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教案的內容

來源:文萃谷 3.86K

教學目標:

《陳情表》教案的內容

1 、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 、鑑賞本文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 、深入體會文章悽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讀方法設計: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傳世名作,宜採取多種方法反覆誦讀;對難於理解的段落,可以採取研究性學習策略,提供相關研究資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在自學和討論中獲取新知。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系統

教學時數: 3 課時

課前預習:

1 、通讀全文,藉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

2 、初步瞭解所表達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 、温習第一冊第四單元的幾篇文章,體會燭之武、鄒忌、觸龍的勸説技巧,並和同學討論李密陳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它情理兼備,誠款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投影《出師表 — 李密 》,學生會以為老師錯了,教師解釋)《出師表》是諸葛亮的作品,“出師一表真名世”,國中學過的諸葛亮的這篇文章的確是名世、傳世之作。(屏幕隱去“出師”二字,僅留“表”字)“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後主劉禪陳情的.奏章。“出師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後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投影顯示“陳情”二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 、四位學生分讀全文。讀後大屏幕顯示易讀錯字音。

終鮮( xi ) 兄弟 期功強( qiang ) 近 常在牀蓐( ru ) 猥( wei )以微賤 豈敢盤桓( hu ) 庶劉僥( ji )幸

2 、全體學生高聲自由朗讀全文。

3 、結合“表”的文體特徵,提問:

(1)是誰陳情?

學生回答後,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麼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 、李密怎樣才能説服晉武帝呢?(引同學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説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悽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三、分析課文(一)

1 、齊讀第一段。

2 、由一組學生找出重要的實詞、虛詞,並連同詞義大聲讀出。

3 、教師和兩名學生共同口譯本段文字。

4 、文章一開始,作者説:“臣以險釁,夙遭閔凶。”該句在全

段中起到什麼作用?(學生回答:總攝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學生討論,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師提供參考答案,投影逐條顯示)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弔;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卧牀不起。

5 、學生對照投影試背第一段。

四、結束語: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説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為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託辭呢?這個問題對於李密來説至關重要 , 這關係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