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作文

來源:文萃谷 1.29W

陳情表作文1

餘常聞:孺子墜地而泣者,乃人之常情也,今思之然也。父母之恩甚於天,欲盡孝而可得乎?今唯書此篇,以聊慰自足耳。

陳情表作文

詩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其言不誠邪?否,非若是也。餘系母所育,系父所教,考妣之恩可媲於天地也。夫盍不盡孝雙親,承歡膝下邪?昔漢之緹縈,為除父狴犴之災,乃泣拜於帝,帝感其誠,赦之。今吾孰與緹縈,猶螢燭之比於浩日矣。雖此,吾亦師緹縈之故事以孝雙親也。

吾自幼伴於雙親左右,情日甚。每與其農作,吾乃戾壟上,望天際繞雲飛霞。其若突怒偃蹇,爭為其狀者,殆不可逾計。吾喜而曰:“其衝然角列而上者,孰也?似牛馬之飲於溪畔。其昂然軒邈而上者,又孰也?似熊羆之登于山巔也!”俄而思之,吾指父母笑曰:“非爾等邪?”語畢,吾與雙親皆大笑。至今思之,猶心志之,不敢忘也。

吾之雙親,年且四十,雙鬢斑白。日夜劬勞,思之盈眶。嗚呼!諸君之與尊堂尚有幾日之歡乎?勉之,畢力盡孝,以得天倫之歡娛,不使有憾於他日!

人之骨肉之情,髮膚之親,如之奈何!奈何!父母之德,雖瓊玖,瑤琚亦未能報之萬一也。唐之孟郊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也。媚鞠恧態之孝,安能比之於咸池?堇喙之毒孝,安能比之於珍饈?未如華蟲孝壤,進御羔袖以孝雙親耳。

夫達人之卓軌兮,孝字為先,此故僻陋之所疑。嗟夫!父母之恩若峨峨泰山,又若洋洋江河,汝安能詘泰山之巔?汝安能量江河之方圓乎?恐不可矣!

謹陳此表,奉獻雙親。沉璜之瘞,孰久而不光?荃蕙之蔽匿,故久而不芳?

陳情表作文2

讀了《陳情表》這篇文章,我感慨萬千,為李密的一片孝心和心存感恩所打動。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温暖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為官做宰是多少讀書人畢生的夢想,十年寒窗苦讀不正為一朝為官?然而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時,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在為官和報答之間,他選擇了後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我們經常背誦的詩句,講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報恩德,告訴我們的也是要感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烏鳥私情,願乞終養,”這是鳥兒的恩惠;“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悦意者容,”這是人類的感恩。我們當存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片明媚的春光。

我國的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在一次回來探親時,不顧異味幫母親把髒了很久的襪子洗了,這更讓人們尊敬陳將軍的品德和為人。

相比之下,劉邦就沒有感恩之心了。 漢高祖劉邦,在一次戰役中,父母被擒,將被處死,他非但不幫,還冷嘲熱諷。雖説漢高祖時中國歷史上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可他的不孝卻是令人唾棄。

在這個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世界裏,有多少人淡薄了親情、愛情、友情……又釀造了多少人間遺憾和悲劇!但是,大浪淘沙,人間必將迎來更加和諧而美好的明天!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恩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珍惜……”願這動人的歌聲永遠縈繞在你我耳畔,永遠流淌在你我心田……

陳情表作文3

剛聽説李密這個名字的時候,我腦中冒出了另一個李密——《隋唐英雄傳》裏那個一開始拒絕當瓦崗寨皇帝,後來搶了程咬金混世魔王寶座又用一座城池換美女的那個李密。雖説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但我在他們身上卻發現了一個共同點:就是讀書人的矜持。

李密拒絕做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口中的“終祖母劉之年”,也就是我們説的“至孝”。然後在這裏我要鑽一個牛角尖,就是字典裏對“孝”的解釋是:對“父母”盡心奉養並順從。注意,是父母。因而我們心中的大孝子貌似就跟我們觀念上的孝有所不同。他的孝只是報恩,只是報答祖母劉的撫養之情。而且文中還描述了作者自身幼年的悲慘:“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老師説這是反襯出祖母劉的善良,但是我不這麼想。我就不信“舅奪母志”裏能沒她這個做祖母的參與。而作者特別糾結他自己悲慘的出身,對這個在他喪父後強嫁他母親的祖母心裏怎麼能沒有怨言!

而作者不止一次提到祖母劉病情危機,命在旦夕。第一段:夙嬰疾病,常在牀蓐。第二段:劉病日篤。第三段的比較長: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第四段説的更直接: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説到這裏,要是還死心塌地的認為李密真的無心仕途只為祖母那是在是強人所難了。要我説,他對於祖母的百般只是個藉口,或者説,是一個緩衝墊,是一個擋箭牌。擋誰?擋世人的流言蜚語。古者賢不侍二主,李密作為前蜀舊臣,國破家亡,理應以死殉國,即便不死苟活,也至少對西晉斜個白眼,批評兩句。但是晉武帝的糖果政策一下把他心中的所謂忠義洗得一乾二淨。在他心中,前蜀成了“偽朝”,為官前朝也成了“不矜名節”之事。他一邊極力撇清與前朝的一切關係,極力討好晉武帝,一邊推辭不仕,婉言拒絕,還打出祖母劉這一張親情牌以封住世人之嘴。好一齣欲擒故縱!而我開始懷疑他對祖母劉一系列的病危描寫是怕晉武帝是文盲,不能理解他的言外之意,急切的想要告訴皇上:皇上你有點耐心,我需要點輿論優勢。這老太太馬上就挺不住了,到時候才能名正言順的做你大晉朝的官,為你效力。

這篇傳世的“至孝之作”,記載的竟是如此一出現實的鬧劇。瓦崗寨的李密之所以被推舉做皇帝,因為他是前隋舊臣。而西晉的李密之所以被提拔做洗馬,也是因為他是前蜀舊臣。因此這兩場鬧劇的始作俑者——瓦崗寨集團和晉武帝,才是真正的主角。晉武帝之所以向李密拋出糖果政策,無非是想用任用前朝老將的行為來創造他任用人才的輿論假象。但時間久了,人們也就忘了這茬,因此作為子的李密由中央被外放、免官、直至孤死家中的悲慘命運也就被註定了。

其實李密也挺不容易的,如果他所述屬實的話,一個沒爹沒孃,單由祖母,也就是奶奶撫養長大的孩子是很可憐的。或許他小時候被人恥笑,不屑,忽視,所以他對於所謂傳統道德的概念淡漠,甚至,是仇恨的。他嚮往權利,卻始終被當作棋子,終其一生,鬱郁不得志。雖然不認同他的行為,但是對對他的命運深表同情。歷史便是如此無情,卻也有他自己獨特的公平。

陳情表作文4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臣子給皇帝的奏章,以情真意切、傾訴肺腑感人的,我個人認為當屬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李密所作的《陳情表》了;但要以其實現的難度和效率來談論的話,那就應該是秦朝李斯的《諫逐客書》和李密的《陳情表》兩篇可謂並駕齊驅了。

《諫逐客書》所寫的是向秦王諫國家大事,《陳情表》所寫的則是個人的私事。兩者從表面來看似乎好象找不到什麼相通之處。但實際上,兩篇文章均是屬於抗皇命、逆聖旨的同一種類型。所以兩人在歷經危險的程度和處境也頗為相似。不同的是:李斯上書的對象秦始皇,一箇中國封建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暴君。而李密陳表的目標則是晉武帝,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眾所周知的惡王。

當時在秦王政元年的時候(公元前246年),秦王為鄭國渠一事,受了很多秦國貴族的挑撥,便下令驅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驅逐的其中。於是上書給秦王而寫下的這篇《諫逐客書》。後來,李斯還是成功了,秦王不僅收回了成命,最後還重用了李斯。

李密雖然和李斯的情況不大相同,但所在的危險的處境是一樣的。晉武帝司馬炎為了鞏固自己新建立不久晉代江山,一邊肅除敵對餘黨,一邊籠絡前朝舊臣。李密為了在家侍奉年邁的老祖母不能入朝為官而向晉武帝上表的這篇千古傳誦的《陳情表》。最後他也成功了,一篇字字見真情的文章感動了皇帝,從而恩准了他。李斯,只是一個面臨着將要被放逐的客卿,要是觸犯了秦王,隨時可能會被斬首。李密,乃是前朝蜀國的舊臣,假如遷怒了當朝的帝王,也面臨着隨時被殺頭的危險。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們的舉動都會讓人有些擔心。

然而,由於文章中所要表達內容的不同,因此他們在辭章也就各有千秋。李斯在文章中,全文貫穿的是一個“理”字。他採用一個“制高點”,曉之以理的處處為秦王闡述了一個“跨海內,制諸侯,統一天下”的制國大計,完全不涉及到自己,因此得以成功使秦王收回成命。而李密的文章,全文則是圍繞的一個“情”字。動之以情的訴説自己艱難的境遇,以及祖孫相依為命的情誼。雖然違抗了聖命,但在朝廷的緊急召逼之下,不得不訴説衷情。最後感動了皇帝,他也因此成功了。不但不被殺頭,反而還得到賞賜兩女僕服侍祖母的皇恩。

劉勰《文心雕龍章表》雲:“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李密之所以採用表的形式上書給晉武帝,應該可能也是有此依據。足可見,漢魏晉時臣子以“表”上奏,是陳述衷情的。

李密的《陳情表》,在內容上不足稱道。但其表情達意的辭章藝術和表述技巧,確有精妙之處,值得借鑑。全文圍繞一個“孝”字,以“願乞終老,肆不赴命”為主旨,悽惻婉轉。溢情於詞,表現了一個孝孫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動。

行文落墨就痛陳悲慘遭遇和悽苦家境,用“臣以險畔,夙遭閔凶”勾起,訴説命途多舛、罪孽深重的苦衷。“零丁孤苦”一語,概括了自幼而孤。早失母愛,“少多疾病”,內外無親的“門衰祚薄”不幸。歲月悽楚,幸有祖母“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才能存人世至今日。臣得幸存,但祖母“夙嬰疾病,常在牀蓐”。如今,“臣侍湯藥,未曾廢離”,責無旁貸,義不客辭。這裏用事實傾訴往日臣不可無祖母,祖母對臣恩重如山;今日祖母不可無臣,臣對祖母盡孝道是天理良心所在。字字哀痛,聲聲落淚,敍事與抒情水乳文融。

接着,表文追述辭謝拜官的境況和進退兩難的心情。為了使皇上不致對臣的“辭不赴命”、“辭不就職”產生誤解。一方面訴説“臣以供養無主”,確有特殊圖難;另一方面,以退為進、久頌皇恩浩蕩,以表臣深明皇上寵幸之恩德。表文連用“察臣”、“舉臣”、“拜臣”、“除臣”等詞句,表述對皇上的無限感敢之情,並訴説臣乃卑賤之人,能得到如此蔭賜,“非臣隕首所能上報”的。

在一番歌功頌德之後,又迴轉筆鋒,述説臣之艱難苦況,並未能得到皇上的體諒,因朝廷責備、詔召,地方官上門逼迫驅趕。“責臣”、“催臣”、“急於星火”等詞句,點染了十萬火急的形勢。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迴婉曲,申述臣未敢違逆君命,確有“欲奉詔奔馳”之心志,奈何“劉病日篤”、皇上又不許“苟徇私情”,如此進不得,退不能,左右為難,心情矛盾,處境尷尬,實在不知道如何處置啊!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雙全的思緒。

窘境擺出來了,何去何從,矛盾該怎麼合理解決,表文扣住晉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頌揚,然後把自己擺了進去。陳説應該得到憐憫、撫育的理由。但據此來請求皇上施思免召,似嫌理由尚不完備,於是又以個人的經歷、遭遇,從兩方面訴説效忠朝廷的心志。其一是為了消除皇上對臣“矜名節”自命清高的懷疑,追述少年時期就已任職前朝,本來就是希望求官職顯發達的,但是並沒有什麼誇耀自己名聲節操的意思。其二是為了表白臣確有奉詔之願,並不是對朝廷有異心,自述臣為亡國賤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顯達升官,確是感激不盡,哪還敢猶豫遲疑,或另有他求。這樣晉武帝的猜疑與戒心便消除了。如此説來,是應該奉詔赴命了,但表文並沒有借勢直下。而是峯迴路轉,敍寫祖母“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的悽苦危殆,抒發與祖母“更相為命”,必須對祖母奉養終老的孝順衷情。這裏寫得纏綿婉惻,情意深重,感人至深。

可能有些歷史對李密當時不願入朝為官另有所評議,認為司馬氏統治集團內部勾心鬥角,矛盾錯綜複雜,李密作為亡國舊臣,對捲入當時的政治漩渦不免有所顧慮和警戒,供奉祖母雖是實況,也是推託藉口。但妙在不露痕跡,利用普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號,懇訴臣必須盡孝祖母不能赴召之情。

再從年齡計議,述説“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拿鳥獸對比,述説鳥尚有反哺之情,臣怎能可不伏乞終養,實在只能先盡孝,後盡忠了。最後幾乎是對天盟誓,連州官和天地鬼神都要請來作為“臣之辛苦”的證人了。文章終了,李密確是到了掏出心肝、瀝血陳情的境地,決心要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來報答皇恩。晉武帝雖然殘暴不堪,但也不得不被李密先孝後忠的恩情摯意所深深的打動了。

李密所作《陳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構思奇妙見長,但感情真摯樸實,鋪敍委婉曲折,抒情誠摯深沉,敍事具體感人。雖然淡語淺言,但句句真情,皆為肺腑之言。再加上行文簡練暢達,因此經久不衰,光彩照人,才被後世的人們不斷的千古傳誦。

陳情表作文5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題記

友情是燃燒孤獨的心靈之燈,親情更能給人長久的撫慰和想念。從降生到離去,從嬰兒到老人,親情始終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遠無法擺脱的情感。

讀完李密的《陳情表》我感觸頗深。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6個月就死了父親,4歲時母親改嫁。他是在祖母劉氏的撫養下長大成人的。幼時體弱多病,求知好學,博覽五經,以文學見長。李密於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湯藥,必親自口嘗後進獻。秦始三年晉武帝下詔徵密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不斷催促,這時。李密的祖母已經96歲,年老多病。於是他向晉武帝上表,陳述自己無法應詔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為病重的祖母牀前盡孝。進退兩難,實為忠孝兩難。他説道“我是敗亡之過的俘虜,身分卑微低賤,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裏還敢遲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於祖母相依為命,在她年高體弱的時候,實在不能棄她離家遠行。在最後,他乞求陛下憐恤苦心,成全其願,準允他為祖母養老送終。那樣的話,生願以生命奉獻,死後也要結草圖報。忠君之情於一片孝心,令人感動涕零。這種樸素、深沉、知恩圖報的情感,放射出恆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為了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而放棄做官顯達的'機會;他又為了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許下了“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報國之心。最終晉武帝為其孝心所感動,不僅同意暫不赴詔,還賞賜奴婢二人,併發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

人,應該常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們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們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樣做到,暫棄某些機遇而回報親人的養育之恩。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一個人連感恩都不知曉的人必定是擁有一顆冷酷絕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隨時都會產生令人動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説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給予的點點滴滴的關心與幫助,都值得我們用心去記恩,銘記那無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圖回報的惠助之恩。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還清的,惟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們還會長久地佔據在兒女的記憶裏。但這種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尋無覓處的黯然神傷:還有誰會呼喚你的乳名,牽掛你的冷暖,注視着你的一舉一動?

人間真情——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值得我們回味、留戀,讓我們懂得感恩……

陳情表作文6

雖然時隔了千年之久,再讀“陳情表”,李密當時那種矛盾兩難的境遇卻彷彿仍舊曆歷在目,那種毅然決然盡孝的拳拳之心依舊讓人感懷不已。

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6個月就死了父親,4歲時母親改嫁。他是在祖母劉氏的撫養下長大成人的。幼時體弱多病,求知好學,博覽五經,以文學見長。李密於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湯藥,必親自口嘗後進獻。秦始三年晉武帝下詔徵密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不斷催促,這時。李密的祖母已經96歲,年老多病。於是他向晉武帝上表,陳述自己無法應詔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為病重的祖母牀前盡孝。進退兩難,實為忠孝兩難。他説道“我是敗亡之過的俘虜,身分卑微低賤,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裏還敢遲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於祖母相依為命,在她年高體弱的時候,實在不能棄她離家遠行。在最後,他乞求陛下憐恤苦心,成全其願,準允他為祖母養老送終。那樣的話,生願以生命奉獻,死後也要結草圖報。忠君之情於一片孝心,令人感動涕零。這種樸素、深沉、知恩圖報的情感,放射出恆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本來,違背皇帝意旨,固辭而不就職在古代是逆君大罪。李密為侍祖母劉,敢冒隕首之險,上“陳情表”於晉武帝本已是凶多吉少,而“陳情表”全篇更是沒有編造冠冕堂皇的理由,沒有添加矯揉造作的粉飾,也沒有隱瞞侍母之心。李密絲毫不怕龍顏大怒,絲毫不懼悖君之罪,把自己所想所感和盤托出。但也正是這種真情實感的流露,才打動了晉武帝,使他赦免了李密且加刺封賞。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為了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而放棄做官顯達的機會;他又為了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許下了“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報國之心。

人,應該常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們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一個人連感恩都不知曉的人必定是擁有一顆冷酷絕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隨時都會產生令人動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説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給予的點點滴滴的關心與幫助,都值得我們用心去記恩,銘記那無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圖回報的惠助之恩。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還清的,惟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