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方案集錦八篇

來源:文萃谷 4.14K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技術方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技術方案集錦八篇

技術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大力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深入探究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切實提高我校教師的信息素養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根據包河區教育體育局“關於開展包河區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評比活動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我校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評比活動方案。

二、參評對象

全體在編在職教師

三、評比考察點

重點考察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能力,即在教學中使用“班班通”設備的能力及利用網絡等教學資源進行課堂教學的能力。

四、比賽內容

1、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

2、現場課件製作

五、活動程序

(一)初賽安排:

初賽時間為20xx年4月,各校區分教研組組織進行,按教研組教師總數的15%比例確定推薦名額。各校區教研組於4月2日前將本組比賽方案報至校區教導處,在各校區教導處指導下做好初賽工作;4月28日前將組內比賽結果和推薦教師報至校區教導處。

(二)決賽安排:

決賽時間為20xx年5月,學校成立評委組組織評比工作,按教師總數的6%比例確定推薦名額參加區級比賽(20xx年10月進行)。

(三)現場課件製作安排:

現場課件製作時間為20xx年6月5日,由學校統一公佈課題,每位老師在100分鐘內製作一個課堂教學使用課件,學校組織評比。

六、獎項設置

1、課件單項獎:現場課件製作設一、二、三等獎。

2、教學綜合獎:依據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現場課件製作三項成績總和設一、二等獎。

附件1、區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課堂教學評比評價表

附件2、區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現場課件製作評比評價表

  xx國小

技術方案 篇2

一、托幼機構開園前

1.制定本園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包括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各崗位工作責任制度(第一責任人、各部門、各班級、各老師)、疫情防控工作流程、信息上報流程、家長溝通機制、應急處置預案等,制度明確,責任到人,並進行培訓和演練。托幼機構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

2.每日瞭解教職員工及兒童健康情況,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每天根據防控要求向主管部門報告具體情況。

3.根據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和最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對全體教職員工進行制度、知識和技能培訓。

4.開園前對園區進行衞生清潔和預防性消毒。

5.所有外出的教職員工和兒童,返回居住地後應當居家隔離14天,健康者方可入園。

6.做好防控工作的相關物資儲備,準備充足的洗手液、手消毒劑、口罩、手套、酒精、消毒液、體温計、嘔吐包、紫外線消毒燈等。

7.設立(臨時)隔離室,位置相對獨立,以備人員出現發熱等情況時立即進行隔離使用。

二、托幼機構開園後

8.每日瞭解教職員工及兒童健康情況,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每天根據防控要求向主管部門報告具體情況。

9.對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如活動室、睡眠室、盥洗室、教師辦公室、音樂室、洗手間等)加強通風換氣,每日通風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10.對園區進行日常消毒。地面和公共區域設施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250mg/L-500mg/L)擦拭,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淨。公共上課場所(如音樂室、舞蹈室、活動室等)每批學生進入之前都要進行一次消毒。

11.加強物體表面清潔消毒,每天定期消毒並記錄。對門把手、水龍頭、樓梯扶手、牀圍欄等高頻接觸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每日“三餐兩點”前對兒童就餐桌面常規消毒。

12.加強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餐(飲)具應當一人一具一消毒。餐(飲)具去殘渣、清洗後,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鐘;或採用熱力消毒櫃等消毒方式;或採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消毒後應當將殘留消毒劑衝淨。

13.衞生潔具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後,清水沖洗乾淨,晾乾待用。

14.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及時收集清運,並做好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定期對其進行消毒處理。

15.建議教師授課時佩戴醫用口罩。

16.教職員工和兒童每天入園時測體温,嚴格落實兒童晨午晚檢和全日觀察制度。晨檢時工作人員要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17.嚴格落實教職員工及兒童手衞生措施。兒童出現以下情況必須洗手:入園後、進食前、如廁前後、從户外進入室內、接觸污漬後、擤鼻涕後、打噴嚏用手遮掩口鼻後、手弄髒後等。

18.嚴格執行家長接送兒童不入園制度。

19.加強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病事假記錄,發現因病缺勤的教職員工和兒童及時進行追訪、登記和上報。

20.不宜組織大型集體活動。

21.通過各種形式面向教職員工、兒童和家長開展新冠肺炎預防的宣傳教育。教會兒童正確的洗手方法,培養兒童養成良好衞生習慣,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衣袖遮擋口鼻。指導家長在疫情防控期間不帶兒童去人員密集和空間密閉場所。

三、出現疑似感染症狀應急處置

22.教職員工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囑其立即佩戴口罩去轄區內發熱門診就診。

23.兒童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應當立即使用(臨時)隔離室,對該兒童採取有效的隔離措施,同時通知家長領返,帶兒童去轄區內設有兒科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就診,並做好防護。

24.對共同生活、學習的一般接觸者進行健康風險告知,如出現發熱、乾咳等呼吸道症狀以及腹瀉、結膜充血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

25.安排專人負責與接受隔離的教職員工或兒童的家長進行聯繫,瞭解教職員工或兒童每日健康狀況。

技術方案 篇3

各鎮(街道)中國小、市直屬學校、民辦學校:

為推動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進一步提高我市中國小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和能力,深化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經研究,決定舉辦第二屆海臨市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大賽(教學比武)。現將有關事項方案通知如下:

一、大賽主題

本次大賽以“技術優化教學”為主題,鼓勵教師積極探索運用教育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方式和方法。通過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二、參賽對象

全市中國小教師。

三、比賽內容和項目設置

本次大賽內容為在規定時間內運用教育技術對指定的教學課題進行教學設計(成果體現:電子教案和課件),並能根據教學設計進行説課和展示。大賽分2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參賽教師根據相應學科抽取教學課題,集中進行教學設計(包括課件製作),時間為半天;第二階段:分組抽籤決定順序,現場説課,時間為每人15分鐘,專家答辯5分鐘。

大賽分為國小、國中、高中三個學段。

(一)國小學段分為:

第一組:語文組 第二組:數學組

第三組:英語組 第四組:科學、信息技術組。

(二) 國中學段分為:

第一組:語文、英語、社會與歷史組

第二組:數學、科學、信息技術組。

(三) 高中學段分為:

第一組: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組

第二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組。

四、參賽名額:

各學校通過選拔推薦學科優秀教師參賽。名額具體分配:

國小組:杜橋中心校6名(其中語、數組各2名,其它各1名)、白水洋中心校、桃渚中心校每校4名(每組1名)教師參加比賽;古城街道各國小(含巾山實驗國小、哲商現代實驗國小)、大洋中心校每校推薦3名教師參加比賽,組別自定(每組限報1名);其它各鎮(街道)中心校推薦2名教師參加比賽,組別自定(每組限報1名)。

國中組:市直屬國中每組推薦2名教師參加比賽,其它學校每組推薦1名教師參加比賽。

高中組:市直屬高中每組推薦3名教師參加比賽,其它學校每組推薦2名教師參加比賽。

五、評比辦法

由市教育局教育技術中心負責大賽評比,制定大賽評分指標。

六、獎項設置

按組別分設一、二、三等獎(獲獎教師作品市教育局教育技術中心有權在各級上使用)。每組前2名參加台州市電教館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應用大賽。

七、報名和比賽時間

請各有關學校在10月21日前將大賽報名表上交至市教育局教育技術中心,逾期不受理報名。國中學段和高中學段的比賽時間擬安排在11月上中旬,比賽時間及地點另行通知。國小學段比賽具體時間定於10月29—30日舉行,比賽有關具體事宜另行通知。

聯繫人:z,聯繫電話:

技術方案 篇4

一、課程改革的基礎

第一階段:20xx-20xx年,探索在電工基礎教學中開展“教學做”,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加大電工實訓課學時數,使學生在技能方面有所提高。第二階段:20xx-20xx年,將電工基礎和電工技能實訓課程融合,更名為電工技術及應用,為課程的建設階段。這期間以省級示範校建設、國家骨幹院申辦為契機,全面推進課程改革。通過廣泛社會調研,瞭解企業的人才需求,重新調整改課程培養目標,結合專業調研反饋意見,細化課程的具體教學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課堂教學開始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自己設計實訓項目,並注意聯繫實際應用,通過這些措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了極大的提高,提高學生在電工技術方面的實操能力。

二、課程改革的目的、思路與意義

課程改革的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維修電工技術崗位職業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開拓創新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從事職業崗位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課程改革思路:本課程針對車間應急燈照明電路的安裝與檢測、民用住宅照明電路的設計與安裝等典型工作崗位的作業流程和現場職業活動,分析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通過校企合作,課程組自主設計民用住宅照明電路(兩室一廳照明電路)實訓考核裝備為載體,結合崗位真實的工作任務,設計課程學習情境,組織電工技術核心技術的學習和職業技能、職業素質的培養。課程改革的意義:通過課程改革,可以使學生和教師正確對待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有利於促進高素質教學團隊的建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三、課程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內容

(一)課程標準的實施

實驗班與普通班的教學標準和大綱有區別,實目。引入項目為主的工程實踐結合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崗位羣的特點,以職業活動為中心,構建職業能力培養所需要的六個典型項目,從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維修電工技能項目的綜合設計應用能力。將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所需知識、技能、職業素養融入每一個教學項目中去,同時鍛鍊學生與人協作、計劃組織、自主學習設計能力,熟悉電氣安全操作規範,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成績評估將過程評估與最終評估相結合,更加註重過程評估,成績評估包括學生的個人表現、團隊表現、項目實現的完整性及項目報告等內容。

(二)課程改革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實施

1.改革內容來源於企業通過企業調研,校企合作開發,課程教學以課程組自主開發的實訓設備為主要載體,兼顧其他維修電工設備,以核心技能培養為主線,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序化。以實際工作任務的生產過程為基礎,設計教學項目,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將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融入教學的全過程。

2.以賽促學整合教學內容電工技術及應用為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基礎核心課程,採用六個項目內容,均以電工儀器儀表的應用、維修電工技能等綜合應用能力為主線,能夠使學生具有維修電工技能。

四、課程改革試點對比分析

(一)課程內容的對比分析

1.課程內容涉及廣度不同普通班的同學不願意學習諸如戴維南定理、疊加定理、煩瑣的節點電壓、迴路電流法等計算,只是機械地記住了一些基本理論,為了計算而計算,不能根據實際項目進行操作、故障診斷與分析;而實驗班的同學不僅對小的項目進行設計計算,對各種複雜的計算公式及基本原理記憶深刻,並且能將多種技術及設計思路運用到實際中。例如設計兩室一廳照明電路項目時,開始給學生講述了大量的家裝要領及電工佈線的知識,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家用電的情況自行設計房間電路佈線,如何選擇線徑的大小、如何防雷、如何安裝插座、浴室的佈線等問題,都做了周密的設計[1]。而普通班的授課只是講了單相交流電的計算及單相交流電的測量等實驗,從教學效果及學生掌握程度上,學生不願意聽,不感興趣。

2.課程內容涉及深度不同實驗班的同學工程實踐上的設計能力及計算能力上約94%達到了初級維修電工的能力,而對普通班的學生只有約60%的學生,能夠掌握電工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致內容,但理解深度不夠,動手操作能力弱,工程設計能力差。

(二)課程資源的對比分析

實驗班教學資源主要包括課程組設計的兩室一廳等實踐設備、動畫資源建設、課件開發、課程教學錄像、拓展參考視頻等。通過這些資源能夠將每一個項目的設計與運行過程完全瞭解,學生可以通過工程實踐設計、操作及維修這些項目的安裝調試。在虛擬資源中掌握了示波器的使用、觸電急救措施、兩室一廳電路等,可以更直接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避免了觸電帶來的危害,降低了設備的損耗,實現了遠程教學的目的[2]。對普通班的學生通過一些工程實踐視頻,不能真正瞭解電路各部分的原理結構,只能簡單地排除一些故障。

(三)教學模式的對比分析

實驗班採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核心課程在實訓室完成教學,對照班則採用傳統的理論加實驗的教學模式。以兩室一廳照明電路的設計、安裝與排故項目為例,簡要介紹項目完成情況。

1.項目構思教師給學生提出項目要求。教師在給學生提出項目要求的時候,聘請企業專家進行現場教學,完成項目引入與構思。

2.項目設計根據學生在完成項目構思中所確定的專項技術,例如家用配電板的組成和組裝,家居照明電路的佈線規則和導線的連接,開關、插座、照明燈具的分類和安裝等,讓學生掌握有關的各類技術的工作原理及應用,所用設備的操作及各類技術的綜合使用。學生利用仿真軟件、網絡、小組討論進行兩室一廳照明電路的設計。

3.項目實現建議5人一組,協助完成項目。每組同學可以做好分工,輪流當組長,根據所設計內容完成設備選型,安裝與調試,從而實現兩室一廳照明電路安裝。

4.項目調試項目完成過程中加入挑戰和競爭的元素,促進提高完成的質量。項目完成過程中,採用預評估、持續評估、最終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對照班所採用的教學模式就是理論加實驗性質,學生沒有分組,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沒有實驗班的學生的興趣高。實驗班學生的教學模式以完整的工作過程為主線,採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將課堂搬到實訓室、生產現場進行。教師邊講課,邊指導;學生邊學習,邊動手,邊提問,實現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培養融合。將工作實際經驗、產學研成果設計成教學案例,以“案例”“項目”為主線,組織教學內容,實現理論教學與技能培養相融合。積極開展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實施現場教學。將課堂教學場所放在實訓室,充分發揮已有的兩室一廳照明裝置等實訓條件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脱節的問題,提高教學效果。同時,開放式實驗教學滿足了不同程度學生的實踐需求,為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實驗平台[3]。

(四)教師教學方法手段的對比分析

經過對比調查,授課教師反映實驗班的學生動手設計能力普遍高於普通班的學生,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普遍提高,上課主動提問,課下主動查閲資料,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同時,教師備課積極性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手段增加,教師不斷參與校外學習的積極性普遍提高。隨着學校不斷鼓勵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社會工程、掛職鍛鍊,使得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不斷加強。

(五)學習狀態的對比分析

實驗班學生92%以上的學生喜歡並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能積極與教師互動,課外活動參與面廣,對校內外實踐活動都頗感興趣並積極參與。而對普通班學生上課睡覺、玩手機、開小差、不主動參與課堂、不與其他同學和老師合作,甚至擾亂課堂的學生大有人在。

(六)考核評價方法的對比分析

實驗班採用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而對普通班的學生僅採用期末理論考核,這兩種考核方式的對比,能充分體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實驗班學生的動手能力、故障診斷與排除能力較強,而普通班只能停留在理論及相關計算上[4]。

(七)學生職業技能的對比分析

普通班的學生對比實驗班的學生無論實驗技能還是維修電工工程實踐技能掌握情況都明顯不足。對於兩室一廳照明電路的設計與安裝這個實訓項目,分別由普通班和實驗班進行設計與調試,通過一週的實訓後,普通班的學生從佈線、安裝維修等方面明顯不足,小組協作能力差,設計無從下手;而實驗班的學生從人員分工、計劃制訂、分組實施都非常有序,綜合素質能力遠遠超過普通班的學生。五、結語通過對畢業學生跟蹤調查,從20xx年~20xx年學生的就業率、獲取雙證率、學生獲得各種大賽獎項及畢業薪酬等都有大幅度地提高。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學習,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大幅提高,實現“零距離就業”,就業質量高,包括哈電集團、龍源股份有限公司、優利康達有限公司、哈飛集團等單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參考文獻】

[1]黃冬梅,鄭翹.電工技術及應用[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9):155-200.

[2]黃冬梅.電工電子實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xx:75-90.

[3]潘高榮.信息化時代下電工電子技術的發展[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xx(16):20-24.

[4]金瑞.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改革探討[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xx(5):26-28.

技術方案 篇5

瓦斯綜合治理的基本思想是,貫徹“先抽後採、監測監控、以風定產”的瓦斯治理工作方針,樹立“瓦斯事故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意識,實施“可保盡保、應抽盡抽”的瓦斯綜合治理戰略,堅持“高投入、高素質、嚴管理、強技術、重責任”,變“抽放”為“抽採”,以完善通風系統為前提,以瓦斯抽採和防突為重點,以監測監控為保障,區域治理與局部治理並重,以抽定產,以風定產,地質保障,掘進先行,技術突破,裝備升級,管理創新,落實責任,實現煤與瓦斯共採,建設安全、高效、環保礦區。

一、強技術

1、優化通風系統,確保通風系統穩定、可靠。

2、開採佈局和巷道佈置合理,有突出危險採掘面的迴風嚴禁直接經過其它採掘面唯一的安全出口。

3、通風設施可靠,久風門聯鎖,主要風門安裝風門開閉狀態傳感器。

4、採用大功率對旋局部通風機和大直徑風筒。

5、優選瓦斯抽採裝備,實現抽採系統能力最大化,做到“大流量、多抽泵,大管徑、多回路”。地面泵實際抽採流量不小於100立方米/分鐘,井下移動泵實際抽採流量達到40~60立方米/分鐘,管路直徑超過200毫米。應選擇鑽進能力大、鑽孔直徑不小於150毫米的鑽機。

6、強制性開採保護層,做到可保盡保,並抽採瓦斯,降低瓦斯壓力。

7、在突出煤層頂底板掘進的巷道,特別是距突出煤層法距小於20米的掘進巷道,必須採取措施嚴格控制突出煤層層位和地質構造,巷道掘進至少每隔100米要施工地質探測鑽孔控制層位,防止瓦斯異常湧出或誤穿突出煤層。

8、頂、底板穿層鑽孔掩護強突出煤層掘進。

9、以突出煤層瓦斯地質圖為基圖編制防突預測圖,全面反映掘進工程範圍內的煤層賦存、地質構造、瓦斯、巷道佈置、防突措施、安全防護設施等有關信息。

10、防止突出煤層採掘面相互之間應力集中的針對性措施定量化。開採突出煤層採掘工作面設計應避免造成應力集中。一個或相鄰的兩個採區中,在同一區段的突出煤層中進行採掘作業時,相向(背向)回採和相向(背向)採掘的兩個工作面的間距均不得小於100米。相向掘進的兩個工作面間距不得小於60米,並且在小於60米以前實施鑽孔一次打透,只允許向一個方向掘進。突出煤層雙巷同向掘進的兩個工作面間的錯茬距離必須保持50米以上,一個工作面放炮時,另一工作面必須停電、撤人。突出煤層掘進工作面不得進入本煤層或臨近煤層回採工作面的採動應力集中區,不得在應力集中區和地質構造複雜區貫通。

11、提前預警非突出煤層轉化為突出煤層。非突出煤層揭煤和煤巷掘進如出現吸鑽、夾鑽、噴孔、瓦斯湧出異常等情況時,必須按《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細則》第26條規定收集“四項指標”資料,若全部指標達到或超過其臨界值,應進行突出傾向性鑑定。

12、掘進面採用先抽後掘、邊抽邊掘技術。有突出危險掘進工作面和瓦斯絕對湧出量大於3立方米/分鐘、炮後瓦斯經常超限、有瓦斯異常湧出現象、或預測突出指標超限的掘進工作面,以及石門揭穿突出煤層工作面,必須實施巷幫鑽場深孔連續抽採措施,並確保掘進迎頭鑽孔每平方米不得少於2個。

13、採煤工作面採用綜合抽採技術。凡瓦斯絕對湧出量大於5立方米/分鐘,或者用通風方法解決瓦斯問題不合理的採煤工作面,必須採用以高抽巷或頂板走向鑽孔為主、以穿層和順層孔、上隅角採空區抽採、地面鑽井等為輔的綜合治理瓦斯措施。

14、採煤工作面根據瓦斯湧出量分級選擇瓦斯抽採方法。瓦斯湧出量在10立方米/分鐘以下的,採用上隅角埋管或局部頂板走向鑽孔抽採方法;瓦斯湧出量在20立方米/分鐘以下的,採用以頂板走向鑽孔為主,輔以埋管抽採技術;瓦斯湧出量在20~50立方米/分鐘的,應使用高抽巷,輔以埋管抽採技術;瓦斯湧出量在50立方米/分鐘以上的,應使用高抽巷、迴風巷穿層孔、上隅角埋管(或外錯、內錯尾排)、尾抽、地面鑽井、工作面淺孔抽採等綜合抽採技術。

15、在以下場所增設傳感器:

①採煤工作面上隅角甲烷傳感器,其位置距巷幫和老塘側充填帶均不大於800毫米,距頂板不大於300毫米。

②突出煤層掘進工作面、石門揭煤以及瓦斯絕對湧出量大於3立方米/分鐘的掘進面迴風第一交匯點處。

③長距離巷道掘進,每500~1000米巷道增設一個傳感器。

④採動卸壓帶、地質構造帶、採掘面過老巷、老空區、鑽場等處增設瓦斯傳感器由礦總工程師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16、採用高位鑽孔注漿措施處理高温區域。

17、礦井供電設備實現無油化,並做到實時監測監控。

18、保證井下局部通風的連續供電。局扇高低壓供電實現雙電源;採區變電所電源從地面變電所或井下中央變電所直供,且做到至少兩個電源;採區變電所分段運行;每一局扇都設有備用局扇,並做到主備局扇自動切換;主備局扇供電來自不同的電源。

19、井下局扇供電線路、設備實行強制性停電檢修,局扇視同地面主扇進行管理。

二、高投入

20、瓦斯治理專項資金按噸煤15元提取。

21、資金投入的重點是,礦井通風系統、瓦斯抽採系統、礦井防滅火系統、綜合防塵系統、安全監控系統等。

22、堅持瓦斯抽採激勵政策(每立方米獎勵0.06元),開採保護層激勵政策(噸煤補貼工資基金10元),瓦斯抽採巷道和主要風道維修補貼政策(每米補貼20xx元和3000元),地測系統創優爭先激勵政策和防止煤炭自燃發火激勵政策。

三、嚴管理

23、每年制定關於瓦斯綜合治理工作的決定。

24、堅持瓦斯治理“一礦一策”、“一面一策”制度。

25、堅持瓦斯濃度按0.8%斷電管理制度。

26、實行企業和礦井通風和瓦斯日報兩級審閲制、公司調度每日瓦斯牌板制、現場瓦斯異常情況實時監控制。

27、每週剖析一個礦的“一通三防”和防突工作情況。

28、堅持月度“一通三防”例會、防突辦公會和礦長月度“一通三防”述職制度。

29、實行“一通三防”重大隱患排查制度、“一通三防”督查和防突督導制度。

30、嚴格調度和監控中心值班制度,發現井下瓦斯超限必須在5分鐘內向值班領導彙報,值班領導必須及時做出處理意見。

31、樹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堅持瓦斯超限談話制和分級追查處理制(瓦斯濃度低於3.0%由礦總工程師或安監處長負責追查處理,3.0%及其以上由礦長組織追查處理)。

32、瓦斯治理,地質、掘進工作先行。

33、瓦斯治理工程做到“兩同時、一超前”(瓦斯治理工程與採煤工作面同時設計、超前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34、嚴格幹部跟班下井制度,保證各採掘面每班有區、隊長以上幹部跟班。

35、石門揭煤和所有采煤工作面投產前,須經現場驗收,“一通三防”具有一票否決權。

36、實施過地質構造、瓦斯異常帶“五位一體”現場管理措施(即地質人員加強地質預測預報,及時提供預測資料;打鑽人員在鑽進過程中發現異常時立即停機,並及時彙報;掘進施工人員發現地質、礦壓、瓦斯異常時,立即停頭;監控人員保證瓦斯超限時,立即切斷掘進巷道及其迴風系統內電源;瓦檢員發現瓦斯異常時,立即撤出人員)。

四、高素質

37、健全“一通三防”機構,有條件的成立瓦斯和地質相結合的部門。

38、配齊配強通風副總工程師、地測副總工程師和“一通三防”工程技術人員。“一通三防”人員最低達到技校畢業水平,數量要滿足瓦斯治理需求。

39、礦井建立防突、抽採、通風、監測監控專業隊伍,石門揭煤工作由防突專業隊伍或石門揭煤專業化隊伍承擔。

40、瓦斯檢測工與爆破工不得兼職。

42、建立安全培訓中心,安監局設置安全培訓處,礦井建立三級、四級安教室,區隊建立五級安教室,並配足師資力量。

43、全員培訓教育實行“五個一”(一日一專題、一週一案例、一月一考核、一月一評比、一月一獎懲)和“三同時”(工人幹部同時參加培訓、同時考試、同時接受獎懲),做到班前培訓全員學,夜校培訓重點學,脱產培訓系統學。

44、“三大員”(安監員、瓦檢員、防突員)安全管理準軍事化,享受一線待遇,實行考核淘汰制。

45、生產及主要輔助單位職工未經“一通三防”專門培訓考試合格不得擔任班、隊長;特殊工種必須有兩年以上採掘工作經驗,並經培訓合格,持證上崗。

46、企業安全檢查工作做到“四個一流”(一流隊伍,一流作風,一流管理,一流素質)。

五、重責任

47、落實企業瓦斯治理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各級幹部“一通三防”責任制,制度牌板上牆上桌。

48、堅持定期對各礦黨、政、技、安監、機電負責人和通風、地質副總工程師等安全責任考評制度。

49、凡瞞報“一通三防”非人身事故、虛報瓦斯抽採量、鑽孔施工弄虛作假、瞞報瓦斯超限的,給予礦分管領導行政記大過直至撤職處分。

50、礦井發生“一通三防”死亡事故實行安全責任追究。發生一起死亡1人事故,給予分管礦領導、分管副總工程師行政記過處分;發生一起死亡2人事故,給予礦長行政記過處分,黨委書記黨紀處分,分管礦領導、分管副總工程師免職處理;發生一起死亡3人及以上事故,給予礦長、黨委書記、安監處長免職處理,或降職、撤職處分,分管礦領導、分管副總工程師撤職處分。

技術方案 篇6

前言

在實踐過程中,影響油田污水的因素是非常多的,這包括到油田的開採技術、油田的地質環境、油田的施工環節等的應用,做好微生物處理技術的應用方案,進行污水處理效益的提升,從而提升含油污水的處理效益,解決油田污水處理過程中的諸多問題,進行污泥處理系統成本費用等的優化,實現投資成本及其管理成本等的協調。

1 含油污水微生物的應用形勢分析

隨着時代的發展,油田注水已經發展到新的層面,由傳統的籠統注水方式轉移到分質注水、分層注水等的應用,這就對油田含油污水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須滿足乾淨水、清潔水等的應用需要,進行污水水質的控制,保證乾淨的污水注入,從而進行良好的驅油,保證油田採收率的提升。隨着油田綜合含水率的提升,污水處理量不斷的提升,這就實現了污水處理系統的健全,伴隨着油田含油量趨勢增加的情況,水質指標日益提升。

進行油田水質的質量分層分析,落實好污水處理系統的工作需要,保證油田的含油污水的控制,進行水質指標難度的下降,從而保證有質量的污水注入,保證驅油功能的良好開展,大大提升油田的開採效益,從而滿足實際工作的要求。

為了提升油田生產的效益,我們需要進行污水處理系統方案的更新,進行大規模擴建工作的開展,進行深度處理系統的增加,進行水處理藥劑的不斷應用,進行投加量的提高,從而滿足低滲透油層的應用需求,實現污水水質的整體達標,保證處理規模的優化,進行污水處理設施的.改善,保證藥劑的加大投入,實現微生物的有效強化處理,保證油田含油污水的積極處理,提升水質處理的質量,進行站外輸水質含油及其雜質指標的分析,進行油田污水的良好處理。

油田生產的相關細節工作,比如污水處理系統的處理細節工作,如何更有深度的進行處理系統的開發是重點問題,從而進行不同類型的水處理要急的應用,進行投加量的控制,提升低滲透油層的應用效益。當然,客觀上來説,要實現污水的水質全面達標是不太現實的,因此我們需要進行處理規模的應用,進行污水處理設施體系的健全,保證微生物的強化處理,保證油田含油污水的處理,保證油田污水的良好達標性,提升其應用效益。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明確到這也一個事實,那就是含油污水的成分是非常複雜的,其存在很難進行有效降解的污染物,其具備較差的可生化性,其內部存在太多的雜菌,從而導致其較強的競爭性,如果僅僅是一般的微生物,其通過競爭很難進行優勢菌羣的形成,也就是説,如果其處在較高含鹽量、高粘度的污水中,這些細菌將會難以進行有效的繁殖,這就側面的説明,如果僅僅進行一般性質的生化處理,是很難滿足工業化的應用需要的,這就有必要進行油田設計工作的優化,進行微生物聯合菌羣的建設,提升其應用效益。

有效菌羣的產生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的,比如進行有氧環境的保持,保證其環境的適宜性,進行細菌的良好繁殖及其應用,進行污水的溶解性性質的發揮,進行細菌滋生生命過程氧化、還原、合成等的應用需要,進行有機物的無機物降解,保證能量的放出,從而滿足自身生存及其繁殖的需要。這就需要保證其良好的生存條件。

在適宜條件的創造過程中,我們需要明確到微生物需要以有機物為實物,從而進行生命的新陳代謝,保證污水的良好淨化及其處理,保證優質出水質量的保證。這就需要做好微生物處理技術的應用,保證污泥具備更高的環保性,避免出現後續污泥處理上的麻煩,保證投資費用及其運動管理費用等的強化,進行運行成本的降低,保證勞動強度的控制,進行抗衝擊性的分析,進行污泥量的優化,這是一種無害化的處理方式。

2 微生物污水處理技術體系的健全

下面通過對某個站的微生物污水處理技術的應用,來進行微生物污水處理技術的具體探討。在該站的應用過程中,其進行來水氣浮裝置的應用,進行微生物反應池的應用,進行固液分離裝置的應用,從而提升其回注的處理效益。防水站的水需要進行高效氣浮裝置的應用,進行污油的處理,保證其水的微生物反應池的進入,這就需要進行微生物處理系統的特種微生物的添加,保證污水中的油及其有機物污染物的處理,滿足生物降解的需要,這裏也要進行固液分離裝置的應用,進行水中固體懸浮物的分離,這就需要做好污泥處理系統的細節工作,進行低污染污泥的運輸,保證污水的有效過濾及其應用,滿足輸水質的應用要求,提升微生物污水處理技術的效益。

上述工作環節的開展,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保證一定的壓力條件,進行高壓溶氣的應用,進行微氣泡的釋放,保證其與污水中的懸浮物進行碰撞,保證其微氣泡的粘附,再隨着氣泡的活動,進行水面的浮出,進行浮油的形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進行刮油機的應用,保證污油槽的回收及其利用,保證污水的泥水分離區的進入,保證污水的有效分離應用,保證其微生物反應池的進入。這就需要進行規格型號、最大處理水量、設備數量、水力停留時間、迴流比等的分析,從而滿足實際工作的要求。在該工作環節中,我們需要進行微生物反應池的技術參數的分析,保證溶解氧、生物填料填充度等的分析,做好進水含油的控制工作,進行出水含油的控制。

該污水處理站從建立到現在,已經有七年的歷史了,從目前的工作情況來看,其日處理量是比較少的,沒有滿足設計量的需要,其來水採油效率遠遠的低於設計標準,其外輸水質是比較穩定的,能夠進行運行水質的良好控制,其來水含量及其最低含量存在較大的差距。

實踐證明,通過對氣浮及其微生物處理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降低其含油量及其懸浮物含量,能夠滿足普通污水的處理要求,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提升工作效益,需要進行一級石英砂的過濾處理,進行外輸水質的控制,保證外輸水質的穩定性,從而提升其整體除油效果,從而滿足日常油田工作的要求,這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做好微生物處理技術的應用工作,進行當下水質指標的標準分析,以滿足實際工作的要求。採用微生物技術處理油田污水可確保達到“5.5.2”水質指標要求乃至更低,有利於油田開發。利用微生物處理含油污水,菌羣成本低,而且運行成本低於原工藝。經微生物處理後,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得到徹底降解,其最終產物為H2O 和CO2等無機物,可減少由於加藥處理使採出水進一步複雜化的現象。微生物處理後產生的污泥具有環保,減少外排污染的特性。

3 結束語

含油污水微生物處理方案的優化,更有利於提升含油污水微生物的處理效益,這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提升其應用效益,滿足現階段含油污水微生物的處理應用要求。

技術方案 篇7

一、運前準備工作

(一)做好物資保障。做好交通運輸工具的檢測維護,保證運力充足,優先選擇安全技術狀況良好的交通運輸工具投入運營。為客運站場、交通運輸工具工作人員配備消毒劑、手持體温檢測儀。

(二)強化人員培訓。加強客運場站、交通運輸工具消毒、通風等操作規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訓,提升一線從業人員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

(三)做好乘客信息登記。對乘坐三類以上客運班線和客運包車、實行實名制管理的客運船舶、飛機等出行的乘客,相關交通運輸經營者應當通過購票環節申報和掃描二維碼網上申報等方式,採集乘客身份證件類型及號碼、聯繫電話等信息。

二、運行中衞生管理

(一)鐵路。

1. 通過售票控制乘客數量,儘可能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坐。

2.在火車站增加體温測量設備,對進出站乘客進行體温檢測,高於37.3℃的乘客應當在應急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再按照其他相關規範要求進行處理。

3. 增加候車室和旅客列車衞生間等公用設施清洗消毒頻次,有條件時配備速幹手消毒劑、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4. 旅客列車載客前應當對車廂進行清潔消毒。座椅套等紡織物應當保持清潔,並定期洗滌、消毒處理。

5. 保障候車室和旅客列車車廂空調系統正常,以最大新風量運行。

6. 乘客、乘務員佩戴口罩,乘客保持安靜、減少交流,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等。

7. 旅客列車宜配備手持體温檢測儀、在適當位置設立應急區域,臨時隔離出現發熱、乾嘔等症狀乘客。

8. 旅客列車宜配備消毒劑,乘客嘔吐時,採用消毒劑對嘔吐物進行覆蓋消毒,清除嘔吐物並使用消毒劑進行物體表面消毒處理。

9. 在車站電子屏、旅客列車車廂滾動電子屏和廣播等開展衞生防護知識宣傳。

(二)道路客運。

1. 合理組織運力,通過售票、包車團組人數限制,控制乘客數量,儘可能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坐。

2. 在汽車客運站增加體温測量設備,對進出站乘客進行體温檢測,具備條件的汽車客運站設置應急區域,高於37.3℃的乘客應當在應急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再按照其他相關規範要求進行處理。

3. 增加車站公用設施和公共區域的消毒頻次,衞生間和洗手池配備消毒液。

4. 車輛每次出行載客前應當對車廂進行清潔消毒。座椅套等紡織物應當保持清潔,並定期洗滌、消毒處理。

5. 在自然氣温、行駛速度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關閉車內空調,開窗通風。若使用空調系統,應當增加清洗消毒頻次。適當提高進入服務區停車休息的頻次,對客車進行通風換氣。

6. 乘客、乘務員和駕駛員佩戴口罩,乘客保持安靜、減少交流,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等。

7. 三類以上客運班線客車和客運包車宜配備手持體温檢測儀,將車廂後兩排設置為應急區域,使用簡易窗簾(蓋布)遮擋,臨時隔離出現發熱、乾嘔等症狀乘客。

8. 三類以上客運班線客車和客運包車宜配備消毒劑,乘客嘔吐時,採用消毒劑對嘔吐物進行覆蓋消毒,清除嘔吐物並使用消毒劑進行物體表面消毒處理。

9. 在汽車客運站和客運車輛上通過廣播、視頻、海報等開展衞生防護知識宣傳。

(三)水路客運。

1. 合理組織運力,通過售票控制乘客數量,儘可能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坐。

2. 在客運碼頭增加體温測量設備,對進出站乘客進行體温檢測,具備條件的客運碼頭設置應急區域,高於37.3℃的乘客應當在應急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再按照其他相關規範要求進行處理。

3. 客運碼頭增加公用設施和公共區域的消毒頻次,衞生間和洗手池配備消毒液,保持排風系統正常運行,定期對座椅等公用設施消毒。

4. 有條件的船舶,可在內部諮詢台或服務枱配備速幹手消毒劑;船舶每次出行載客前應當對船艙、駕駛台等重要場所表面進行清潔消毒。座椅套等紡織物應當保持清潔,並定期洗滌、消毒處理。

5. 船舶行駛過程中,應當使用最大通風量;氣温適合的,建議船艙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6. 乘客、船舶工作人員佩戴口罩,乘客保持安靜、減少交流,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等。

7. 優化服務流程,簡化餐食供應。

8. 船舶宜配備手持體温檢測儀,在適當位置設立應急區域,臨時隔離出現發熱、乾嘔等症狀乘客。

9. 船舶宜配備消毒劑,乘客嘔吐時,採用消毒劑對嘔吐物進行覆蓋消毒,清除嘔吐物並使用消毒劑進行物體表面消毒處理。

10. 在客運碼頭和船舶上通過廣播、視頻、海報等開展衞生防護知識宣傳。

(四)民航。

1. 如條件允許,在乘客值機時,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坐。

2. 在機場增加體温測量設備,對進出港乘客進行體温檢測,高於37.3℃的乘客應當在應急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再按照其他相關規範要求進行處理。

3. 在值機櫃台配備速幹手消毒劑。

4. 增加客艙乘客經常接觸的客艙內物體表面、盥洗室等公用設施擦拭清潔消毒頻次。座椅套等紡織物應當保持清潔,並定期洗滌、消毒處理。

5. 檢修保障候機廳和機艙空調系統正常,加強空氣流通。航空器飛行過程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強通風;地面運行期間,使用APU系統的氣源進行通氣。

6. 客艙乘務員佩戴口罩,可攜帶含醇類消毒濕巾。乘客佩戴口罩,保持安靜、減少交流,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等。

7. 通過控制登機時間減少乘客在客艙等待時間。優化服務流程,簡化餐食供應。

8. 機艙宜配備手持體温檢測儀、在後艙設置應急區域,臨時隔離出現發熱、乾嘔等症狀乘客。條件允許時,對發熱乘客原座位周圍前後左右排的乘客配發口罩,並禁止各艙位間人員流動。

9. 對乘客嘔吐等狀況,必要時使用機載防疫包,按程序進行操作。

10. 在候站樓電子屏、航空器客艙和座椅後面液晶屏等開展衞生防護知識宣傳。

(五)城市公共汽電車。

1. 根據客流情況,合理組織運力,降低車廂擁擠度。

2. 在自然氣温、行駛速度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關閉車內空調,開窗通風。若使用空調系統,應當增加清洗消毒頻次。

3. 車輛每次出行載客前應當對車廂進行清潔消毒。

4. 乘客、乘務員和駕駛員佩戴口罩,乘客保持安靜、減少交流,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等。

5. 車輛宜配備消毒劑,乘客嘔吐時,採用消毒劑對嘔吐物進行覆蓋消毒,清除嘔吐物並使用消毒劑進行物體表面消毒處理。

6. 在車廂通過廣播、視頻、海報等開展衞生防護知識宣傳。

(六)城市軌道交通。

1. 根據客流情況,合理組織運力,降低車廂擁擠度。

2. 在城市軌道交通站增加體温測量設備,對進站乘客進行體温檢測,高於37.3℃的乘客應當在應急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再按照其他相關規範要求進行處理。

3. 增加城市軌道交通站公用設施和公共區域的消毒頻次,衞生間和洗手池配備消毒液。站廳衞生間等公用設施配備速幹手消毒劑,有條件時可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4. 列車每次出行載客前應當對車廂進行清潔消毒。

5. 加強設備巡檢,保障站台和列車車廂通風系統正常運行。

6. 乘客、與乘客接觸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服務人員佩戴口罩,乘客保持安靜、減少交流,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等。

7. 城市軌道交通站宜配備消毒劑,站內或到站列車上的乘客嘔吐時,採用消毒劑對嘔吐物進行覆蓋消毒,清除嘔吐物並使用消毒劑進行物體表面消毒處理。

8. 在城市軌道交通站廳和列車車廂通過廣播、視頻、海報等開展衞生防護知識宣傳。

(七)出租汽車。

1. 車輛每日出行載客前應當對車輛內部進行清潔消毒。

2. 司機攜帶含醇類消毒濕巾,增加車門把手等部位的清洗消毒頻次。

3. 在自然氣温、行駛速度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關閉車內空調,開窗通風。

4. 司機佩戴口罩,提醒車上的乘客佩戴口罩並減少交流,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等。

5. 車輛宜配備消毒劑,乘客嘔吐時,採用消毒劑對嘔吐物進行覆蓋消毒,清除嘔吐物並使用消毒劑進行物體表面消毒處理。

6. 通過車載廣播、汽車座椅背面張貼宣傳海報或提示性標語等方式開展衞生防護知識宣傳。

技術方案 篇8

一、指導思想

致力於緊貼一線課程和教學難題,同步乃至超前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實現網絡教研和遠程研修的有機結合及常態化,有效化解工學矛盾和研修脱離實際的問題,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依託省、市(縣)級教研力量,通過網絡課堂呈現,組織教師圍繞課堂教學開展討論和研究,增強學校集體備課和交流研討的力度,擴大學校的教研活動功能和影響,加強區域學校學科同行之間的交流,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科教育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探索教師網絡研修與教研工作的常態化;

2.探索學校參與網絡研修的工作模式;

3.促進學校教研組教研工作的常態化;

4.培養絡教研核心團隊,促進教師專業專長。

三、項目組織

1.市縣學科指導小組

組長:蔡x(xx中學)副組長:王xx(xx僑中)

2.學校學科實驗組

①xx中學項目小組

項目組長:計xx

②文西中學項目小組

項目組長:曾xx

③龍樓中學項目小組

項目組長:符x

四、研修流程

(一)研修流程設想

分三步走:課程團隊提出問題——實驗學校落實研討、探索——課程團隊組織研討、總結。

1、課程團隊提出問題

擬定若干教學問題,讓學校選一個問題進行教學實踐研討、探索。

2、實驗學校研討

就某一問題如何進行教學,科組選定一個課例進行備課、上課,研究、探索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和模式。科組共同備課、磨課、評課,並跟蹤錄像,記錄文字資料,上傳市縣教研網(與省學科教研博客頻道鏈接),供同行觀摩、研討。

3、實驗探索總結

課程團隊專家跟蹤備課、上課、評課,並做出指導;網上組織研討;撰寫實驗總結(實驗小組總結、學校總結、課程團隊總評)。

(二)研修操作設想

1、實驗時間

一學期安排8個周,進行具體的課堂教學問題的研討、探索。考慮期會考和期末考、節假日及學校相關教育教學活動,時間不宜定得過緊。具體為哪8個周,學校自定。

2、實驗內容

8個周,實驗學校的實驗科組要完成包括:確定研討的教學問題,選定實驗執教教師,集體備課、磨課,實驗教師上課,集體評課,小結反思,再集體備課、磨課,實驗教師再上課,集體再評課,實驗小組總結,學校實驗總結等。

另外,在實驗過程中,如果教師有了新體會或新發現,也應該及時記錄下來,作為後階段的實驗研討問題資源。

3、實驗操作

市縣課程團隊作專業指導,學校組織實驗科組進行具體的實踐、探索、總結。實驗操作的主體是學校,是實驗科組,是每一位參與教師。要努力做到:規範學科教研活動形式,提高集體備課有效性,促進學科教師經驗分享。

4、實驗設備

各校要爭取備齊電腦網絡、攝像機、照像機等實驗設備。

5、實驗評價

實行三級評價:實驗科組自評、學校實驗總結、課程團隊總評。

6、實驗協同

xx中學、文西中學、龍樓中學三校要加強聯繫,學科組要多溝通。三所學校可以選相同的問題進行異地研討、探索,也可以是各校自主選題,利用網絡平台進行同行交流,形成區域內的協同研修氛圍。

7、實驗管理

市協同研修項目辦公室負責全面管理工作。市學科指導小組負責專業指導,學校實驗小組具體實施實驗教學探索。

市協同研修辦公室將利用中學教研室博客(9201)進行網上管理。各實驗學校要在學校博客上建立“協同研修實驗”欄目,與中學教研室的博客鏈接。

五、實驗計劃

(一)協同研修主題

時間

研修主題

負責實驗學校

9月

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確立和達成

1、教學目標的制定

2、教學目標的達成

xx中學

講課人:吳多浩

時間:9月29日10:00—11:00

地點:張xx科學館一樓電腦室

10月

信息技術課堂上有效的教學方法

1、關於講授法

2、關於任務驅動法

3、其他

文西中學

講課人:曾xx

時間:10月11日

地點:學校電腦室

11月

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學活動的組織

1、關於分組活動

2、以個體為單位

龍樓中學

講課人:符毅

時間:11月5日

地點:學校電腦室

12月

信息技術課堂上作業(任務)的佈置

1、大任務

2、小任務

3、教材上的作業與教師另外佈置的作業

xx中學

文西中學

龍樓中學

説明:

1、根據分工,各實驗學校每一週教研組活動圍繞問題進行,每位教師以教學設計,或觀點文章,或自己的課堂視頻片段的方式,在網上呈現(省站和市縣站),每週每人要上傳一份;

2、各實驗學校根據安排要組織一次現場研討活動,綜合大家的研討結果,至少要有一節現場課加討論(要拍攝視頻)的形式,活動結束後,市縣學科團隊要總結和整理觀點,對本次現場活動進行評價。省學科團隊成員將派教師參加各市縣的現場活動;

3、根據各市縣的研修情況,省學科團隊每月組織一次在線研討(在省站上),總結大家的觀點;

4、每個月市縣要對各學校的研修情況進行檢查、在網上公佈,省學科組要對各市縣的研修情況進行檢查、在網上公佈。年末,省裏進行總結表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