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民素質現狀的調研報告範文

來源:文萃谷 3.01W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已成為時代要求,提高農民素質迫在眉睫。為探索新形勢下加強農民素質教育工作的途徑,我們於近期開展了對農民素質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且深入有關部門對當前農民素質教育狀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做好農民素質教育工作的幾點建議。

縣農民素質現狀的調研報告範文

  一、我縣農民素質現狀分析

截至2005年底,我縣農村人口共有45萬人,其中壯年勞動力19萬人。據抽樣調查分析,當前我縣農民文化素質偏低,科技素質低下,政策、法制觀念淡薄,思想道德素質落後。

1、農民的文化素質偏低。農民文化程度是農民文化素質的重要衡量標準。從抽樣調查的216個對象來看,國小文化程度及以下的佔35.2,國中文化程度的佔50.9,高中文化程度的佔12.0,中專文化的僅有4人。可以看出,農村在家務農的勞動力以國中文化程度為主,整體素質偏低,世界農業較發達的法國,7以上的農民具有大學文憑,60的青年農民具有中專水平。

2、農民的科技素質低下。目前,農業生產技能素質正在由掌握傳統生產技能向開始運用現代生產技能轉變,但仍與加快農業科技發展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據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縣留在農業生產領域大多是40歲以上、文化素質較低、思想滯後的勞動力;外出務工或利用農閒時間在本地打零工的農民,從事的大多是“提灰筒”、搬運工之類的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活。

3、政策、法制觀念淡薄。政策掌握方面,在與村民的訪問與座談中,我們發現村民對“一號文件”的瞭解僅止於農業税費減免和糧食補貼,對其中農民如何增收、農業如何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的方法措施則不甚瞭解;對社會主義新農村更是知之甚少,只知道是“一個好政策”,至於究竟好在哪裏、有什麼內容、如何建設、建設成什麼樣子,特別是要求農民自身怎樣參與、配合和努力,村民們一片茫然,對於“農機補貼、村村通工程、陽光工程”等這樣帶來間接效益的政策更是一無所知。法制意識方面,有些農民在遇到傷害時,要麼懦弱忍讓,要麼威言恐嚇,要麼暴力相向,要麼受到傷害時首選私了了事,不會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從而給自己帶來更大傷害的事時有發生。

4、思想道德素質落後。當前,封建迷信活動在農村地區比較常見,農閒時節農村聚眾帶彩抹牌現象屢見不鮮,不少人相信天命,相信迷信,封建意識在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仍比較濃厚。同時,農户之間缺乏團結互助精神,小偷小摸、順手牽羊的事情時有發生。

  二、造成農民素質低的原因分析

據調查分析,造成農民素質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農民自身的原因,也有素質教育方面的原因。

(一)農民自身的問題和原因。主要是三方面造成農民缺乏學習主動性,影響素質提高。一是目光短淺,存在短期行為。大多數農民包括一部分基層幹部對自身素質狀況不能正確認識,缺乏憂患意識,形成了觀念上的近視。相當一部分農民只看眼前利益,輕視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的學習,認為學習技術耽誤生產,上學還得花錢,搞生產多少能掙點錢。二是小農意識濃厚。大多數農民安於現狀、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缺乏創新精神,追求自給自足的生活。尤其對那些年齡偏大的農民來説,只會沿襲傳統種植辦法,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既想致富,又不敢擔風險,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等、要、靠”思想,把農副產品的銷售、價格的提高、市場風險的規避都寄託在政府身上,政府倡導什麼,他們就種植什麼,缺乏發現市場的敏鋭性和捕捉機遇的能力。三是自身封閉。部分農民不願意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信息,整天囿於自己生活的小圈子,視野狹窄,以“小家”為中心,得過且過,既不主動了解政策、學習政策、研究政策,運用政策來引導農業生產,也不願學習法律,維護自身權益。

(二)農民素質教育工作方面的原因。多年來,為提高農民素質,農業、科技、文化、教育等相關單位做了大量服務性工作,政府相關部門通過辦班培訓、示範帶動、開通農業直通車、送科技下鄉、開闢農業專欄等,為農民提供多渠道的農技推廣和教育培訓服務,但對農民教育工作的滯後和不足,使得農民素質未能儘快、有效提高。

一是教育工作分部門開展,缺乏總體部署。目前,我縣承擔農民培訓任務的有農廣校、農業局、科技局、教育局、扶貧辦、黨校、團委、婦聯等八家單位,各單位的上級業務部門都安排了培訓任務。由於缺乏總體規劃,統籌安排,辦班培訓時都是各自為政,培訓內容、對象往往出現重複交叉。而“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無論哪個部門到鄉鎮辦班,鄉鎮都得組織一次,加大了組織難度,難於取得實效。

二是科技培訓鏈有斷點,培訓方式有待改進完善。一個完整的培訓鏈是由縣農業、科技部門辦班培訓村組幹部、科技大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