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育兒小知識

來源:文萃谷 4.47K

每年春節的餐桌上必有美食,對於常人來説真是美味可口。但孩子的脾胃還嬌嫩,飲食稍不小心就可能損害健康。所以,將孩子春節飲食注意事項送給親愛的家長,希望家長朋友們能注意孩子的飲食,讓孩子也過個健康年。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春節育兒小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春節育兒小知識

  春節育兒小知識:注意孩子的飲食

1、飲料宜少喝

小孩子都喜歡喝飲料,但營養專家指出,含氣類的飲料中,如可樂、雪碧等都含有二氧化碳氣體,飲用過多會使孩子胃脹、胃痛,影響胃腸道的消化能力;果汁飲料雖有一定營養,但過多飲用也會影響孩子的食慾。因此,最好讓孩子多喝白開水。

2、主食不能少

節日裏,有些孩子菜吃得多,幾乎不吃主食。這種做法很不科學。副食中多是動物性蛋白食物和蔬菜、水果,吃多了容易損傷孩子的脾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蔬菜、水果所提供的營養主要是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糖類含量並不高,與主食有很大差別,互相不可代替。因此,要為孩子合理安排主、副食。各餐葷素搭配,既要有充足的蛋白質,又要有綠葉菜,最好配上一兩樣開胃菜最佳。

3、素菜唱主角

一般節日餐桌上以葷菜為主。營養專家指出,過多地吃葷菜會增加孩子的腸胃及腎臟的負擔。因此,節日裏應準備這幾類蔬菜:綠葉蔬菜中的青菜、菠菜、芹菜、生菜等,都是去油膩的最佳菜餚;塊莖瓜果中的西紅柿、南瓜、黃瓜、紅蘿蔔、土豆等,它們除了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礦物質外,還富含碳水化合物;此外,黃豆、蠶豆、豆芽、水豆腐等,富含植物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對孩子的大腦和體格的生長髮育大有益處。

4、注意飲食安全

節日裏,孩子吃各種豆狀零食的機會也增多了。兒科專家指出,有時大人一時疏忽,孩子就可能出現危險,尤其是在跑動、跳躍、嬉笑時,很容易使豆狀零食嗆入氣管裏,出現嗆咳、憋氣、面色青紫等症狀,威脅生命安全。因此,儘量不要給孩子吃果凍、果仁、花生、糖豆等豆狀零食,以防滑入氣管中。進食時應保持安靜,避免逗引正在進食的孩子。

  春節育兒小知識:讓孩子學習春節的知識

1、春節從前不叫“春節”

正月七年級在古代不叫春節,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後採用公曆紀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國民黨曾試圖廢除春節,但是被中國人民強烈抵制後以失敗告終。

2、“春節”從前不是節日。

中國歷史上的“春節”一詞,不是節日,而是特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後漢書·楊震傳》中有載:“春節未雨,百僚焦心,而繕修不止,誠致旱之徵也。”到南北朝時,“春節”是泛指整個春季。

黃金萬兩

3、春節有狹義、廣義之分

現今狹義的春節一般指中國農曆年的歲首,即農曆正月七年級。民間廣義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4、春節的時間(農曆正月七年級)在公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間遊動

“最早的春節”(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遲的春節”(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個月。

根據曆法計算,如果農曆不進行人為調整的話,2319年2月21日將迎來“史上最晚春節”,此前春節最遲出現在公曆2月20日,為1920年和1985年。

5、春節可能過兩個

閏春節,又稱“閏正月”,從公元 1645 年使用歷理置閏制開始,到公元 2800 年,農曆閏正月只發生 6 次,其年份分別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嗯。最近一次要等到 2262 年,我們沒緣分碰見了。

碰到這種情況,原則上春節過第一個正月的,不過也有過兩次的。

歲朝如意

6、大年三十也會在“二十九”

一個月沒有30天,這在農曆中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現行農曆是根據地球、月亮、太陽三者運行的天文數據來安排的,必須每個月的七年級看不到月亮任何明亮的部分,也就是“朔”。

而事實上,月亮從圓到缺的時間,平均週期是29.53天,安排月份的天數必須是整數,這就導致了大月、小月的出現,便會發生某個月擁有30天,某個月29天的情況。

如果這個月剛好是臘月,那麼這一年(農曆)就沒有大年三十了,除夕也就提前到了臘月二十九。

花開富貴

7、春節每天慶祝內容都不同

春節雖然是一個整體性的習俗,但是每天的慶祝內容卻不相同。從七年級到初七,分別是雞日、犬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和人日。傳説女媧先用六天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積累了經驗後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所以,初七為什麼要上班?!

招財進寶

8、春節不只中國有

世界上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很多國家將農曆新年列為法定假期,分別是:韓國、朝鮮、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緬甸、文萊。另外,以前的.日本也過農曆新年,但明治維新後廢除了農曆,節日也直接搬至陽曆。

木版年畫 財神

9、壓歲錢其實不是“錢”

壓歲錢其實不是“錢”,而是鑄成錢幣形狀的辟邪品。傳説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名叫“祟”,每年除夕夜裏出來害人,壓祟錢就是專門用來嚇走這貨的。

洪福齊天

10、“福”字倒貼有講究

大門上的“福”字不能倒貼,在民俗傳統中,水缸、垃圾箱和櫃子才要倒貼福字。為了避諱在倒水和倒垃圾時把家裏的福氣倒走,便在這兩處倒貼福字,巧用“福至”來抵消“福去”。

上官下財

11、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關於爆竹的最早可靠記載見於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當時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裏燒,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而新年起牀第一件事也是爆竹。

以後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漢族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

五福臨門

12、正月不理髮

“正月不理髮”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認為春天應該讓頭髮散開自由生長,而不該剪斷,診察發爪可以斷重病、決生死,但“剃頭死舅舅”的説法純屬無稽之談啦。

和氣吉祥

13、拜年抱拳有學問

男子拜年抱拳要“左抱右”,中國傳統習慣尚左貶右,所以抱拳時要用左手包右手,此謂“吉拜”;如果右手包左手,則稱為“哀拳”,是向別人報喪或求饒時使用的手勢。女性抱拳則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壓手。

  春節育兒小知識:讓孩子學習春節禮儀小常識

説話禮儀

要點一:見人稱呼不可少

一般來説,比較常見的親人,懂禮貌的寶寶們都會稱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但是,春節期間的客人比較多,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導該怎樣稱呼就要見面的客人。由於一些稱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時候比較口生。如果你等與客人見面了才教孩子稱呼,孩子或許覺得彆扭不肯開口,若你在見客人之前和孩子“排練”着稱呼一下,孩子稱呼起來就很自然了。

要點二:祝福話語要多説

一歲左右的寶寶會説的話還不太多,爸爸媽媽們可以事先教會寶寶用手勢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兩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教他們説“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和祝辭。有些寶寶的發音未必完全正確,或未必能完整地説出這四個字,這點爸爸媽媽還需多多體諒。

紅包禮儀

要點一:接過紅包要致謝

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寶寶們要雙手接過並向長輩們説聲謝謝。如果寶寶太小還不會做,爸爸媽媽可以扶着寶寶的手,雙手接過紅包,然後帶着寶寶一起説“謝謝”。

要點二:紅包不可當面拆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麼,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説聲謝謝,然後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寶寶稍懂事後,要事前跟他們説好,接過紅包,千萬不能當着客人面拆開,最好的做法是馬上把紅包放到爸爸媽媽的袋子或寶寶自己的袋子裏。

餐桌禮儀

要點一:好吃的東西別獨享

大人一般都比較慣孩子:孩子愛吃的東西會有意讓孩子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場的話就要教育孩子講究禮貌。吃飯之前要跟孩子講好:“好東西大家都喜歡,所以飯桌上有好東西,你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要留點給別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孩子沒人喜歡的。”

要點二:用餐衞生要注意

有的孩子吃飯喜歡挑來揀去,家長們要記得和孩子説:“吃飯時,我們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準哪塊就夾,不要翻來覆去,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帶湯汁的肉菜更要小心夾,以免濺髒了衣服,人家會説你是不講衞生的孩子。吃完飯後放下碗,要有禮貌地説請大家慢用。”

待客禮儀

要點一:對待客人要親切

有客人時,家長要引導和鼓勵孩子親切、主動地和客人打招呼,客人進屋後,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做些簡單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給客人倒茶水等。

要點二:大人講話莫插嘴

在大人談話時,要讓孩子明白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來回走動和隨便插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做客禮儀

要點一:主動問候説聲謝

領着孩子去別人家做客,進門後,家長要引導孩子在問好之後主動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齊。當孩子受到招待時記着讓孩子説聲“謝謝”。

要點二:他人東西別亂動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環境中更是如此,告訴孩子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書,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時記住不要打擾大人談話,玩過之後,記着讓孩子把東西放好。

交際禮儀

要點一:主動分享別吝嗇

當有小客人時,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會讓小客人格外開心。客人走時家長可以領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長可以和孩子説:“和××説再見,有空再來!”即使是家長教孩子説的,從孩子嘴裏説出來也會令客人感到快樂。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後,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小主人。

要點二:和睦相處要忍讓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是小皇帝,家裏沒人跟他們爭奪什麼。可是到有孩子的人家家裏做客,或者有孩子來自己的家裏做客,情況就不同了。若不加以教育,孩子之間常會鬧個不愉快。春節期間正是教育孩子與人和睦相處的好機會。因為他將來長大了,也要具備謙讓、團結的品德。

電話禮儀

要點一:接電話時有問有答

接電話的基本禮儀要求,可供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借鑑:孩子接電話的時候要學會説“你好”、“請問”、“請等一下”這樣的禮貌用語;接電話時聲音要放輕一些,不要在電話中大聲嚷嚷;接電話時要有問有答,回答問題時要大方,不可以長時間不迴應對方的問題,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時,把電話一扔跑到別處去。

要點二:打電話時注意時間

大人打電話時,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或搶話筒;打電話時要先報上自己的名字,並説明要找的人;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接電話;掛話筒時,要輕拿輕放,不可以摔話筒,或重重地掛電話;接打電話時,要學會説“再見”,然後再掛電話,不要只管自己講完就掛電話;要注意打電話的時間,通話時間不可太長,也不要選擇太早或太晚的時間打電話,以免影響別人的休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