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實務模式特徵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7.71K

作為社會工作實務模式來説,一個基本特徵就是源於實踐,同時,又高於實踐。社會工作實務模式的提煉使社會工作超越了感性摸索的主觀侷限,進一步走向專業化的普遍推廣。那麼,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社會工作實務模式特徵,歡迎大家閲讀瀏覽。

社會工作實務模式特徵有哪些

  1.本土性

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是人,而人是具體的,是歷史和文化語境中的有差異的人。這意味着社會工作的服務模式不可能全球統一化,而應該是充滿了區域差異性。實際上,社會工作的模式化追求中一直面臨着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矛盾衝突。隨着社會工作實踐的深人,當今社會工作的發展逐漸在彌合這二者之問的差異,在追求理論統一性的同時,本土化的努力始終沒有停止。也正是因為這種努力才導致了社會工作實務模式的多樣化,推動了社會工作專業本身的進步。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大陸社會工作目前對國外以及港台社會工作實務模式的簡單沿用其實也是本土化歷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特徵。這種本土性也是我們發展創新社會工作的持久動力。

  2.中介性

社會工作實務模式是一座橋樑,是連接理論和實踐的橋樑,這決定了它的中介性特徵。這種中介性特徵進一步導致了社會工作實務模式的雙重持徵:一方面具有強烈的理論特色,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明的實踐導向,也正是因為這種中介性,才使得社會工作擺脱了感性經驗色彩,跨人了專業發展通道。

  3.專業性

目前的大陸社會工作實踐更多具有的是感性化、主觀化、個體化特徵,這意味着專業化程度的不足,這種尷尬局面的主要表現就在於大陸社會工作沒有發展出一套本土化的專業社會工作模式,因為本土化專業服務模式的缺失,許多社工不得不簡單照搬國外以及港台的社會工作模式,由此陷人了專業發展的誤區。

  4.歷史性

社會工作的專業發展具有明顯的歷史性特徵,在一百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社會工作逐漸從個人化慈善性行為上升為制度化專業學科,中間經歷了學科的階段性發展,因此,作為社會工作發展成果之一的社會工作實務模式也打上了生動的歷史痕跡。在社會工作初創時期,因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佔據了主導地位,所以,心理社會分析逐漸成了社會工作實務的主導模式,後來,因為行為主義以及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階段性主導影響,行為主義和人本主義也先後成為社會工作實務的主導模式。目前,社會工作的.理論視野逐步拓展,多學科的交叉影響日益擴大,這導致了認知行為治療模式逐漸成為當今社會工作的主流模式。社會工作發展的專業歷程表明,社會工作始終是一個不斷髮展的專業學科,社會工作實務的模式也將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

  5.普適性

作為社會工作實務模式來説,一個基本特徵就是源於實踐,同時,又高於實踐。社會工作實務模式的提煉使社會工作超越了感性摸索的主觀侷限,進一步走向專業化的普遍推廣。在實際服務過程中,儘管我們的服務對象可能是老人、青少年或兒童,他們各自面臨的問題也大相徑庭,但是,我們可以擺脱這些表面差異,採用統一的工作模式,比如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目前在各種偏差人員的輔導與治療中應用非常廣泛,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也曾一度成為社會工作實務的主導模式,積極應用於各種服務對象之中,並且取得了顯著療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