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師資格證《國小教育學》預測試卷

來源:文萃谷 4.32K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解釋教育規律的科學。接下來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了2017年教師資格證《國小教育學》預測試卷,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年教師資格證《國小教育學》預測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乾的括號內,每小題2分,共40分)

1.春秋戰國時期,促進百家爭鳴盛況的形成,併成為我國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的是( )。A.私學B.公學C.國學D.鄉學

2.我國對學生的義務作出明確具體規定的法律是( )。A《憲法》B《未成年人保護法》C《教師法》D《教育法》

3.在教學中,貫徹理論聯繫實際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A.由淺入深B.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C.由易到難D.揚長避短

4.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 )。A.起決定作用B.不起決定作用C.不起作用D.起加速作用

5.教學過程是( )。A.促進教師教的過程B.老師教學生認識世界的過程C.學習直接經驗的過程D.形成操作技能的過程

6.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或產生怎樣的結果,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為( )。A.廣義的教育目的B.狹義的教育目的C.廣義的教育D.狹義的教育

7.素質教育區別於應試教育是因為應試教育的性質是( )。A.選拔性、淘汰性B.目標性、水平性C.參照性、差異性D.常模性、個別性

8.美國行為心理學家華生説,給他一打健康的嬰兒,不管他們祖先的狀況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們培養成從領袖到小偷等各種類型的人。這種説法是典型的( )。A.內發論B.外鑠論C.多因素相互作用論D.個體本位論

9.我國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應具備以下哪三個基本特徵?( )A.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B.強制性、全面性、基礎性C.強制性、普遍性、差異性D.強制性、個別性、基礎性

10.確定國小課外活動內容和形式的主要依據是學生的( )。A.觀察力B.記憶力C.興趣、愛好D.想象力

11.以改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目的、側重於過程的評價被稱為( )。A.終結性評價B.形成性評價C.診斷性評價D.發展性評價

12.備課是教師教學工作的起始階段,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以下哪一項不是教師備課的內容?( )A.鑽研教材B.激發動機C.瞭解學生D.制定教學計劃

13.以下哪一項不是選答型試題的優點?( )A.題目容量多B.知識點覆蓋面廣C.評分標準固定D.有利於學生思維、寫作能力的發展

14.我國最早採用班級授課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 )。A.京師大學堂B.京師同文館C.燕京大學堂D.燕京同文館

15.關於“教材”,表達適當的選項是( )。A.學校教學的唯一依據B.教學的唯一工具C.學生學習的客體和目的D.落實課程標準的媒介

16.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A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B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 C教育者與德育內容、德育方法之間的矛盾 D受教育者與德育內容、德育方法之間的矛盾

17.以“教育的民主化”為教育特徵的是( )。A.古代B.文藝復興後的歐洲C.近代D.現代

18.用正確的動機戰勝錯誤的動機,用理智戰勝慾望,用果斷戰勝猶豫,用堅持戰勝動搖等,一般是指( )。A.道德認識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為

19.就一個測驗的優劣而言,最為重要的指標是( )。A.信度B.效度C.區分度D.難度

20.課堂管理始終制約着教學和評價的有效進行,其功能在於( )。A.引導B.促進和維持C.反饋D.評價

 單項選擇題答案;1A 2D 3B 4B 5B 6A 7A 8B 9A 10C 11B 12B 13D 14B 15D 16A 17D 18C 19B 20B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21.一堂好課的標準有:目標明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表達清晰、__________。

22.英國哲學家、教育家洛克提出著名的“__________”。

23.教師備課中要制定教學進度計劃,它包括學期教學進度計劃、課題計劃、__________計劃。

24.課程目標的依據主要有三個方面:對學生的研究、對__________的研究、對學科的研究。25.個人活動是學生在課外進行__________活動的形式。

26.教學大綱一般是由説明和__________兩部分構成的。

27.班主任的領導方式一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權威的、放任的和__________。

28.我國幅員遼闊,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是為了貫徹__________教學原則的要求。

29.遺傳素質僅為人的發展提供物質前提,而不能決定人的__________。

30.國小生的思維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__________過渡階段。

  填空題答案:21.氣氛熱烈22.白板説23.課時24.社會25.單獨26.本文27.民主的28.理論聯繫實際29.發展30.抽象邏輯思維

 三、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31.當代教育中,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

32.在教材的編排上,要做到知識的內在邏輯與教學法要求的統一。( )

33.國小教育能不能對社會發展起作用,歸根到底要看國小教育能不能促進教師的發展。( )

34.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是知識授受的關係。( )

35.課程目標的確定取決於知識或學科的.內容。( )

36.國小的教學科目的設置基本是以科學的分類為依據,並選擇其中最一般的、對青年一代最必需的科學知識構成學科,納入課程計劃的。( )

37.研究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態度與能力。( )

38.德育的過程具有唯一性。( )

39.充分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著作是《論語》。( )

40.教學的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

 判斷題答案:31.√32.√33.×34.×35.×36.√37.√38.×39.√40.√

 四、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國家課程。

五、 答:國家課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機構編制和審定的課程,其管理權屬中央級教育機關。國家課程屬一級課程。它編定的宗旨是保證國家確定的普通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普通教育的先進水平,規定學生應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體現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以保證教育的質量。這類的課程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由國家統一審定,非經批准,地方不得隨意變動。國家課程往往由專家(更多的是學科專家)來制定,採用研製—開發—推廣的開發模式,實施“中央—外圍”即“自上而下”的政策,以確保一個國家所實施的課程能夠達到統一、共同的質量。

42.人的身心發展包括哪些方面?

六、答;人的身心發展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生理的發展,包括身高體重的增加,骨骼構造的變化,神經組織的變化等。二是心理的發展,包括認知和意向兩方面的發展,認知的發展指感知、記憶、思維等方面的發展;意向發展,指需要、興趣、情感、意志等的發展。

43.制定國小教育目的的依據是什麼?

七、答:制定國小教育目的的依據是:(1)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是制定國小教育目的的客觀依據。 (2)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國小教育階段,其教育對象是6~12歲的兒童,而兒童期是一個人一生中發展最關鍵的時期.這段時期的身心發展對他們今後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國小教育要適應並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因此,國小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於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 (3)人們的教育思想。從根本上説,教育目的是存在於人的頭腦中的一種觀念性的東西,它反映的是教育者在觀念上預先建立起來的關於未來新人的主觀形象,因此,教育目的是一種理想。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心目中理想的人是個性全面發展的人,即精神和身體、個體性和社會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發展的人。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確立了科學的人的發展觀,指明瞭人的發展的必然規律,是我國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44.遺傳的作用是什麼?

八、 答:遺傳的作用是:(1)遺傳素質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2)遺傳素質的差異是造成個體間個別差異的原因之一;(3)遺傳素質的成熟制約身心發展的水平及階段; (4)遺傳素質僅為人的發展提供物質前提,而不能決定人的發展。

45.學生的受教育權包括哪幾方面?

答:學生的受教育權包括:①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權、②學習權、③公正評價權。 ⑴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權是指年滿6週歲的兒童應入學接受義務教育,並受滿法律規定的教育年限,學校和教師不能隨意開除學生。 ⑵學習權是指學生有權利在義務教育年限內在校學習,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得以任何藉口隨意侵犯或剝奪學生參加學習活動,諸如聽課、作業等的權利。 ⑶公正評價權是指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享有要求教師、學校對自己的學業成績、道德品質等進行公正的評價,並客觀真實地記錄在學生成績檔案中,在畢業時獲得相應的學業成績證明和畢業證書的權利。

 五、論述題(本大題10分)

46.一位語文老師給學生上《師説》一課,當介紹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時,學生問:“老師,‘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老師臉一板,冷若冰霜地説:“就你多事,那不是你學的範圍,你只要記得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話,把大家説的目瞪口呆。以後,再有什麼問題也不敢問了。請結合學過的教育理論和教學中的師生關係進行分析。

.【答案要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師生在教學內容的教學上構成授受關係。 從教育內容的角度説,教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學生主體性的形成,既是教學的目的,也是教學成功的條件。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引導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師生關係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關係。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專制型的師生關係,最終導致學生的被動性和消極態度,不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也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