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如何治理“三套利”

來源:文萃谷 2.23W

銀監會下發的《 銀行業 金融機構“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要點》引發市場關注。此項工作被業內人士稱為“‘三套利’專項治理”,有明確的時間表,我們一起來看看相關內容吧。

銀監會如何治理“三套利”

3月初,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明確表示要深入開展“三套利”專項治理。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此次專項治理並非沒有預兆,但整治範圍之廣、涉及項目之細超出預期。飽受詬病的信貸、票據、理財、同業等“空轉”被點名,是此次專項治理的重中之重,旨在遏制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而未流向實體經濟。中長期看,商業銀行規避資本充足率監管的套利必將受到遏制,部分銀行可能需要大規模融資以補充資本或收縮業務。

  排查力度空前

此次專項治理針對的是當前銀行業金融機構同業業務、投資業務、理財業務等跨市場、跨行業交叉性金融業務中存在的槓桿高、嵌套多、鏈條長、套利多等問題,意在縮短企業融資鏈條、降低 企業債 務槓桿、切實糾查偏離服務實體經濟的業務和行為,使資金真正投向實體經濟,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多位地方銀監部門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此次專項治理的許多內容其實也是銀監會日常監管、檢查的工作,但對一些以往模稜兩可的內容進行細化和明確,現場檢查力度也會加大。

山西一家城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專項治理並非沒有預兆。從去年開始,銀監部門各項檢查的力度、頻度都在增加,銀行也在主動收縮業務、降槓桿。多位銀行業內人士坦言,儘管“三套利”治理每年都在提,但此次涉及的條目非常細,尤其是對監管套利的排查力度空前,對銀行的影響也最大。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此次專項治理重點在於整頓銀行的`投行等業務,引導銀行、企業去槓桿,有利於銀行、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例如,此前銀監會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信貸規模、投資範圍等有限制,但銀行出於逐利的天性,通過信託等方式規避監管,實質是違反監管規則來獲取不當利益。此外,銀行通過空轉套利、關聯套利的方式來牟取利益。

《要點》明確,監管套利是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違反監管制度或監管指標要求來獲取收益的套利行為。例如,通過各類資管計劃(包括券商、基金、信託、 保險 、期貨等)違規轉讓等方式實現不良資產非潔淨出表或虛假出表,人為調節監管指標;同業業務、票據業務、理財業務未按照“穿透性”原則和“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準確進行會計核算、風險計量並足額計提資本的情況,包括但不限於:通過違規提供同業增信,或通過藉助券商、基金、信託、保險、期貨等通道方,設立定向資管計劃、有限合夥股權理財融資等模式。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專項治理將重點檢查銀行業金融機構是否貫徹落實國家行業調控政策和信貸調控政策。例如,信貸資金是否借道建築業或其他行業投向 房地產 和“兩高一剩”行業領域;銀行業金融機構是否放鬆風險管理或授信條件,以形式審查替代實質審查,為不符合條件的客户辦理授信業務。

  不會“一刀切”

此次專項治理有明確時間表,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在彙總分支機構自查情況的基礎上,在2017年6月12日前將自查報告報送監管部門。機構自查和監管檢查的業務範圍均為2016年末有餘額的各類業務,必要時可以上溯或下延。

2017年11月30日前,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全面完成自查、“上查下”以及監管檢查發現問題的整改和問責工作,並形成報告報送監管部門。

對於此次專項治理中發現的問題,監管部門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落實風險管控的主體責任,切實整改,嚴肅問責。對於一時難以整改和問責到位的問題,要建立台賬,明確時限,責任到人。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專項治理不會“一刀切”,而且給銀行自查整改留出了充分的時間。“此次專項治理涉及的範圍很廣,其中一部分是銀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有一部分是極少數的個案。個案會很快整治處理,但是一些規模較大的業務需要分類處理、有序整治,儘量減少對銀行正常業務的衝擊。”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認為,《要點》更多地起到指導和警示性的作用,很多細節可能需要具體執行的地方監管機構把握。

  部分銀行或需補充資本

券商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專項治理涉及的內容基本上在前期監管文件中有所提及,對市場影響更多是情緒上的,實際影響有限。不過,多位專家表示,中長期來看,商業銀行規避資本充足率監管的套利必將被遏制,部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將面臨壓力。

對於《要點》提出的對同業業務、票據業務、理財業務的治理,曾剛表示,資本充足率對於銀行的業務擴張是非常重要的約束。目前來看,商業銀行很多創新業務、表內表外的轉移、嵌套就是為了改變業務的風險分類,這導致銀行資產的風險權重不一樣,計提撥備發生偏差。換言之,目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可能被高估。如果一些業務按照“穿透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予以規範,部分銀行可能需要大規模融資或收縮業務。

李奇霖認為,對於規避資本充足率監管的套利行為,應關注兩點:一是通過轉換資產形式,將信貸或類信貸資產以回購形式轉變為風險權重較低的同業資產;二是理財資金投資於各類資管產品,按照SPV提供的底層資產清單計提,但銀行與SPV均存在提供資本佔用較少的假清單的動力,“穿透”的難度很大。

多家上市銀行近期公佈的2016年業績報告顯示,銀行業整體資本充足率有所下降,尤其去年四季度下降較明顯。截至去年末, 中信銀行 、 民生銀行 、 光大銀行 、 浦發銀行 、 平安銀行 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降至9%以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