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社會工作者《兒童社會工作》簡答題練習

來源:文萃谷 2.5W

導語:兒童社會工作就是社會工作者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成長、發展的需要,以專業的價值為指導和科學的理論為基礎,充分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和技巧對兒童開展的助人服務活動。

2017社會工作者《兒童社會工作》簡答題練習

1[簡答題] 案例:小王本科畢業後到上海的一個社工機構工作,他所在的機構有一個特色的服務項目“浦東少數民族兒童服務項目”。小王瞭解到來滬少數民族父母的子女入學存在多種需求,這些孩子面臨居所變更、生活環境改變、教育環境改變及城市適應等問題。他們的學校教育時常被中斷,有時也會被捲入到非法營利活動中,很多來滬的少數民族兒童的父母整日為生計奔波,對這些兒童缺乏基本的生活照顧和學業輔導,並且由於生活環境較差,人員結構比較複雜,這些兒童時常會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最近小王接到了一個案例,小江來自雲南一個偏僻的農村,其父母在上海一家工廠打工。小江上國小三年級的時候,父母把他接到了上海,並將他安排在該城市的一所學校讀書。但是僅上了兩天課,小江就不願意再去學校了,躲在家裏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不出來。在父母的盤問下,小江説他完全聽不懂上課講的內容,學習過程中感覺很吃力,尤其害怕上英語課,因為自己在家鄉的時候根本沒上過英語課。有一次老師上課讓他起來回答問題,他不僅不會回答,還因為自己的El音被班上的小夥伴們笑話,覺得自己很丟臉,再也不想去學校了。小江的父母找到社會工作者小王,希望小王能為小江提供服務。

問題:

1.上述案例中,小江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2.按照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小江的哪兩個重要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3.針對小江的問題,社會工作者小王應採取哪些介入策略?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城市中外來務工人員的數量越來越多。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將子女一同接到城市來讀書,但由於學習環境的突然改變,導致這些流動兒童面臨許多問題。如果不及時關注他們的教育適應問題,流動兒童很可能將繼續生活在城市的底層,沿襲父輩的打工生涯,或可能成為城市的遊民。

1.上述案例中小江面臨的問題主要有:

(1)不適應大城市學校的教材和課程,尤其是英語,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很吃力。

(2)因為回答不上老師的提問和自己的鄉音被同學們取笑,從而感到自卑,不願意再去上學。

(3)鄉村生活轉變到大城市生活的適應困難。

2.按照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小江主要是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馬斯洛認為,人類有5種重要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小江從鄉村學校來到大上海的城市學校,在上海的同學眼裏,小江是另類,被集體排斥,歸屬不到班集體,得不到同學的友愛;因為教材及教育制度造成的城鄉差別,小江學習跟不上,還有口音、着裝、言談舉止等都不為同伴所接受,得不到大家的認可、重視和尊重。

3.針對小江的問題,社會工作者小王應採取以下介入策:

(1)直接介入:

①為小江提供課業輔導。社會工作者小王可以連接社區裏的大學生志願者,定期為小江提供課程輔導,尤其是英語課的輔導,增強小江的學習信心,使小江逐步適應新學校的學習進度和教材內容。

②為小江提供情緒疏導和支持。小江來到陌生的大城市,陌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很多課程聽不懂,自尊心受挫,又沒有朋友和夥伴的支持和鼓勵,心裏肯定大受打擊。社會工作者小王可以通過與小江面談,幫助小江疏導負面情緒,調整心理狀態,適當地給予鼓勵和支持,幫助建立初步的自信。

③協助小江學習人際溝通技巧。社會工作者小王在與小江面談的過程中,讓小江多説普通話,訓練他的正確發音,鼓勵他多張嘴説話,同時教授他一些人際溝通技巧,做好準備工作後,鼓勵小江在學校嘗試着主動和同學接觸。

(2)間接介入:

①走訪小江的學校。社會工作者小王可以請老師們多鼓勵和指導小江學習,幫助他適應學校生活、建立自信心;請同學們多理解小江,不要取笑他,多幫助他,組織熱心的同學與小江結成學習夥伴,幫助小江儘快融人班級生活。

②設計實施班級融入活動:與老師合作,利用班會時間開展“幫助小江融人班級”的小組活動。

③與小江的父母溝通。請他們平時多與小江溝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適時地給予鼓勵和支持,幫助小江在城市健康的成長。

【提示】此題考點涉及本章兒童問題、兒童需要、兒童輔導、《社會工作綜合能力》第三章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第六章小組工作、本書第二章介入策等知識內容。問題1 對問題的回答需要特別注意,兒童的問題包括兩個角度:一是成人世界或環境造成的對兒童的不利或傷害因素,二是兒童本身的認知、情緒或行為的偏差。本案例中的問題更多是前者。問題2需要考生首先簡要回答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分析服務對象小江的需要。問題3的介入策最好採取直接介入與間接介入的角度來回答。

2[簡答題] 案例:小剛上國小四年級,爸爸媽媽都是國中畢業.文化水平不高,經營一家雜貨店,平時很忙。他們雖然在學習上無法給予小剛太多輔導,但對小剛的成績要求很嚴格,每次考試過後都要詢問小剛的排名。小剛很聽話也很努力,成績一直比較優異,每天下學回到家自己寫作業,也不用父母多操心。但是最近小剛的成績下降得很厲害,放學回家的時間也比之前晚,引起了父母的關注?父母發現jj,岡lj放學後不是先回家,而是鑽進一家遊戲廳去打遊戲。一次,父親在遊戲廳把小剛抓了個正着,回家一頓暴打,警告小剛不準再進遊戲廳。剛開始幾天小剛按時回家寫作業,也沒再進遊戲廳。但是沒過多久,小剛看見周圍的小夥伴都偷偷地去遊戲廳,自己也忍不住想進去,猶豫再三後,他還是跟小夥伴們又一起去玩遊戲了,但是每次玩的時間不敢太長,怕被父母發現。後來小剛越來越沉迷遊戲,上課也總想着遊戲的內容,在時間上已經無法把控自己,經不住誘惑的小剛開始頻繁出入遊戲廳,成績變得更差了:於是又被父親從遊戲廳抓回了家一頓暴打,對於小剛這種屢教不改的行為,其父母很是生氣和失望,覺得小剛辜負了他們的期望。開始不給小剛零花錢,想以此來遏制fj,匪jij玩遊戲,但是沒有任何正面效果,反而起了很大的副作用,小剛比之前更加猖狂地玩遊戲,完全不害怕父母的責罵。小剛的父母對此很無奈,卻也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對小剛沉迷遊戲的行為無能為力,來機構求助。

問題:

1.如果你是兒童社會工作者,接到小剛這個案例,你將如何幫助小剛?

2.作為兒童社會工作者在做兒童社會工作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

1.如果我是兒童社會工作者,接到小剛這個案例,我將開始如下的工作:

(1)與小剛的媽媽進行接案面談:通過主動介紹自己、溝通(注意事實性溝通與治療性溝通)、傾聽等技巧界定問題;澄清彼此的角色期望和責任;激勵並促進媽媽進入服務對象的角色;促進和誘導媽媽停止對孩子的體罰做法。

(2)通過家庭走訪、家庭觀察、與小剛聊天、玩遊戲等方法瞭解小剛家庭結構及成員之間的關係,瞭解小剛的成長史,小剛的性情與行為表現、小剛的生活習慣及與家人的互動方式。

(3)與學校的老師取得聯繫,瞭解小剛在班級中的行為表現、老師們對小剛的印象及評價;通過面談與小剛建立初步的關係,瞭解小剛與同學、朋友間的關係。

(4)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對小剛制訂輔導計劃,確定輔導的目標:減少小剛玩遊戲的不良行為,提高小剛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抑制小剛遊戲成癮行為;教導II,NIJ社交技巧,引導11,岡lJ多與人交流,將注意力從電子遊戲中轉移出來;通過其他遊戲方式提高小剛對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培養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與父母的溝通與交往能力,增進親子關係。

(5)建議家長改進教育方式,運用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促進親子問交流和溝通,多給孩子温暖,對於小剛的偏差行為給予正確的引導,杜絕打罵孩子的行為發生;與學校的老師取得聯繫,及時糾正小剛的不良行為傾向;搭建學校和家長雙相配合的橋樑,加大監督力度,減少小剛和其他小夥伴們在遊戲廳玩遊戲的機會。

(6)通過基線測量、行為量表、觀察記錄等方法進行結果評估。

(7)直到小剛穩定進入正常的學校生活,不再迷戀電子遊戲,親子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小剛的父母消除了困擾等,進行結案。

2.作為兒童社會工作者在做兒童社會工作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兒童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是兒童權利,它意味着兒童社會工作者在開展實務的過程中需要將兒童權利與一般社會工作價值理念進行有機結合,以兒童為中心,以滿足兒童需要、促進兒童權利的實現為最高指導原則。

(2)要認識到兒童是有權利受到全方位的愛護和關懷的。兒童除了生理的需要外,還有很強的。需要;兒童自身問題的形成受外界影響程度相對較高;兒童問題的解決更多的要靠他人幫助而不是兒童自己。

(3)兒童社會工作者需要掌握與兒童成長相關的知識,它們是做好兒童社會工作的保證。

(4)兒童社會工作者要把握好與兒童案主間的關係,要處理好和其他為兒童提供服務的人士間的關係。

【提示】此題考點涉及對社會工作通用過程的運用、兒童輔導、以兒童為中心的兒重社會工作原則等。問題l需要考生以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模式的理論框架為指引進入助人歷程,同時在選擇介入策時融入兒童社會工作的方法。問題2是記憶題,需要考生記憶教材的相關內容。

 3[簡答題]案例:小錦,男,7歲。小錦3歲的時候在家門口走失,被人販子拐賣到了一個偏僻的農村。小錦的父母從來沒有放棄找尋的希望,幾年來一直奔波於全國各地尋找小錦。在各方的努力下,他們終於在失散4年後找到了小錦,並把他從收養他的農村家庭接回了城市的家。回到城市後,小錦對城市生活環境出現了各種不適應,與自己的親生父母在感情上也很疏離,一句爸爸媽媽都叫不出口,平日裏基本不開口和父母説話,甚至很排斥現在的家庭,總想回到那個收養他的家庭去。小錦的父母嘗試各種方法跟小錦消除情感隔閡,他們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他、週末帶他去遊樂場玩、跟他講述3歲前發生的趣事兒,儘管他們一直努力嘗試和小錦重新建立感情,但是收效甚微。因為害怕小錦再次走失,小錦的父母每天堅持接送他上下學,幾乎不讓小錦單獨和其他小朋友在社區一起玩耍,為做到更好地陪伴小錦,彌補錯過的那些成長時光,他的媽媽甚至辭去了工作,專職在家照顧他。但是小錦自回城以後一直悶悶不樂,總是很沉默,也不願與人交往,對陌生人總是很不信任,極度缺乏安全感。

問題:

1.從上述案例中分析小錦現在的`需要。

2.從上述案例中分析小錦個人及環境資源。

3.針對小錦目前的狀況,社會工作者應採取什麼樣的介入策略。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

1.上述案例中,小錦現在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發展的需要。兒童的發展需要也被稱為兒童的成長需要,是指兒童為了身心發展需要獲得的關愛、教育和引導。案例中,小錦在3歲時被拐賣到了農村,從小就缺失親生父母的愛,也缺乏良好的家庭生活和適當管教,導致回到原生家庭後難以和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2)受保護的需要。兒童受保護的需要也被稱為兒童的免遭傷害需要,是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在身心兩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不受任何人為的傷害。案例中小錦3歲時走失被人販子拐賣,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導致對陌生人總是很不信任,極度缺乏安全感,不願與人交往。

(3)遊戲的需要。兒童需要遊戲,是由其天性決定的。兒童在遊戲中獲得身體的成長,並通過遊戲學會與人相處,逐漸認識和了解社會。案例中的小錦整天由父母陪同,幾乎不能單獨與小朋友們一起玩耍。

(4)社會化的需要。兒童的社會化是兒童逐步瞭解社會、掌握生存技能的過程,是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的第一步。這個過程離不開社會羣體、集體、個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也離不開個人積極主動地掌握社會經驗和社會關係系統。本案例中,小錦幾乎不能單獨與小朋友們一起玩耍,平日裏基本不開口和父母説話,總是很沉默,阻礙了小錦社會化需要的發展。

2.從上述案例中分析小錦個人及環境資源。

小錦的個人資源。與同齡孩子相比有更豐富的生活經驗,體驗過不同家庭,城市和鄉村不同的生活。

小錦的環境資源。首先是親生父母對小錦深深的愛,為了彌補錯過的那些成長時光,媽媽甚至辭去了工作,專職在家照顧小錦;其次是農村收養家庭的資源,如果處理的好,小錦可以同時得到兩個家庭的愛護;學校同學是小錦朝夕相處的夥伴,老師也是有力的支持資源。

3.針對小錦目前的狀況,社會工作者應採取的介入策主要有:

(1)直接對小錦介人。通過遊戲進行心理輔導。調整小錦的心理狀態,降低小錦對原生家庭的排斥感和對城市的不適應感,增強小錦的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增強小錦對人的信任,提升安全感。

(2)直接對小錦的父母介入。調整小錦的父母的認知,對待小錦不要操之過急,多給小錦一些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慢慢培養感情基礎,放手讓小錦獨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讓他單獨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增強小錦的自信心和適應能力。教授親子溝通方法,例如如何與小錦在遊戲中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促進親子關係溝通關係。

(3)與小錦學校的老師取得聯繫。讓老師們在學校給予小錦更多支持和鼓勵,幫助小錦儘快地融入學校生活中。

(4)如果有可能,開設一個有類似適應問題的孩子的小組,進行團體輔導。

(5)如果有可能,建立與收養家庭的連接,得到收養父母的支持,把農村收養家庭作為小錦成長的體驗基地,可以從中培養小錦感恩情操。

【提示】此題考點涉及本章中兒童的需要、第一章中優勢視角、第二章中介入策、本章中收養家庭、兒童遊戲輔導、團體輔導等知識點。由此可見,對知識的融會貫通是回答社會工作中級實務問題的基礎。

 4[簡答題] 案例:小佳,女,6歲,兩年前父母離婚,小佳判給了母親撫養,父親定期給予生活費。小佳的媽媽在經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後變得很沒有安全感,在和其他男性交往時總是因為害怕失去而刻意地去討好,以致在生活中忽略了小佳,在和男友相處時總把小佳趕出家門,隨便給一點零錢讓小佳自己買東西吃,很少在家給小佳做飯,小佳從來沒有按點吃過飯,常常一個人在外面待到很晚才敢回家。有一次,小佳的媽媽要和交往的男友一起外出旅行幾天,本來想帶着小佳一起,但是遭到了男友的拒絕,小佳的媽媽為了討好男友竟然拋下小佳外出旅行了3天才回家。因為生活上的壓力和感情上的不如意,小佳的媽媽對待小佳的態度越來越不好,覺得小佳對自己來説是一個累贅,稍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會拿小佳撒氣,甚至拉攏男友一起對小佳拳打腳踢。長期的營養不良導致小佳發育遲緩,與同年齡段的孩子相比很瘦小,不定時的家庭暴力對小佳的成長也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傷害。

問題:

1.上述案例中,小佳的哪些需要沒有被滿足?

2.針對小佳目前的困境,社會工作者可以採取哪些介入策略?

3.請説明兒童社會工作的特點。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

1.上述案例中,小佳的如下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1)生存的需要。兒童生命存在的需要包括獲得基本生活照料,養育照料。小佳的母親為了討好男友,在生活中總是忽小佳,小佳從來沒有按點吃過飯,常常一個人在外面待到很晚才敢回家;長期的營養不良導致小佳發育遲緩,與同年齡段的孩子相比很嬌小,不定時的家庭暴力大大威脅到了小佳的生命安全。

(2)發展的需要。兒童的發展性需要是指兒童獲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得到父母的愛和適當管教、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等。因為生活上的壓力和感情上的不如意,小佳的媽媽經常衝小佳撒氣,對小佳存在家暴,甚至拉攏交往的男友一起對小佳施暴,致使小佳的心靈受到重創,容易造成小佳的自我評價過低、性格自卑等偏差心理。

(3)受保護的需要。兒童受保護的需要包括兒童免遭虐待和忽視。小佳的媽媽不給小佳做飯,經常將她趕出家門,而且時常對小佳拳打腳踢,既有忽視又有虐待。

2.針對小佳目前的困境,應該採取如下介入策:

(1)危機介入。社會工作者應實施危機介入,先將小佳帶離給她造成身體傷害的家庭,隨後向公安機關報案,舉報小佳的媽媽日常對小佳的虐待行為,同時去醫院對小佳進行身體檢查,對小佳的健康狀況及傷情進行評估;對小佳媽媽進行適當的責罰和教育,必要時向法院提請申訴,通過法律途徑剝奪小佳媽媽對小佳的撫養權,使小佳徹底擺脱惡劣的生長環境,給小佳尋求一個可以健康快樂成長的環境。

(2)對小佳實施創傷輔導,邀請創傷輔導心理治療師對小佳進行創傷治療。

(3)X,M、佳媽媽進行介入輔導,調整認知,喚醒母親責任感,建立正確的戀愛觀;通過建立行為契約調整行為。

  3.兒童社會工作的特點包括:

(1)明確了兒童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理念。。兒童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是兒童權利,它意味着兒童社會工作者在開展實務的過程中需要將兒童權利與一般社會工作價值理念進行有機結合,以兒童為中心,以滿足兒童需要、促進兒童權利的實現為最高指導原則。

(2)界定了兒童社會工作的理論知識範圍。兒童社會工作的理論知識體系由兒童發展的理論知識和社會工作的專業實務理論知識兩大部分組成,兒童發展理論幫助社會工作者解決“為什麼要服務”的問題,社會工作實務理論幫助解決“怎樣服務”的問題,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為社會工作者的實務能力提供基礎和保障。

(3)聚焦親職能力建設,突出家庭監護服務。兒童從出生到年滿l8週歲,家庭是滿足其養育、照顧和教育等需要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兒童養育、照顧和教育的第一人,父母的監護能力成為兒童健康成長的最基本保障。因此,兒童社會工作者需要以滿足兒童成長需要為核心,將兒童的家庭置於實務的中心,針對不同的情形,為兒童提供家庭支持、補充和替代服務來保障和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4)兼顧了專業理想和本土化實務路徑之間的平衡。兒童社會工作的實務需要結合所在社會的環境資源,在堅持專業理想的前提下走本土化道路,即一方面尊重我國社會的客觀環境條件.另一方面要努力實現專業理想,促進環境向有利於兒童權利實現的方向改善二

【提示】此題考點涉及兒童需要、危機介入、介入策、兒童社會工作實務特點等知 識內容問題l是考察考生對兒童權利的敏感度,問題2是考察考生對危機介入知識的掌 握和運用,問題3屬於記憶題,以往的考試中常有以案例問題巧妙帶出客觀知識點的問題

 5[簡答題]小虎,男,今年10歲,從小與父母一起生活,但一直不太親近父母。小虎的母親描述説當小虎還在10個月大的時候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樣,感覺孩子不太和自己親近,但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隨着孩子逐漸長大,在小虎5歲的時候情況就越來越嚴重,不愛説話,不接觸身邊的小朋友,對於父母也是非常冷漠。現在,小虎在語言表達方面非常弱,還經常分不清“你”和“我”這樣的人稱代詞。在行為方面表現也非常差,小虎經常會向他人吐唾沫,有時還對他人大叫大吼。與小朋友一起的時候為了表示友好,他經常會摸對方的耳朵或者摸對方的頭,但往往會被別人用手甩開。這個時候小虎就會立即停止行動,但一會兒又會反覆,直至別人不滿時才會結束,之後會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一邊或到媽媽身邊坐着。後經醫生診斷,確診為自閉症。

問題:

1.結合案例,應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分析小虎的現象。

2.結合案例,應用埃裏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論分析小虎,並指出小虎現階段的任務是什麼,他現在有些什麼困擾?

  參考解析:

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把兒童個體的發展分成4個時期,分別是感知動作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0~2歲是幼兒的感知動作階段,這一階段兒童只能協調感知和動作活動。2~7歲是前運算階段,在這一時期,表象或內化了的感知或動作在兒童心理上起重要作用,兒童能用表象和語言作為中介來描述外部世界。7~12歲是具體運算階段,這時候兒童在一定程度上可作出推論。12一15歲屬於形式運算階段,在這一時期,一般兒童能對抽象的和表徵性的材料進行邏輯運演。

案主小虎10歲,已到了具體運算階段的年齡,然而他的認知水平依然停留在感知動作的階段。此外,他運用語言作為中介描述外部世界的能力也相對較弱,語言表達和溝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感覺統合療法的理論即與皮亞傑認知發展的4階段理論基本類似,首先規定了新生兒感覺統合發展的4個階段,社會工作者即在此基礎上對小虎進行感覺統合方面的訓練。

2.埃裏克森認為人生有八大發展階段,在每個階段都面1臨特殊的發展任務,要經歷一次心理一社會“危機”,或者説矛盾衝突。這些衝突包含着對立的兩極,個體只有嘗試面對並解決這一衝突後,才能順利進入下一階段,同時發展出某種特定的品質或“美德”。如果衝突無法圓滿解決,那麼個體自我的發展就會出現困擾乃至停滯。埃裏克森的人類心理社會發展階段包括嬰兒期(0~1歲)、幼兒期(1~3歲)、兒童早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少年期(12~20歲)、成年早期(20—40歲)、成年中期(40~65歲)、成年晚(老年)期(65歲以上)這八個階段。

案例中的小虎今年10歲,處於兒童中期。兒童中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重要的知識、技能和生存技巧,增加勤奮感,使勤奮感超越自卑感;在道德方面主要是形成良好的自身能力。

小虎現在語言表達方面非常弱,還經常分不清“你”和“我”這樣的人稱代詞。在行為方面表現也非常差,經常會向他人吐唾沫,有時還對他人大叫大吼。與小朋友一起的時候為了表示友好,經常會摸對方的耳朵或者摸對方的頭,但往往會被別人用手甩開。這個時候小虎會立即停止行為,但一會兒又會反覆,直至別人不滿時才會結束,之後會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一邊或到媽媽身邊坐着。這裏可以看出小虎還處於幼兒期和兒童早期的一些行為,還未完成兒童早期的任務,還在不斷地嘗試新的事物,沒有形成克服內疚、建立信心的人格,對自身沒有確切的目的,意志力較薄弱。他的重要聯繫人還是父母和家庭,需要形成相應的同輩羣體和自身的角色模式。

3.解決方案。

(1)在小虎自身方面,利用個案輔導的方式對小虎進行治療。在語言治療方面可以採取言語治療幫助他提升語言能力;在認知方面進行提升,增強小虎的自我認同感和提升他的自信心;對行為進行修正,幫助他改正吐唾沫和不良交際行為等,幫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改善同伴之間的關係。

(2)在家庭方面,對小虎的父母進行自閉症兒童的康復治療技能培訓,提高治療效果。

(3)在朋輩羣體方面,與小朋友進行溝通,爭取得到小朋友的理解與支持,接納小虎,擴大小虎的“交際圈”。(4)改善小虎的生活環境,創建專業治療環境與生活環境相結合,促進小虎健康成長。

 6[簡答題] 盼盼,女,4歲,出生在某城市。父親是某建築公司技術總監,母親是一名公務員。雖然家庭收入頗高,但父母的工作都非常繁忙,沒有時間陪盼盼玩耍。為了滿足盼盼的必要生活和得到相應的照顧,父母僱了一名高級保姆照顧盼盼。父母及保姆共同給盼盼制訂了一個發展計劃。計劃中包含了以下兩條:

1.盼盼在3歲時開始學習鋼琴並在5歲的時候參加國家級比賽,獲取名次。

2.盼盼6歲的時候入學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但在15歲時需完成高中所有課程的學習並升人大學。因父母認為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年齡的約束很大,如果按照國家正常的升學發展,女孩子本科畢業就已經22歲,現在的競爭非常大,讀完研究生就25歲,如果讀博士,正常畢業得28歲,就成為社會認為的“剩女”了。

在父母的經濟支持和保姆的精心照顧下,再加盼盼很聰明,在幼兒園的表現非常好,幾乎每週都會獲得幼兒園的優秀寶寶稱號。但是最近盼盼在幼兒園表現有些反常,不願意和其他孩子玩耍並開始對其他孩子進行打罵,對學校老師撒謊,不配合老師完成幼兒園的必修任務。她的鋼琴老師反映盼盼最近學習精力不集中,接受能力欠佳。家裏的保姆也發現盼盼最近很叛逆,以前尊敬她像尊敬媽媽一樣,但前幾天居然對她説出“你只是我們家請的保姆,憑什麼管我”等話。

針對盼盼的情況,你作為幼兒園的社會工作者,在老師的要求下為盼盼提供服務。

  問題:

1.結合上述案例,談談兒童的需要包括哪些方面?

2.結合上述案例,應用優勢視角分析盼盼所面臨的困境和優勢有哪些?

3.針對盼盼的問題,幼兒園社會工作者應用什麼理論對盼盼進行介入?應採取什麼樣的介入策略?

  參考解析:

1.兒童的發展包含了身體從弱小到強大,智力從低到高,心理人格從無到有,以及行為從稚嫩到趨於成熟的過程,這個發展過程需要獲得不同方面的照顧、引導、支持和保障才能完成。針對案例中盼盼的情況,我們來分析盼盼有如下需要:

(1)生存的需要。

盼盼有獲得基本生存照顧和健康照顧的需要。盼盼的父母過早拔苗助長,制定了盼盼的人身規劃,忽視了兒童成長中基本的身心健康的需求。

(2)發展的需要。

盼盼在成長中,父母忙於生計,無暇管教,沒有及時給予父母的愛和適當管教,缺少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只以金錢和規劃來充當父母的愛,使得盼盼缺少應有的娛樂和生活。

(3)受保護的需要。

作為4歲的盼盼,有權利得到家庭和社會的保護,確保其身心兩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不受到任何人為的傷害。包括對其人為的忽視。盼盼的父母忙於工作,把日常照料工作交給保姆,過多地安排各類學習和約束,使得她缺少社會化發展需要的同伴交流和接觸社會的機會。

(4)社會化需要。

盼盼今年4歲,屬於幼兒教育階段,有享受教育的權利,所以盼盼的教育應得到保障。

但是根據埃裏克森的人生髮展八階段論,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盼盼應該根據人生的發展完成相應的任務,健康成長。同時應考慮其文化娛樂需求,培養朋輩羣體的交往能力,學習成長中的有關知識。

2.優勢視角是指尋求識別、利用、建立和強化人們已有的優點和能力,在評估服務對象的問題和需要時強調將他們的優點包括進來,它強調人的能力、價值、興趣、資源、成就和抱負在滿足自己需要和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優勢視角的社會工作實務強調:

(1)個人、小組、家庭和社區都有優點,都有他們內在和外在的資源。

(2)貧窮、歧視、疾病和困難可能是傷害,但它們也可能成為挑戰和機遇。

(3)認真地對待個人、羣體和社區的理想與抱負,因為人的成長和轉變的能力是巨大的,常常超出人們的預期。

(4)社會工作者只有通過與服務對象的協作才能更好為他們服務。

(5)每一種環境都充滿資源。

結合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盼盼擁有良好的家庭經濟環境,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非常重視盼盼的未來並對盼盼有良好的規劃;盼盼聰明伶俐,學習成績好,接受能力強;盼盼之前的品質優良,團結同學;盼盼能彈鋼琴等都是她的優勢。但是盼盼的父母由於工作忙,沒有時間親自照料盼盼,保姆的盡心照料使盼盼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盼盼現階段與同學的關係不太好等,這些都是盼盼的困境。

3.社會工作者的介入策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盼盼擁有很多的優勢,可以繼續發揚優勢,協調控制或改變困境,使盼盼能夠健康成長。可以利用優勢視角理論和生態系統理論對盼盼進行介入,具體可以從盼盼自身和她的社會環境中進行介入。

(1)在盼盼自身方面,利用個案輔導的方式對盼盼的情緒進行疏導,幫助她理解父母對的良苦用心,增強盼盼對父母關愛的認可能力;繼續發揚盼盼的優點,增強盼盼適應社會的能力;對她在學校的行為進行修正,幫助她改正撒謊、暴力行為等,幫助她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改善同學之間的關係。

(2)盼盼的社會環境介入方面主要包括家庭、學校的介入。在家庭方面,與盼盼的父母進行溝通交流,教授他們家庭教育技術與保護技術;針對孩子人生規劃進行探討,幫助父母正視孩子的人生規劃,並能較為合理地調整盼盼人生成長規劃,並讓父母每週都有一定的時間陪伴盼盼,加強親子關係建設;在學校方面,與幼兒園老師進行溝通,爭取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協助盼盼改善不良行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