: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的知識點。

請積極舉手説一説想起了哪些知識點?看誰想得多?

教師表揚發言積極的同學,然後指出上述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

能否用一個知識結構圖描述上述各相關知識點之間的關係呢?

(設計意圖:用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思維,用表揚鼓勵的語言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很快進入複習狀態。)

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嘗試建立知識結構網絡。

教師巡視指導。

2、彙報情況。

請各小組成員介紹本組的討論情況。

師生共同分析,評價各小組建構的知識網絡圖。

3、師生共同分析建構出一個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羅更多相關知識的知識結構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對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交流後梳理成知識網絡,讓每一個小組成員介紹討論構建情況。然後,師生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知識網絡圖。這樣使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

二、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一)、複習小數四則運算。

1、出示問題: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有什麼不同點和相同點?

2、學生同桌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3、集體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小數的加減法和整數的加減法遵循相同的運算規律,即都滿足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小數的加減法需要特別注意小數點的位置,必須將兩個數的小數點的位置對齊,才能相加減。

4、同學們,要想保證計算的正確率就必須做到什麼?

教師講明:首先要認真細心地進行審題,然後再計算,計算後要進行檢驗。

5、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對小數的加減法進行檢驗呢?

師(出示教科書第125頁第4題):請同學們看這一題,你能用什麼方法進行檢驗呢?

指名學生回答後,讓學生進行檢驗。

這一題正確嗎?你是用什麼方法檢驗的?

師生交流。

6、出示練習題

計算並且驗算。

7.83+1.6780×6.4

6.12—3.581435÷35

學生獨立進行計算並檢驗。

集體訂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題,屬於什麼運算?指名學生回答。

那麼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同桌進行交流。

師小結: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一樣,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如果有括號就先算括號內的運算,再算括號外的運算。

學生獨立計算上面兩題。

8、完成練習二十一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由於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在計算方法上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因此讓學生比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旨在使學生鞏固小數

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運算。此外,還注意了複習驗算方法,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策略進行驗算,進一步培養檢驗的習慣。)

(二)、複習運算定律。

1、複習運算定律。

我們學過那些運算定律?

指名學生回答。

怎樣用字母表示出這些運算定律?

指名學生回答。

利用運算定律有什麼好處?

(使運算簡便)。

2、出示練習二十一第7題。

請同學們根據正確的運算定律進行填空。

你是怎樣填的?是根據什麼運算定律填的?説給你的同桌聽聽。

3、用簡便方法計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讓學生説出根據什麼運算定律進行的簡便運算。

4、完成練習二十一第5題。

題目中的圖給我們繪出了太陽系的幾大行星,請同學們説一説有哪幾大行星?

學生觀察回答。

看了這個圖,你想到了什麼問題?

教科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數據表,表中的數據是各個行星和太陽的距離。根據這個表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請同學們想辦法計算出你的問題的答案。

5、完成練習二十一第8題。

學生獨立審題,説明題意,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的練習題複習學過的幾種常用的簡便運算的方法,並讓學生説明進行簡便運算時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這樣更加鞏固了運算定律的運用。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教師下發作業紙,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題目如下:

1、運算下列各題,怎樣計算簡便就怎樣計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噸()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時()分

560000平方米=()公頃

3、水果店運來一批水果,蘋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學生完成後,進行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檢測的情況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獨立完成三個題目,自我評價,自我鑑定,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教師根據檢測情況進行總結,使學生知道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哪些知識還有待加強。進一步激勵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上進行自我完善。)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運算定律

熟記順序

四則混合運算認真審題保證正確率

進行檢驗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使運算簡便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學反思:

通過複習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深人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正確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並能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或者提出問題,並能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

2.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獲得數學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發現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引入課題

(一)情境創設師:我們前邊學習瞭如何解決問題,今天就和老師一起來複習一下本冊我們學到了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引入課題師:不過,在整個複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幫忙去解決,你們有信心完成嗎?好,下面我們就以闖關的方式,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好玩的吧?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他們對本課學習的內容充滿期待。】

二、情境鋪墊,解決問題:

(一)情境一:猴子。

1.他們先來到樹下,準備摘梨:課件呈現情境圖,分步呈現兩個已經條件。

2.誰來幫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嗎?引導學生髮現,沒有問題,不能解決。

3.誰來提一下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樹上還剩幾隻猴子?

4.誰能完整地把這個問題敍述一遍?

5.這道題是已知什麼?求什麼?你能幫助他們解決嗎?來,試試看!

6.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7.指名彙報,集體講評,教師畫出線段圖並完整板書解題過程。

(二)情境二:分桃子。

1.摘完了梨,我們來分桃子,課件呈現情境圖:分步呈現圖與已知條件。

2.這個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引導學生看圖,得出:已知我們班27人,每人分1個桃子後,還剩4個。

3.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引導學生提出:一籃有多少個桃子?

4.你會解決嗎?請獨立解答。

5.學生解答完成後,讓學生彙報,並請學生説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畫出線段圖,並板書解答過程。

6.小結:這兩道題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可對照線段圖來觀察)

(1)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語言來敍述,引導學生得出:相同點是:都是已知兩個條件,求一個問題,不同點是:第一題求部分,而第二題求總數。

(2)引導學生髮現:這1道題是已知整體,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用減法解決;第2題是已知部分,求整體或總數,所以用加法解決。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解決最基本的數學問題的整個過程,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提取信息、提出問題、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境三:比花多少。

1.多美的花兒啊,有牡丹、月季和菊花等。課件呈現情境圖:

2.你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3.課件呈現問題(1):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

4.看到這個問題,你有什麼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導學生髮現:

(1)因為問的是月季花比菊花多的盆數,而沒有問牡丹。所以,這個問題與牡丹的盆數無關,也就是説20盆牡丹是多餘信息。

(2)因為我們要求的是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就是求45比30多多少。

5.學生獨立解答。而後彙報,講評。

6.小結:

(1)如果沒有剛才那位同學的提醒,你會不會出錯呢?

(2)我們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應該怎麼辦?

7.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1)讓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評價,不正確或不完整,教師要幫助其修改或補充。

(2)提出問題後,學生分析,解答。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有一個多餘條件的問題的練習,進一步來培養學生理解問題、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水平,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並給予及時的評價,提高他們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四)情境四:分糖。

1.課件呈現情境圖:

2.學生觀察:小明和紅紅分別有多少塊糖?紅紅還剩多少塊?小明還剩多少塊?

3.呈現問題:

(1)紅紅吃了多少塊糖?

(2)學生同桌討論交流完成。

(3)指名彙報,注意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4)如果學生沒能彙報完整,再請另外的學生補充回答出另一種。

(5)根據結果,帶領學生再次理解“已知總數求部分”、“多餘條件”。

4.小結:這個問題和前面的問題解決方法一樣嗎?引導學生髮現:

(五)情境五:運梨。

(1)學生同桌討論交流完成。

(2)指名彙報,注意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3)如果學生沒能彙報完整,再請另外的學生補充回答出另一種。

(4)前面所解決的問題結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題結果是多樣的;

(2)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種方法,第一次運走的數量與再次運走的數量發生變化。教師可以舉例説明。

5.呈現問題2:小平呢?

(1)這個問題只有三個字,誰來完整的把這個問題表述出來?引導學生説出:小平可能套中了哪兩個玩具?

(2)學生獨立解決。

(3)指名彙報,交流。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師生共現給予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這道逆序、開放的練習,讓學生在利用方法與策略的同時,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與靈活性。】

(六)情境六:母雞下蛋。(同數相加)

1.課件完整呈現情境圖:從圖上你瞭解了哪些信息?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完成。

3.學生彙報,讓學生説出思考過程,教師板書方法。

【設計意圖:本題的解決方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與認知水平,允許學生用適合自己水平的方法來解決。】

(7)情境七:分裝雞蛋。(減去相同的數)

1.課件完整呈現情境圖:從圖上你瞭解了哪些信息?裝滿是什麼意思?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完成。

3.學生彙報,讓學生説出思考過程,教師板書方法。(連減法、列表法、畫圈法)

【設計意圖:本題的解決方法有多種,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與認知水平,允許學生用適合自己水平的方法來解決。】

三、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一)全課總結

1.哪個同學來説一説: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些什麼?

2.本課結束後,我們本冊的數學學習就完成了,但我們的數學學習還將繼續,我們將在以後的學習中,學到更多更有趣的數學知識。我們也將接受更多、更大的挑戰。你們有信心接受這樣的挑戰嗎?那我們就先來試一試吧?

(二)拓展延伸

1.課件呈現情境圖:(各種商品及相應的價格)從圖中你瞭解了哪些信息?

2.理解: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來。

3.同桌互相合作,討論交流完成。

【設計意圖:本題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可以用同數連加的方法計算,也可用減去相同數的方法計算。把本題放入拓展延伸環節,既是為了今後學習乘、除法作鋪墊,也是為了數學學習的有效延續,讓學生對未來所學知識充滿好奇心與期待!】

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複習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及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及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夠迅速、準確的計算。

2、進一步掌握一位數乘兩、三位數,一位數除兩、三位數的筆算乘除法。

3、鞏固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夠準確地進行計算。

4、鞏固常用的計量單位以及相互之間的進率關係,進一步建立噸、千克、克的概念。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複習,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

2、通過複習,使學生對所學的計量單位進行回顧和整理;能夠採用比較法、排除法等方法結合實際,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3、通過複習,激發學生自己整理知識的興趣,加深對數學的喜愛,使學生更加樂於學習數學。

教學設計:

1、談話激趣:

同學們,到今天為止,我們三年級上學期的新課程全部結束了。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將對本學期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到了現在,我們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學能幫助其他同學進行復習鞏固。看誰最認真,做得最好!

2、整理回顧口算方法:

(1)出示口算卡片,讓學生利用開火車形式快速計算。

(2)強化口算方法:指名説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

(3)計時訓練:我們開始一個小競賽,看誰做的又對又快。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總複習的第1題,準備好,“開始!”交流,訂正。

3、回顧整理筆算的方法:

(1)口算同學們做得又對又快,筆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書上的第5題的算式。

(2)交流,評價。

4、整理回顧兩步計算式題。

(1)在以前我們學生的兩步計算試題中,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2)試着做一做第9題。

(3)全班訂正。

(4)出示改錯題:判斷下列各題計算是否正確,為什麼?

5、複習常用的計量單位。

(1)剛才,同學們計算題掌握的都非常好!這學期我們不僅學會了口算、筆算、兩步計算式題的一些計算方法,而且我們還學會了好多的計量單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本學期我們都學過哪些計量單位?

(2)指名回答,師板書:

時間單位:年、月、日

質量單位:克、千克、噸

(3)請同學們自己完成第2題。填完後再小組內進行交流。

(4)全班訂正。

(5)做第3題。

6、拓展交流:自己再把今天覆習的相應的單元內容看一看,有沒有疑難問題,可以詢問老師或其他同學。

板書:常用計量單位:1年=12個月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已知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掌握解題方法。

2、通過複習,提高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複習,對已知信息能夠進行正確處理,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1、在複習的過程中,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會根據具體的問題提出相應得解決辦法。

2、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進一步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情境創設

激趣談話:

同學們,你們有誰去過科技館?門票是多少錢呢?

春遊的時候我們打算去參觀科技館。我想請你們算算有關門票的問題,行不行?

二、鞏固探究

1、第6題:誰來把題目讀一讀?這道題中都告訴了我們什麼信息?

2、剛才同學們幫老師解決了買門票的問題,還請同學們幫老師解決一個買書的問題。讀題,解決。

3、同學們,在前段時間,我校組織了一次“愛心助學”活動,為貧困山區的小夥伴捐款,你捐了什麼?現在老師這有一道關於三年級學生捐款的信息。

出示第10題,自己讀一讀題,看一看從題中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自己解答,全班交流訂正,説出是怎麼解的,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1、下面,我們一起到商店去購物好不好?

引導學生看圖第15頁,説一説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根據題中所提的“能買幾個杯子”這個問題,你能根據圖中的信息,編一道應用題嗎?

先自己想一想,然後在小組內互相説一説。

如果商店裏的這些商品讓你自己選擇,100元錢想買什麼東西?能買什麼?

交流,糾正。

5、剛才我們解決的實際問題都是和“錢”有關的,同學們解答的都比較好。下面我們來解決關於交通工具的實際問題,能做得更好嗎?

交流,解答,糾正。

6、解決完了汽車的問題,我們來看火車的問題。

出示第8題,這道題你知道了什麼已知條件?所求問題時什麼?

要求火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三、拓展實踐

總結:在這節課中,我們複習了什麼知識?要注意什麼問題?

四、作業:

作業本上的作業。

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學設計 篇7

一、 複習內容:

1、萬以內的加減法。

2、有餘數的除法。

3、多位數乘一位數。

4、四邊形。

5、時、分、秒和千米和噸。

6、分數的初步知識。

二、複習目標:

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 複習重點:

1、萬以內的加減法。

2、多位數乘一位數。

四、複習難點:

1、萬以內加減法中連續進位加法和連續退位減法。

2、有餘數的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分數的含義。

五、 複習方法:

講練結合,點線結合。(先各個知識點突破,再知識點綜合,最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逐步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複習時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首先規範各個小組,教給學生如何進行小組學習。進行習題練習時規範學生的書寫,培養學生認真仔細書寫、檢查的好習慣,對速度比較慢的同學多鼓勵,為他們訂立小目標,逐步提高做題速度。及時反饋,及時訂正,使複習確實有效,使大部分學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六、複習措施

教師方面:

1、針對本班的學習情況,制定好複習計劃,備好、上好每一節複習課。

2、採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注意知識的整合性、連貫性和系統性,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

3、在抓好基礎知識的同時,全面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總結與反思的態度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複習作業的設計體現層次性、綜合性、趣味性和開放性,及時批改,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做到知識天天清。

5、注重培優補差工作,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和態度,與家長加強溝通。

學生方面:

1、要求在態度上主動學習,重視複習,敢於提問,做到不懂就問。

2、要求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發言,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

3、要求課後按時、認真地完成作業,及時進行自我反思。

補差措施

1、對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對症下藥,從態度、習慣、知識、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標,目標要小、細、實。

2、將課內課外補差相結合,採用“一幫一”的形式,發動學生幫助他們一起進步,同時取得家長的配合,鼓勵和督促其進步。

3、時刻關注這些學生,做到課上多提問,作業多輔導,練習多講解,多表揚、鼓勵,多提供表現的機會。

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學設計 篇8

一、説教材分析

學生在本冊已經學會了在具體的情境中確定物體位置,今天對於位置與方向的複習,進一步回顧了方向與位置。

二、説學情分析

學生們具有很好的記憶力和較強的總結能力,並熱衷於參加富有神祕感和挑戰性的活動。基於對教材以及學情的分析,制訂出以下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解決問題,回顧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位置的方法。並總結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找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回顧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數學的價值。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難點:根據描述標出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直尺、量角器等。

五、説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分析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下教法:

(1)回顧情境教學法。通過一系列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設計,既體現了生活中的數學,也更好地服務了我們的教學活動。

(2)逐層練習、及時反饋法。通過學與練的緊密結合,既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也幫助學生鞏固了舊知。

(二)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觀察、比較、發現的學習方法。在比較中,學生有所發現,獲得思維的進步與發展。

六、説教學程序的設計

(一)設置情景

1、投影出示颱風照片。

⑴同學們對這個例題有什麼印象?

⑵播放有關台風的消息:目前台風中心位於A市東偏南30°方向、距離A市600km的洋麪上,正以20千米/時的速度沿直線向A市移動。師:聽到這側消息,你有什麼感想?

啟發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颱風的位置和動態。

(啟發學生觀察時關注以下幾方面的信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哪裏;

以哪裏為觀測點;圖中台風中心的個體位置在哪裏。)

2、交流確定颱風中心具體位置的方法。

⑴讓學生嘗試説説颱風中心的具體位置。

⑵教師結合學生的彙報情況進行引導。提問:東偏南30°是什麼意思?

(東偏南30°表示的是颱風中心位置相對於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颱風中心

位置與A市的連線和正東方向的夾角是30°,即正東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結確定位置的方法。

1、確定觀測點。

2、確定物體在觀測點的什麼方向。

3、確定物體距離觀測點的距離。

(三)知識反饋,鞏固延伸

1、警察局收到卧底送來的示意圖。(圖略)

(以警察局為觀測點,找出三個犯罪分子的位置)

2、連連看

3、填空(找出物體的位置及方向和距離)

4、完成書上練習。

(四)課堂小結七、板書設計:

確定物體的位置

1、確定觀測點。

2、確定物體在觀測點的什麼方向。

3、確定物體距離觀測點的距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