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廁調研報告範文

來源:文萃谷 2.97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公廁調研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公廁調研報告範文

  公廁調研報告1

公廁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現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與廣大市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搞好公廁建設,對於方便羣眾生活,完善城市功能,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們在全面抓好各項環境衞生管理工作的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努力抓好公廁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儘可能為市民提供良好的如廁環境。但總的看來,我市公廁建設數量和佈局等諸多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有關調研情況如下:

一、我市公廁建設的現狀

我市現有公廁33座,其中二類公廁24座(獨立式便器)、三類公廁9座(通槽式便池),主要分佈在街道兩側、園林綠地、繁華購物區。近幾年,為逐步增加公廁的數量,提高公廁衞生檔次,我們想方設法籌集資金,不斷加大公廁建設的投入。20xx年自籌資金30多萬元,對鴻達小區、沙發廠等10座三類公廁進行了全面修繕,並且安裝了公廁標誌牌、導引牌、照明裝置,突出人性化服務功能。20xx-20xx年,通過社會融資的方式,先後投資50餘萬元拆除重建了網通公廁、大寺街公廁。xx年,結合蜆河北段綠地改造,新建了蜆河綠地2座公廁。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民如廁難的矛盾,改善了我市公廁衞生條件,對提高我市公廁建設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近年來,儘管我們在公廁建設上不斷加大力度,但從總的情況來看,我市公廁建設與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隨着城市規模的擴大和人口膨脹,市民如廁難的問題不斷加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數量嚴重不足。按照部頒標準,我市建成區30多平方公里應設置公廁至少60座(部頒標準公廁設置密度為:居住用地3~5座/平方公里,公共設施用地4~11座/平方公里),而實際只有33座,缺口20多座,離標準要求有相當大的差距,不能滿足市民如廁的需求。

(二)佈局不夠合理。部分繁華街道缺少公廁,如旌旗路東方紅商城周邊,清水南路水果批發市場周邊,昌山路維客商場、中心醫院周邊,富水路佳樂家、盛龍裝飾城周邊。新開發區域未充分考慮公廁建設,並且未預留公廁建設用地,如鶴山東路陽光城周邊區域,富水南路及富山路全線,市民入廁非常不便。

(三)設施檔次不高。主要街道兩側的公廁多為樓宇附屬式公廁,缺少景觀小品式公廁,建築風格和品位沒有特色。部分公廁建設年代久遠,隨着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這部分公廁的外觀設計與設施條件與目前的城市環境不相協調。

(四)開放時間不夠。按公益服務性特點的要求,公廁應該24小時開放,但我市目前僅9座不需專人全天值守的三類公廁可以做到,其它24座二類公廁(獨立式便器)側達不到這個要求。這部分二類公廁需要專人管理、保潔,若要24小時開放,則每座公廁至少需要2人輪班值守,而目前的'公廁維護管理經費完全不能滿足這種要求。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是以下四點:

一是公廁建設投入機制存在弊病。城市公廁屬於公益服務類設施,它是通常意義上的“公共產品”,其建設、運行投入是具有無償性的,因此理應由政府投資建設。但因我市財力緊張,一部分公廁建設不得不“借雞生蛋”,政府利用城市規劃建設的獨有管理權,在城市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時安排開發商投資承建公廁。這種做法在法律上缺乏依據,造成了後來公廁產權糾紛和移交困難等諸多隱患。舊公廁的改建,多數也是隨着舊城改造由開發建設單位拆除重建的,同樣也存在着移交困難等諸多問題。我市2000年前後相當一部分公廁都是採用以上這兩種方式建設的。受經濟利益的驅動,開發商在辦理建設項目規劃審批、開工手續時按照政府的指令辦,而在辦理好手續開工後則不按設計施工,暗地裏“偷樑換柱”,將公廁挪作他用,如旌旗廣場公廁被改成門面房出售,造成該區域至今缺少公廁。有的雖然按設計進行了施工,但開發商要麼拖延工期,要麼偷工減料,或以種種理由推遲移交,致使公廁設施條件較差,不能按期開放。

二是對公廁建設規劃重視程度不夠。我市至今沒有一個符合市情的公廁建設專業規劃,公廁建設佈局缺乏依據,客觀上造成了公廁選址難、佈局不合理等問題。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過程中,公廁建設滯後於道路建設和商業區、居民區開發,也未預留公廁建設用地,如鶴山東路陽光城周邊,富水路、五龍路富水小區周邊,富山路電視台、國税局周邊,旌旗東路盛隆廣場以東區域,均屬於這種情況,未配套規劃建設公廁,而且今後若要補建公廁也無處落腳。

三是部分公廁規劃、設計理念滯後,前瞻性不夠。這是造成我市公廁檔次較低、缺乏建築風格的主要原因。

四是公廁管理經費緊張。尤其是20xx年取消公廁收費後使得這個問題更加突出。財政撥付的環衞經費僅能維持工資發放和街道清掃、垃圾清運等重點業務支出,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壓縮各項開支,因此造成公廁維護管理經費捉襟見肘,非常困難。

三、工作對策和建議

為切實解決公廁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加快公廁建設步伐,完善城市服務功能,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公廁統一規劃。建議制定城市公廁建設專業規劃,根據實際情況和國家有關規範要求進行科學、合理的佈局,並將其納入我市城市總體規劃體系。要逐步增加獨立式、景觀小品式公廁數量,減少樓宇附屬式公廁。凡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必須嚴格執行公廁專業規劃,對暫無力量投資建設的公廁也要預留土地位置。在辦理建設項目規劃審批手續時要嚴格執行有關規定,不符合公廁建設規劃的不予辦理有關手續。

(二)提高公廁設計水平。公廁設計要因地制宜,力求與周邊環境相協調,造型美觀大方;突出公廁的功能化和人性化,方便入廁者;突出前瞻性,增加城市亮點,美化城市建築風格;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並充分考慮我市的氣候、人文等有關因素,提高公廁設施的適用性。建議公廁設計圖紙審查由環衞部門參與,並注重環衞部門的意見和建議,為公廁將來的運行管理創造有利條件。

(三)嚴格公廁施工監管。凡由開發商投資承建的公廁,要在施工過程中提前介入,跟蹤督辦,防止開發商在建設過程中不按施工圖施工,將公廁挪作他用。督促協調建設、施工單位按期完成施工,並辦理竣工驗收手續,按期移交管理單位,儘快對外開放。

(四)加大公廁建設投入。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公廁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一是建議政府在財政資金安排上加大對公廁建設的投入,增加部分財政預算。二是本着“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和經營城市的理念,鼓勵社會投資建設公廁,對投資者給予相關優惠政策,補償公廁建設投入。

(五)開放沿街單位廁所。開放沿街單位廁所,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優化公共服務,短期內緩解我市建成區公廁數量偏少、佈局不合理問題的有效措施。建議對城區有條件對外開放的沿街單位廁所進行統一規劃,先行試點,分批開放。對對外開放內部廁所的單位,根據廁所設施條件和對外服務人流量,適當給予經濟補償。

(六)增加公廁運行經費。建議市政府增加環衞經費預算,解決公廁設施維護經費不足,增加部分保潔人員,以改善如廁環境,延長開放時間,提高公廁服務水平。

  公廁調研報告2

城市公廁是一個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必要的組成部分,是收集、貯存、初步處理城市糞便的主要場所和設施,其衞生及使用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城市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為了深入瞭解城市公共廁所的具體狀況,及時獲得反饋意見,從而更好地方便人們生活、滿足生理功能需要,我採取了實地參觀和街訪的方式,對滿城縣縣城的五個公廁進行了較為具體的調查。經過調查,滿城縣城公共廁所雖然充分發揮的應有職能和作用,但也存在着諸多不足,以下便是我對這些不足做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概括

1、“供”不應“求”且“分紅”不均

“加上外來人口,這麼多人,五個公共廁所,一個坑得裝多少人呀?”家住廣場附近的張大爺説。

經我調查,滿城縣城共有五個公共廁所,分別設置在縣人民廣場、中山路與燕趙街交匯口處、玉川路順德小區南側、北平路菜市場東、陵山漢墓綠地處,遠遠不能滿足一個擁有7萬城鎮人口,面積可達10平方公里規模,呈環形發展的縣城的日常需求。

“西邊廣場都建成了,怎麼連個廁所都沒有呀?”家住城內村的小楊説。

西二街已經成為了滿城新品住宅的聚集區,聚集了許多的居民,為了方便這邊的居民,一個西區廣場悄悄走入了人們的視野,成為了高樓叢中的那點“綠”,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這個廣場上卻沒有一個公共廁所,使得人們在散步的同時產生了些許的費解。

2、若“隱”若“現”且“藏污納垢”

“我見過許多外地人,提溜着褲子打聽廁所的,呵呵!”路人小王(化名)透露。

由於傳統觀念,許多地方把公共廁所視為見不得人的地方,因而將其建在比較隱蔽的地方。當然滿城縣也存在這種問題,據我瞭解除菜市場東和漢墓綠地處的公共廁所比較明顯外,其他三個都有不同程度的遮擋,若隱若現,很難被人發現。而且很多廁所因為標識物較小,影響了人們對公廁的可識別性,從而大大影響了這一公共設施應有的作用,造成了公共廁所一部分使用吃緊,一部分資源浪費的現象。

公共廁所“髒、亂、差”的問題,已經成為了制約城市市容發展的久治不愈的“頑症”,也是居民投訴最多、涉及地區最廣的問題。滿城縣城的五個公共廁所均有不同程度的髒亂差現象,尤其是北平路菜市場東的那個公共廁所,簡直是藏污納垢的最佳場所。正如正要放學回家的小李説的那樣,“菜市場這兒廁所都沒辦法進了,全是地雷,一不小心就踩上去了!”

二、調查結果改進方案

(一)改進方案

1、針對“供”不應“求”和“分紅”不均現象的解決方案。

加大公廁設施的投入,科學選址,合理利用每一寸閒置土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公廁的合理使用人數是3.18座∕萬人,滿城縣城約有7萬城鎮居民,所以應在城區內建有23座公共廁所才算是最合理的。然而,公廁的選址也是需要考慮周全的,有專家指出:一個人從有便感後可以堅持5~10分鐘,這段時間的步行距離約為300~500米,所以在人流聚集區500米之內應該有至少有一座公廁。

2、針對若“隱”若“現”和“藏污納垢”現象的解決方案。

樹立醒目標示物,嚴格管理,規範公民如廁行為。醒目標識物的設立可是人們在內急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現廁所的具體位置,針對已經建成而不可更改的遮蔽式公廁不易被發現這一現象是最有效且最直接的解決措施。針對公共廁所“髒、亂、差”的現象,一是從清潔和管理人員內部入手,加強清潔和管理力度,完善管理章程,對公廁需要整治的問題逐條梳理,制定出具體的整改措施,責任到人,獎罰兑現,做到全日保潔。二是加強環境衞生法律法規及城市環境衞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倡導文明衞生的生活習慣,提高居民的主動維護公共設施的意識,規範居民如廁行為,喚起居民的公德心。

(二)整治標準

1、有健全的衞生管理和衞生保潔制度,有專人進行管理和保潔。

2、蹲位、門窗、牆壁、燈具、洗手池整潔衞生,地面整潔、無積水、無紙屑、煙頭、痰跡和雜物。

3、大便器清潔、無積糞,小便器(槽)內無積存尿液,無尿垢、雜物。便器定期噴灑藥物消毒。

4、有自然通風或獨立的機械排氣設施,基本無臭味,無蠅蛆,無亂刻亂畫。

三、調查要求及建議

1、協調配合,落實責任。公共廁所集中整治行動是一項涉及面廣、內容翔實具體的工作,需要各級各部門密切配合和不懈努力來完成。各方要切實負起責任,精心組織,做到各負其責,齊抓共管,通力協作,形成合力。

2、求真務實,注重實效。各級各部門在整治行動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切忌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要有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建立起公廁衞生管理長效機制。

3、提高有關部門對公廁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僅要從專業化入手,建造一批具有城市特色的公共廁所,還應該融入人性化和環保的設計理念,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完美的滿足公民對公廁的需求,促進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

4、樹立“全方位”和“長遠”的發展視角,注重不同人羣的不同需求,擴大公廁的適用人羣,增加殘疾人、孕婦、兒童、老人專位,不僅要滿足居民的生理需求,更要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