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基金從業資格考試基金基礎知識考點

來源:文萃谷 2.96W

為提高基金從業人員業務水平和執業素質,中國證券業協會定於從2008年9月開始舉行基金從業資格考試。今天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2017基金從業資格考試基金基礎知識考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基金從業資格考試基金基礎知識考點

掉期合約又稱“互換合約(swap contract)”是一種內交易雙方簽訂的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合約。更為準確他説,掉期合約是當事人之間籤討的在未來某一期間內相互交換他們認為具有相等經濟價值的現金流(Cash Flow)的合約。

在現實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兩種合約是利率互換合約和貨幣互換合約,此外還有股權互換、信用違約互換等互換合約。利率互換合約,是同種貨幣資金的不同種類利率之間的交換合約,一般並不伴隨本金。貨幣互換合約,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交換合約,在一般情況下,是指兩種貨幣資金的本金交換。

我國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推出貨幣互換合約,之後推出利率互換合約。近年來我國互換合約市場高速成長,互換合約也成為許多投資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利率互換參考利率包括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含隔夜、1周、3個月期等品種)、國債回購利率(7天)、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互換期限從7天到3年,交易雙方可協商確定付息頻率、利率重置期限、計息方式等合約條款。

 (一)權益類證券投資的風險

權益類證券的價值會同時受到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的影響。

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 risk),也可稱為市場風險(market risk),是由經濟環境因 素的變化引起的整個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的加強,其衝擊是屬於全面性的,主要包括經 濟增長、利率、匯率與物價波動,以及政治因素的干擾等。當系統性風險發生時,所有 資產均受到影響,只是受影響的程度因資產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1929年美國發 生經濟大恐慌所引起的經濟危機,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1年美國“9?ll”恐怖襲 擊事件,2008年次貸危機等。

非系統性風險(unsystematic risk)是由於公司特定經營環境或特定事件變化引起的 不確定性的加強,只對個別公司的證券產生影響,是公司特有的風險,主要包括財務風 險、經營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財務風險(financial risk),又稱違約風險(default risk), 是企業在付息日或負債到期日無法以現金方式支付利息或償還本金的風險,嚴重時可能 導致企業破產或倒閉。經營風險(business risk)是指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由於產業景氣狀 況、公司管理能力、投資項目等企業個體因素,使得企業的銷售額或成本顯得不穩定, 引起息税前利潤大幅變動的可能性。流動性風險(1iquidity risk)是指投資者在買入資產 後,屆時無法按照公平市價進行成交的可能性。投資資產的流動性風險越低,投資者的 投資意願就越強烈;相反,流動性風險越高,投資者的投資意願就越低。

 (二)權益類證券投資的收益

對於投資者而言,權益類證券本身隱含的風險越高,就必須有越多的預期報酬作為 投資者承擔風險的補償,這一補償稱為風險溢價或風險報酬(risk premium)。無論是系 統性風險還是非系統性風險,都要求相應的風險溢價。例如投資者承擔了市場風險,就 有所謂的市場風險溢價(market risk premium),承擔了流動性風險就有流動性風險溢價 (1iquidity risk premium)。

風險溢價是為風險厭惡的投資者購買風險資產而向他們提供的一種額外的期望收益 率,即風險資產的期望收益率由兩部分構成,用公式表示為:

 風險資產期望收益率=無風險資產收益率+風險溢價

其中,無風險資產收益率即無風險利率(risk—free interest rate),是指將資金投資於 某一項沒有任何風險的投資對象而獲得的收益率,是為投資者進行投資活動提供的必需 的基準報酬。風險較高的權益類證券、風險較高的公司對應着一個較高的風險溢價,其 期望收益率一般也較高。因此,權益類證券的收益率一般高於固定收益類證券(如債 券);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I青?ET,股票投資者對那些風險更高的公司出價更低,要求 的期望收益率更高。

與證券市場上的其他投資工具一樣,債券投資也面臨一系列風險。這些風險可以劃分為六大類:信用風險、利率風險、通脹風險、流動性風險、再投資風險、提前贖回風險。

 (一)信用風險

債券的信用風險(credit risk)又叫違約風險(default risk),是指債券發行人未按照契約的規定支付債券的本金和利息,給債券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性。發行人財務狀況越差,債券違約風險越大,意味着不會按計劃支付利息和本金的可能性越大。例如,2014年3月4日,A股上市公司“*ST超日”(股票代碼:002506)公告稱“ll超日債”本期利息將無法於原定付息日2014年3月7日按期全額支付,僅能夠按期支付共計400萬元人民幣,付息比例僅為4.5%,並正式宣告違約,成為國內首例違約債券。這表明我國債務“零違約”被正式打破,我國債券市場的性剛性兑付的正式結束,投資者在關注

 收益率的同時還要關注債券的信用風險。

但即使債券發行人未真正地違約,債券持有人仍可能因為信用風險而遭受損失。市場可以根據宏觀經濟和發行人的狀況來判斷某一債券是否有違約可能。例如,當宏觀經濟或企業經營惡化時,市場普遍判斷該發行人的債券違約的可能加大,債券價格下跌。

因此債券投資者也可能面臨由於信用風險上升而帶來的債券價值的損失。為評估違約風險,許多投資者會參考獨立信用評級機構發佈的`信用評級,債券評級是反映債券違約風險的重要指標。國際上知名的獨立信用評級機構有三家: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 Service)、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Standard&Poor’S)、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Fitch Investor Service)。信用評級機構一般按照從低信用風險到高信用風險進行債券評級,最高的信用等級(如標準·普爾和惠譽的AAA級,穆迪的Aaa級)表明債券幾乎沒有違約風險,如國債;而最低的信用等級(如標準·普爾和惠譽的D級,穆迪的c級)表明債券違約的可能性很大,或債務人已經產生違約。

在最高級和最低級之間,儘管這些公司的債券評級分類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都將債券分成兩類:投資級和投機級。標準·普爾和惠譽的BBB一級,以及穆迪的Baa3級以上等級的債券是投資級債券。投資級債券的稱謂源於監管機構規定保險公司和共同基金等投資者持有一定量的高信用等級的債券。投機級債券又被稱為高收益債券(high—yieldbond)或垃圾債券(junk bond),該類債券的信用風險較高。垃圾債券市場中大約25%的債券曾經是投資級,但後來被降到BB級或以下。由發行時的投資級轉變為投機級的債券被形象地稱為“失落的天使”(fallen angels)。這一市場中另25%的債券是那些原本信用級別就不高的公司發行的債券。此外的50%債券則是由重大重組如槓桿收購組合的公司發行的債券。表8—1是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的債券信用等級分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