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育兒寶典知識

來源:文萃谷 1.24W

相對來説,中國的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總是更加的看重,而另一方面來説,孩子的學習成績對於孩子今後的工作生活也是相當重要的,但是想要讓孩子的成績好,並不是逼迫就可以的,而是要知道能讓孩子學習成績更好的方法,才能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家教育兒寶典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家教育兒寶典知識

  家教育兒寶典知識:讓孩子學習成績更好的方法

對於學習來説,並不是只要死記硬背,或者是要加以逼迫就能讓孩子的成績提高的,而是要掌握到學習的正確方法,要知道學習的小竅門,這才能讓學習事半功倍,學習成績自然會慢慢的提高。對於讓孩子學習成績更好的方法來説,第一個就是要做到課前預習。預習對於學習的好處有很多,不但可以讓孩子將之前學過的知識重新聯繫起來,還能在預習中發現新問題,然後帶着疑問上課,能更好地聽講。預習不但是對孩子的自學能力的培養,也是能讓孩子的聽講的興趣提高。

做到課後複習。

所謂“温故而知新”,這就是複習的作用與目的了,大部分的人對於剛學過的知識都會慢慢的'遺忘,而如果能複習,就能讓遺忘的可能性減少。

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當孩子在學習時遇到困難向家長請教時,絕對不可以説置之不理或者只是隨便的敷衍過去,但也不能只是把答案直接告訴孩子就不管,而是要鼓勵孩子先自己嘗試着獨立解決,要是孩子一時之間解答不出,就要對孩子耐心地啟發,慢慢的引導孩子去解決。

認真書寫。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書寫並不在意,覺得反正只是一個形式,但其實書寫的好壞跟書寫者的學習態度、學習質量都有很大的關聯,也會影響到別人對書寫者的評價,好的書寫能得到老師比較好的“印象分”。

學着記筆記並且在事後整理。

每一堂課的課程內容往往是複雜而多的,學會記筆記對於抓住學習重點有很大的幫助。而當堂記的筆記往往比較零亂,所以課後還要做一個全面而有條理的整理,而在這一過程同樣可以有效的複習了學過的知識。

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只有主動學習才能讓學習的效果更好,對於孩子來説,培養他們主動去學習的習慣很重要。

鼓勵孩子多閲讀、寫作。

閲讀書籍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對此應該鼓勵孩子多閲讀,可以是課本內容,也可以是有益的課外知識。

想讓孩子學習成績更好,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興趣就是學習的最好動力,有動力,自然能學得更好。

  家教育兒寶典知識:父母期待太高會導致孩子厭學

1、父母不適度的要求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低和過高的稱為不適度。很多孩子是帶着一種對學習的新奇感踏入學校的,他們對於新學習缺少心理準備,要是父母的要求太低,經常忙於自己的工作而不關注孩子上學後的心理變化,如果孩子遇到學習困難,覺得學習太累而喪失了興趣,家長又沒有給予一定的指導,久而久之就會厭學。

2、望子成龍,要求過高

對孩子太嚴格、太高的要求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擔心失敗的心理,從而喪失學習動力。尤其是一些家長會對孩子採取強硬手段,而孩子則會用逆反行為來應對父母。由於孩子們肯定會犯錯誤,很難讓父母總是感到高興。而孩子進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父母卻依然責備他,次數多了,孩子就會有挫敗感,想到上學前父母對自己的愛,就會越發地討厭學習。

3、嚴重的家庭矛盾

如果孩子處於一個家庭糾紛特別多的問題家庭,孩子會為此而無暇顧及學業。家庭生活不幸福的孩子,怎麼可能會認真地學習功課呢?在家庭中體會着父母激烈的爭吵和壓抑的氛圍,有的時候家長甚至把孩子當作出氣筒,這回讓情況更加嚴重。

4、孩子自身的原因

如果孩子心理成長不成熟。即使孩子的智力是正常的,但是他不能夠適應學校生活、社會環境,性格比較幼稚,積極努力的學習精神缺乏,也會造成孩子的厭學。

5、自信心缺乏

或許在學習的初期孩子興趣很濃,有十足的自信心足。但是父母常常只是注重孩子的分數,而忽略了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這樣的孩子就不會為自己擁有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感到驕傲,反而會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夠優秀而感到難過,甚至自暴自棄。

6、校方問題

學校如果不能夠合理地安排學生學業,會導致孩子學習壓力大,在學校的生活過於緊張。如果學校的紀律不嚴明、問題學生多的話,孩子甚至會在性格、人格方面向壞的方向發展。

  家教育兒寶典知識:要讓孩子學會的規矩

1、自己的事自己做

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學着做事,7歲前孩子的自理能力已經足夠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就像是自己穿衣洗漱、鋪牀疊被、收拾物品、然後自己給自己定一些目標,接着完成。在孩子學會自理之前,爸爸媽媽一定要學會放手,把這些時間用來指導孩子應該怎麼去做,並且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教會他們改正。

2、舉止文明

文明的舉止是對每個人的最基本要求,一般都包括不隨地吐痰和便溺,在人多的地方不大喊大叫、遵守交通規則、不能夠亂插隊、不為個人方便妨礙公共利益等。要是想讓孩子能夠遵守這些規矩的話,爸爸媽媽第一要時刻注意自己是都遵守了這些規定。

3、分內的事必須做

大人要工作,小孩要上學,這既是大家的義務,也是大家一定要去做的事情。因此,要是孩子鬧脾氣,不想去幼兒園,集體活動不管興趣就不想參加,報了自己喜歡的興趣班隨意打退堂鼓,爸爸媽媽們要好好注意。當孩子出現情緒波動和退卻心理,爸爸媽媽最好是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幫他們克服。

4、學會等待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學習等待,這樣子可以慢慢加強孩子的忍耐力、耐性及堅毅能力。就像是做完了手頭的事情才可以去玩、週末才可以去遊樂園。剛開始時可先等1分鐘,然後再增加到3分鐘、5分鐘……爸爸媽媽們可以把時間換成一些孩子喜歡的語言,將等待時間形象化,這樣子孩子就會更加有耐心了。

5、遵守時間

合理的生活安排、規律的作息能夠增強孩子的秩序感,樹立時間觀念,提高做事效率。可是孩子往往有自己的想法,不會遵守既定的時間。爸爸媽媽以身作則的同時,也可以慢慢培養孩子,可以先跟孩子説:“請你10分鐘後關掉電視”、“再睡20分鐘就得起牀了”,讓孩子逐漸做好準備。

6、尊重他人,不任性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老師、同學,跟孩子是一樣的,所以從小就應該告訴孩子在家尊敬長輩,要是長輩沒有讓自己的要求實現也不能夠亂髮脾氣;在學校尊重老師、小朋友,跟別的孩子一件不一樣的話不能亂髮脾氣,做錯事要向他人道歉。

7、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幫孩子建立物權意識,知道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別人的東西不能夠自己喜歡就隨便拿,自己的東西的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歡來玩;對於公共物品,從哪裏拿的要放回哪裏,要排隊去使用,要是別人比你先去拿,那麼就等等;想要別人的東西的時候,要徵求所有者同意,才可以動別人的東西,也要學會先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