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文化工作彙報

來源:文萃谷 8.48K

一、近三年來羣眾文化活動開展情況

農村文化工作彙報

豐收鄉建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地處我市北部山區,是抗日戰爭時期建立起來的革命根據地,是當年中共北滿省委和抗聯三路軍指揮部所在地。全鄉轄區面積667平方公里,11個行政村,18個自然屯,居民2200户,人口8571人。

近年來,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的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農民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的實施,全鄉農民都能看上電視,農村有線電視入户率已達到100%。新農村建設的實施,促進了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我們鄉邊河村於2015年建起了農家書屋,添置了多種文化用品,新建了休閒廣場,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在鄉直和東風、奮鬥等部分村屯實現了寬帶互聯網入户,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雖然當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已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但時下農村常見的文化娛樂方式不外乎是看電視、打撲克、聊天、搓麻將等。從總體上説,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單調枯燥的,多數或大多數農民對這種現狀是不滿意的,他們渴望改變這種現狀但又感到無可奈何。

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但也

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賭博風。在一些村屯,如果打撲克、搓麻將不搞點“小意思”,就根本找不到人玩。二是封建迷信活動。個別村屯,求神拜佛、信教廣為流行。三是不良文化的侵蝕。兇殺、暴力、色情等文化垃圾通過各種傳媒入侵農村文化陣地,腐蝕着人們的靈魂。四是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隨着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思想文化的滲透,農民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在不斷下降。在青年人羣中聖誕節、情人節某種程度上已經勝過傳統節日。

二、農村羣眾文化活動存在主要問題

1、農村文化的投入嚴重不足。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是城鄉二元體制,國家財政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基本上集中在城市。這就使得農村的貧窮落後面貌遲遲得不到改變,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廣大農民要求政府加大經費投入、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產品的呼聲很高。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逐步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然而對於其他大多數行政村來説,由於鄉鎮一級財政多年來一直陷於困境,目前在加大文化投入方面仍難有大的作為,其文化基礎設施貧乏的狀況短期內仍難以改變。

2、青壯年大量外出導致主體缺位。農民是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農村青壯年則是主體中的生力軍。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其中絕大部分是青壯

年。大批青壯年外出打工,使農村文化人才的培養出現斷層,文藝骨幹隊伍難以形成,組織羣眾性的文化活動舉步維艱。

3、農民總體上還不富裕。從總體上看,農民還不富裕,大多數農民仍在為拼命賺錢、發家致富而奔波。大多數農民忙於生計而無暇顧及改善自己的精神生活,渴望改善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又感到很無奈。

4、文化體制改革滯後。從決策層來講,主要是對文化的功能作用認識不到位,對新形勢下農村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缺少新措施、新辦法,工作中力度不大。出現了文化工作“講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情況。隨着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體制環境和社會條件的變化,文化體制與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已不相適應,必須通過改革,積極探索新路。

三、推動農村羣眾文化活動發展的建議和意見

1、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領導。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民身心健康,提升農民整體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的現實需要。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切實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領導,真正列入議事日程,並把它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要根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狀況,實施分類指導,明確工作重點,從農民羣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實實在在為農民辦幾件實事。各級各部門的領導

幹部要經常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不斷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熱情為農民兄弟服務。

2、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必須把文化建設與文化理念融入到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去,着力提高新農村建設的文化品位。隨着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民非農化是一種必然趨勢,新農村建設必須具有超前意識,堅持規劃先行,引導農民向縣城、鄉鎮駐地和中心村集中,逐步改變農民居住地過於分散的狀況,使農民居住集約化,同時在村民生活區留足文化體育活動用地。要把村屯治理、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鄉鎮駐地和中心村,防止有限資金的分散使用,整合農村文化資源,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

《農村文化工作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3、為農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大國家財政對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要把國家對基礎設施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大力發展公共文化事業,積極開展文化對口支援活動,完善文化援助機制,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解決農村文化產品和服務相對缺乏的問題。要繼續搞好“三下鄉”活動,加強農民素質技能培訓,加快發展農村科教文體事業。農村一些公益性文化項目,也可經村民代表會議決定,由農民自籌建設資金。要積極支持經營性文化產業的發展,加強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建設,扶持鼓勵農民自辦文化,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經營活動,滿足農民羣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4、培養和造就農村文化骨幹隊伍。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打工,使農村文化人才的培養出現斷層,培養和造就農村文化骨幹隊伍已迫在眉睫。在當前情況下,要特別注意發揮現有的民間專業人才、退休幹部職工、農村教師的作用,依靠他們開展羣眾性的文化活動,搞好傳幫帶,在活動中發現和培養人才。政府主管部門、鄉鎮政府及宣傳、文化幹部,在建設農村文化骨幹隊伍中要切實負起責任,抓緊制訂培養規劃,加強業務指導。社會各界也要為農村文化骨幹隊伍建設出謀劃策,併力所能及地給予支持與幫助。

農村文化工作彙報 [篇2]

為了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宣傳工作手段,對做好新時期的農村宣傳思想工作,提升新農村文明程度,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根據中共元陽縣委辦公室印發《關於建立元陽縣農村宣傳文化指導員隊伍的實施意見》(元辦發〔2011〕95號)精神,結合攀枝花鄉實際,決定在全鄉建立農村宣傳文化工作指導員隊伍。現將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加強輿論引導,營造良好氛圍。

宣傳工作者緊密圍繞鄉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結合地方實際,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採取張貼宣傳標語、宣傳欄等各種宣傳手段,在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自開展工作以來,全鄉共張貼標語4條,召開農村宣傳文化指導員工作動員會7場。通過加強輿論引導,使新農村各項政策達到家喻户曉、人人皆知的宣傳效果,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同時也鼓舞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二、注重理論學習,提高隊伍素質

農民是文化建設的受益人,更是主力軍,為了更好地滿足羣眾的文化需求,吸引羣眾關注文化建設、參與文化建設, 1

攀枝花鄉在宣傳農村思想文化工作中創造了許多生動活潑、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並逐步形成體系,成為促進宣傳農村思想文化的有效載體。如:在節假日活動和農閒中開展民族歌舞、籃球等健康向上的娛樂比賽,並在節目內容上、形勢上加入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以羣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豐富宣傳農村思想文化工作的內涵。同時,定期不定期開展基層幹部及宣傳工作者的理論知識培訓,增強隊伍素質,保證宣傳工作的質量。組織鄉村幹部進行科學理論學習,地方語言學習,不斷提高村兩委班子成員的政治理論知識和工作能力,增強宗旨理念,轉變工作作風;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提高基層幹部整體素質,充分發揮基層幹部在羣眾中領頭雁作用,應用理論知識結合地方實際引導、帶領羣眾移風易俗、倡導新風。

三、豐富文化活動,樹立良好風氣

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既能改變農民的精神面貌,陶冶農民的高尚情操,又能使封建、落後、低俗的文化活動失去市場。在宣傳新農村、豐富活躍羣眾文化生活方面我們把民間藝術隊伍作為重要力量加以管理和扶持,規範農村文化經營活動。同時,我們還十分着重農民技術和文化知識的提高,通過開辦農村書屋,為羣眾提供體育文化活動陣地,使農村賭博的`少了,看書的多了,打架鬥毆的少了,學技術的多了,培植文化能人,農村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羣眾安居 2

樂業,新農村建設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氛圍。

四、強化組織領導,發揮領頭作用

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和引導上,各村指導員結合實際,採取多種方式方法加以宣傳引導,宣揚道德風尚,家長裏短,春風化雨,既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員,又是新農村建設的帶路人。一是採取貼近農民日常生活,引導農民告別陋習。把道德觀念、文明禮儀傳導給每一個村民,滲透到每一個家庭。二是強化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宣傳文化指導員充分利用自己對黨和方針政策的全面掌握,向羣眾宣講科學發展觀理論及各項惠農政策。推動了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和理論知識的宣傳普及。

《農村文化工作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一、近三年來羣眾文化活動開展情況

豐收鄉建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地處我市北部山區,是抗日戰爭時期建立起來的革命根據地,是當年中共北滿省委和抗聯三路軍指揮部所在地。全鄉轄區面積667平方公里,11個行政村,18個自然屯,居民2200户,人口8571人。

近年來,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的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農民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的實施,全鄉農民都能看上電視,農村有線電視入户率已達到100%。新農村建設的實施,促進了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我們鄉邊河村於2015年建起了農家書屋,添置了多種文化用品,新建了休閒廣場,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在鄉直和東風、奮鬥等部分村屯實現了寬帶互聯網入户,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雖然當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已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但時下農村常見的文化娛樂方式不外乎是看電視、打撲克、聊天、搓麻將等。從總體上説,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單調枯燥的,多數或大多數農民對這種現狀是不滿意的,他們渴望改變這種現狀但又感到無可奈何。

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但也

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賭博風。在一些村屯,如果打撲克、搓麻將不搞點“小意思”,就根本找不到人玩。二是封建迷信活動。個別村屯,求神拜佛、信教廣為流行。三是不良文化的侵蝕。兇殺、暴力、色情等文化垃圾通過各種傳媒入侵農村文化陣地,腐蝕着人們的靈魂。四是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隨着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思想文化的滲透,農民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在不斷下降。在青年人羣中聖誕節、情人節某種程度上已經勝過傳統節日。

二、農村羣眾文化活動存在主要問題

1、農村文化的投入嚴重不足。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是城鄉二元體制,國家財政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基本上集中在城市。這就使得農村的貧窮落後面貌遲遲得不到改變,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廣大農民要求政府加大經費投入、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產品的呼聲很高。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逐步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然而對於其他大多數行政村來説,由於鄉鎮一級財政多年來一直陷於困境,目前在加大文化投入方面仍難有大的作為,其文化基礎設施貧乏的狀況短期內仍難以改變。

2、青壯年大量外出導致主體缺位。農民是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農村青壯年則是主體中的生力軍。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其中絕大部分是青壯

年。大批青壯年外出打工,使農村文化人才的培養出現斷層,文藝骨幹隊伍難以形成,組織羣眾性的文化活動舉步維艱。

3、農民總體上還不富裕。從總體上看,農民還不富裕,大多數農民仍在為拼命賺錢、發家致富而奔波。大多數農民忙於生計而無暇顧及改善自己的精神生活,渴望改善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又感到很無奈。

4、文化體制改革滯後。從決策層來講,主要是對文化的功能作用認識不到位,對新形勢下農村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缺少新措施、新辦法,工作中力度不大。出現了文化工作“講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情況。隨着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體制環境和社會條件的變化,文化體制與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已不相適應,必須通過改革,積極探索新路。

三、推動農村羣眾文化活動發展的建議和意見

1、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領導。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民身心健康,提升農民整體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的現實需要。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切實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領導,真正列入議事日程,並把它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要根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狀況,實施分類指導,明確工作重點,從農民羣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實實在在為農民辦幾件實事。各級各部門的領導

幹部要經常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不斷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熱情為農民兄弟服務。

2、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必須把文化建設與文化理念融入到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去,着力提高新農村建設的文化品位。隨着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民非農化是一種必然趨勢,新農村建設必須具有超前意識,堅持規劃先行,引導農民向縣城、鄉鎮駐地和中心村集中,逐步改變農民居住地過於分散的狀況,使農民居住集約化,同時在村民生活區留足文化體育活動用地。要把村屯治理、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鄉鎮駐地和中心村,防止有限資金的分散使用,整合農村文化資源,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

《農村文化工作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