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師資格考試輔導:學科專業素質

來源:文萃谷 3.05W

導語:“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對形成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課程資源是新課程課程改革提出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2017教師資格考試輔導:學科專業素質

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

  一、課程資源的基本分類

1、校內課程資源:1)教材(2)教師(3)學生(4)學校文化

2、校外課程資源:(1)家庭(2)社會(3)大自然

3、信息化課程資源

  二、課程資源的開發途徑

  1、從學生的現狀出發開發課程資源

所有的課程最終都要落實到學生的身上,開發出來的課程資源也是為他們服務的。因此,學生是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導向,從開發出來的資源的有效性出發,把關注學生的現狀作為開發課程資源的途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要對學生的各方面的素質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看看這些學生的素質到底達到了多高的水平,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接受和理解課程資源能力的一種把握。二是要對學生的普遍興趣以及他們感興趣的各種活動進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開發課程資源。來自

  2、從師資的條件出發開發課程資源

從學校現有的師資情況出發,看看我們的教師具有什麼樣的素質,他們在哪些方面有專長、特長,這樣開發課程資源時教師們才能遊刃有餘,對學校來説,這是一種非常實際而有效的開發課程資源的做法。

  3、從學校的特色出發開發課程資源

所謂學校的特色也就是學校的資源優勢,這種優勢既可以是精神文化等軟件方面的,也可以是設施設備等硬件方面的。總之,要充分利用好學校的課程資源的優勢,這也是對學校進一步形成和深化學校辦學特色的促進。教育部、農業部共同頒佈了《關於在農村普通國中試行“綠色證書”教育的指導意見》,而且,特別強調因地制宜、自主選擇確定“綠色證書”教育的具體內容,就體現了這種課程資源的開發思。牧區的學校、林區的學校和漁區的學校具有各自獨特的課程資源,“綠色證書”教育的內容也應該各不相同,實際上就是要求農村學校從自身的特色出發,挖掘學校的特色資源。

  4、從社會的需要出發開發課程資源

本次課程改革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關注學生的發展,強調以學生為本。但是,以學生為本並不排斥學校要為社會培養人才,畢竟學校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要為社會輸送合格的社會成員,從社會需求的角度開發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在這些方面的素質,可以讓學生將來較好地適應社會。我國在課程資源的建設中,也曾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比如環境惡化、人口極度膨脹等,在特定時期都對整個社會產生了負面作用,成為影響社會正常前進的阻礙因素,社會需要學生對這些問題有一定了解,成為消除這些問題的積極因素,從而導致環保教育、人口教育這些內容作為課程資源被開發並整合進學校的課程資源中來,這實際就是根據社會需求開發課程資源,只不過當時還沒有課程資源這一説法,開發的主體不是學校和教師罷了。

  三、課程資源的有效管理

大量的各種各樣的課程資源以不同的載體形式呈現出來,在人們對課程資源這一概念和意義把握得還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如何讓這些課程資源得到及時開發,併發揮最大的資源效益,有效的管理是根本保障。我們要形成完善的資源管理體系,通過對課程資源的有效管理,為課程資源的充分開發和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提供支撐。

  1、建立課程資源庫

對繁雜的課程資源應該根據一定的分類標準,進行必要的梳理和歸類,建設成課程資源庫。課程資源庫對於課程資源的開發作用重大,教師在開發課程資源時需要什麼了,就到這個庫裏進行檢索和點擊,可以節約大量的尋找資源的時間,而且,同一個資源可以為不同的教師反覆使用,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益,資源庫裏不僅要有大量文本、文獻類的資源,還要有許多超文本類的課程資源,使資源的數量、品種、形式繁多,保持庫內資源的充足多樣。

  2、形成課程資源開發的網絡

開發課程資源不僅要靠學校和教師,還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社區和家長的幫助與支持。學校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與家長、社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建立密切的聯繫,形成縱向從基層學校到各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門、課程研究中心,橫向從教育內部向教育外部的交錯相連的課程資源開發網絡,形成課程資源開發的整體效應和優勢。

  3、建立課程資源開發的激勵機制

課程資源的開發對大多數教師來説還是較為陌生的。在舊有的被動接受的思維定勢框架裏,許多教師缺少進行資源開發的信心和勇氣,甚至不知道從哪裏找到自己需要的課程資源。我們要對教師開發課程資源進行鼓勵,並建立相應的獎勵和激勵機制,尤其在課程資源開發的初始階段,第一步往往是最難走的.。這種機制應該儘早建立,促使學校和教師能儘快適應新課程,積極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把第一步邁好。

  四、課程資源開發與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師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亟待加強2課程資源開發不能侷限於編教材3課程資源開發要與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結合起來來自

  五、新課程評價

建立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課程不斷髮展的評價體系。這是構建素質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的三項核心任務。

  1、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評價內容:仍然過多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的考查;

(2)評價標準:仍然過多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價值;

(3)評價方法:仍以傳統的紙筆考試為主,仍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而很少採用體現新評價思想的、質性的評價手段與方法;

(4)評價主體:被評價者仍多處於消極的被評價地位,基本上沒有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

(5)評價重心:仍過於關注結果,忽視被評價者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不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2、新課程提出教育評價的改革重點

  (1)學生評價的改革重點

◎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指標體系。評價體系包括學生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

◎重視採用靈活多樣、具有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而不僅僅依靠紙筆考試作為收集學生髮展證據的手段。強調過程性評價。

◎考試只是學生評價的一種方式,要將考試和其他評價的方法,如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描述學生髮展的狀況。

  (2)教師評價的改革重點

◎打破唯“學生學業成績”論教師工作業績的傳統做法,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教師的師德、對學生的關注、教學設計能力、交流與反思能力。

◎強調以“自評”的方式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導建立教師、學生、家長和管理者共同參與的、體現多渠道信息反饋的教師評價制度。

◎打破關注教師的行為表現、忽視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建立“以學論教”的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模式。

  (3)對課程實施評價的改革重點

◎建立促進課程不斷髮展的評價體系。

◎以學校評價為基礎,促進新課程的實施與發展。

  (4)考試的改革重點

◎在考試內容方面,應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命題應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杜絕設計偏題、怪題。

◎考試方式方面,倡導給予多次機會,綜合應用多種方法,打破唯紙筆測驗的傳統做法。

◎在考試結果處理方面,要求做出具體的分析指導,不得公佈學生考試成績並按考試成績排名。

◎關於升學考試與招生制度,倡導改變將分數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標準的做法,應考慮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建議參考其他評價結果(如學校推薦性評語、特長、成長記錄袋等);將畢業考試與升學考試分開,前者重在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水平,後者具有選拔的性質;逐步擴大高一級學校的招生自主權等。

  3、發展性評價的內涵與要求

  (1)發展性評價的內涵

◎評價目的: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發展,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功能,淡化原有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內在的發展動力,促進學生的不斷髮展。

◎評價內容:評價內容綜合化,重視知識以外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尤其是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等能力的發展,以適應人才發展多樣化的要求;

◎評價標準:評價標準分層化,關注被評價者之間的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同需求,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發展的獨特性;

◎評價方式:評價方式多樣化,將量化評價方法與質性評價方法相結合,適應綜合評價的需要,豐富評價與考試的方法,如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情景測驗、行為觀察和開放性考試等,追求科學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評價主體:評價主體多元化,從單向轉為多向,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強調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建立學生、教師、家長、管理者、社區和專家等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學生的發展。

◎評價過程:關注發展過程,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展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而終結性的評價結果隨着改進計劃的確定亦成為下一次評價的起點,進入學生髮展的進程之中。

  (2)發展性評價的要求

新課程倡導的發展性評價思想帶給我們一個嶄新的工作思路,許多課程實施者感到有些無從下手。為此,我們建議,可遵循行動研究的方法開展工作。

第一,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並瞭解教育評價發展的特點與新理念。

第二,組織有關人員,討論“實現課程改革目標需要什麼樣的評價體系、評價工作思路與評價制度”,也可將題目分解以後再進行討論。對照新課程倡導的教育評價思想,再分析討論的結果。

第三,反思已有的教育評價工作,尋找與新課程倡導的教育評價思想相一致的地方,進行經驗總結;同時,尋找差距與不足,制定改進計劃。

第四,採取行動,具體實施在討論和反思基礎上形成的新評價工作計劃。來自

第五,進行階段性評價,採用多方面信息,總結經驗,分析問題,豐富、補充和改進評價工作方案,再繼續下一階段的評價工作實施。

  4、考試製度的改革

傳統的考試製度雖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和不足,但它仍是學生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們必須按照發展性學生評價要求對傳統的考試製度進行以下一系列的改革:

(1)從考試的功能看,要弱化其篩選功能,加強其教育功能和導向功能;

(2)從考試內容看,要全面考查學生的實際智力和能力水平;

(3)從考試的方法看,儘量要靈活多變,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考試與考查相結合。

◎閉卷與開卷相結合。

◎獨立完成與分組討論完成相結合。獨立完成的試題可以是閉卷也可以是開卷。

◎考場上完成與考場外完成相結合。

◎筆試與口試相結。

(4)考試與其他各種評價方法的有機整合。紙筆測驗不再是唯一或主要的評價手段,還有訪談評價、問卷評價、運用核查表進行觀察、小論文、成長記錄袋評價和表現性評價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