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推進方案九篇

來源:文萃谷 2.3W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推進方案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推進方案九篇

推進方案 篇1

為全面貫徹落實全省精準脱貧暨雙聯行動考核表彰大會及省市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縣委雙聯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關於建立行業系統雙聯工作推進機制的通知》(臨聯領發〔20xx〕6號)和全縣“1+20”精準扶貧方案要求,結合全縣殘疾人工作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標任務

(一)求真務實抓好雙聯村新華鎮明泉村精準扶貧工作

1.發展特色農業。穩步擴大洋葱、西紅柿、黑枸杞、制種西瓜等經濟作物生產規模,充分利用明泉村周邊牧場飼草豐富的資源優勢,發展肉羊養殖產業,扶持貧困户養羊40户,建立科技示範户20户,開展科技培訓5場(次)。

2.增加勞務收入。在做好勞動力技能培訓的同時,認真配合鎮、村兩級抓好勞動力輸轉工作,促進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增加工資性收入。

3.爭取資金投入。協助鎮村兩級組織和羣眾申請農業、科技、扶貧等部門的扶持資金、項目,多方面助力發展特色優勢主導產業。

4.改進聯户幹部進村入户方式。所有聯户幹部都要進村入户,感受羣眾疾苦,每年進村入户不少於4次、15天,當好農村政策的宣傳員、鄉情民意的調查員、增收致富的辦事員、和諧穩定的信息員、強基固本的指導員、經驗典型的推廣員。

5.完善雙聯工作檔案。繼續做好駐村聯繫點、聯户幹部工作台帳的填制與上報工作,健全完善聯繫村、聯繫户紙質檔案,做到資料完整、填寫規範、數據真實、程序完備。

(二)統籌聯動推動全縣殘疾人精準扶貧工作

1.認真做好殘疾人“兩項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困難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發放工作。積極配合民政局,嚴格審核把關,為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證》殘疾程度為一級的智力、精神、肢體、視力(含最重類別為以上四種的多重)殘疾人和殘疾程度為二級的智力、精神(含最重類別為智力、精神的多重)的殘疾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的護理補貼,為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證》生活困難的殘疾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的生活補貼,減輕重度殘疾人及基家庭的經濟負擔,改善特困殘疾人的生活狀況。

2.為殘疾老人發放生活補助。為70週歲一級殘疾老人和75週歲以上特困殘疾老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的生活補助,提高殘疾老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3.為考入高校的殘疾學生髮放助學補助。為當年考入高等院校的殘疾學生每人發放20xx元的助學金,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4.為殘疾人發放機動車燃油補助。為下肢殘疾乘坐機動輪椅車出行的殘疾人發放機動輪椅車燃油車補貼,解決他們的出行困難。

5.爭取項目開展愛心助殘捐贈活動。充分利用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省殘聯、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傾斜支持我縣殘疾人事業的有利時機,爭取助殘項目,為殘疾人募集服裝、電動輪椅、兒童輪椅、普通輪椅、助聽器等助殘物資,解決殘疾人實際困難。

二、完成時限

20xx年10月份完成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工作;11月份完成殘疾老人生活補助、考入高校殘疾學生助學補助、殘疾人機動車燃油補助發放工作;11月完成助殘物資捐贈活動;12月完成雙聯行動確定的目標任務。

三、工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緊扣“重在聯、貴在為、深在制”的要領,圍繞全面落實“六大任務”、精心打造“三大工程”,按照雙聯行動助推精準脱貧的要求,形成理事長負總責、副理事長具體負責、工作人員全員參與的推進工作機制,確保幫扶計劃落到實處。

2.開展政策培訓。圍繞雙聯行動目標任務、精準脱貧政策和農村工作方法,特別是“1+20”精準扶貧方案、“853”掛圖作業等主要內容,採取舉辦培訓班、座談會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不斷提升聯户幹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3.打造示範樣板。率先把聯繫村新華鎮明泉村打造成雙聯工作樣板,領導幹部爭取把各自的聯繫户培育成脱貧致富的先進典型,幫助和支持把駐村幫扶工作隊打造成落實精準扶貧的標杆,示範引領雙聯工作。及時挖掘在雙聯行動助推精準扶貧、駐村幫扶工作隊落實精準扶貧、聯户幹部履行幫扶責任方面的成功經驗做法,定期向縣委雙聯辦報送雙聯工作進展和先進典型,積極銜接新聞媒體,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宣傳報道,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同時,拓展工作思路,着力培育創新更多更為有效的工作載體,深化拓展雙聯行動內涵層次,打造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雙聯工作品牌。

推進方案 篇2

一、工作目標

長期目標:推動電大系統全面介入社區教育,使電大系統成為我省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撐,使社區教育成為河南開放大學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支撐。

近期目標:搶佔全省社區教育陣地,使電大系統成為全省社區教育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各級電大成為當地社區教育的引領者和社區教育服務的主要提供者。

二、工作步驟

1、完善河南省社區教育服務指導中心職能,提高履行職責能力。服指中心應發揮推動與引領作用,加強與教育行政部門的聯繫,20xx年應完成服指中心的揭牌和全省電大的發動工作。

20xx年建成全省社區教育工作平台並投入使用,完成雲學習平台與資源庫的建構,完成對市級電大主要負責同志的社區教育業務培訓。

20xx年,開發出電大系統的社區教育項目,以項目帶動系統開展活動。

2、推動市級電大介入社區教育,加掛社區大學牌子。

爭取市級電大同時加掛當地社區教育指導中心的牌子,在縣區建立自己的社區教育系統。推動市級電大開發社區教育項目,開展社區教育活動。

爭取推動五所獨立設置的電大在20xx年掛牌。工作重點是信陽與南陽。

合併電大的工作重點是豫東和豫南地區。工作難點在於當地職業學院與教育行政部門的溝通,應爭取合併電大在20xx年底前掛牌。

3、推動縣級電大參與社區教育。

與市級電大一起,推動加掛社區學院牌子,介入社區教育教育活動,努力使電大社區教育系統向基層延伸。

推進方案 篇3

為進一步健全延伸社區“135”黨建工作機制,整合社區黨建資源,推動社區黨建工作,經研究,決定在社區全面開展大黨委建設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則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服務的總體目標,進一步加強黨組織帶頭人和班子建設,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與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統籌基層黨建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中心工作、服務人民羣眾的能力,更好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黨建工作效益最大化。

二、具體要求

在社區全面開展大黨委建設,要在組織建設上實現“三聯”,在黨員管理上實現“三雙”,在工作實施上實現“三制”,構建社區大黨委工作格局。

(一)進一步夯實“大黨委”組織建設基礎

1.聯片整合。要將社區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非公企業、社會組織黨組織納入社區黨建範疇。社區黨組織以黨委的形式開展工作,對於黨員人數較多的轄區大單位,將其黨組織書記作為社區大黨委兼職副書記,其餘黨組織負責人作為兼職委員,參與社區大黨委相關學習、會議和日常工作,進一步整合社區黨建工作資源,繼續推進商會、樓宇、商業街等黨組織組建工作,探索特色型聯合黨組織設置模式。要建立社區與轄區單位互訪制度,定期邀請轄區單位參與社區活動,加強與轄區單位交流,實現在黨建工作、文明創建等方面工作“互聯互幫互促”。同時,要依託新聞媒體、宣傳欄、信息簡報等方式,對轄區單位參與和支持社區建設的好做法、好經驗及時進行宣傳報道。

2.聯席議事。要健全社區黨建聯席會制度,將轄區文明單位、共建單位、掛點部門、非公企業、社會組織、業委會、物業公司和羣團組織列為社區黨建聯席會成員單位,定期圍繞區域內各類重大事項,共同研究協商、作出決定。要建立黨建聯席議事會信息台帳,對議定事項進行任務分解,逐項實行跟蹤督辦,確保各議定事項落實到位。要落實好黨建聯席會議牽頭引領社區共建工作,積極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社區居委會組織實施作用、駐區單位參謀幫促作用、民間組織參與推動作用、羣團組織引導發動作用等“五位一體”作用。

3.聯動服務。要積極推動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始終堅持“三定”,即定期研究社區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定期通報社區各項工作開展情況,定期考評工作任務落實情況。每個社區在年初要確定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由各黨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認領1-2件實事項目,每年定期上報提交區、鎮(街道)2-3件項目作為為民辦實事擬辦項目。除每年“七一”期間區裏開展全區性集中志願服務活動外,各鎮(街道)要結合實際自行統籌,每月安排1-2個社區集中開展黨員志願服務。

(二)進一步凝聚“大黨委”黨員隊伍合力

1.雙向管理。要進一步加強社區組織“目標管理”和個人“亮崗履職”工作,結合社區年度工作任務,科學設置崗位和工作目標,將社區黨建工作與社區業務工作有機結合。在完善社區直管黨員“全責管理”和社區流動黨員“跟蹤管理”的基礎上,重點建立健全駐區黨員“單位組織管理+社區屬地管理”機制,結合區直部門掛點村(居)方案,建立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制度,要求區、鎮(街道)機關黨員幹部帶頭落實,並將工作向轄區單位、文明單位等駐區單位黨組織延伸。

2.雙向監督。進一步健全駐區黨員“單位管理監督+社區羣眾監督”機制,將駐區黨員領導幹部“3+1”公示、黨員幹部評先評優及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區級榮譽表彰同步增加居住地社區公示環節,不斷增強黨員幹部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建立駐區單位領崗定責和黨員幹部星級評定製度,黨員幹部每年要參與社區志願服務12次以上,並由社區對黨員幹部活動情況進行初評,並將初評情況報送黨員所屬單位黨組織評定。同時,依託單位和社區公開欄對黨員幹部領崗履職和任務落實情況進行公開公示、動態管理,並作為各級“一先兩優”推薦表彰依據,確保年度責任落實到位。

3.雙向考評。在統一分類管理基礎上,推行“單位實績考評+社區積分考評”辦法,建立黨員服務積分“存摺”。積分“存摺”實行加分制,記載黨員依託自身崗位和專業優勢參與社區組織公益活動、志願服務等情況,並根據履職服務情況由社區大黨委進行相應積分獎勵,每月初對上月積分進行彙總,年底按積分制考評的方式,對駐區黨員自身認領崗位和幫助服務社區情況實行量化考評,做好星級評定。同時,要對社區直管黨員和流動黨員做好星級評定,鼓勵鎮(街道)探索建立積分兑換超市,採取以積分換物品的方式激勵黨員主動融入服務。

(三)進一步優化“大黨委”工作整體格局

1.健全共建共享機制。建立健全社區轄區黨組織共駐共建和黨員共同參與機制,以文明創建、社區活動、公共管理為載體,社區每年與轄區單位共同組織開展1-2場活動,進一步加強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黨組織及黨員之間的橫向溝通聯繫。進一步整合區域資源,建立互相開放的活動場所、文化設施等資源共享管理機制,推動黨建資源和社會資源的集約利用和優勢互補。

2.健全管理聯動機制。建立區處級領導掛點、部門(單位)掛包、工作隊駐點相融合的三級聯動管理機制,處級領導定期到社區指導推動共建工作,部門(單位)每月到掛包社區提供幫助不少於1次,掛點工作隊隨時幫助社區開展工作。建立轄區單位資源共享和志願服務相結合的工作機制,調動轄區單位黨員幹部積極性,定期到社區開展志願服務,併發揮轄區單位資源優勢,為社區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3.健全運轉保障機制。按照社區黨支部每年2萬元、黨總支2.5萬元、黨委3萬元的標準,落實黨建專項工作經費,為社區大黨委建設工作做好保障。注重經費向基層一線傾斜,根據社區承擔工作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費隨事轉”工作機制,不斷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同時,採取“固定補貼+績效補貼”的方式,對社區幹部進行績效考核獎懲,並對社區黨建、文明創建、居民服務等工作實行定期表彰和激勵。

三、組織領導

1.強化領導責任。各鎮(街道)黨委(工委)書記是推動落實社區大黨委建設的第一責任人,組織委員作為直接責任人,社區黨組織書記是具體責任人,要根據社區實際,認真研究,強化落實。要分梯次分層次分類型做好典型培樹工作,區裏每季度將選擇一個基層黨委(工委)作為組織工作會議現場點,推動大黨委建設工作深入開展。

2.強化整體推進。要結合社區實際情況,深入推進社區大黨委建設工作,各鎮(街道)黨委(工委)可以採取以點帶面方式鋪開,選擇1-2個示範點先行先試逐步推開,利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實現工作全面鋪開。原則上有條件的黨總支都要實現升格組建,因黨員人數等基礎條件尚不具備的社區,要積極借鑑有條件的社區,參照其工作模式開展社區大黨委建設活動。

3.強化機制探索。要結合當前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文明創建和“兩違”整治等工作,積極探索發揮社區大黨委建設工作作用,藉助有效載體和手段,注重發現和總結黨建促發展的先進典型,要將社區大黨委建設工作與社區具體工作有機結合,杜絕就黨建抓黨建。

4.強化督促指導。各黨委(工委)要列出時間表,有計劃有步驟推動工作落實,切實加強大黨委建設工作指導和推動,着力解決好大黨委工作推動中碰到的具體問題,區委組織部將在11月初開展對大黨委建設工作落實情況督促檢查。

推進方案 篇4

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關於xx區區域性推進校本教研製度建設的實施意見》和二期課改的有關精神,積極落實“加強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加快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的工作目標,以開展“以校為本”的行動研究,促使教師在自己崗位上,立足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探究,不斷進取,促進教師的專業自主發展。

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

組員:xx

一、如何理解校本教研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進一步深入,對教師的專業素養,特別是教師培訓方式提出新的嚴峻的挑戰,建立新的教研工作機制,促進教師專業自主發展迫在眉睫,並直接影響到課程改革是否具有生機勃勃的可持續發展力。因此,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本身就是課程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並能促進學校和教師主動發展。

含義:從學校整體發展出發,為了學校及教師的發展,通過學校教育實踐來進行:相對於來自外部的教研要求(如各種大的課題)或孤零零的個體教師所展開的教學研究。

意義:

(1) 學校層面

強調學校的自治性和發展的自主性(如在課程發展、課程實施及教師發展規劃方面,形成自我規範、自我提升、自我創新的內在機制),使學校成為一個文化教育實體組織而非僅僅是教育行政管理的基層組織(學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化機構,成為學習型社會的一個細胞)。

(2) 教師層面

持續的專業發展意識與專業發展能力:把教學研究與教師日常教學工作、在職培訓融為一體,使教學研究成為教師的一種職業生活方式;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新問題,取得新經驗、新認識。

二、校本教研研究內容

校本教研是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教師為教研主體,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學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即以“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採用教學反思、交流研討、協助教學、教學指導、聽課、評課、説課等形式,同時通過教學觀摩、案例交流評選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教研創造條件。

三、校本教研活動流程

觀摩:在本教研組內與自己水平相當的教師相互聽課討論,聽優秀教師的課,看優質課錄像,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參加討論,提出問題。

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突破口,個人和同行共同學習、探討。

設計:根據思考和探討的結果,設計解決問題的教學課例,個人説課,同行交流經驗和進行“臨牀指導”。

實踐:根據教學設計,個人進行實際操作,組員進行“臨牀”觀摩。

反思:根據教研主題和要求,對自己課堂教學進行實錄,對教學的行為和結果進行反思。

再設計:組員進行課堂評價,個人根據反思的結果和同行評價對課堂教學進行重新設計,優化教學。

四、本學期工作安排

第8周:動員階段,學校擬定工作方案

第9周——第11周:啟動階段,教研組擬定本組的工作計劃

第12周——第16周:運作階段

第17周——第19周:總結階段

第20周:交流彙報

推進方案 篇5

南京都市圈是我省規劃建設的三大都市圈之一。隨着南京都市圈發展機制不斷完善、合作進程加快推進,同城化建設被市委、市政府列為重要戰略,並明確支持、盱眙、洪澤三縣對接南京江北區域,在規劃銜接、設施共建、服務共享、環境共治、安全共保等方面加強合作。為順應同城化、一體化發展趨勢,加快落實我縣融入南京都市圈戰略,就重點推進縣對接南京江北新區,加快同城化先行區建設,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認識同城化先行區建設工作意義

(一)工作上有良好基礎。近年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產業特色化、集聚化、集羣化明顯提升,城鄉融合、產城融合、城區與園區融合步伐加快,人均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蘇北前列。特別是縣委、縣政府大力推動城鄉佈局優化,以打造提升一個精品主城區、繁榮發展四個輔助中心為基本路徑,明確拉開“一主四輔”新型城鎮化發展架構,強化改革創新,調整行政區劃,狠抓設施配套,縣域發展空間不斷拓展,城鎮功能逐步增強,城鄉環境持續優化,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邁出堅實步伐。

(二)發展上有緊迫需求。人文底藴深厚,是堯帝出生地,擁有一批名勝古蹟;生態環境絕佳,水域面積達到2/3,被命名為中國荷文化之鄉、首家“中國氣候宜人之鄉”,是蘇北首個國家級生態縣。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條件下,隨着長期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不斷破除,的獨特資源進一步凸顯其後發優勢。把人文、生態、自然資源等方面潛力發揮出來,把隱性優勢轉化為顯性生產力,是打造同城化關鍵節點的內涵和要義,另一方面,賦予同城化先行區建設機遇,將為加快崛起提供重要抓手和強力支點。

(三)全局上有示範效應。區位優勢明顯,位於、揚州、安徽滁州兩省三市交界處,距南京、揚州、均100公里左右,處於全省地理中心位置,具有承南啟北、聯東帶西的地理優勢。縣已被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其中圍繞“創新城市羣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努力打造同城化關鍵節點是縣試點任務之一,將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深入挖掘都市圈一體化建設這一最大紅利,提升縣域發展能級和水平,在南京都市圈北部形成新的增長點,對於蘇北等欠發達地區高質量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具有典型示範作用。

二、總體目標及預期成果

按照“擴量提質、充分發展”總要求,以融入名城為抓手,以特色發展為根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區域轉型與承接產業轉移有機結合為重點,在融合發展中重塑縣域發展動力體系,努力實現跨越發展、加快崛起,進一步提升綜合實力,進一步彰顯發展特色,進一步融入南京都市圈,20xx年初步建成“具有人文荷都特質的南京衞星城”,成為同城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工作上,重點突出“三動三融”:一是主動融入。從規劃對接、機制銜接、市場一體等多角度多層次入手,排出計劃、排出項目、排出力量,加大謀劃力度、推進力度、宣傳力度,從能做的事先做起來,廣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形成全縣上下主動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新格局。二是互動融會。積極呼應南京等城市功能調整和產業更新,抓住用好溢出效應,對準大城市新的需求方向精準發力,融入中心城市生產生活和產業分工體系,發現和放大與中心城市利益平衡點,形成互利共贏、互補發展新機制。三是聯動融通。着眼於構建更加開放的大市場,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加強與周邊市縣橫向聯合,推進要素、市場、產業、政策、機制等一體化,形成次區域共同發展新模式。

主要形成以下預期成果:一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協調與南京等城市在交通、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20xx年基本實現與都市圈軌道網絡、無線寬帶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重點構建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交通大通道,加速形成與南京、、揚州等中心城市的1小時交通經濟圈。全面啟動“寬帶都市圈”工程建設,加快實現百兆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全覆蓋,實現4G/3G/WiFi互為補充的無線寬帶區域全覆蓋。二是產業發展互補互促。遵從梯度發展規律和優勢互補原則,發揮產業基礎和資源特色,融入都市圈產業分工體系。圍繞都市圈產業規劃和南京產業轉型轉移方向,承接引入關聯度高的產業企業,到20xx年形成2-3個特色產業集羣。保持現代農業發展優勢,提高競爭力和附加值,讓更多的元素融入到都市圈內,使成為南京都市圈知名的“菜籃子”和“米袋子”。以旅遊業為重點,融入南京旅遊市場和旅遊路線,成為寧、淮、揚三角旅遊市場重點節點城市。三是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積極參與都市圈內各類大型跨區域服務設施的建設,融入功能完善的都市圈現代服務體系,包括金融服務體系、科技信息諮詢、商貿合作等。全面開展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交流合作,到20xx年,基本建成區域統一的就業服務平台,20xx年實現基本保險關係無障礙轉移,基礎教育和基本醫療衞生體系的均衡發展,形成有序對接的跨區域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圈內城市之間的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四是資源要素對接對流。依據南京都市圈和江北新區發展規劃,積極參考建立統一的資本、消費品、技術、勞動力、產權和旅遊市場。構築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擴大資金來源和渠道,加大直接融資力度。加強融入以南京為中心的科研和技術協作網絡,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尤其是機電一體化技術等領域的聯合與協作。融入區域內勞動力供求信息網絡,制訂優惠政策吸引高層次人才,或者相互聯合培養和輸送急需的各類專業人才,實現高層次人才資源的對流。

三、主要舉措

(一)推動產業發展擴量提質。以存量帶動增量,培育壯大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線纜儀表、新型材料等縣域主導產業,重抓科技創新,聚焦政策資源做強優勢產業、重點企業,培育新興產業和智力密集型產業集羣,努力建成長三角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融入都市圈產業循環體系。推動“兩化”融合,提升工業經濟整體素質。積極發展特色都市型農業,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化體系,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提高農業基礎設施與裝備水平,逐步優化農業佈局,重點發展特色水生蔬菜種植和水產品養殖,建成服務大都市的高效現代農業基地。

(二)有效承接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以經濟開發區、開發新區建設為載體,瞄準承接適宜資源稟賦、產業關聯度高的轉移項目,在南京轉型發展中尋找機遇,爭取更多南京的分解功能、外遷產業及相關要素落户,加快融入都市圈產業分工。推進政府、園區、企業等多層面進行對接,積極推進園區共建,打造產城一體的新城區。匯聚創新資源,優化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和使用環境,加強與駐寧高校院所對接,深化產學研合作,多渠道承接南京科教人才溢出效應,增強經濟發展創新優勢和智力支撐。

(三)做強做特休閒旅遊產業。圍繞做響“堯帝故里、中國荷都”品牌,統籌特色資源開發,與南京各方開展多種形式共建合作,促進形成生態景觀、歷史文化、休閒娛樂、美食品嚐融合發展格局,短期內把建為南京都市圈週末度假區、生態旅遊重要集散地,融入南京旅遊市場和旅遊路線。一方面,在內涵上集中力量做顯特色“名片”,即:萬畝荷蕩、萬畝原生態蘆葦蕩、萬畝水杉林、萬畝灘塗濕地、堯帝文化、湖鮮美食。另一方面,在載體上着力建設生態慢生活城鎮,突出綠色發展,構建河流水系、生態綠地和城市空間有機連接的生態格局,規劃建設健康產業園區,倡導實行綠色出行方式。

(四)推進“一主四輔”佈局。優化縣域整體開發格局,堅定不移實施“一主四輔”發展規劃,突出精緻縣城建設,打造新型城市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試點示範,以產業集聚帶動居住集中、人口集聚,呼應南京城市轉型發展,構建融入南京發展的主體架構,樹立“南京衞星城”首位標識。優化基礎設施格局,借鑑句容和滁州融入南京的開發模式,加強與江北新區全方位合作,建立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機制,突破交通瓶頸,縮短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時間與空間,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促進城與鄉全面融入都市圈發展格局,為縣域湖、河、林、濕地等資源開發創造更好條件。優化生產力佈局,做好南京都市圈規劃的江北生態屏障規劃區文章,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將重點開發區域做優、限制開發區域做特、禁止開發區域做綠。

(五)促進發展宜居宜業。聯合開發利用生態優勢資源,儘快實現全縣“無化工”,彰顯生態宜居品質,打造江北新城生態功能拓展區和長壽之鄉、“巴馬”的品牌形象。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把政府服務、政策導向重心轉向招才引智,集中精力引進創新創業意願強烈的人羣,如南京高校畢業生、或籍創業新秀,以人才集聚資本、帶動新興產業,築牢縣域經濟“班底”。促進公共服務交流交融,鼓勵南京優質教育、醫院資源通過與教育、醫療機構對接開展技術合作、合作辦校(院)、設立分校(院)、組建教育/醫療集團等形式,實現跨區域合作發展,逐步實現居民不出縣即能享受高質量的南京資源。深入加強兩地文化合作交流,推進同城化公交、“寬帶都市圈”工程、養老服務等方面共建共享。

(六)探索聯動發展樣板。加強整體對接,抓住共同關注的交通、環保、公共服務等問題,共同協商解決辦法,逐步建立共建共享機制和長效化、常態化合作機制。充分發揮與南京的歷史文脈、人員交往關係的情感作用,吸納以市場配置為主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大力吸引南京的企業家與資本到投資興辦實業。突出體制機制創新,從重點市場、重點產業做起,實現與南京產業、人才、資金、信息、技術的有效銜接,在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戰略中選準切入點和工作平台載體,與周邊縣區在具體項目上開展實質性合作,儘快發揮承接蘇南輻射、引領蘇北發展、服務拱衞中心城市的多重功能,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中形成示範效應。

同時,成立縣區域經濟合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發改委,其職責之一為具體督辦督查、協調推進同城化先行區建設工作。按照以上重點工作任務方向,先以20xx-2017年兩個年度進行立項分工(詳見附件)。各牽頭單位要會同配合單位切實承擔起實施方案重點工作任務,確保20xx年提出可檢驗的成果,並按要求將階段推進落實情況報縣發改委。

推進方案 篇6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意見》(國辦發〔20xx〕50號)、《國務院關於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國發〔20xx〕33號)和工商總局等六部門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意見》的通知(工商企注字〔20xx〕121號)的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現就加快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推行“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

“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是指將企業登記時依次申請,分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工商營業執照、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核發組織機構代碼證、税務部門核發税務登記證,改為一次申請、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一個營業執照的登記制度。全面推行“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是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加快推進這一改革,可以進一步便利企業註冊,持續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對於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這一改革的重要意義,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協調配合默契,確保這一利國利民的改革舉措順利實施。

二、改革目標

通過“一窗受理、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將由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税務三個部門分別核發不同證照,改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一個加載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即“一照一碼”登記模式。

三、基本原則

1.便捷高效。要按照程序簡便、辦照高效的`要求,優化審批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提高登記諮詢,方便企業准入。

2.規範統一。要按照優化、整合、一體化的原則,科學制定“三證合一”登記流程,實行統一的“三證合一”登記程序和登記要求,規範登記條件,登記材料。

3.統籌推進。大力推行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務工作機制,將“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與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企業法人國家信息資源庫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政務信息共享平台建設、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等工作統籌考慮、協同推進。

四、時間

自20xx年10月1日始,我區與全國同步實施“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

五、實施範圍

此次“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實施範圍為:全區各類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現階段,暫不將個體工商户納入改革實施範圍。

六、工作要求

1.統一申請條件和文書規範。要以方便企業辦事、簡化登記手續、降低行政成本為出發點,按照企業不重複填報登記申請文書內容和不重複提交登記材料的原則,實行“一套材料”和“一表登記”申請,並在“一窗受理”窗口公示申請條件和示範文本。登記部門審核後,直接核發加載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目前,總局已將登記文書及提交材料規範進行了統一。

2.推進登記檔案電子化管理。“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實施後,為實現部門間“信息共享、互聯互通”,註冊登記辦理完結後,要將註冊登記檔案材料通過設備電子掃描後留存歸檔並上傳,以利於工商、税務、質監三部門間進行信息交換,逐步推進註冊登記檔案電子化管理。

3.“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後,企業的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税務登記證不再發放。企業原需要使用組織機構代碼證、税務登記證辦理相關事務的,一律改為使用“三證合一”後的營業執照辦理。改革實施後至20xx年年底為改革過渡期,過渡期內,原發證照繼續有效,過渡期結束後一律使用加載統一社會信息代碼的營業執照。

4.認真做好已登記企業的證照換髮工作。企業在辦理變更登記時,對已領取組織機構代碼證的,核發加載嵌入原9位組織機構代碼的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收繳其原發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税務登記證;沒有領取組織機構代碼證的,按照“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核發加載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收繳其相關證照。

5.加強宣傳。要多渠道、全方位加強對“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涉及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介,及時向相關部門、單位和社會公眾宣傳“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加大對改革內容的宣傳解讀,及時解答和迴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使社會各界充分知曉改革、支持改革、自覺應用改革成果。

6.加強部門聯動和工作信息報送。各部門加強協調聯動,羣策羣力,認真做好“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工作。要注意收集和總結在推進改革過程中的好的經驗和做法,及時報送改革工作信息。對於改革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要及時整理彙總報送至行政許可服務股,以便協調統籌解決。

推進方案 篇7

為了推進新課程改革,建設出一支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發展要求的教師隊伍,以推行新課程,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為重點,加強教師人文素質的培養,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造就一批在省內有較高影響的教育名師、特色教師,形成一支數量足夠、結構合理的與新課程改革下一中發展相適應的教師隊伍。確保我校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xx教師隊伍建設領導小組”。

1、組長:xx(校長)。

2、副組長:xx(副校長)。

3、成員:xx(教學處主任)、xx(教學處副主任)、xx(辦公室主任)、xx(辦公室副主任)、xx(教育處主任)、xx(教育處副主任、宿管中心主任)、xx(教務處主任)、xx(教務處副主任)、xx(信科處主任)、xx(年級組長)、xx(年級組長)、xx(年級組長)、xx(語文教研組組長)、xx(數學教研組組長)、xx(英語教研組組長)、xx(物理教研組組長)、xx(化學教研組組長)、xx(生物教研組組長)、xx(政治教研組組長)、xx(歷史教研組組長)、xx(地理教研組組長)、xx(藝術教研組組長)、xx(體育教研組組長)、xx(通用技術教研組組長)。

二、目標和要求。

根據新課程的新理念,繼續以教研組為主陣地,堅持把我校教師隊伍建設成一支業務精湛,熟悉新課程標準和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將新課程、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中,並敢於大膽創新,能熟練應用現代教育手段進行教學教師隊伍。

三、措施

教師隊伍建設圍繞教師的專業培訓和教學研討來進行,通過理論學習,實踐研究,集體研討,校級公開課、自主學習相結合方式進行培訓,加強骨幹教師培養,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帶頭作用。

1、通過發放和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文件、《課程標準》及各學科各版本教材,開教師沙龍、上示範課研討課等活動,幫助教師瞭解新課程的理念和新課改的思想,使教師樹立新的課程觀念,明確課改的時代背景、目的、意義,增進參加課改的主動性,自覺性。為進入新課改做好準備。引導教師廣泛閲讀教育教學論着,即時瞭解教育發展動態和最新教育教學成果,探索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律和方法,大膽進行教改實驗,提高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2、在教學常規管理、教師培訓等環節中積極推行教學信息化建設。本學期除要求教師備課有電子教案、教學設計要體現多媒體的使用設計,上課要儘量使用班班通之外,還要求教師加強對課件製作的研究,學校網站鏈接的“”、“英才苑”、“金太陽新課標資源網”等站將作為教師備課的信息資料來源。通過教學信息化建設幫助教師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以教研組為基地,進一步加強學習型研究型教研組建設,強化學校的教研氛圍,形成以教研組為核心的學習、研究團隊,使教研組成為學校人才培養基地,教師專業化發展基地。完善教師評價標準等師資隊伍建設的制度,形成教師發展性流動機制,努力為教師創造一種獲得成功和體驗快樂的環境和氛圍。

4、開展以“師能、師藝”為重點的校本培訓,加緊校本培訓的課程建設,強化教師的校本備研、教研、科研意識和行動,強化教師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

5、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對教育教學理論專着學習、研討活動,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素養。舉行各種形式的讀書交流會。繼續抓好“教育教學反思”等基本功訓練,增強教師的業務能力。

6、構建組內的學科特色,建設好特色教研組。積極探索新課程理念及學習理論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模式。加強教材的學習研討,並以教材學習、研究為載體,抓好校本課程的開發。

7、做好本年度“同課異構 生命課堂”校級公開課的組織工作,要求教師認真聽課評課,邀請名師對同學科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開展好骨幹教師的示範展示課活動,認真做好評課,廣泛徵求評課意見,形成經驗成果。

8、辦好“教師論壇”,為教師提供交流和共享的平台。

9、抓好教師的課後反思、感悟,把不定期檢查與期末集中檢查評比相結合,促進骨幹教師不斷反思、總結,提高工作實效性。

10、引導教師做到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深入研究“生情”,持續改進教學方法,積極開展學法指導,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推進方案 篇8

自20xx年我區進入課程改革實驗以來,各校根據本校的實際,對課程改革實踐中遇到的一些新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在以校為本的教育教學研究工作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保證了我區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穩步推進,促進了我區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同時也展示出了我區校本教研工作的廣闊前景。為保證我區校本教研工作高質、高效、自覺、有序地進行,穩步推進我區的校本教研工作的開展,特制定校本教研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積極貫徹落實北京市、平昌區教育大會和教學大會有關加強校本教研的精神,以課程改革為契機,加強和改進教研工作,立足學校,以解決課程改革中所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為主要任務,以教師的實踐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主要方式,逐步建立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專業支持機構: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專家顧問組:xxx

三、組織機構

(一)領導組:

組長:xxx

成員:xxx

(二)工作組:

中、小教研室各學科教研員和中心教研組成員。

(三)教研協作組組長校:xxx中心、xxx國小、xxx中心、xxx中心、xxx一小、xxx鎮國小、xxx中心、平昌一中、xxx四中、xxx五中、xxx學校、xxx中學、xxx中學。

四、工作目標和研究內容

工作目標:

全區中國小基本建立比較完備的校本教研製度,初步具備組織和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的能力,能比較規範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教研部門,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教研製度的創新,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建立適應新課程實施和教師發展的校本教研培訓制度;到20xx年上半年,在全區範圍內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機制,80%的學校有體現本校辦學特色的校本教研製度,全區95%的教師能經常、主動地參與教研活動,95%的教師每年有一篇教育教學論文或心得;通過信息技術的介入,建成面向全區教師的教學研究資源共享、交流、互動的網絡平台;形成一批校本教研樣板學校和一支具有敬業精神、高尚師德、較高教學和研究能力的優秀骨幹教師隊伍。

工作內容:

深化校本教研製度建設,為校本教研工作的紮實推進提供保障;深人探討校本教研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切合學校實際、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機制;深人開展新課程背景下教育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加強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管理研究,不斷提高學校自我發展的能力;反思教育教學行為,總結、推廣課程改革實驗的經驗;加強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凸顯學校辦學特色;加強本土化的改造,創造出本土的經驗和成果,及時解決新課程實施中的困難和問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區域推進校本教研製度建設和策略的實踐研究;

2、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策略的研究;

3、校本教研製度的專業支持與條件保障的研究;

4、校本教研製度建設促進學校發展的研究。

五、具體措施

1、加大行政部門推動力度。

1)成立課題組,整合各方資源,明確分工,職責到人。

2)出台《平昌區校本教研指導意見》、《平昌區優秀教研組評選方案》、《平昌區教學協作組方案》。

3)加大培訓力度,定期對全區校長、教師進行校本教研專題培訓,學習領悟校本教研理念,新課程理念下校本教研製度建設的意義與價值。

4)定期召開以校本教研為專題的交流、研討、總結、表彰大會。使校本教研工作在交流中碰撞,在研討中提升。

5)加大監控評價力度,將校本教研工作納入《平昌區中、國小全面質量管理評估》體系之中。學年末優秀教研組進行評選、表彰。

2、開展教師讀書活動,營造學習與研究的良好氛圍。讓教師通過讀書獲取“發現問題的眼光”與“教育的心情”。

1)教研室每學年初負責向全區推薦書目,編寫導讀專刊下發。

2)定期舉辦“我讀書、我思考、我成長”演講比賽。交流讀書心得和讀書體會。

3、對教研員進行系列崗位培訓,提高“引領者”的素質。

4、進一步研究與改進教研工作內容與方式,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充分發揮教研室的研究、指導、服務功能。

5、學年末對優秀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育敍事等文稿進行徵集,整理、編輯出版校本教研專着,不斷總結校本教研工作經驗和成果。

校本教研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我們將以“創建全國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基地為目標和契機,開拓創新,注重實效,全面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新課程改革中探索發展途徑,創造新的業績,實現新的跨越。

平昌區創建全國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基地課題組

推進方案 篇9

為加快推進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保障區域環境安全,不斷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以改善環境質量、保障區域環境安全為目標,緊緊圍繞“嚴整治、促轉型、保民生”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加大重點行業整治提升力度,倒逼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水環境整治工作,切實解決影響羣眾生產生活安全的突出環境問題,消除環境污染隱患,保障羣眾環境權益,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工作目標

以醫化、鉛酸蓄電池、電鍍、熔鍊、拆解、印染、造紙、製革等八大行業環境污染整治和水環境整治為重點,結合今年環保專項行動,集中打擊一批環境違法行為,淘汰一批落後生產能力,化解一批環境污染糾紛,倒逼經濟轉型升級,改善區域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三、工作重點

1、全面徹底查清污染源底數。在前期排查鉛酸蓄電池和電鍍行業的基礎上,擴大排查範圍,加大排查力度。進一步在全縣範圍內排查醫化、鉛酸蓄電池、電鍍、熔鍊、拆解、印染、造紙、製革等八大行業污染源情況。全面開展河道水環境現狀調查,徹底查清入河排污口、污水收集處理、工業企業、畜禽養殖場、生活污染源、生活服務業等情況。各鄉鎮、街道要明確排查工作責任,將責任分解、落實到村、具體到人,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實行網格化、地毯式排查,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點。

2、堅決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組織相關部門開展環保專項執法活動,加大環境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嚴肅查處排查中發現的問題。對未經相關部門審批、達不到審批要求或未取得相關許可證的,一律停止建設或生產;對現有企業選址、相關防護距離達不到要求的,一律停產整治或搬遷;對環境保護、勞動保護、安全生產“三同時”執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產;對污染治理設施運行不正常或超標排放的,一律停產整治或限期治理;對無危險廢物資質從事危險廢物經營的,一律停止非法經營活動;對整治不到位的,一律關閉或轉產;對造成嚴重污染事件和羣體性污染事件的,一律移送司法機關,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始終保持對區域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3、強勢推進環境污染整治。縣裏將出台醫化、電鍍、熔鍊、拆解、造紙、印染等行業污染整治標準和指導意見,組織實施永寧江水系及西江水系“十二五”水環境整治規劃和市區“十二五”水環境整治規劃,制定實施八大重點行業整治實施方案,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紀律,鐵掌整治八大污染行業環境污染和水環境污染。痛下決心推進化工惡臭防治,加快實施黃巖江口輕化投資區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促進醫化行業轉型升級。要花大力氣推進鉛酸蓄電池、電鍍、熔鍊、拆解、造紙、印染、製革等行業整治提升,確保鉛酸蓄電池(涉鉛)企業關停到位;堅決打擊非法電鍍、非法熔鍊和非法拆解,促進涉重行業規範提升;加大造紙、印染、製革行業污染深化整治力度,進一步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加大力度推進水環境整治,建立落實“河長制”,加快截污管網建設,加強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整治,加強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強河道疏浚、保潔、生態修復和生態補水工程建設,持續改善內河水質,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基本解決城區河道發黑、發臭問題。

四、時間安排

1、調查階段( 月 日— 月 日)

各地要立即行動,集中力量,逐村排摸,不留死角,確保按時保質完成調查任務,並形成八大重點行業和水環境污染源調查情況彙總表。

2、查處階段( 月 日— 月 日)

各地要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逐一作出處理,加大打擊力度,依法嚴肅查處一批環境違法案件。

3、整治階段( 月 日— 月 日)

各地要嚴格按照整治標準和指導意見,綜合採取停產整治、限期治理、限期整改等措施,加大力度、強化督查、跟蹤監管,確保八大重點行業環境污染和水環境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4、總結階段( 月 日— 月 日)

各地要認真總結環境污染整治所取得的成效與存在的不足,提出長效管理措施,於 月 日前向縣府辦和縣生態辦報送八大重點行業環境污染整治和水環境整治工作總結。

五、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環境污染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事關民生,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各鄉鎮、街道和縣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八大重點行業環境污染整治和水環境整治工作,建立健全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縣政府成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縣環保、監察、發改、經貿、公安、建設、規劃、工商、安監、供電、國土、農辦、水環境整治、農業、水利、行政執法等部門為成員的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詳見附件),各鄉鎮、街道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確保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2、明確責任。各部門要充分發揮各自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強化聯合執法。環保部門負責對存在問題的地區和項目及時預警和督辦,加大環境違法行為打擊力度;監察部門負責對環境污染整治推進工作不力或造成嚴重影響的進行督辦和問責;發改部門負責產業政策審查和抑制產能無序擴張;經貿部門負責督促和指導各地加快轉型升級和落後產能退出;公安部門負責對造成嚴重環境污染事故的責任人進行立案,並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工商部門負責查處取締無照經營行為和吊銷停產企業營業執照;安監部門負責加強對存在安全隱患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供電、建設部門分別負責對依法關閉或責令停產整治的企業依法實行停電、停水;國土、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負責對違法、違章建築進行依法拆除;水環境整治部門加強對水環境整治工作的協調和督查;其它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切實加強環境污染整治工作。

3、嚴格考核。嚴格八大重點行業環境污染整治和水環境整治目標責任考核,對未完成整治任務的實行“一票否決”和區域限批;對開展不力或造成嚴重影響的進行問責;對造成嚴重環境污染事故的一律移送司法機關,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加強環境污染整治工作督查,及時通報各地進展情況,提出整改意見,對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存在較大問題的地區進行約談,對環境污染整治進展遲緩的下達督辦單,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4、加強宣傳。充分運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大力弘揚生態文化,積極開展聲勢浩大的環境污染整治宣傳活動,主動公開環境污染整治進展情況和重污染企業“三廢”排放情況,主動曝光一批嚴重危害羣眾身體健康、屢查屢犯的典型環境違法案件,鼓勵和引導社會公眾有序參與、監督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切實提高羣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營造環境污染整治的良好輿論氛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