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來源:文萃谷 1.61W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1

為推進武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實現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創新發展,根據《江蘇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常州市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常州市武進區“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等文件精神,結合全區教育發展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爭當教育改革排頭兵、爭做創新發展先行者,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教育內涵發展,提高教育社會服務水平,為推進“兩湖”創新區和最美湖灣城建設,爭創更多“第一唯一”貢獻教育力量。

二、總體目標

全面落實市“532”發展戰略,打造全市領先、全省前列、長三角教育高質量發展示範窗口,打響“吾有優學”的武進品牌,讓每一所學校都成為更有品位更具活力的高品質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為優質的高質量教育。到20xx年,高標準創成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江蘇省高質量平安校園建設區,全面建成有創新力、影響力、發展力的現代化教育強區。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教育攻堅行動,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深化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理順“公參民”義務教育學校體制機制,依法依規加強對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監管。針對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公參民”學校,一校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分類推進“公參民”學校規範工作,20xx年底前完成規範整治工作。制定新市民學校整治方案,開展社會風險評估,20xx年完成新市民學校整治,有效推進教育公平。

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全面加強中國小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開展經常性督導評估和動態監測。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實施作業改革,提升課堂質量。創新實施“5+2”課後服務模式,調動社會資源積極參與,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構建校外培訓長效管理機制,加強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完善規範校外培訓發展綜合治理體系。實現100%學校“作業提質、課堂提效、教研提檔、服務提標”,學校育人功能有效發揮,學生負擔顯著減輕,校外培訓規範有序,家庭教育支出顯著減少。

優化教育體制機制。推進學前教育管理機制改革,理順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落實推進學前教育更好發展的若干措施。完善經費保障體系,加大經費投入力度,貫徹落實教育發展的“三個優先”和兩個“只增不減”,健全生均撥款制度,建立穩定增長機制。完善學校治理機制,實施中國小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優化學校內部治理結構,促進學校主動發展。

(二)實施“五育”融合行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開展“吾育100”工程。培養全面發展,適應未來的學生,實現100%孩子都有專長,100%學校都有特色,三年內全區打造思政、體育、藝術、科學、勞動等特色學校100所。突出德育為先,推進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打造品格提升工程項目,加強班主任隊伍培育,每年評選區名班主任100名。提升智育水平,統籌實施跨學科綜合性主題教學,開展科創教育的教學實踐,打造科創教育品牌。加強學校體育改革,推進學校體育“一校一品一特色”項目建設,增強體育素養,改善學生體質。加強美育薰陶,實施學校美育提升計劃,打造全區域中國小藝術聯盟,探索藝術特長生貫通培養模式,創建市“書法教育示範區”。強化勞動育人,依託太湖灣勞動教育基地,探索勞動實踐教育新樣態,形成區域勞動教育特色。

開創“協同育人”新格局。構建政府主導、學校主體、家庭配合、社會參與的全方位育人體系。統籌各學段培養目標,優化學生評價機制,創新評價方法,強調過程性、多元性和科學性,構建基於大數據的中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區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指導意見》,優化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服務、支持和保障體系。開發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加強“線上+線下”家長學校建設,每年開設百場講座和家長課堂,推進家校共育工作,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探索“創新人才”培育新路徑。實施普通高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建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綠色通道”,每年選拔一批學生進入省前中“強基計劃”人才培養試點。引進優質師資,搭建平台,設立數理化、信息等領域重點項目,努力培育拔尖創新人才。探索構建各學段有機銜接、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聯合協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有效方式。建設學生創新創造平台,開展研究性學習成果評選、創新實驗大賽等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素養。

(三)實施質量提升行動,推動育人方式改革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建立“雙減”政策下的新型教學評價機制,切實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過程管理和質量管理。修訂完善《關於進一步深化中國小課堂教學改革的行動方案》,推進課堂轉型、作業提質、深度教研等領域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指導學校制定“一校一案”課堂教學改革行動計劃,三年內評選區課堂教學改革優秀項目50個,打造省、市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12個。組織全區課堂教學改革推進會,總結提煉各校特色,發揮學科育人功能,宣傳推廣“武進經驗”,推動育人方式改革。

強化教育科研創新。提升科研活動參與率,三年內實現兩個“百分百”:100%的中國小承擔區級以上教科研課題,100%的中國小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高標準建設好各級教科研基地,三年內創建市示範教科研基地1所,評選表彰區教科研示範學校50所,區教科研領軍教師200名。提高教育科研的適切度,完善四級課題網絡,優化教科研課題結構,聚焦區域教育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每年設立20項左右專項課題。遴選精品項目持續培育,三年內,評選並持續孵化30項教學成果培育項目,每學年組織1次區域教科研成果展示推廣活動。提升教科研的貢獻度和區域教育的影響力。

推進智慧教育發展。按照“區級公共平台+校級智慧校園+班級智能教學”的三級建設模式,探索“未來學校”建設,形成武進特色的智慧教育體系。優化智慧教育環境,每所中國小至少建成1個智慧教室,實現名師優質資源廣泛共享。豐富智慧教學資源,實施“個性化學”與“差異性教”相統一的智能教學,“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完善智慧教育管理,探索基於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方式,重塑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方式,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人成長空間,形成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努力實現100%的中國小成功創建為省智慧校園,每年至少創建1所省智慧校園示範校。

實現各學段協調發展。擴大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範圍,20xx年爭創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三年內創建18所省市優質園。進一步規範民辦幼兒園管理,以“市幼小銜接實驗區”“課程遊戲化”等為抓手,推動幼兒園品質提升。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市“新優質學校”12所,20xx年高標準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深化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支持省前中高水平完成省高品質示範高中各項改革發展任務,支持省武高爭創省高品質示範高中建設立項學校,到20xx年,全區省四星級普通高中比例力爭達100%。

(四)實施培根鑄魂行動,提高教師隊伍素養

優化教師評價機制。以“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和“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先進學校”評選為抓手,建立以師德、能力、業績、貢獻為導向的教師評價機制。三年內,建設市級“四有”好教師團隊20個,評選“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先進學校”30所。把師德師風教育納入各類教師培訓“第一課”內容,健全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和誠信承諾、失信懲戒機制,將治理師德師風納入專項督導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範疇。

完善教師隊伍培育。三年內,根據我區公辦中國小生源數變化情況,結合新市民學校分流、上級規範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相關部署等工作,動態調整教師編制數,有序新增教師。公辦幼兒園編制教師和員額管理教師佔公辦幼兒園教師總數的比例逐步提高。加大教育高層次人才和名特優教師優惠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打造教育人才高地。啟動“吾有優師”培育計劃:設立新教師培訓基地10個,探索新教師成才新路徑;組建區“名教師工作室”50個,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輻射作用。三年內,培育15名“蘇教名家”、省特級教師、省正高級教師等高層次人才,100名“武進名師”,1000名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力爭中國小市、區兩級梯隊教師比例達32%以上。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實施“區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做到“人盡其用、人盡其才”。推進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提高教師交流質量,確保每年教師交流人數不少於應交流人數的15%,其中骨幹教師數不少於交流人數的20%。繼續推進“1+X”績效工資改革,激發隊伍活力。鞏固完善中國小教師收入增長長效聯動機制,確保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提高備案聘用教師保障,足額繳納“五險一金”,完善編外教師收入提升機制,保持隊伍穩定。

(五)實施卓越領航行動,打造一流校長團隊

優化校長選拔模式。嚴格校長選任程序,強調德才兼備。建立“武進區教育系統管理人才培養梯隊庫”,三年內充實後備庫人才600名。實施“未來校長”培養工程,依託教育系統優秀青年教師培訓班、中層幹部能力提升班等,三年內重點培養校長、副校長後備人選300名左右,為建設高質量隊伍奠定基礎。推行“武教英才計劃”,制定激勵政策,營造良好教育環境,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創新校長培育方式。構建全面提能的培養體系。依託校級領導任職資格培訓班、“武進教育講堂”、“校長聚焦課堂”等載體,實施精準施培。繼續開展好“名校長工作室”系列工作,成立“名校長成長俱樂部”。採取“內修+外研”和“遞進式導師制”培養模式,助推校長專業成長。開展校級領導職級制改革試點,三年內評選星級校(園)長100名,星級書記30名,為促進武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強化校長監督機制。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黨管隊伍。嚴格落實《中國小校領導人員管理辦法》,強化監管職能。建立校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分析研判機制,定期開展綜合分析。建立立體監督網絡,實施巡查計劃,三年內巡查學校30所,離任審計100%全覆蓋。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打造一支風清氣正的校長隊伍。

(六)實施“集團化3。0”行動,推進教育優質均衡

加快品牌名校孵化。針對武進教育實際,着力打造有區域影響力的知名教育品牌,依託名校優質資源和品牌效應,實施品牌孵化計劃,採取“名校建新校”模式,對新建學校實施一體化管理。進一步完善名校集團化辦學支持政策,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制定區域內集團校師資互派計劃,加強對集團發展性績效評估監測考核。完善名校資源的.動態再生髮展機制,重點板塊新建學校實現100%名校資源全覆蓋,推動武進核心區域教育的整體高品質發展。

實施鄉村教育振興。依託區內優質教育資源,實現管理共通、師資共育、課程共建、資源共享。探索以集團為平台的教師交流輪崗模式,引領校與成員校每學年互派不少於5人的交流教師團隊,實現學科全覆蓋,逐步實現集團內骨幹教師資源的共享。深化城鄉一體化教育協作機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流動和共享,以“硬件設施更新+師資隊伍升級+課程文化培育”發展模式,為鄉村學校賦能,推動學校提升辦學品質,讓鄉村學校迅速成長為羣眾“家門口的好學校”,實現城鄉教育更加優質均衡,三年內打造優質鄉村學校15所。

促進優質學校成長。充分發揮中堅部分學校的力量,成立“優質學校成長”聯盟,強化競爭合作機制,統一聯盟內素質教育考評標準。制定學校三年成長計劃和發展規劃,召開聯會和論壇,提升學校主動發展能力,在創新管理、教育科研、隊伍建設等方面互相學習、攜手共進,促進學校成為持續學習和成長的“發展共同體”。通過高質量的校際協作共享,提升武進優質教育羣體質量,打造培育一批新的市新優質學校和知名教育品牌。

(七)實施產教融合行動,建設職教創新高地

推進產教融合政策落地。建立產教融合聯席會議制度,出台《武進區產教融合促進辦法》,鼓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推進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政策,充分激發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內生動力。試點開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1—2個。制定《武進區產業學院、企業學院建設指導意見》,聚焦區域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依託區域龍頭企業和骨幹院校,組建產業學院集羣1個,聯合區域中小企業共建企業學院N個。完成常高職產教融合公共實訓中心建設。

提高校企協同育人質量。推進“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改革,構建校企協同育人評價指標體系,強化學校和企業“雙主體育人模式”實施。出台《武進區產業導師評聘辦法》,推進校企互聘兼職的雙師隊伍建設,建設校企協同創新中心3個。制定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管理辦法,在企業建設校企一體化教學工作站10個以上,建設省級、爭創國家級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實施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提升實踐教學比例。推進校企共同研發課程,推進1+X證書制度實施,共同指導師生參加“技能大賽”“雙創大賽”,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提升服務區域發展能力。主動融入“兩湖”創新區和最美湖灣城建設,主動對接市場需求,優化區域職業教育供給,區內對口合作企業100家,每年為地方培養實用人才1000名。研究制定武進區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管理和激勵辦法,錨定優勢產業、主導產業、未來產業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和建設,每年培育省、市級產教融合型企業不少於2家,力爭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取得突破。推進職業學校和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園區聯結,探索建立基於“政校行企、四方聯動、協同共建”為導向的產教融合發展聯盟,促進城市、產業與教育的協同發展、共同提升。

(八)實施平安校園行動,提供和諧安全保障

建設高質量平安校園。推進更高水平平安校園建設,壓實校園安全責任,優化部門聯席聯動機制,完善學校安全防控體系。抓住關鍵環節,突出重點工作,依託校園專屬網格系統推廣使用,全力防範消除校園安全風險隱患,努力把每所學校建成安全標準更高、穩定基礎更牢、師生員工更滿意、社會各界更認可的高質量平安校園。20xx年創建為江蘇省高質量平安校園建設區。

推進校園安全保障工程。推進教育系統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推進安全信息化監管平台建設,總結推廣一批平安校園建設和校園及周邊治理經驗成果。推進全民安全教育工程建設,加大硬件設施設備投入。着力開展校園智慧安防建設,三年內建設15-20所“智慧安防校園”。大力推進校園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建設,三年內完成全區20所公辦幼兒園消防設施改造任務。

深化校園安全宣傳教育。推進安全宣傳教育進校園,深化安全教育課程建設,用好武進區中國小生安全教育讀本,制定課程的設計、實施、評價方案。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安全體驗和技能訓練。推動安全教育實踐(體驗)陣地建設,每年建成1所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逃生自救等為主題的綜合性中國小安全教育實踐基地。推進體驗式安全教育,開展多樣實操和培訓課程,提高全體師生的應急意識和安全素養。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區相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相關部委辦局及各地主要負責人為組員,形成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具體工作、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貫徹落實,不斷增強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動力,形成工作合力,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二)強化資源保障。結合“532”發展戰略,“兩湖”創新區和最美湖灣城等佈局規劃,編制《武進區教育設施佈局專項規劃(20xx—20xx)》和武進“兩湖”創新區域教育專項規劃,推進“兩湖”創新區基礎教育配套建設,優化全區教育規劃佈局。高效率、高起點、高標準開展教育項目建設,繼續加快推進《武進區教育“強弱項補短板”三年行動方案(20xx—20xx年)》,增加優質學位供給,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三)強化宣傳保障。充分提煉武進教育發展理念,打造“吾有優學”品牌特色,每年舉辦“教育發展論壇”“教學成果彙報會”,宣傳推廣教育發展成果。整合媒體力量,深度報道武進教育特色亮點,形成全媒體立體化宣傳格局,切實提升武進教育品牌的認知度和認同度。組建“武進教育好聲音”團隊,提升宣傳隊伍素質,營造教育發展和諧氛圍。深化跨區域、跨層次教育交流,進一步輸出“吾有優學”品牌,提升武進教育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強化督導考核。區委、區政府將落實教育高質量發展納入全區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納入對各鄉鎮及區有關部門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指標體系。區委、區政府將教育工作作為督查重點內容,加大考核力度,定期進行督查,確保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紮實推進、高效落實。

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

提高全市商務系統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繼續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依法治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也是全面實施我市“十二五”商務規劃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為此,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六五”普法的精神和要求,結合我局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我市“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廣泛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突出法制宣傳教育重點,創新法制宣傳教育的形式和手段,鞏固完善法制宣傳教育的制度,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實效,進一步提高商務系統幹部職工的法律素質,積極推進法治實踐,為全市商務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制保障和法治環境。

二、普法對象與主要任務

普法對象:市商務局機關、各縣(市、區)商務局、直屬企事業單位全體在職人員。

1、深入學習宣傳憲法和國家基本法律制度。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深入學習宣傳憲法,是法制宣傳教育的基礎性、根本性和重點工作。進一步學習宣傳憲法,努力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憲法意識,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學習貫徹憲法的熱潮,使憲法家喻户曉、深入人心;進一步學習宣傳黨和國家關於民主法制建設的理論、方針和政策,促進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進一步學習宣傳國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治觀念、愛國意識和國家安全統一意識。要加強對《刑法》、《民法通則》、《婚姻法》、《物權法》等法律的理解和掌握,要及時學習和宣傳“六五”普法期間新出台的與人民羣眾生活權益相關的法律,不斷增強守法意識,為維護法律和自身合法權益,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作出應有的努力。

2、深入學習宣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法規。市場經濟法律法規是從事、管理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的直接法律依據。進一步學習宣傳流通、對外貿易、外商投資和國際經濟合作領域的法律、法規、規章,提高全市商務幹部職工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能力,促進企業和社會公眾對商務法律的瞭解。深入學習宣傳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圍繞羣眾關切、反映強烈和社會危害嚴重的問題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要普及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促進形成有利於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學習宣傳公司法、合同法等民商事法律制度,進一步學習資源、環境和公共衞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3、深入學習宣傳國際經貿規則。深入瞭解和運用國際經貿規則,是實施互利共贏對外開放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保障。要繼續深入學習宣傳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進一步增強履行入世承諾、應對貿易摩擦和解決貿易爭端的能力。要繼續學習宣傳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商事爭端解決等方面的條約、規則、慣例等,進一步增強對國際經貿規則的瞭解、把握和運用。

4、堅持普法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大力開展依法行政。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目的是推進法治實踐。要着力推進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法制建設,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大力提倡和學習宣傳通過法律途徑、運用法律手段進行經濟管理。要進一步完善依法行政體制和機制,健全依法行政制度,嚴格依法行政程序,強化行政行為監督。完善和推廣執法責任制、執法公示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積極探索建立執法質量考核評議制度。要積極探索和推進依法行政的實踐形式,全面推進商務系統依法行政。

三、組織領導

市商務局成立“六五”普法領導組,負責制定並領導實施全市商務系統“六五”普法的工作方案,決定“六五”普法工作中的重大事項。

領導組辦公室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全市商務系統“六五”普法實施方案,安排法制宣傳教育,指導協調各縣(市、區)商務局和直屬單位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和普法督導檢查等工作。

各縣(市、區)商務局要指定一名領導負責“六五”普法工作,成立“六五”普法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制定本縣(市、區)商務局“六五”普法具體實施方案,建立和實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責任制,部署安排法制宣傳教育計劃和活動。

四、工作步驟

宣傳發動階段:20xx年3月前,市商務局制定全市商務系統“六五”普法工作方案,各縣(市、區)商務局制定本縣(市、區)“六五”普法工作方案,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各縣(市、區)商務局要將“六五”普法工作方案和“六五”普法領導機構、工作機構組成情況報市商務局“六五”普法領導組辦公室備案,並提供一名以上普法工作人員聯繫方式。

檢查驗收階段:20xx年下半年,市商務局組織全市商務系統“六五”普法實施情況的總結驗收,通過自查、抽查等方式,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同時組織迎接市“六五”普法全面考核,推動“六五”普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全面完成。

五、工作要求

在實施“六五”普法過程中,各單位要切實履行法制宣傳教育責任,認真組織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大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和服務社會水平。

1、加強依法行政法制制度建設。要大力推進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立法,為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提供法制保障。要切實加強自身制度建設,完善行政立法、行政許可、行政處罰和行政複議程序,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2、加強領導幹部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用法,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依法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能力,規範決策、管理和服務行為。大力推進領導法制教育制度化、規範化,繼續支持和完善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制度、領導幹部法制講座制度。

3、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要繼續推進公務員年度法制學習培訓工作,大力開展法制教育培訓活動,培養公務員樹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的觀念,將法律知識考核結果作為公務員考核、任職、定級和晉升的重要依據。要加強廉政教育,將法制宣傳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提高依法行政、依法辦事能力和服務社會水平。

4、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網絡和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各單位法制宣傳教育機構的橫向工作聯絡網,建立和完善縣(區)、市二級商務法制宣傳教育機構的縱向工作聯絡網,形成健全的法制宣傳教育網絡體系。加強專職法制宣傳教育隊伍建設,配齊配強人員,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法律素質和業務工作能力。加強法制宣傳隊伍的組織協調、培訓指導和規範管理,切實發揮各類法制宣傳隊伍在商務法律宣傳教育中的積極作用,最大程度地實現全省普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升全市商務法制宣傳教育的整體水平。

5、進一步創新豐富法制宣傳教育載體和形式。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開闢商務法制宣傳欄、專題、專版,固定時段、版面、欄目,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積極開展商務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大眾傳媒法制宣傳教育主渠道作用。建立和完善普法網站或網頁,加強商務法制宣傳,發揮現代網絡傳媒優勢,擴大商務法制宣傳教育覆蓋面。

6、積極開展面向社會的法制宣傳教育。要充分利用12.4全國法制宣傳日、宣傳月、紀念日和法律生效日等時機,通過網站、期刊等媒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法制宣傳活動,積極宣傳商務法律知識。要在日常工作積極宣傳商務法律知識,把法制宣傳教育融入管理和服務全過程,促進企業和社會公眾樹立誠信守法、依法經營、依法辦事的觀念。

7、加強溝通交流。市商務局要進一步加強對全市商務系統普法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加強對各縣(市、區)商務局依法行政、法律培訓、法律調研等方面的支持。各縣(市、區)要加強與市商務局和其他單位之間的溝通交流,及時向市商務局上報本單位“六五”普法工作進展情況,反映“六五”普法中存在的問題。

8、進一步落實法制宣傳教育的經費保障。各縣(市、區)商務主管部門應積極為落實全市商務系統“六五”普法工作方案、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行政工作創造條件,在人員、時間、經費等方面給予充分保障,保證“六五”普法工作正常開展。

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3

為確保《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xx年)》(雁政字〔20xx〕3號)和《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區委教〔20xx〕1號)目標任務有效落實,現將《〈桂林市雁山區教育局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xx年)〉和〈桂林市雁山區教育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主要目標任務分解表》(以下簡稱“任務分解表”)印發給你們,並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校、園、局各辦要將落實《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xx年)》(以下簡稱“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和《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各項目標任務納入本單位本部門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研究、部署,積極推動本單位本部門承擔的各項重點工作,逐條逐項落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責任領導負總責、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具體負責、全員參與全力落實的責任機制。相關單位、部門要積極配合責任單位,全力抓好主要目標任務的落實工作。

二、統籌抓好落實

《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是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西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xx—20xx年)〉的通知》(桂政發〔20xx〕34號)《桂林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桂林市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市政〔20xx〕5號)要求制定的我區具體的實施方案,是對自治區、桂林市行動計劃目標任務所做的具體細化,力爭通過3年時間,推進我區教育現代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制定《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是根據區領導的指示精神,對我區教育事業發展提出的更高層次的目標任務,力爭通過5—10年的時間,持續深化教育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推動我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爭創桂林一流教育。各相關單位、部門要將這兩項重要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安排部署,統一抓好落實。

三、制定實施方案

各責任部門要對照各自承擔的工作任務,制定實施方案,把各項工作任務進一步分解、細化、量化,對指標類、項目類任務要明確階段性目標;對不能量化的工作任務,要有具體工作落實措施,明確具體負責人、督辦責任人,明確工作進度、工作時限、具體措施等。落實分工任務過程中還需增加責任部門的,由責任部門商有關部門確定。相關責任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和責任部門要求,制定涉及本部門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

四、建立工作機制

各責任部門要堅持負責人具體負責、整體協作的原則,完善難點問題協調解決機制。責任部門要及時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統籌協調,對經協調仍未能解決的問題,應提出解決措施和建議,及時向責任領導報告。相關責任部門要積極配合、協助責任部門開展工作,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各責任部門要建立節點倒逼機制,將全年目標任務落實到各階段、各時間節點,倒排工期,動態跟蹤,以節點落實來倒逼工作。同時,要建立健全問題分析報告制度和工作進展反饋制度。建立核心指標推進完成情況定期通報制度,區教育局督導辦將於每季度結束3日前進行工作進展情況通報。

五、強化督查考核

區教育局督導辦要建立《任務分解表》落實情況台賬清單,逐項跟蹤督查;要建立定期督查機制,在20xx年和20xx年年底由區教育局督導辦開展專項督查;要建立定期彙報機制,20xx年和20xx年年底由各責任部門彙報工作進展情況和指標完成情況。

各責任部門要將重點工作納入年度重點督查計劃,進一步完善督查工作制度,經常性開展工作檢查,督促責任人加強管理,確保工作進度和質量。

六、按時報送材料

請各責任部門於20xx年7月起,每月10日前將上月工作進展情況,20xx年1月10日前將20xx年工作完成情況通過郵箱報送區教育局督導辦。聯繫人:劉開娥,聯繫電話:8991650,18978674532,郵箱:ysqdds@163。com

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4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以“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為指針,以創建教育發展和諧環境為重要手段,緊緊圍繞實施“小縣大教育”的戰略目標,更新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艱苦奮鬥,不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實現教育事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知識貢獻。

二、總體目標

經過三年艱苦奮鬥,我縣教育要實現“一個提高”、“兩項發展”和“三大突破”: “兩項發展”即幼教事業和民辦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鄉鎮中心幼兒園和村辦幼兒園建設,新建鄉村幼兒園38所,基本形成以鄉鎮中心園為示範,輻射村辦規範化幼兒園的幼兒教育網絡,農村學前三年在園幼兒達到5000餘人,入園率達到90%。民辦學校要在辦學機制、辦學層次、辦學規模等方面實現新的發展。逐步對民辦學校實行改制,民辦公助學校比例達到50%。辦學條件上檔升類,按省定一類標準建設13所民辦中國小(其中國中3所、國小10所),在校生達到9000人,其中外縣籍學生約佔3500人(全縣外縣籍學生共計達到5000人)。民辦國中辦學水平綜合排位達到全市前4位以上。同時,積極鼓勵民辦幼兒園發展。

三、分年度目標

1、農村國小由60所調整為50所,新建聯辦國小5所。

2、40所學校建立微機室,30所學校建立語音室,20所學校建立校園網。中國小生均圖書分別達到40冊和30冊。

3、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達到7%,國中教師本科學歷達到80%,國小教師專科以上學歷達到75%,其中本科學歷達到15%。

4、幼兒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90%,國小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到100%,國中入學率和鞏固率分別達到100%和99%,高中在校生達到3000人,職教中心在校生達到1000人,各類受訓人數達到8000人次。

5、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着力點,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推出一批高質量的研究課題並取得一定成果。

6、籌建3所高標準體育場館(一中、職教中心、實驗中學各1所)。全縣學校後勤社會化引資達到1800萬元,30所學校實現寄宿制、封閉式管理。

7、民辦學校在校生達到9000人,其中外縣籍學生達到3500人。國中3所、國小10所達到省定一類標準。民辦國中辦學水平在全市綜合排位達到前4位以上。

8、會考綜合率由20xx年的全市第6位升至第5位,大學聯考成績綜合排位由20xx年的全市第7位升至第5位,職教中心辦學水平綜合排位由20xx年的全市第7位升至第5位,教師進修學校辦學水平綜合排位由20xx年的全市第6位升至第5位。

四、主要措施

(一)統籌全縣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發展環境

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精神,堅持“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保障經費投入,推進全縣農村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按照上級要求由教育主管部門統籌全縣教育系統人、財、物的管理,做到全縣上下一盤棋,充分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明確縣、鄉、村各級在教育發展中的義務和責任,進一步優化教育發展環境。

(二)提高“普九”水平,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抓住機遇,爭取政策支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普九”的層次和質量。大力度抓好學校佈局調整,科學規劃佈局,採取政府投一點、上級資金爭一點、閒置資產換一點、抓住開放跑一點、多體制辦校集一點等多種方法突破資金瓶頸。積極發展規模在4軌制以上的全日制農村國小,創造條件大力發展規模在1000人以上的全日制寄宿制封閉式農村學校。特別是要把建設標準化窗口示範學校擺在突出位置,在校長任用、招生政策、師資聘用、經費投入、學校管理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鄉鎮國中要根據適齡人口的數量,確定國中建設規模和建設標準,確保學齡人口全部入學。切實加強專用教室和儀器設備的配備,用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建立“控輟保學”機制,確保國小在校生年鞏固率達到100%、國中在校生年輟學率控制在1%以下。結合 “兩免一補”工程,建立和完善特困家庭子女減免學雜費制度,實施“手拉手”工程,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殘疾少年兒童、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等弱勢羣體的義務教育,決不讓一個學生因經濟困難而失學。大力推進薄弱學校治理工作,制定轉變薄弱學校、薄弱學科、薄弱年級的工作計劃,注重發揮城鎮學校及名優教師的示範輻射作用,促進農村中國小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均衡化發展。

(三)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加快普通高中發展步伐

加快普通高中發展步伐,擴大辦學規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升學率,這是創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需要,也是今後幾年我縣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為此,要有計劃開展以下工作:按照市《教育質量監測意見》,配合縣委、縣政府加強對高中教育質量的監測,將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教學成績的好壞直接與學校管理者的業績考核掛鈎,實行教育質量一票否決制。繼續加大與外地名校聯姻結親力度,進一步增強辦學活力。選派中、青年幹部赴外地名校掛職鍛鍊,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驗。面向社會招賢選才,為縣一中充實高素質師資。同時,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教師系統學習、借鑑外地名校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改革課堂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堅持“科研興校”方針,積極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提升教科研工作的層次和水平,有效指導和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集中財力加強現代化裝備建設,提高教師運用現代化裝備進行教學的能力,推動大學聯考成績綜合排位在全市大幅度上升。

(四)以就業為導向,拓寬職業教育辦學思路

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職業教育工作的精神,針對我縣職業教育水平偏低這一實際,結合縣域經濟發展需要,以促進就業為目標,大力推進我縣職業教育改革。加大職業道德、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綜合素質,打造一支適應縣域經濟發展需要的教師隊伍。找準職教發展與服務縣域經濟需要的結合點,緊密結合我縣經濟發展實際,以滿足市場需求為目標,優化學校專業設置,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短、平、快”培訓班,重點為“兩白一綠”主導產業、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實用人才。擴大“訂單式”培養與培訓規模,走校企合作之路。建立職教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重點是舉辦國中後和高中後未升學人員培訓班,為其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同時,要加大對農村幹部、農村青年和致富帶頭人等的培訓力度,切實為“三農”發展服務。

(五)以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為目標,加快鄉村幼兒園建設步伐

抓住目前中國小布局調整有利時機,以建設規範化鄉村幼兒園為中心,充分利用學校合併後的空餘校舍改建幼兒園,加快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進程,逐步在全縣形成“以公辦幼兒園為骨幹和示範,以社會力量興辦幼兒園為主體,公辦與民辦、正規與非正規教育相結合”的發展格局。充分調動鄉、村兩級辦園的積極性,增加園舍建設投入。推行辦園體制改革,鼓勵民辦幼兒園發展。強化幼兒園管理,不斷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按照“幼兒教育活動化、幼兒活動遊戲化”原則,改革教育模式,扭轉學前教育國小化的傾向,提高辦園層次和辦園水平。有計劃選拔和培養具有相關特長人員,充實鄉村幼兒教師隊伍,促進全縣幼兒教育質量提高。

(六)典型帶動,科研興校,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牢牢抓住教育質量這條生命線,堅持以質量求信譽、以質量求發展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學領域改革,向改革要質量、向改革要效益,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繼續實施典型帶動戰略,逐步完善《“五名”工程實施方案》,建設一批在縣內及周邊縣較有影響的名校、培樹一批名校長和名師。以開展校本教研為重點,深入推進教科研工作,積極申報並承擔省、市級課題,提高結題質量,充分發揮課題研究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大力培樹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總結並引進精品示範課,全縣優質教育資源充分實現共享。進一步開展課改通識培訓和學科教材培訓,穩步推進新課標實施工作。在中心校建立研訓基地,設立二級教研室,完善全縣教科研網絡。加大對教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各學校每學期要按不低於雜費總額10%的比例為教科研工作劃撥資金,確保教師使用最先進的教學資料,併為開展教科研工作提供最好的條件。繼續堅持“請進來、走出去”開放式辦學,全面激發辦學活力。

(七)改革中國小考評辦法,進一步規範學校管理

以教育質量評估為核心,以“客觀公正、注重實績、激勵提高、科學易行”為原則,改革並逐步完善對全縣中國小的考核、評比辦法,制定考核細則併科學實施。根據市教育局對縣一中、職教中心、教師進修學校實施教育質量監測的意見,以教育質量為核心內容,出台《邱縣教育質量監測意見》,建立教育質量監測、評價、發佈、獎懲機制,對全縣各學校的教育質量進行監測評價。同時,考核還要包括隊伍建設、軟硬件建設、校園環境、安全綜治、精神文明建設等內容。考核結果在全系統予以通報。連續2年考核成績下滑的,由文教體局對學校領導班子進行調整或建議縣委、縣政府對學校領導班子進行調整。同時,繼續堅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大力推進學校管理創新,以科學的教育思想和現代化的手段,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校管理模式,逐步使全縣學校管理走上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的軌道。繼續優化育人環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搞好學校綜合治理工作,努力創建一批富有文化氣息、具有鮮明特色、在社會上具有良好聲譽的學校,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環境。

(八)堅持以人為本,穩步推進人事改革

以創建教育發展和諧環境為基礎,以剛性制度、柔性實施為前提,進一步推行校長選聘合同制、教師競爭上崗制和校內結構工資制,實行按需設崗、公開招聘、擇優聘用、合同管理,堅持績酬掛鈎,適度合理地拉開分配差距,獎勵有突出貢獻的教學人員,全面激發教師隊伍活力,努力打造一支學歷層次較高、教育教學能力較強、適應教育發展需要的教師隊伍。制定優惠政策,穩定偏遠地區教師隊伍,同時,鼓勵城鎮年輕中國小教師向農村學校合理流動。根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按照教師專業化的要求,以縣教師進修學校為基礎,加大高水平師資培養力度,進一步健全教師繼續教育制度,突出抓好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基礎教育新課程、信息技術、外語等方面的培訓,真正做到師德達標、教育能力達標、學歷合格達標和學歷升級達標,進一步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九)以財政投入為主體,多措並舉突破資金瓶頸

從我縣實際來看,資金不足是制約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障礙,為此,要多措並舉突破資金瓶頸。堅持以財政投入為主體不動搖,不斷增加財政資金投入,確保實現三個增長。用好政策性資金,加大對上級專款的爭跑力度,每年向上爭取資金不低於250萬。推行學校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走借勢發展之路,利用社會資金提高學校硬件建設檔次,改善辦學條件,三年吸引社會資金累計達到20xx萬左右。進一步盤活現有教育資源,充分實現物盡其用。同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廣泛宣傳,多方溝通,努力調動社會各方面的關係、各方面的力量為發展教育事業所用。總之,要通過多渠道籌資,有效解決教育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學校撤併、新建工作中資金不足的問題,努力提高我縣中國小的整體辦學水平。

(十)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穩定發展,實現“小縣大教育”戰略目標

根據上級有關政策,結合我縣實際,出台一系列指導性文件,進一步規範對民辦學校的管理,將民辦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納入全縣教育發展整體規劃,儘快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良性競爭、共同發展的新格局。現有民辦學校辦學條件要上檔升類,逐步達到省定一類標準,否則,一律依法關停。建立並完善民辦教師資格准入機制,凡進入民辦學校的教師必須依法具備相應的教師資格,經文教體局備案後方可上崗。完善民辦學校的用人機制,民辦學校聘用教師必須簽訂合同,並依法為教師辦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對現有民辦學校進行改制探索,通過向民辦學校選派高素質公辦教師等方式,建設一批民辦公助學校。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以提供一流服務為基礎,打造民辦教育品牌,科學制定並實施吸引外縣籍學生計劃,實現小縣大教育目標。

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5

一、總體方針

以向高校輸送大批高質量的優秀學生、向社會輸送大批受過良好技能培訓的合格人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擴大城區教育規模,調整城鄉教育佈局,完善各種管理體制,加強管理隊伍建設,打造教師精英隊伍,建設窗口示範學校,全面提高教育水平,重鑄汝南教育輝煌。

二、規劃內容

圍繞“一年調整、三年突破、六年爭先進”的發展目標,確定“抓班子、帶隊伍、整合資源、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通過抓班子,實現中、國小校長全員競爭上崗;帶隊伍,激活高中、國中、國小教師隊伍;抓調整,結合xx區建設和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3年內在xx區建設1所普通高中、1—2所國中、2—3所國小;在中心集鎮規劃和孝國中等10所示範性國中。達到城區普通高中4所、職教中心1所、國中5—6所、國小5—6所、民辦幼兒園2所,實現高中、國中向縣城聚集,國小合理佈局並向鄉鎮聚集,新增教育資源向縣城聚集的目標,推進城鄉教育均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工作進程

高中教育。

1、建立高中校長競聘制度。高中校長職位空缺,教育體育局嚴格按照選拔條件和程序推薦空缺職位2—3名擬任人選,由縣委組織部、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教體局共同組織競聘上崗。競聘上崗後由教體局直接管理,對新任校長實行聘任制,聘期三年,第一年為試用期,經考核合格後正式辦理聘任手續;任期內對其實行目標管理,由教體局對其工作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上報縣委、縣政府,作為其任用依據。此項工作 進行。

2、建立教師正常補充、人員流動機制,激活高中教師隊伍。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用2—3年的時間,整合我縣教師隊伍結構。把汝南高中、汝南二高不適應高中教學的教師充實到國中任教;把不適應國中教學的教師充實到國小任教。從外地普通高中在職教師中招聘39名35歲左右的骨幹教師,充實到我縣高中教師隊伍。縣解決編制和工資,津貼、補貼和安家費由學校自己解決。短期內能快速提高我縣高中師資水平和教育質量,提高大學聯考升學率,提升教育形象,擴大教育影響,激活高中教師隊伍。此項工作20xx年2月結束,20xx、20xx年引進名額,將根據當年縣直及汝寧鎮空編情況而定。

3、加強高中教研隊伍建設。為加強對高中的教學研究、教改實驗、教研活動、教學評估等方面的指導,將在招聘高中教師時招聘補充7名高中教研員,加強高中教學指導,此項工作20xx年2月進行,20xx、20xx年由退休形成新的空崗,也按照進行招聘。

4、加快普通高中建設。20xx年在原實驗中學北邊新建一所佔地200畝、擁有90班規模學位5400個普高一所,20xx年5月開工建設,20xx年投入使用。20xx年前力爭再新建一所普通高中,使我縣城區普通高中達到4所,滿足我縣高中教育需求。

國中教育。

1、推行校長競爭上崗制度。國中及中心校校長形成職位空缺一律實行競爭上崗。採取自薦、資格審查、競職演講、答辯、民主測評、組織考察、任命等方式,在全縣教育系統內公開選撥,聘期三年。對新聘的國中校長及中心校校長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完成任期目標的,繼續聘任;完不成任期目標的,不再聘任;對不勝任工作的隨時解聘,此制度即將出台,20xx年3月完成兩所中心校副校長、兩所國中副校長的公開競聘上崗工作。

2、建設示範性國中。按照教育部要求“高中向縣城集中,國中向中心鎮集中,國小向鄉鎮所在地集中”的原則,20xx年前,把部分鄉存在的'二所或三所國中逐漸合併成一所,按年級分校區就讀。既可解決兩校或三校爭生源、農村國中教師缺編和學科不配套的問題,又能騰出國中校舍辦農村寄宿制國小。三門閘、三裏店國中擴大辦學規模,更名為xx縣第幾中學,部分農村初中學生可向縣城新區學校集中。在中心鄉規劃縣一中、縣三中、和孝國中、老君廟國中、留盆國中、梁祝國中、金鋪國中、三門閘國中、王崗國中、官莊國中10所學校為示範性國中,既可優化農村教育資源,又可實現窗口引領、示範帶動。

3、招聘國中教師,服務國中教學。根據20xx年形成的空崗,20xx年預計招聘國中教師58名,其中音樂教師、美術教師各5名,剩餘編制根據需要招聘。此項工作20xx年5月進行。

4、加快城區九年一貫制國中建設。在新建普高北邊新建一所佔地面積300畝、擁有國中120班、國小36班規模7620年學位的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一所,20xx年5月底開工建設,20xx年6月完成建設任務;在城西豫洲大道中段新建一所佔地300畝、擁有國中部120班、學位6000個、國小36班學位1620個的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20xx年4月底前開工建設,20xx年12月完成建設任務。達到xx區國中5—6所,實現國中學生向縣城集結的目標。

國小教育。

1、實行農村國小校長競聘選拔制度。農村國小校長由鄉鎮中心校參照國中及中心校長競爭上崗條件和程序在本鄉鎮進行,競聘結果上報教體局履行任命手續,由各鄉鎮中心校負責管理,嚴格按照考核結果用人。此項工作每年8月份進行。

2、優化教育資源,整合農村國小。在摸清情況的基礎上,20xx年年底整合53所國小的基礎;20xx年整合農村國小45所,保留農村全日制完全國小152所,建設寄宿制國小38所。高年級學生向由國中騰出所辦的寄宿制國小或向縣城xx區新建國小集中,只保留部分低年級教學點。解決農村國小教師缺編、學科不配套、課程開不齊的問題。

3、招聘國小教師,充實一線力量。20xx年預計招聘農村國小教師162名,其中體育教師、音樂教師、美術教師和英語教師各17名,語數教師94名。今後兩年招聘國小教師數額將根據每年因形成的空崗而定,但體、音、美專任教師不低於招聘總額的30%。此項工作每年5月份完成。

4、加快城區國小建設,實現國小教育公平。隨着城市規劃調整、xx區建設速度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長和農村中國小校資源整合,將會有大量的農村學生到縣城就讀。在xx區天中廣場北新建一所佔地45畝、擁有30班規模1350個學位寄宿制國小,20xx年5月底前開工建設,20xx年6月完成建設任務;在城東北區信義路東與王家巷北段新建一所佔地45畝、擁有30班規模1350個學位寄宿制國小,20xx年3月規劃,20xx年6月完成建設任務。把大量的農村國小生吸引到縣城上學,部分國小生留在中心集鎮就讀,讓國小生享受優質教育,實現國小教育公平。

職業教育。

統籌縣域職業教育資源,調整職業學校佈局,將馬鄉職業高中、老君廟高中、縣衞校、縣農機校、農廣校、中華會計的函授學校及其它公辦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的資源整合,在實驗中學原址建立120班規模、在校生6000人、總投資8000萬元的xx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建設分三期完成:20xx年4月底前完成一期工程投資4000萬元,完成40班規模、可容納xx名學生所必需的教學、生活用房,完成分流招生1500人,達到30個教學班。20xx年4月底,二期工程投資3000萬元,完成40班規模、可容納xx名學生所必需的教學、生活用房,並添置部分專業實訓設備,預計招生xx人,達到在校生3500人規模。20xx年4月底,三期工程投資3000萬元,完成校區所有規劃項目及實訓設備投資,全部建120班規模的示範性職業學校,預計招生2500人,達到在校生人數6000人。

學前教育。

辦好縣直幼兒園,以引導、示範全縣學前教育。吸引外資在城區興建民辦幼兒園2所,將學前教育推向社會,鼓勵幼兒園吸收社會資金合作辦學,同時加強對民辦幼兒園的規範管理,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建立獎勵機制

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43元。依據大學聯考成績設先進學校獎、優秀校長獎、突出貢獻獎、名次獎、進線人數獎、名校錄取獎、高分考生獎和學生獎;依據中招成績設學校人均積分獎、優秀校長獎、單科優秀率獎、突出貢獻教師獎和鄉鎮萬人均分獎;依據國小畢業畢業水平測試成績設先進學校獎、優秀校長獎、單科成績獎和突出貢獻教師獎;依據國中控輟保學工作評估方案設控輟保學工作先進學校獎、控輟保學工作優秀校長獎和優秀班主任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