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婦女兒童科學素質狀況調研報告

來源:文萃谷 1.95W

提高婦女兒童科學素質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關於婦女兒童科學素質狀況調研報告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婦女兒童素質的高低關係到全民素質的整體水平。加快婦女兒童事業發展,提高我市婦女兒童科學素質,對於增強婦女兒童獲取、運用科技知識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及推動**“兩城”建設和“三城”創建,實現科學跨越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引下,各級科協及所屬團體、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有關黨政部門、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堅持不懈地開展科普宣傳、科技培訓、科普示範、科技諮詢服務等形式多樣的農村科普工作,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在促進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做出了貢獻,取得了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但也要看到,我國是一個農業人口占80%的農業大國,農民科學素質偏低的狀況,制約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阻礙了“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等戰略的實施。在農村進行科普教育,提高農民特別是婦女兒童的科學素質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農村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顯得任重道遠。

**縣城關鎮**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了婦女兒童事業的健康發展,積極組織婦女兒童參加科普活動,促進了婦女兒童科學素質的提高。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各個領域的權利得到進一步實現,兒童的教育、健康和生存環境不斷改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廣大婦女在廣泛的經濟社會參與中,實現了自身的進步與發展,成為發展**、繁榮**的主力軍,撐起了**經濟的“半邊天”。

一、基本情況

(一)概況

城關鎮**村地處縣城東部,與東城區接壤連片,全村共轄12個村民小組,336户,1162人。其中青壯年勞動力720人、育齡婦女129人、兒童96人;黨員37人,其中女性黨員7人,村支兩委中女性幹部2人;201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516元(同期,全縣人均純收入1773元、全鎮人均純收入2672元)。婦女中具有國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共有99人,其中高中26人、大專12人。

(二)積極開展婦女科普活動,提高科技致富能力

1、加強婦女科技培訓,提高科技致富能力。**縣科協、縣婦聯與農業、教育、勞動等部門聯合,組建了萬名婦女學習培訓學校,每年對農村婦女進行集中培訓2-3期,培訓婦女骨幹3000餘人次。農時聘請農業專家在縣電視台講座3-4次,開展了“雙學雙比”和“巾幗建功”活動,激勵婦女學文化、學技術,不斷提高農村婦女科學素質。在**村,**縣科協等單位每年舉辦以甜玉米種植,雞、鴨、豬、牛養殖等種養技術和醫療保健等為主要內容科技的科技培訓5-6次,參與聽講達2500人次以上,科學普及帶動致富能力明顯增強,湧現了一批以郭啟菊、李月嬋、李玉萍為代表的在花卉苗木、養豬、養雞等方面依靠科技致富的婦女科普帶頭人6人,佔全村育齡婦女數的4%。

2、婦女就業層次提高,就業自主性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為婦女就業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在**村,婦女增強了依靠科技增收的意識和能力,普遍掌握了1至2門農業實用新技術,青年婦女的非農就業比重提高。隨着產業結構的調整,40歲以下的農村婦女在非農產業就業的比例逐步提高,依託城鄉結合部的`便利,這部分年輕婦女大部分在縣域企業務工,有的外出尋找發展機遇,有的則自主創業,開創更大的發展空間。

3、婦女受教育水平及政治參與程度提高,參與決策和管理的渠道進一步拓展。縣委不斷加大對婦女幹部的選拔力度,使培養選拔婦女幹部實現了新的突破。村支兩委班子中支部書記為女性的村達兩成以上,**村即為其中一例。

(三)組織少年兒童參與科普活動,增強動手動腦能力

近年來,**縣科協、縣科技局、縣教育局等單位每年以“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活動開展為契機,對**村及其他鄉鎮農村進行了“科學常識普及”、“未成年人保護法宣傳”、“關愛女孩行動”的科普宣傳活動,以鼓勵和引導青少年積極參加學校科普小組,參與科技小製作、小發明等創新與實踐活動,培養他們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增強了青少年的科技創新思維和動手動腦能力。

二、存在的問題

多年來,**縣委、縣政府及科協、共青團、婦聯等團體,科技、農業、教育、宣傳等部門,面向廣大農民和農村青少年開展了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科普宣傳活動和科技培訓等工作。但是,目前農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和隊伍力量薄弱、基礎設施和場所不足、資源匱乏、長效服務的機制和手段缺乏,農民學習和了解急需的科技知識和信息的途徑、機會缺乏,嚴重製約着農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的範圍、水平和效果,制約着農民科學素質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一)農村科普服務和創新能力薄弱,手段落後,隊伍素質不高

目前農村科普手段仍然僅限於開展幾次科技下鄉和搞幾場科普講座和培訓,並沒有新的服務手段。這種淺嘗輒止的服務方式對廣大農村和農民來説無疑是杯水車薪,更應引起重視的是,農村科普志願者隊伍水平不高,而且人數有限,**村科普志願者不足10人,根本無力開展一些影響大、效果好的科普活動。縣科技特派員隊伍成員為各涉農單位抽調並非專職而且人數有限。要想把科技培訓覆蓋到村,僅憑這支隊伍和有限的專家和下鄉次數是無法辦到的。即使每個村建一所農民夜校,師資也成問題。據調查,**村婦女獲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電視91.6%,與人交談57.5%,報紙雜誌34.8%,圖書9.4%,科學期刊8.4%,其它8.7%。可見,農民大部分科技知識是從上述途徑得到的,科協等部門開展的科技下鄉等活動僅為農民提供了不到8.7%的獲取科技的渠道,所以説,如何創新科普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是擺在各級科協組織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二)經濟發展滯後,集體經濟空白,農民學習的需求沒有能力和條件滿足

農民沒有學習和活動的場所。村委會辦公場所在沒有搬到現在辦公樓(原為村國小)前,開會時支書、主任家便是會場,更談不上給農民提供培訓和學習交流的場所了。而鎮政府遠程教育中心點、農民培訓學校離村較遠,學習不便。一些地方的做法證明,只有壯大集體經濟,農民開辦夜校才成為可能。凡是專業化商品生產達到一定層次和水平的村,農民素質普遍高,這些地方不僅有農民自己的學習和活動場所,而且還有自己建立起的專家羣,他們的要求就不再是辦個夜校,而是向生產領域的高層次探索了。像**縣大塘鄉、沙田鎮等一些村依託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經濟合作社等實體,組織農民學科技、用科技,增收致富的效果較明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