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治理示範村創建方案10篇

來源:文萃谷 4.78K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會治理示範村創建方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會治理示範村創建方案10篇

社會治理示範村創建方案1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關於“擴大基層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戰略部署,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和要求,結合我鎮農村工作實際,現就我鎮創建“民主法制示範村”工作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做好農村工作的大局出發,進一步加強農村法制宣傳教育,推進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完善村民自治,增強農村基層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

二、總體目標

(一)農村基層民主更加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更加完善,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發揮作用,農村參與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權利得到尊重和保障。

(二)農村基層法制更加完備,農民的.法律意識明顯增強,法律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各項規章制度更加完善,農村幹部羣眾的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基本標準

(一)村民自治組織健全,村民委員會及其下屬委員會、村民小組能有效發揮作用;

(二)民主選舉規範有序,村民委員會成員、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都能依法選舉或推選產生,選舉程序規範,選舉秩序良好,選舉結果羣眾滿意;

(三)民主決策切實落實,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健全,重大事項都能由村民討論決定,農村税費改革的地方“一事一議”制度能較好地發揮作用;

(四)民主管理紮實細緻,村幹部依法實行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健全,村委會公章、財務賬目、集體財產、用人制度等管理有序;

(五)民主監督推進有力,村幹部依法接受村民監督,定期報告工作,接受羣眾評議,村務公開制度健全,羣眾滿意率達到90%以上,沒有發生因村級賬目不清、村務不公開而引發的羣眾上訪案件;

(六)法制宣傳教育深入人心,村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質不斷增強,村幹部遵紀守法,依法依章辦事,農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七)農民能夠熟悉尋求法律服務的渠道,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八)治保、人民調解組織充分發揮作用,農村不穩定因素能夠及時消除;

(九)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公益事業不斷髮展,村民安居樂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圍繞上述九條標準切實抓好“民主法治示範村”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努力做到六有:

1、有一個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的村黨支部或村委會主要領導負責;

2、有一個法制課室(可與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集會場所同設);

3、有一個法制圖書閲覽室(或在農村文化圖書閲覽室設法制圖書專櫃);

4、有一個法制宣傳欄;

5、有一個村務公開欄;

6、有一支法制宣傳骨幹隊伍。

四、組織領導

“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在鎮黨委、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鎮委、鎮政府成立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鎮長袁守軍任組長,黨委副書記人大副主席丁立權同志任副組長,成員由萬義興(維穩信息員)、張娟(司法所所長)、黃培林(社保站站長)、於衞東、戚善局(司法員),盧瑞海、李建文、鍾亞洲(綜治辦幹事)擔任。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協調全鎮農村基層“民主法治示範村”的創建活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張娟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並從社保站、司法所、綜治辦抽調人員共同完成日常工作。

五、工作步驟

至20xx年底,全鎮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實現達標率100%。

具體分三個步驟走:調查摸底;宣傳發動;全面鋪開。

在20xx年八月底前,完成鄒黃村省“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

在20xx年底前,完成新圩、召四、召五、趙圩4村市“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

在20xx年底前,完成楊灘、鄧圩、花園嘴3村縣“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

六、工作要求

(一)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七大“關於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論述及《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講話》內容。

(二)認真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一步健全村民自治組織。建立健全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等村民自治組織和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制度。

(三)完善村民選舉程序,進一步健全村級民主制度。認真執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的通知》(中辦發[20xx]14號)和《江蘇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真正做到民主選舉。

(四)完善民主議事程序,進一步健全村級民主決策制度。規範村級重大事務民主議事、決策的範圍、程序和方法,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

(五)完善村民自治章程,進一步健全村級民主管理制度。制訂符合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村民自治章程等公共事務管理制度,把村級各項事務逐步納入制度化、規範化管理的軌道。

(六)完善村務公開、健全民主監督制度。繼續貫切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在農村普遍實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中辦發[1998]9號)文件精神,積極推進政務公開、財務公開制度,推行民主評議幹部制度。

(七)進一步加大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的力度,不斷增強農村幹部羣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按照我鎮“五五”普法規劃的要求,緊緊圍繞鎮黨委、鎮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農村改革、穩定、發展的大局廣泛宣傳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重點宣傳憲法、農業法、土地法、環境保護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婚姻法、計劃生育條例等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切實加強廣大農村幹部羣眾依法辦事能力,加強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社會治理示範村創建方案2

根據省、市關於加快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鄉村三年行動計劃、《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意見》和縣有關文件要求,為全面推進我鎮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短板,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生態優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以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促進農村社會文明進步為目標,以創新投融資機制為動力,以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全面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完善、生態環境良好、農民持續增收、社會和諧穩定、嶺南特色鮮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目標要求

全面完成村莊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20xx年創建(20户以上,下同)自然村63條,全全鎮累計60%以上自然村完成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20xx年創建整潔村184條以上,全鎮80%自然村完成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到20xx年全鎮基本完成自然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在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基礎上,同步推進3個貧困村創建示範村工作,其他村(居)滾動推進具備條件村莊創建示範村。到20xx年,全鎮建成一批人居環境、產業增收、特色風貌、鄉風文明、社會和諧方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的示範村,實現農村人居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根本改觀。到20xx年全鎮農村建成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特色鮮明、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

(三)基本原則。政府主導、規劃引領。加強規劃引導,建設實行先規劃後建設、不規劃不建設、不設計不施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從村莊自然地理環境、資源文化特色、經濟狀況和羣眾生產生活需要出發,注重保持鄉土氣息、民俗文化、田園風光,保護古建築、古村落等歷史文化遺蹟,不搞“面子工程”,不搞大拆大建,不建大型廣場,不挖山毀林,保持村莊原有肌理和格局。整合資源、集中投入。明確政府、社會和村民的`投入建設責任,集中財力辦大事,整合社會力量,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農民、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投入。分類指導、示範推動。分類施策,打造示範典型,以點帶面,全面鋪開。農民主體、共建共享。充分調動農民參與創建的積極性、主動性,尊重農民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注重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激發內生動力,共謀共建共治共享。

二、工作任務

(一)提升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按照因地制宜、簡明易懂、能用管用原則,由鎮、村、設計單位和村民建設理事會共同參與,結合地方特色和經濟基礎,集思廣益制定村莊建設規劃。引導村莊、村民相對統一住房風格風貌,推動實現農房建築規整化,突出本土特色和節能環保要求。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改造,實現鄉村風貌美麗化。科學安排村莊道路、供水、供電、通訊、有線電視、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和學校、衞生站(室)、文體活動場(室)等公共服務設施,保障農村建設特別是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加強農房建設管控,鼓勵拆舊建新,落實一户一宅。

(二)全面推進村莊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根據村莊實際情況,由鎮掛村幹部協同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整治的項目計劃。按照開展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的基本要求,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組為單位,組建村民理事會,組織發動羣眾全面開展“三清理”(清理村巷道亂堆亂放;清理房前屋後垃圾、衞生死角;清理溝渠池塘溪河淤泥、垃圾)“三拆除”(拆除危棄房、豬牛欄及糞坑、茅舍;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築;拆除非法違規商業廣告、招牌等)“三整治”(整治垃圾,建立健全長效保潔機制和垃圾收集、轉運、處理長效運營機制,落實門前包衞生、包秩序、包綠化的“三包”責任制和完成生活垃圾處理費徵收工作;整治污水,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實行雨污分流,污水暗渠化排放達100%,實現農户衞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整治畜禽污染,建設柵欄圈圍,實現人畜分離,禽畜集中圈養。“一美化”即深入推進村道、庭院及房前屋後綠化美化。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1、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統籌推進“五通四進村”。推進通硬底路,村道、巷道100%硬底化;通自來水,生活飲用水水質達標;通互聯網,覆蓋光纖和4G網絡;通數字電視,村民能看上高清電視;通安全優質電,逐步實現城鄉電力服務一體化。推進安居進村,規範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建設管理,全面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整潔宜居設施進村,推行雨污分離,規範垃圾處理設施運營使用,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得到有效處理;信息應用進村,實施信息進村入户工程,構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公交出行進村,規範農村客運管理,提高行政村客運車輛通達率。

2、提升村莊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村莊建設實現“五有”,即是有村務辦公室(文化室)、有停車場(小廣場或籃球場)、有文體設備、有路燈巷燈,有公共安全防護體系。依託行政村公共服務站,構建中心村社會服務綜合體,實行“一站式”窗口服務,落實代辦員制度,貼身服務貧困户。全面構建羣防羣治管理體系,加強農村重大安全隱患整治,建設必要的生命防護設施。

3、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強水資源保護,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組)全面落實河長制,設立管水員。推行垃圾分類減量,落實舊電池、農藥瓶、舊燈管等有害污染物的收集處理機制。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畜禽和水產生態養殖治理,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加大宣傳力度,推廣農村新能源應用,強化羣眾生態保護意識,嚴格保護古樹名木和林地林木資源。

(四)傳承發展先進文化,促進鄉風文明和諧共建。

1、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培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優良家風、文明鄉風和新鄉賢文化。開展農村“德育”行動,傳承優秀家風家訓,廣泛開展道德模範等評選活動。傳承活躍民間文化,開展文化節慶、四季花海、休閒體驗等活動。開展基層文明創建“十百千”特色工程,開展文明村、文明社區、文明户和農村信用等級評選活動。開展“八禮四儀”活動,引導羣眾抵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債等陳規陋習。實施反映農村生產生活的諺語、警句、年畫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美德、法制宣傳、生態保護、家庭文明等主題公益廣告張貼上牆,營造村風文明良好氛圍。

2、加強文化保護與傳承。保護農村傳統民居院落、古建築、古驛道、抗戰文物、紅色文物等物質文化遺產,推廣鄉村特色民居建設。保護挖掘革命遺址資源,傳承發揚生產、生活、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3、加強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探索功能置換、兼容使用、開發權轉移、減免費用等激勵性措施,引導社會組織或個人參與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推動民宿建設、“互聯網+”等鄉村旅遊模式與古村落、歷史建築、有保留價值泥磚房的保護和活化利用有效結合,科學謀劃鄉村休閒旅遊、民間工藝作坊、鄉土文化體驗、傳統農事參與等特色文化休閒旅遊項目。加強有保護價值歷史建築的修復保護,展現當地人文地域特徵,留住鄉村風貌和田園鄉愁。

(五)充分發揮整治主體作用,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1、轉變幹部職工職能。鎮領導幹部要充分利用駐點普遍直接聯繫羣眾制度,督促各村按要求做好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根據《20xx年南街鎮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自然村責任分工表》的分工安排,幹部職工要按照建設要求,落實所掛村的前期規劃、籌委會成員以及“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等任務,確保環境整治和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各項工作有專責機構、專人負責。

2、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深入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特別是黨組織書記,實行班子聯席會議制度和黨羣聯席會議制度,落實村黨組織的“四項權利”,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深化基層民主自治,健全村委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經濟社等基層組織架構,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理財和民主監督等制度。

3、發揮農民主體作用。鼓勵村民共謀共建共治共享,在村級黨組織領導下,充分發揮自然村(村民小組或經濟合作社)村民理事會、議事會等作用,引導村民自覺參與鄉村建設、監督規劃實施和資金使用情況。允許村級組織承接陂頭、村內環境整治、小型農田水利、巷道建設等小型涉農工程項目,民居農房建設等項目可交由當地經過培訓的農民工匠組織實施。深化農村普法教育,制定村規民約,引導農民羣眾協商解決糾紛矛盾、依法理性表達利益訴求、維護合法權益。

三、強化措施保障

(一)健全分級分類投入體制。對農田水利、農村公路、醫療衞生、教育、污水垃圾處理等公益性設施,建設管護投入以政府為主;鼓勵外出鄉賢和企業家支持投資新農村建設。對村內環境整治、村內公益事業、村內公共設施建設等,由村民自行負責,政府給予激勵獎補;鼓勵村民倡導實行環境整治和村莊建設“拆舊不補、青苗不補、讓地不補、誤工不補”。

(二)完善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根據縣文件精神,按照力度不減、總量增加原則,加大各級涉農財政資金整合和投入力度,在保證完成上級原定工作任務的前提下,按照渠道不亂、性質不變、用途不改、各司其職原則,整合各部門新農村建設、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一事一議”等涉農資金,重點用於人居生態環境整治、示範村建設、村莊規劃編制。鎮將統籌省、市、縣專項資金,通過獎補激勵機制(另行方案)予以支持。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村莊生態環境整治,組建鄉賢理事會、聯誼會等,激發鎮、村內生動力投入,進一步提高資金自籌率。

(三)創新協作幫扶機制。領導小組各專責組要加強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撬動社會資金投入,動員引導工商企業、先富羣體、鄉紳賢達捐資出力,組織民營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結對幫扶。借力對口幫扶單位的扶貧政策,各扶貧單位積極參與幫扶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在人財物上給予大力支持。

(四)加大用地政策傾斜力度。鼓勵各地按照規劃,開展“空心村”、邊遠小型村的拆除撤併,推進閒置宅基地整理復墾,清理空置住宅、“一户多宅”、違章建築、違規搭建,促進舊村改造和中心村建設。堅持“一户一宅”、“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鈎”原則,對農民自願退出多餘宅基地、進城購房落户自願放棄原有宅基地以及置換宅基地等實行激勵獎補。

四、強化組織保障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按照“省級指導、市級統籌、縣級主體、鎮級實施、村級創建”的分級負責機制。成立南街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鎮委書記曾秋華任組長,鎮長陳偉東,鎮分管相關工作的領導任副組長,鎮屬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村莊整治指導組、拆遷信訪組、生活污水處理指導組、交通宣傳文化指導組。盧瑞寧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從相關單位中抽調人員組成,負責做好綜合協調日常工作,落實領導小組決定的事項和對各村(居)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督促檢查。

(二)強化督促檢查。鎮委、鎮政府將按照責任主體、工作標準、完成時限,加強督促檢查,確保整治創建工作落到實處。一是建立進度台賬,各村每月填報建設進度,發現問題,及早糾正。二是建立督查制度。鎮紀委等部門組成督查組,每季度對各村整治創建情況開展督促檢查,對整治創建工作較差的鎮分管領導必須向鎮委、鎮政府提交書面説明和整改承諾。

(三)加強規劃和項目管理,接受村民監督。嚴格規劃管理,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新農村示範村建設規劃須充分徵求村民意見。嚴格項目管理,堅持科學論證,民主決策,重大項目實行招投標制度。嚴格資金管理,重大事項必須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接受羣眾和社會監督。嚴格規範村民建房,依法依規辦理用地和建設報批手續。完善鎮級規劃建設管理機構,增加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人員,強化鎮、村的規劃建設管理。

(四)廣泛宣傳,營造全民動員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輿論主導作用,發動羣眾、依靠羣眾和引導羣眾積極參與,把開展村莊生態環境整治建設新農村示範村的目標要求與農民意願結合起來。利用宣傳欄、互聯網等媒體,創新宣傳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宣傳成功經驗,加大公益廣告投放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參與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社會治理示範村創建方案3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根據《中共xx縣委辦公室、xx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定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遵循鄉村發展規律,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為抓手,多措並舉,真抓實幹,全面提升文福農村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公共服務水平、社會治理水平等,創建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環境需要。

(二)基本原則。

一是黨建引領,規劃先行。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團結帶領黨員羣眾齊心協力建設美麗鄉村。根據文福鎮總體規劃、各村村莊佈局規劃和村莊建設發展規劃,樹立“強化保護、合理開發、科學管理”的理念,着力打造建設美麗鄉村。

二是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根據8村1居委等不同村的特點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遵循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全力推進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工作,同步推進我鎮各村基礎設施、產業支撐、公共服務、基層治理、環境風貌建設,最終實現我鎮全域梯次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良好局面。

三是注重長效,建管並重。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補齊短板,逐步提升各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強化日常檢查,保障設施正常運行。

四是農民主體,部門協作。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權益,激發內生動力,鼓勵廣大農民投身鄉村振興發展的建設中來。

(三)工作目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大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啟動我鎮示範村的示範創建,重點推進沿國道、沿村道、沿旅遊景區、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沿”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對照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重點對省定貧困村鶴湖村、白湖村及面上村長隆村進行連片建設,以白湖村“院士之村—羊岃”、鶴湖村“岌湖新村”建設為示範點,將投資1500萬元精心打造白湖、長隆“倉海詩廊——百名書法家詩畫長廊”等亮點工程,努力將“倉海詩廊”打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紅色革命文化教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青少年科學興趣培育、長壽養生體驗”基地,串珠成鏈,精心打造旅遊精品路線,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逐步建成“山青、水秀、村美、民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輻射帶動全鎮建設,從而推動實現鄉村振興。

二、基本概況

文福鎮是xx縣的工業重鎮,至2019年底,我鎮工農業總產值17.89億元,比增6.4%,其中工業產值12.79億元,比增6.1%,農業產值2.59億,比增6.3%,第三產業總產值2.51億元,比增8.7%。但歷年來資源開發較多,揚塵污染較大,環境基礎較為薄弱,普遍存在髒、亂、差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民羣眾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廣大農村羣眾對此反映強烈,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願望十分迫切。為此,文福鎮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村容村貌和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以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全面小康為目標,整合資源,集中力量全域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機結合,整體提升改善文福人居環境。

三、試點任務

文福鎮將緊緊圍繞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對標《xx縣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實施方案》,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鄉村治理的重點問題、關鍵環節和重大需求,立足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從“基層黨建建設、經濟社會建設、權力清單和簡政放權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公共服務平台數字平台建設”五個方面開展試點工作,探索“聚核賦能、聯動融合、多元共治、共同締造、數字貫通”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一)強化主體責任,建設以黨組織為核心的鄉村治理體系。

一是深化實施“三強四帶”,增強基層黨組織領航能力。強化責任擔當,層層傳導壓力,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依託鎮黨校,對各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進行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專題培訓。同時,鎮黨委每年對村“兩委”幹部集中培訓2次,增強村幹部引領發展能力。鎮黨委要督促村黨組織要組織做好村級議事、決策、服務和監督等工作,強化各村(社區)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引導黨員幹部參加“認種一棵樹、認掃一條路、認管一條圳”活動,發揮“四帶”作用,帶動羣眾共同美化維護村莊環境。

二是實施“頭雁”工程,選優配強管好基層黨組織領頭人。壓實鎮黨委書記抓“頭雁”工程的直接責任。切實加強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把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在“選、訓、激”上下功夫,不斷強化黨務幹部責任意識,激發工作熱情,切實破解“干與不幹一個樣”問題,激勵幹部幹事創業。

三是強化黨組織在鄉村治理體系中的領導地位,紮實推進抓黨建促治理,培育發展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組織。建立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村民委員會執行、村監督委員會監督、村民理事會參與,村民的選舉權、決策權、管理權、監督權同步發展的村級治理組織體系。堅持在村黨組織和村委會的領導下,在自然村或村民小組規範組建村民理事會,充分發揮村民事務理事會的作用,引導羣眾實現自我管理服務,進一步豐富基層民主協商的實現形式。

(二)推進治理速度,以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鄉村治理體系。

一是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機結合。通過黨建引領下的村民議事協商機制,商定村莊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羣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二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落實文福鎮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規劃,以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任副組長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統籌,督促指導抓好任務落實。繼續加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明晰農村產權關係,盤活農村集體資產,激活農村各類要素,促進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釋放產權制度改革紅利。密切加強集體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使集體成員既看得見集體資產,又摸得着改革紅利,“分得一分錢,既是一份錢,也是一份權”。提升基層組織戰鬥力。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將“散”的農民重新“聚”起來,進一步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同時加快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台建設,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大集體資源資產盤活力度,加快推廣“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到20xx年年底基本完成土地等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確權登記頒證。

三是全力推進長壽產業做特做活。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為目標,規模化種植長壽辣椒、香芋、蜜柚等經濟作物,靈活走好“公司+基地+農户”的發展路子。

發展實施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帶動長壽食品種植基地和長壽食品加工基地建設,積極推進“基地帶動農户+農户拉動創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路子,促進羣眾勤勞致富。突出發展長壽生態健康旅遊,圍繞觀光體驗、特色文化、休閒文化、美麗鄉村等旅遊業態,拉動鄉村休閒旅遊和長壽食品生產開發加快發展。四是深入推進創建新農村示範村。繼續以白湖村、鶴湖村兩個省定貧困村為主戰場,圍繞精準扶貧工作,鞏固幫扶成效,繼續探索並不斷完善產業扶持、技能扶持、資本扶持和不斷改善貧困羣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三加一”精準扶貧戰略。紮實推進村道硬化、集中供水、雨污分流、垃圾處理、標準化衞生站、行政村電子商務服務點等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省定相對貧困村鶴湖村、白湖村實現村莊乾淨整潔有序。五是深入推進鄉村治理與民生建設,以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為鄉村經濟發展護航。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脱貧攻堅、“百企幫百村”等工作,通過對農村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集約利用,全域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盤活農村資源資產,吸引外來資本進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同時,持續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鼓勵企業科技型創業、創新型發展。通過發揮多個工業性企業的創業優勢、豐富的石場資源優勢和土壤環境優勢,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契機,藉助自身資源優勢發揮科技創新精神,推動企業良性競爭發展。藉助縣委鄉村技能人才培育工程、鄉村緊缺專業人才招募計劃,大力引進培養現代農業高端人才,鼓勵引導文福外出新鄉賢反哺故里報效鄉梓,到20xx年初步形成一支愛農村、懂農業、支撐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人才隊伍。推廣名人效應,開拓人才培養新陣地。利用文福鎮“院士之村—羊岃”的規劃設計,打造“文化、生態、科技”三合一的品牌效應。利用新農村建設生態長壽之鄉吸引海內外人才,鼓勵人才落户建設“科技文福”,打造科技文化生態圈,推廣“院士之村”。

(三)突出治理廣度,實現權力清單和簡政放權建設多元共治。

一是梳理村級權力清單,打通權力監督梗阻。按照“以權定責、權責一致、依責監督”的原則,打通村務選舉權、決策權、管理權和監督權的權力運行全過程,全面梳理村級權力清單,以明確權力界限、規範權力運行,加強監督管理,嚴肅查處侵犯農民利益的腐敗。明晰村務工作流程,繪製權力運行流程圖,明確每項村級權力事項名稱、具體實施責任主體、權力事項來源依據、權力運行操作流程、運行過程公開公示、違反規定責任追究等六項內容,使幹部羣眾都能“看圖説話”“照單辦事”。羣眾辦事一次性告知、限期答覆、按時辦結,使監督內容清晰,主體明確,效率提升。結合監察體制改革,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建立村黨組織提名村監委會、監事會、村民理事會成員的制度,實現黨組織對村級監督組織的領導。規範管理村務監督委員會,鎮紀委對村務決策、村務管理、村務公開和村幹部勤政廉政等方面進行監督,形成村務監督上下聯動的格局。配合縣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以新型信息技術手段拓展提升村務監督效能,進一步完善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村級綜合服務平台,完善網格化管理體系和鄉村便民服務體系。

二是探索建立黨代表和人大代表聯絡站,在現有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基礎上,建立黨代表和人大代表村級聯絡站點,形成代表密切聯繫羣眾、踐行基層民主的重要平台,使之成為強化代表意識、提升履職能力、擴展村務監督效能的重要載體,強化黨代表和人大代表在支持、提升村務監督工作中的功能。

三是推動簡政放權建設,探索農村民主協商制度化、規範化機制,推動農村治理體系創新。在既有實踐基礎上,堅持把黨的領導、議事制度規範、村民有序參與、信息及時公開、權力監督有效的民主協商流程制度化、規範化,提升鄉村有效治理能力。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村級民主協商工作由村黨組織書記主持,從議題的確定,到協商的過程,充分發揮黨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保證協商結果與黨的方針政策相一致。搭建協商平台,以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兩委”聯席會議制度、村民監督委員會制度以及村民理事會制度為基礎,在各村普遍建立村民議事室,作為民主議事的平台。規範議事範圍和參與主體,確保涉及村務、財務的重要事項以及村民關心的`重大事務都要經過民主協商來決策,參與者既包括利益相關者,也包括村民代表、村“兩委”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村民理事會成員、各村民小組組長、普通村民等,確保參與者的典型性、廣泛性和代表性。規範議事協商的流程和制度,保障民主協商從議題形成、組織方式、議事過程到議事結果公示和執行全流程有據可用、以規行事、以理服人。加強對村級民主協商的管理監督,實施陽光村務工程,推動協商決議公開,執行全面監督,並對民主協商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評估。

(四)推進治理高度,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提供精神文明動力。

一是以三治結合為契機激活鄉村內生治理動力,發掘內生治理資源。鼓勵以村莊為單位開展自主性的治理機制創新和制度建設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配合文福鎮20xx 年重點部署開展以“三清一改”為重點的村莊清潔專項行動,培育和提升農民參與意識和有序參與能力,合力完成環境基礎整治任務,實現行政村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同時持續組織發動羣眾整治環境髒亂差,推動基層普遍形成“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一要繼續大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認真做好“繡花”功夫。激發羣眾內生動力進行拆除清理整治,逐步改善村容村貌。繼續做好農村拆舊復墾工作,盤活農村閒置土地,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助力脱貧攻堅。

二要結合“綠道網”建設,發展休閒觀光旅遊業,繼續穩步推進建成具有客家山水特色旅遊景點“倉海詩廊”和“逢甲故居—幸福故里”,完善對白湖至逢甲故居一帶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改造,將長隆村、逢甲村分別打造為乾淨整潔村和美麗宜居村。

三要加快推進生活垃圾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統籌規劃、梯次建設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設施。四要讓羣眾自發參與到美麗鄉村“五美”環境建設行動中來,打造具有文福特色的“美麗村屋”“美麗庭院”“美麗村道”“美麗田園”“美麗河溪”,在文福鎮白湖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示範點建設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美化農村居住環境,廣泛開啟新一輪的環境整治工作,以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基礎設施和環境綜合整治,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環境“髒、亂、差”的狀況,整體提升改善文福人居環境,從而實現文福鎮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二是以三治結合為核心探索村莊有效治理機制,重點補齊德治缺口。開展村級自治組織規範化、制度化建設,依法健全村級自治組織,建立村級議事協商制度,規範運轉機制,推動村級組織振興,擴大村民自治,加強基層民主,提高村級自治能力和服務水平,充分發揮村級自治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基礎作用。打造鎮村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深化農村普法教育,提升“一村一法律顧問”服務質量,積極開展“民主法治村”創建及“回頭看”活動,推動法律服務進村入户,提升農村法治水平。建立由村民代表、黨員議事代表、村民理事會理事長、村監委會成員以及外出鄉賢、政府工作人員(駐村縣、鎮幹部)等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開放式村級協商議事會制度,拓展鄉村治理中的德治空間。通過加強村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完善協商議事會決策制度、村民委員會執行制度、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制度。

三是強化傳統文化資源的利用能力,推動傳統治理資源的現代性轉化。系統整合、開發文福鎮轄區內以民俗文化、鄉賢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蒐集整理治理組織、村規民約、鄉村文化活動中藴含的傳統治理智慧。依託既有鄉村治理體系,搭建區域融合治理平台,建立鎮、村、理事會三級議事會,討論容易引起羣眾糾紛、區域矛盾的公共事務,使村莊治理與村莊和諧發展協同推進。組織開展家規祖訓、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集中清理、修訂工作,支持和保障村規民約在傳承優良傳統、倡導文明新風、淳化鄉風民俗中發揮社會規範作用。

(五)推動數字貫通,堅決推動公共服務平台數字平台建設。

探索推行公共服務“一門式”辦理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讓數據多運行,讓百姓少跑腿”,為農村羣眾提供標準化、便利化和陽光化服務。一是推動鎮、村綜合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和基礎信息數據庫建設。加強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跨層級互聯互通,推動鄉村公共服務向智慧化、網絡化方向發展。

二是優化服務程序,簡化辦事流程。貼近羣眾,多從羣眾身邊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加大力氣為老百姓排憂解難,簡化辦事程序、手續。以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系統為支撐,採取“村級平台協助辦理、鎮級前台綜合受理、縣級後台分類辦理、鄉鎮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流程,簡化優化羣眾辦事環節,提高行政效能,暢通政務服務渠道。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的一窗口辦理、一站式服務、一平台共享、全縣域通辦和全流程效能監督。

三是補齊公共服務短板。通過修建、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農民羣眾的獲得感。計劃投入100多萬元對文福綜合性文化活動場所提檔升級,配套黨建宣傳、健身器材、籃球場、停車場等,不斷豐富羣眾文化娛樂生活。對205國道文福圩鎮段繼續進行環境美化、道路淨化、路燈亮化建設,方便羣眾出行,優化圩鎮環境。籌措資金,規劃新建暗石村黨羣服務中心,提升村級公共服務水平。四是利用已經普及的信息終端,配合縣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推動管理服務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藉助鎮、村兩級服務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務平台,全天候、零距離地做好服務工作,讓羣眾實現“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在家門口就能把事辦成。

四、方法步驟

(一)宣傳發動和調查摸底階段(2019年8月至2019年9月)。召開文福鎮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動員大會,舉行試點工作專題座談會,確定試點村,成立試點工作領導機構,做好前期調查摸底、調研和準備工作。廣泛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宣傳發動工作,加強上下聯動,讓廣大幹部羣眾積極參與到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中來。

(二)組織實施和探索提升階段(2019年10月至20xx年6月)。全面加強村級“兩委”班子建設,完善各項制度,全面落實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各項工作任務。提升鄉村治理機制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機制的聯動融合,完善鎮、村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繼續創建“民主法治村”,不斷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調整優化村民理事會建設,全面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完善村級權力監督體系,組織村民開展制度機制的運用執行,把全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引向深入。提升鄉村治理的信息技術利用能力,打造鎮、村政務服務事項的一窗口辦理、一站式服務、一平台共享。

(三)總結評估和經驗集成階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總結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成果,推廣運用在鄉村治理創新工作中湧現出來的好經驗、好辦法,形成典型經驗。對資料立卷歸檔。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黨委主導、政府負責、部門分工、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鎮相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指導組織實施鄉村振興工作,各村要主動作為,切實履行職責,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

(二)整合資源,合力投入。整合各類村莊概念建設項目,包括文明村、生態村、衞生村、平安村、民主法治村、幸福村居、美麗鄉村等,按照統一平台、渠道不變、各盡其職、各記其功原則,全部納入鄉村振興發展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鄉風文明”的總體要求統一實施。採取激勵獎補、先建後補,結合“一事一議”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

(三)督查督導,定期通報。建立科學合理的督查、驗收和問責機制。建立健全各村鄉村振興工作進展台帳,鎮工作領導小組將定期通報情況,總結經驗、表彰先進,推動工作落實。

(四)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充分發揮規劃先導、財政引導和輿論主導作用,發動羣眾、依靠羣眾和引導羣眾積極參與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把整體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建設的目標要求與農民意願結合起來。利用報刊、微信、電視台、互聯網等媒體,創新宣傳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宣傳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方針政策、目標任務和先進經驗。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鼓勵南沙區幫扶單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與村鎮結對掛鈎幫扶,形成全社會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的良好氛圍。

社會治理示範村創建方案4

根據《關於寶山區進一步深化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寶委辦〔20xx〕139 號)要求,對照20xx年上海市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清單,為進一步加快推動20xx年度法治鄉村建設,抓好工作任務分解和責任落實,特制定本方案。

一、具體目標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助力推進本區法治鄉村建設,促進“三治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以加強鄉村法治宣傳教育為基礎,以實施“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培養工程為載體,以深化“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工作為突破口,充分發揮法治鄉村示範建設引領帶動的重要作用,教育引導鄉村幹部羣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為實施本區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法治寶山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二、組織領導

法治鄉村示範建設由區司法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局普法宣傳科、促進法治科、公共法律服務科、區法律援助中心以及楊行司法所、月浦司法所、羅店司法所、羅涇司法所、顧村司法所、大場司法所、廟行司法所負責具體落實。

三、責任分工

(一)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涉農鎮要將法治教育培訓納入鄉鎮和村委會工作人員培訓內容,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日常學法普法工作。要把普法與部門工作有機結合,在執法時加強普法教育和説理執法,並有計劃地圍繞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任務,廣泛深入宣傳土地承包、生態保護、道路交通安全、勞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與鄉村羣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開展相關條線專項重點執法宣傳教育活動。(責任單位:楊行司法所、月浦司法所、羅涇司法所、羅店司法所、顧村司法所、大場司法所、廟行司法所)

(二)全面實施鄉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培養工程。根據鎮村需求,深入開展“送法進鄉村 培養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工程,對全區在冊的鄉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開展法律知識培訓和考核,不斷提高學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發揮寶山區十大“法律明白人”和十大“法治帶頭人”先進模範帶頭作用,將其納為寶山區八五普法志願團成員,通過開展“以案釋法”等多種形式的宣講,教育村民羣眾理性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護合法權益,保障基層社會和諧穩定。編印《寶山區“法律明白人”常見法律問題指導手冊》,將農村羣眾普遍關心的基本法律常識和土地流轉、村民建房、農齡統計、集體資產、撤制村隊、動拆遷等與村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整理彙編,供“法律明白人”參考,提高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責任單位:局普法宣傳科、楊行司法所、月浦司法所、羅涇司法所、羅店司法所、顧村司法所、大場司法所、廟行司法所)

(三)積極培育鄉村法治文化。引導鄉村將法治元素融入文化禮堂、文化廣場、農家書屋、文體活動中心等場所,基本實現一村一法治文化陣地。推動法治文化與民俗文化、鄉土文化融合發展,組織編寫、創作具有鄉土文化特色、羣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作品,廣泛開展羣眾性法治文化活動。(責任單位:局普法宣傳科、楊行司法所、月浦司法所、羅涇司法所、羅店司法所、顧村司法所、大場司法所、廟行司法所)

(四)完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在涉農鎮建立完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以及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的網絡體系。探索開展遠程視頻法律服務,提升鄉村法律服務智能化、精細化、專業化水平,努力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無償的公共法律服務。加強涉農法律援助工作,逐步將與農民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補充事項範圍。鼓勵公證、司法鑑定、仲裁等法律服務主動向農村延伸。

實現“一村一法律顧問”全覆蓋,確保簽約法律顧問定期進鄉村,為村民解答法律問題、開展普法講座、開展矛盾糾紛調處,為鄉村治理提供法律意見等。組織鄉村法律顧問對所簽約鄉村的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合同協議開展“法治體檢”,重點對村委會作出的重大決策、開展的重要活動、簽訂的合同協議提出法律意見建議,確保制定過程、條文內容合法合規,推動鄉村民主法治建設。(責任單位:侷促進法治科、公共法律服務科、區法律援助中心、楊行司法所、月浦司法所、羅涇司法所、羅店司法所、顧村司法所、大場司法所、廟行司法所)

(五)健全鄉村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指導完善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指導村委調委會完善“110”非警務警情對接分流機制,強化警調聯動處置能力、糾紛信息研判能力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能力,力爭調解成功率達到96%以上,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責任單位:侷促進法治科、楊行司法所、月浦司法所、羅涇司法所、羅店司法所、顧村司法所、大場司法所、廟行司法所)

(六)深化“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繼續做好月浦鎮聚源橋村、楊行鎮東街村、顧村鎮老安村、羅店鎮四方村等重點培育單位的創建工作。着眼於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鄉村依法治理,着力依法解決當前鄉村幹部羣眾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問題,特別是農業農村環境污染等重點問題的依法治理,讓羣眾在創建活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對轄區內已獲得“民主法治示範村”稱號的村強化動態管理,定期進行檢查抽查,督促其繼續嚴格按照有關標準,做好相關工作,進一步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責任單位:局普法宣傳科、楊行司法所、月浦司法所、羅店司法所、顧村司法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局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各相關職能科室(部門)以及相關司法所在局工作領導小組的帶領下,理順工作機制,強化科室(部門)銜接,切實形成工作合力。局普法宣傳科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統籌協調、具體指導和督促落實各項具體任務的推進。職能科室(部門)以及相關司法所要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工作指導,做好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把握時間節點,有序推進。要嚴格對標《上海市寶山區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等相關文件要求,按照任務分解表層層分解任務、層層抓好落實,確保各階段各環節都有安排部署,各項工作措施都能落實到位,並有專人負責。

(三)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各科室(部門)、相關司法所要深入研究梳理法治鄉村經驗做法,利用各種媒體,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雜誌、海報等人民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推介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治理路徑和模式,大力選樹宣傳村民學法用法尊法守法的故事和鄉村治理先進典型,增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實效。

社會治理示範村創建方案5

為切實做好我鎮鄉村治理示範鎮、示範村創建工作,進一步提升我鎮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進鄉村治理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規範化建設,按照《鄒平市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示範村建設標準》要求,結合我鎮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屆全會精神,按照中央及省市關於鄉村治理的部署要求,着力構建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體系,不斷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水平,全面增強廣大農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善治之路的台子篇章。通過創建和示範引領,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加強、農村社會穩定得到維護、農村社會移風易俗深入推進、鄉村產業全面發展、鄉鎮管理服務能力持續強化;黨組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更加成熟定型,治理能力更為精準全面,鄉村治理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更加完善。

二、工作任務

今年上半年,選取4個村作為鄉村治理示範村進行創建,下半年按照按照《鄒平市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示範村建設標準》全面進行打造完善。重點是夯實基層黨建,努力打造作風正派、本領過硬的農村黨員幹部隊伍;強調自治、推進法治、弘揚德治,建立“三治”結合的鄉村治理新格局;開展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全面打造“四小園”建立村莊整潔、環境優美的鄉村環境衞生整治管護長效機制;推進移風易俗,持續開展文明鄉風培育行動,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加大基層對“小微權力”監督力度,推進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進一步完善“小微權力"監督運行機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道德講堂作用,廣泛開展各項文明實踐活動。

三、創建標準

(一)鎮級層面:

全鎮100%完成鄉村治理村民手冊的制定印發工作,實現村民手冊每户一冊;全鎮在鄉村治理中創新運用“清單制”,年底實現覆蓋全市80%以上的村;全鎮開展積分制推廣運用和信用村評定工作,年底實現覆蓋全鎮80%以上的村;總結形成高質量典型材料3篇以上。

1.鄉村治理工作機制健全。落實鄉鎮黨委抓鄉村治理工作的責任,黨委和政府在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方面為鄉村治理工作提供保障,政府治理、社會參與、村民自治良性互動,基本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

2.基層管理服務便捷高效。鄉鎮對農村公共服務事項內容有明確的權責清單,鄉村資源、服務、管理重心有效下移,鄉鎮和村對農民管理和服務職責清晰、有效聯動,能在行政村為農民提供“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

3.農村公共事務監督有效。制定鄉村小微權力責任清單,基本建立農民羣眾、村務監督委員會和上級部門等多方監督體系,農村黨務、政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化和規範化。

4.鄉村社會治理成效明顯。轄區內各行政村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基本建立,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治理非法宗教活動,剷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鄉村發展充滿活力,村容村貌整潔優美,社會秩序良好。

(二)村級層面:擬申報鄉村治理示範村按照《鄒平市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示範村建設標準》(鄒農鄉治辦字﹝20xx﹞5號)要求,制定創建實施方案,組織實施。

1.村黨組織領導有力。村黨組織班子團結、工作規範,對村級各類組織實現統一領導,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有效發揮。

2.村民自治依法規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議事形式豐富,村務監督機構普遍建立並依法參與監督,村規民約為廣大村民知曉並認同,能有效調動村民參與自治的積極性。

3.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經常開展羣眾性法律法規宣傳活動,積極開展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和法治文化活動,能為村民提供便捷的法律基本服務,村“兩委”成員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村民法治意識明顯增強。

4.文化道德形成新風。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廣泛開展道德建設實踐活動,建立崇德向善的激勵約束機制,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大力開展移風易俗行動。

5.鄉村發展充滿活力。有明確的發展規劃,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不斷髮展壯大,村民增收渠道多樣,村容村貌整潔美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6.農村社會安定有序。深入開展農村基層綜合治理,各類組織和人士積極參與鄉村建設和治理,矛盾調處機制健全,有效抵制黑惡勢力、封建迷信活動和不良社會風氣,無重大治安刑事案件、越級上訪和非法宗教等活動,村民關係和諧。

四、方法步驟

(一)迎接驗收(20xx年5月20日20xx年8月20)。20xx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台東、台西、大齊、北蘇4個村的創建任務。20xx年8月底開展一次中期評估,針對存在的薄弱環節,進一步完善。根據評估結果,細化實施方案,在全鎮範圍內推進鄉村治理示範村創建工作。20xx年12月底全面完成示範村創建任務。

(二)總結驗收階段(20xx年8月20日-20xx年10月15日)。組織對創建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驗收,對出台制定的制度進行梳理完善,對好的做法和經驗進行歸納總結並上升到制度層面,形成長效機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取責。鄉村治理試點示範工作在鎮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全鎮成立由黨委書記、鎮長任雙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各村成立由黨支部書記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做好鄉村治理創建工作的組織協調。

(二)強化考核,落實保障。將鄉村治理創建工作納入全鎮年度考核範圍。開展鄉村治理創建工作常態化督查,對查出的問題在全鎮範圍內通報,創建村應及時加以整改。

(三)規範提升,總結推廣。組織開展鄉村治理創建調研,多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總結做法和經驗,不斷規範提升。通過宣傳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和鄉村治理現場推進會等形式,展現創建示範村風采,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持續推進全鎮鄉村治理體系建設。

社會治理示範村創建方案6

為進一步改善轄區市容市貌,加快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專項整治工作,根據區委、區政府有關要求,結合臨江街道實際,制定如下整治方案。

一、總體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完善環衞基礎設施,按照重點治理和規範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清理亂堆放、亂張貼、亂搭建,着力解決“髒、亂、差”等突出問題,努力營造整潔、文明、和諧、有序的城鄉環境。

二、工作要求

(一)社區環境衞生整治。全面清理社區亂堆放、亂張貼、亂搭建,搞好街道、小巷衞生清理,集中治理社區內衞生死角;整治垃圾坑塘、排水溝渠;治理亂堆亂放、亂搭亂建行為;做好社區樓院衞生,提高居民的環境意識和衞生觀念。

(二)主幹線道路環境衞生整治。集中清理公路主幹線兩側可視範圍內的各類垃圾、雜草,治理亂堆亂放、亂貼亂畫行為;規範沿路商户管理,對有礙觀瞻的責令整改。

(三)城區環境衞生整治。對轄區內主次幹道、街巷進行區域責任劃分,將每個區域的衞生落實到各單位、企業,分工負責。在此基礎上,落實好“門前三包”責任制;對存在的垃圾死角集中人力、物力進行清理;加強對亂擺亂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等問題的綜合整治,確保市容整潔。

(四)商户佔道經營治理。嚴禁佔道經營和佔道作業,對店外經營、作業嚴查重罰,對長期佔道經營屢教不改、拒不配合的採取必要的強制措施。

(五)企業單位環境治理。轄區內各企業要對廠區內外、進廠路及門前衞生進行全面清理,嚴禁亂倒垃圾、亂排污水。

(六)加快文化活動場所建設。健身活動場所、宣傳欄、閲覽室、公開欄等設施配套齊全,定期維護,書籍、宣傳內容等及時更新。

(七)完善內業資料。各社區要做好工作部署、會議記錄、活動簡報工作,嚴格按照規範化要求,收集資料,完善內容,規範裝訂,分類歸檔。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領導。成立臨江街道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由街道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各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各有關科室、社區協調配合。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街道城管辦。下派街道科級領導及街道幹部包乾社區,對所包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指導、幫扶和督查。

(二)廣泛宣傳。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利用宣傳欄、公告欄及紙質印刷品等宣傳媒介,大力宣傳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在轄區內營造濃厚氛圍。

(三)加大投入。由街道辦事處下撥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專項經費,該經費主要用於購置環衞設施、清運垃圾、清理衞生死角、綠化補植及聘用人員工資等支出,確保專款專用,發揮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加強督查。街道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建設領導小組要加大督查力度,對各責任單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定期通報督查結果。加強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考核,對工作成績突出、整治效果顯著的進行通報表揚;對工作不力、效果不明顯的予以通報批評,並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社會治理示範村創建方案7

為進一步推進全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營造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和發展環境,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發展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以治理髒、亂、差為重點內容,結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田排水體系工程建設,統籌規劃,綜合治理,標本兼治,注重長效,突出重點,瞄準弱點,破解難點,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農村面貌、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努力打造生產轉型、天藍水淨、綠蔭環繞的生態環境,加快建設"佈局合理、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生活便利,安居樂業、文明和諧"的美麗鄉村。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分級負責、部門聯動原則。各鄉鎮為本轄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第一責任主體,負責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宣傳發動、組織實施,村(社區)具體負責推進落實。各有關部門負責督導協調和技術指導。

(二)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原則。集中開展整治行動,迅速解決重點區域的環境問題,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培育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

(三)堅持健全機制、長效管理原則。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治標與治本同步推進,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體系,促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開展。

三、目標任務

(一)近期目標。全面開展農村"四清四化"和"五改"("四清":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斷壁和危房、清庭院。"四化":綠化、美化、亮化、淨化。"五改":改路、改水、改廁、改圈、改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突出抓好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村及環縣城、鄉鎮所在地、環景點周邊、國省州縣主幹道、沿高速路兩側等重點區域村莊的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清運處理機制,繼續推行"户清、村集、鄉鎮運、縣處理"的垃圾分級處理模式,擴大農村污水處理試點範圍,不斷提升農村居住和生態環境質量。

四、工作重點

緊緊圍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難點問題,大力推進"四清四化"、"五改兩建"、"兩抓一控"、美麗鄉村和特色民居建設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一)全面開展"四清四化"工作。"清垃圾",清理村街道路、村莊周邊積存垃圾,重點是村街路口、村內主幹道、農村集貿市場等關鍵地段,做到及時清運、集中填埋處理,徹底改變垃圾隨處亂扔、隨處可見的情況;"清雜物",清理村莊道路、巷道旁亂堆亂放的`柴草雜物,重點防止柴草亂放、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流、畜禽亂跑等"五亂"現象的發生;"清殘垣斷壁和路障",拆除村內侵街佔道的私搭亂建,清理修整有礙觀瞻的坍塌破房、殘牆斷壁,做到路旁無亂搭亂建、道路整潔暢通;"清庭院",清除房前屋後垃圾、雜物,清理畜禽糞便,規整院內堆放物品,做到房內院落整齊清潔;"綠化",因地制宜種植各類樹木、花草,大幅度增加綠地面積,完善現有綠化設施,具備條件的鄉(鎮)打造園林綠化景觀街道;"美化",對村莊建設的選材用料、建築樣式、牆面顏色等進行規劃和提升。拆除違章建築,整治臨街、臨路建築立面,統一粉刷牆壁,規範村內主街道建築色調,規範户外廣告、路牌和公共標誌。有條件的村莊加強文化廣場、文化牆、村民活動中心建設。村莊、廣場等地方可設美觀整齊的村務公開欄、宣傳欄,主要街道兩側院牆可粉刷醒目的宣傳標語,也可繪製各種有益健康、文明、向上的宣傳畫;"亮化",村莊主要道路安裝路燈,積極推廣節能燈和太陽能燈。修繕維護村內已建好的路燈等亮化設施,對已損壞的亮化設施及時更換,有條件的村實施現有亮化設施提檔升級;"淨化",重點治理村內主幹道污水排放、村街路口、施工現場、集貿市場、公共場所以及公路沿線環境衞生,達到淨化要求。

(二)繼續推進"五改兩建設"工作。"改路",對鄉村道路、農村街道進行全面維修改造,基本做到主街硬化,出村道路路面平整,安全暢通,路況保持良好,逐步實現硬化道路户户通;"改水",因地制宜、科學有序推進農村集中連片供水,進一步提高農村飲用水合格率。加大農村供水水質監測力度,建立健全農村飲用水安全監測體系,保證水質達標與飲水安全。供水滿足用水水量和水質要求,水質合格率達到100%;"改廁",推行無害化衞生廁所,逐步改善入廁環境,採用三格池式、沼氣池式廁所等多種形式對糞便實行無害化處理;"改圈",科學規劃佈局畜禽養殖業發展,合理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嚴禁在環境敏感區新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小區。採取有效措施對產生的畜禽糞便、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改垃圾處理方式",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裝備設施投入,繼續推行"户清、村集、鄉鎮運、縣處理"的農村垃圾分級處理模式,做到定點收集、定時清運,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輻射範圍內管網配套建設,推進農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鄉鎮建成區、中心村建立較為完善的污水、雨水收集系統,實現雨污分流;"垃圾轉運和處理設施建設",根據村莊人口、垃圾產生量等,配足配齊封閉式垃圾桶(箱)、垃圾運輸車等裝備設施。每個村莊有相應數量的垃圾收集點和人力垃圾清潔車,每個鄉鎮建有垃圾轉運站和垃圾轉運車。在縣內按規劃選址建1—3個高標準垃圾處理填埋場,推廣使用垃圾碳化爐或生活垃圾生物處理器等設施。加快農村專業環境衞生隊伍建設,每村100户配備1名保潔員;每個鄉鎮配備3-5名環境衞生監督員。

(三)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和特色民居建設。按照縣域鎮村空間佈局規劃和鎮村建設規劃,積極穩妥地推進美麗鄉村和特色民居建設,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環境。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建管並重、綜合整治,突出重點、統籌發展,着力推進"美麗鄉村計劃".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按照"三新五有"(結構體現新設計、建設採用新材料、外觀呈現新面貌,有乾淨整潔的廚房、有安全衞生的飲水設施、有沼氣或其他清潔能源、有太陽能或其他淋浴設施、有衞生型廁所)的基本要求,宜改則改、宜建則建,依法依規推進特色民居建設。統籌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進城鎮供水、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向周邊農村覆蓋,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五、實施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20xx年5月—7月)。縣、鄉鎮要逐級召開動員會議。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充分利用宣傳欄、廣播、電視、報紙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動員,營造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濃厚氛圍。各鄉鎮、村結合本地實際,分別制訂切實可行的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羣眾的民生工程,是着力改善農村環境的重要內容。為切實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經縣研究,成立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住建局主要領導為副組長和環保、農辦、財政、農業、林業、扶貧、水務、衞生等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綜合協調、檢查督導和年度工作安排等。各鄉鎮要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把環境整治作為"一把手"工程,擺上重要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相關部門,抓緊細化措施,分解責任,加強督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加大宣傳,營造氛圍。要結合農村工作特點,採取多種有效形式,廣泛宣傳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動員幹部羣眾自覺參與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來。要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着力報道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的先進典型,努力營造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三)多元投入,形成互補。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對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及污染處理設施建設、設備購置等項目進行獎補,並解決農村日常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經費。要運用市場機制吸引各類社會資金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設。發動農民籌資籌勞,用於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把政府支持、社會參與和農民自主投入緊密結合起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互為補充、有機結合的良好互動關係,加快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步伐。

(四)科學規劃,注重管理。各鄉鎮要着眼長遠,注重建立長效機制,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與統籌發展、推動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與農業綜合開發、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等項目有機結合起來,堅持規劃設計先行的原則,從鄉村規劃抓起,儘快編制完成覆蓋全縣的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編制和完善村鎮佈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專項規劃。要堅持整治環境與轉變人的觀念一起抓,突出性整治與經常性管理一起抓,通過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要強化政府管理,把長效管理工作統一納入有關職能部門和行政村的日常工作中去。

(五)強化督導,加強考核。建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縣委、縣政府將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效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目標考核。縣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加大督導檢查力度,採取明查暗訪等方式,實行全程跟蹤,做到月調度、季通報、半年檢查、年終驗收。同時設立督辦卡,對各鄉鎮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進展情況進行定期檢查督辦,檢查結果通報全縣。對工作紮實、成效顯著、管理機制完善的鄉鎮給予表彰;對進展緩慢、效果較差、羣眾不滿意的予以通報批評。

社會治理示範村創建方案8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和縣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實施方案,按照省、市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工作部署,結合縣鄉鄉村治理工作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加強宣傳推動。各村要採取多樣化宣傳媒介,堅持因時、因事、因人制宜地選擇適當的宣傳形式,以人民羣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做好宣傳工作,把《指導意見》精神講全面、講明白、講透徹,提高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各村要結合本村工作實際,全面學習傳達、深刻領會文件精神實質,認真硏究提出貫徹落實措施,各站辦所每年在鄉里發表以“鄉村治理”為主題的宣傳稿件。

(ニ)強化組織推動。各村要成立專門組織機構,把鄉村治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各村要及時向上級報告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時,要將鄉村治理工作情況作為重要內容。

(三)抓好試點示範創建。在鄉村分別開展試點示範創建,根據我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發展情況,圍繞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打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三治結合”新路徑、新模式。

(四)納入績效考核。各村要認真對照重點任務清單,對涉及本村的工作任務逐條細化分解明確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工作。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村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發揮黨員在鄉村治理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建立村級組織體系,村黨組織全面領導村民委員會及村務監督委員會、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和其他經濟社會組織履行好各自職能。組織黨員在議事決策中宣傳黨的主張,執行黨組織決定,推動黨員在鄉村治理中帶頭示範,帶動羣眾全面參與。

(二)規範村級組織工作事務、全面實施陽光工程

清理整頓村級組織承擔的行政事務多、各種檢查評比事項多問題。規範村級各種工作台賬和各類蓋章證明事項,規範村級會計委託代理制,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監督,開展村幹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完善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制度,推廣村級事務“陽光公開”監管平台,推進村級事務即時公開。

(三)増強村民自治組織能力、豐富村民議事協商形式

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完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治安維護協助、社情民意通達等方面的作用。創新協商議事形式和活動載體,依託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等鼓勵農村開展村民説事、民情墾談、百姓議事、婦女議事等各類協商活動。為農民提供“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

(四)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値觀、培育鄉風文明

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農民夜校等渠道,加強村規民約建設,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監督和獎懲機制,發揮紅白理事會等組織作用。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大力開展文明村鎮、農村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創建活動,開展鄉風評議,弘揚道德新風。加強基層文化產品供給、文化陣地建設文化活動開展和文化人才培養,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因地制宜廣泛開展鄉村文化體育活動。

(五)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加強農村法律服務供給

規範農村基層行政執法程序,加強村裏行政執法人員業務培訓。大力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深入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培育批以村幹部、人民調解員為重點的“法治帶頭人”。深入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

(六)加強平安鄉村建設、健全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

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落實平安建設領導責任制,大力推行“一村一輔警”機制,紮實開展智慧農村警務室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的專項鬥爭,健全防範打擊長效機制。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人民調解員隊伍,加強人民調解工作。探索建立“互聯網網格管理”服務管理模式。

(七)規範鄉村小微權力運行、健全小微權力監督制度

織密農村基層權力運行“廉政防護網”,大力開展農村基層腐敗整治,推進農村巡察工作,嚴肅查處侵害農民利益的腐敗行為。

三、保障措施

(一)支持多方主體參與鄉村治理

加強婦聯、團支部、殘協等組織建設。積極發揮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區社會組織作用。堅持專業化、職業化、規範化,完善培養選拔機制。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農村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發展。

(二)建立協同推進機制

嚴格落實責任,加強部門聯動,建立鄉村治理工作協同運行機制。鄉黨委農村工作部門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強化統籌協調、具體指導和督促落實,對鄉村治理工作情況開展督導,對鄉村治理政策措施開展評估。組織、宣傳、政法、民政司法行政、公安等相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強化政策、資源和力量配備,加強工作指導,做好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強化各項保障

加強鄉村治理人才隊伍建設,聚合各類人才資源。加強鄉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設施裝備保障,落實鄉村治理經費。切實保障村幹部基本報酬,建立健全與績效考核相掛鈎的報酬兑現機制。有計劃、分層次開展村幹部培訓。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鼓勵各地創新鄉村治理機制。組織開展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創建活動,大力選樹宣傳鄉村治理各類先進典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四)加強分類指導

對於需要普遍執行和貫徹落實的政策措施,要加大工作力度,逐級壓實責任,明確時間進度,儘快取得實效。對於需要繼續探索的事項,要組織開展改革試點,勇於探索創新,及時總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加快在面上推廣。對於鼓勵提倡的做法,要有針對性地借鑑吸收,形成適合本地的鄉村治理機制。

社會治理示範村創建方案9

為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按照中央、省、市關於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要求,現就試點示範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試點背景

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根基。我縣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有着良好的實踐經驗和羣眾基礎,全縣共有37個村入選省首批善治示範村、27個村入選省級“三治融合”村,“三治融合”被評為全市改革創新典型案例,並承辦了全市現場會,沙柳街道曼嶴村“船幫裏”三治融合機制在全省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現場會上作經驗交流。為進一步鞏固我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成果,不斷提升自治、法治、德治水平,經研究,決定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創建。

二、試點思路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以健全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為主攻方向,以增進農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基本前提,以台州市“三化十二制”為基礎,編制地方標準,充分發揮自治基礎、法治保障、德治教化的作用,全面實現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進一步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積極探索鄉村治理的新路子、新模式,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時代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為建設鮮甜xx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鄉村治理工作的領導,健全黨管鄉村治理的領導體制機制,發揮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作用,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2.堅持農民主體。充分尊重農民、依靠農民、組織農民,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作為鄉村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3.堅持三治結合。堅持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創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有效實現形式,推動自治、法治、德治聯動融合、共同發力。

4.堅持多方協同。綜合運用傳統治理資源和現代治理手段,推動政府治理、社會調節、村民自治良性互動,鼓勵引導社會和公眾共建共治共享,形成維護鄉村社會和諧穩定強大合力。

5.堅持突出重點。從實際出發,聚焦農民關心、社會關注的問題重點突破,從體制機制層面探索解決方案,形成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做法。

三、試點內容

圍繞中央、省、市“三治融合”八項主要任務,以人民羣眾需求為導向,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深化法治建設,突出德潤人心,激發自治活力,以“三化十二制”為引領,建立健全“三治融合”共生機制,不斷將創新實踐推向深入。

(一)自治民主化。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頭雁”作用,建強基層黨組織班子,夯實基層自治基礎,健全全民參與機制,拓寬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渠道,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提升村(社區)自治效能,進一步構建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自治體系。

1. 村級班子建設強化機制。對標“雙整”“兩全”要求,以“聚五力創五美”為主抓手,全力推進“爭星奪旗·和美共創”專項行動,使村黨組織成為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堅強戰鬥堡壘。嚴把村幹部素質關,擴大選人用人視野,全面落實村幹部“四化一提升”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村級“和合好班子”“和合好搭檔”等聯創聯評活動。深化“頭雁領航”工程,全面實行村主職幹部縣級備案管理,每年組織村黨組織書記進黨校輪訓,不斷提升村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全力實施“雛雁計劃”,組織村(後備)幹部進電大提升學歷,確保下一次村(社)換屆後實現全縣村“兩委”班子“一村一名大學生”目標。

2.“村民代表”履職規範化機制。以“省級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創建為契機,制定“一團三制度”,不斷規範村民代表履職能力。創設村民代表會議主席團,作為閉會期間的常設機構,明確主席團的產生方式和職責;創新村民代表議事協商小組制度,根據代表職業、專業和特長,成立若干協商小組參與專項事務的決策、管理、監督。明確不合格村民代表的情形和處置方式。設立特約村民代表制度,讓户口不在本村的村治精英發揮更大作用。明確村民代表履行職責、開展工作的主要制度,包括提出議案、調研視察、議事協商、聯繫服務村民等。建立申訴救濟制度,為村民代表正常履職做出保障。

3. 社會組織協治機制。充分發揮鄉賢、志願者、公益組織、婦女等特殊羣眾的作用,在鄉村治理、鄉村建設方面發揮“補位、輔位”作用。推進“三社”聯動,不斷完善“xx灣公益谷”,培育發展一批類型多樣、服務多元的社會組織,建立社會工作人才激勵機制,吸引培養一批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參與村居治理,提升治理水平。推進志願服務,以互助志願、公益慈善為重點,發揮各類“志願者工作室”的示範作用,培育壯大各具特色的志願服務隊伍,落實各項服務引導措施,建立積分制管理辦法,切實提高基層志願服務團隊聯繫村民、服務村民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名譽村主任”制度,選聘傑出鄉賢擔任“名譽村主任”,讓鄉賢成為村莊發展規劃者、特色產業引領者、優秀文化傳播者。由鄉鎮(街道)婦聯組織,村級婦聯主席、村婦聯執委組成“千名執委”婦女隊伍,以開展 “千名執委美家園”活動為載體,帶領廣大農村婦女積極投身到美麗庭院、垃圾分類、污水治理等鄉村建設中。

4.全科網格提升機制。探索網格員隊伍“四統一”建設,即統一配置、統一職責、統一管理、統一保障。按照一個網格“一長三員”要求,統一選配好人員,明確村書記側重抓好統籌協調,不再擔任網格長,其他村兩委幹部擔任網格長或專職網格員,村配套組織負責人和黨員骨幹擔任兼職網格員,組團聯村人員擔任網格指導員。建立職責清單,充分發揮網格在基層黨建、平安維穩、農房整治、項目徵遷、文明創建、營商環境等工作中的作用。實行村聘鄉管,由鄉鎮(街道)對“一長三員”進行考核,通過“紅黃灰”三色考評,獎優罰劣。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根據網格規模、工作任務等,將網格長報酬分為三檔,由縣財政統籌安排,撥到鄉鎮(街道)包乾使用。

(二)法治規範化。推進法治陣地建設,強化法治宣傳,倡樹法治理念,提升法治素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營造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治環境。

1.“三官一律師”機制。以實施“三官一律師”進村活動為契機,以民主法治村創建為抓手,深入開展“一村一居一警一室”建設。組織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進村居,建立聯繫點和聯繫户,面對面化解羣眾矛盾糾紛,強化對綜治專管員、人民調解員、社區矯正員、村民小組長等隊伍的業務培訓指導,形成治保、調解、巡邏、普法幫教、重點人員管控、羣眾工作“六位一體”的綜治維穩體系。進一步加強普法隊伍建設,完善基層法治宣傳陣地,建立健全村級法治講堂,因地制宜設立法治圖書角;推動農村基層多媒體普法建設,開設農村廣播普法欄目,提升“之江法雲”法治微信羣法律宣傳服務質量,為基層羣眾提供“指尖學法”;豐富基層法治文化生活,結合農村特點,利用各種傳統節日和法律節點開展多形式多渠道法治宣傳。

2. 和合大調解機制。大力推進“一中心、四平台”建設,建強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依託縣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加快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整合各類站所力量,強化資源共享、聯動處置,帶動“基層治理四平台”有效運行。開展“基層治理四平台”標準化建設,促進各部門移動端APP“七通八通”合併為“一通”,構建基層治理信息“一個口子進、一個口子出”機制,強化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分流交換、調度指揮、反饋督辦功能,實現縱向打通、橫向整合、協同共治。實行部門派駐鄉鎮(街道)的機構屬地管理,實現派駐機構與鄉鎮(街道)職權和人員力量深度融合,有效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工作。

3.“清廉村居”建設機制。通過建設四個“全覆蓋”,使基層治理體系更完善,基層政治生態更健康,為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的黨風、政風、村風、民風。深入推進基層黨員幹部警示教育。綜合運用清風宣講、庭審教育、全媒體等多種手段,將警示教育覆蓋到每一名村幹部。推進小微權力運行監督全覆蓋。落實“兩面清單”強化風險防控機制,制定村幹部廉潔履職“底線規則”,釐清小微權力邊界。推進村居“清風”巡察全覆蓋。聚焦基層黨組織建設、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土地徵收、扶貧惠農等重點領域,開展“清風”巡察。推進村居清廉文化陣地全覆蓋。依託本地厚實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山海農耕、海防漁旅、崇學重教文化中的清廉文化資源,構築富有地域特色的廉政文化風景線,進一步傳承清廉家風,打造清廉村居。

4. 村級黨組織主體責任彙報機制。建立健全村級黨組織主體責任彙報制度,形成“縣領鄉、鄉帶村”的三級主體責任報告體系,將主體責任壓力層層傳導到基層“最後一公里”,切實發揮黨建統領作為鄉村治理的最大政治優勢作用。因地制宜開展報告會,對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紀律作風建設、規章制度落實、維護羣眾利益等例行工作,開展常規報告。對工程項目推進、扶貧資金使用、基層社會治理等重點工作落實情況,開展專項報告。對中心工作落實不力、重複訪越級訪突出、黑惡勢力影響惡劣、清廉村居建設滯緩等難點,開展提級報告。

(三)德治風尚化。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大力推進“三鄉有禮”主題活動,在全社會形成普遍認同的理想信念、道德標準、價值尺度,形成以善束心、以德潤心、以文化心的社會風尚。

1.道德紅榜評樹機制。進一步深化“紅榜頌道德”主題實踐活動,建立完善“以禮育人”“以禮讚人”“以禮待人”“以禮化人”四項制度。堅持縣鎮村三級聯動,以層層民主推薦的形式評選各級道德紅榜人物。不定期為身邊好人送去“動態紅榜”;以新聞宣傳+文藝創作的形式謳歌禮讚身邊的好人;建立完善好人禮遇機制,讓好人有好報的思想深入人心;充分發揮好人的示範效應,邀請各級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作為形象代言人,參與鄉村振興、文明創建等活動。

2.文明測評機制。探索實施村級文明指數測評機制,建立科學完善的測評標準,從環境清潔指數、公共場所文明指數、人際和諧指數等各方面進行評價。廣泛開展村級道德評議、鄉風評議活動,建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團,重點吸納道德模範、先進人物、能人鄉賢等公眾人物擔任道德觀察員,擔任評議活動檢查員,對不文明行為進行通報,在村務公開欄進行公示,引導廣大羣眾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轉變;組織開展“移風易俗”主題活動和志願者服務活動,引導廣大村民破除各類陳規陋習,抵制大操大辦、薄養厚葬、人情攀比等不良現象,自覺踐行文明新風。

3.文化感召機制。搭建理論宣講、鄉風培育、文化服務、醫療服務、技能培訓五大平台,建立文明實踐中心+文明實踐所+文化禮堂三大體系,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建立“線上+線下”雙線運行機制。依託現有的文化陣地,在縣鄉村建立三級文明實踐活動陣地,依託掌上xxapp,打造文明實踐中心雲平台,通過“中心派單-網上亮單-站所點單-團隊送單-百姓評單”五步流程,實現線上線下雙線運行機制。推行“講堂+實踐”雙輪驅動機制。講堂式以講為主,讓村民通過“聽課”來接受教育;實踐式以實用為主,讓村民在“活動”中受到薰陶,做到富教於實踐,富實踐於教化。實施“宣教+服務”雙層推進機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以各類志願服務活動為基本形式,依託各種平台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4.“三鄉有禮”創建機制。以“文明積分”為手段,圍繞“評”“獎”“罰”“幫”四項舉措,實施“三鄉有禮”道德評議工作,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建立評議組織。通過村民代表大會的形式,選舉產生道德評議組織,制訂出台鄉風文明評分規則,按照“一户一檔”的形式,不定期對本責任區範圍內的村民進行道德評議,評議結果以積分的形式張榜公示。建立獎懲辦法。將文明積分與榮譽掛鈎,每年評選一次“最美家庭”,“最美家庭”享受宅基地優先安排、優先推薦入黨、參軍、評選各類好人,享受免抵押低息貸款等各項福利。文明積分排位靠後的家庭,予以全村公開曝光,取消各類評先評優資格;實施幫扶舉措。對評議出的反面典型,由道德觀察團確定一名幫教責任人,結對開展幫扶,幫扶方式採取談心、説教、調解的形式進行。

四、方法步驟

試點工作由縣委縣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縣農業農村局牽頭,會同組織、宣傳、統戰、民政、司法等部門共同推進,具體工作由縣農業農村局負責。

(一)組織發動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制訂xx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方案,各責任單位制訂具體工作計劃,成立xx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並安排專職人員;召開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會,明確責任,落實分工。

(二)試點開展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以基層社會治理“三治融合”為突破口,以深化平安建設為切入點,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集中精力打造一批可以移植和推廣的善治示範鎮(村),提煉“xx特色”。

(三)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制定出台符合實際並具有xx特色的'善治示範鎮(村)建設標準體系,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善治示範村建設。各單位按照職能分工積極有序推進建設內容,形成“邊建設邊督查、建設整改並行”的高效模式,年末進行評比選出一批成效好、有特色的的善治示範鎮(村)。

(四)總結完善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召開全縣總結大會,對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對好的做法和經驗進行歸納總結並上升到制度層面,形成長效機制,明確持續深化內容。

五、預期效果

(一)加強黨建引領。縣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更加完善,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更加濃厚。基層黨建的引領作用不斷髮揮、創新舉措,基層治理工作得到提高,廣大村民獲得感與幸福感全面提升。

(二)完善自治功能。通過引導農村基層組織、社會組織和村民個人有序參與農村發展事務,農村基層民主協商議事制度進一步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制度有效落實,村民自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進一步提升農民羣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水平。

(三)提升法治水平。農村基層幹部普遍運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解決農村改革發展穩定中遇到的問題,廣大農民羣眾自覺守法用法,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鄉村普法依法治理深入開展,民主法治村數量穩定增加,公共法律服務點實現“全覆蓋”,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效提高。

(四)發揮德治作用。通過有效推廣“紅白理事會、家庭聯盟會、道德評議會、鄉賢參事會”四個聯盟會,打造一批“村民説事”德治建設主陣地,持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文明風尚,依託村規民約等褒揚善行義舉,傳播鄉風文明正能量,在農村社會形成崇文厚德的新風尚。

(五)三年深耕見成效。通過鄉村有效治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層黨建和鄉村治理同頻共振、互促雙贏。建立健全考核評估機制,完善考核體系,形成村民代表履職規範化機制、村級黨組織主體責任彙報機制、“三鄉有禮”創建機制等幾個可看、可學、可複製的制度。鄉村治理內容逐步充實,鄉村治理手段不斷創新,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顯著改善,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形成鄉村有效治理與農村社會經濟全面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由縣委縣政府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委統戰部、縣農業農村局、縣司法局、縣民政局等部門組成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縣委書記擔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農業農村局,落實4名專職工作人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牽頭抓總,統籌規劃。各鎮(街道)和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有力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政策,落實專人負責,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強化培訓宣傳。依託xx鄉村振興學院開展鄉村治理知識培訓,充分運用報紙、電視、網絡和微信等各類媒介大力宣傳,總結提煉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中好經驗、好做法,大力宣傳建設過程中的先進案例和先進人物,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努力形成鄉鎮之間、部門之間、幹部之間比學趕超、力爭上游的濃厚氛圍。

(三)強化各項保障。統籌安排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經費,整合各級專項資金,各鄉鎮(街道)要把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大規範經費管理監督、審查審核力度,保證建設經費公開、透明和合理使用。同時,把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列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和平安綜治考核,納入對鄉鎮(街道)、部門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由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定期開展巡查,及時通報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對推進不力的單位進行約談。

社會治理示範村創建方案10

為推進我縣法治鄉村建設,實現鄉村依法治理,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按照縣委、縣政府轉發的《進賢縣普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在全縣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xx-20xx年)》(進字〔20xx〕13號)、中共進賢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印發《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實施方案》(進法委發[20xx]8號)和省市關於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建設活動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省委十四屆十二次全會精神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推進依法治村,完善村民自治,增強農村基層幹部的法治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提升羣眾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不斷提升全縣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水平,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二、總體目標

(一)農村基層民主更加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更加完善,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發揮作用,農民參與民主協商、民主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權利得到尊重和保障。

(二)努力實現涉農法律制度更加完善,鄉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健全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以及各項規章制度更加完善,農村幹部羣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明顯提高,鄉村(社區)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到 20xx年,逐步實現“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全覆蓋,切實做到提質增效。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全覆蓋。

(三)到 20xx 年,鄉村(社區)法治可信賴、權利有保障、義務必履行、道德得遵守,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社區)社會和諧穩定開創新局面,鄉村(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法治鄉村(社區)建設成效顯著。

三、建設名單

在全縣各鄉鎮(含城市社區管委會)各選取一至兩個美麗鄉村建設樣板村,作為“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示範點,名單如下:

白圩鄉白圩村、長山晏鄉五橋村、李渡鎮文豐村、文港鎮周坊村、温圳鎮羅家村、下埠集鄉港東村、羅溪鎮三房村、張公鎮邵窩村、七裏鄉羅源村、前坊鎮桂花村、三陽集鄉三陽村、三裏鄉新強村、梅莊鎮新瑤村、二塘鄉新源村、鍾陵鄉三岸村、南台鄉上塘村、池溪鄉池溪村、民和鎮鳳嶺村、山前村、城市社區管委會青嵐社區、濱湖社區。

四、建設內容

(一)加強黨的領導,突出黨建引領

1、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加強村(社區)基層組織體系建設。積極推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一肩挑”和村(社區)“兩委”成員交叉任職,選優配強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推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

(二)加強自治建設,完善自治機制

2、完善民主選舉。嚴格依法選舉產生村(居)民委員會、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村(居)民小組長,村(社區)宣傳換屆選舉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到位,選舉程序規範、合法、公開,選風選紀良好,村(社區)組織選舉結果符合規定。

3、推進民主決策。村(社區)重大事項決策實行“四議兩公開”。堅持村(居)民會議制度、村(居)民代表會議制度等民主決策相關制度,會議記錄、工作資料完整、規範。

4、強化民主管理。健全村(社區)各種工作制度,嚴格落實印章管理制度、村(居)務公開制度、民主評議制度等民主管理相關制度。

5、加強民主監督。村(居)務監督委員會認真履行職責,作用發揮明顯,村(居)務決策、財產管理、工程項目等情況得到有效監督。

6、規範民主協商。實施基層黨組織領導、村(居)民委員會負責、各類協商主體共同參與的協商工作機制,合理確定並細化協商內容,定期研究協商中的重要問題。

(三)加強法治建設,提升法治能力

7、提升法律服務水平。村(社區)建有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配備法律顧問,重大事務積極徵詢法律顧問的意見建議。及時瞭解羣眾法律需求,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務。

8、加強法治宣傳教育。運用多種載體和形式學習宣傳憲法、黨內法規及與羣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集中學法,村(社區)積極培養“法律明白人”併發揮作用。

9、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建有功能完備、設施健全的法治講堂、法律圖書角、法治志願者隊伍、法律顧問工作室、法治宣傳欄“五個一”,通過以案釋法、法治文藝演出、法律講座、法律圖書角、法治文化陣地等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建設村(社區)法治文化,因地制宜推廣“村民説事”、社區“法律之家”“幸福圓桌會”等做法,打造基層普法和依法治理有效的法治文化陣地。

10、深化基層依法治理。村(社區)依法決策、依法辦事,堅持在法律框架內管理公共事務。

11、推進移風易俗工作。通過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完善紅白理事會、評選星級文明户等,改善不文明行為,培育文明新風。

12、推動基層志願服務。統籌發揮社會力量在村(社區)治理的協同作用,培育壯大村(社區)志願者隊伍,在開展公益活動的同時,對羣眾進行法律和道德宣傳教育。

(四)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羣眾安居樂業。

13、國家各項惠農利民政策得到落實,依託鄉村自然資源、人文稟賦、鄉土風情及產業特色,發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傳統文化、餐飲、旅遊等休閒產業,村民收入持續增加,無貧困人口,經濟社會發展在當地處於領先水平。

14、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健康發展,公共衞生、合作醫療制度完善,村民關係平等和諧,羣眾安居樂業。

15、村容村貌綠化、美化、淨化,人與環境和諧友好,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提升,滿意度不斷提高。

五、建設步驟

(一)動員部署。各鄉鎮(城市社區管委會)要擔負起組織領導責任,及時向村(社區)傳達建設活動要求,並動員一切力量,參與到“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設工作中來。

(二)建設階段。鄉鎮(城市社區管委會)要指導所轄村(社區)制訂切實可行可操作的實施方案,細化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工作措施,凝聚建設工作共識,確保建設活動取得實效。各建設村、社區要按照建設標準、命名辦法紮實開展建設活動,在10月上旬前完成建設任務。縣司法局、縣民政局將加強對建設工作的督促與指導。

(三)驗收和複核。10月下旬,縣司法局、縣民政局將按照建設指導標準對各鄉鎮建設的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進行檢查驗收,經驗收為合格的建設村(社區),作為示範建設點,帶動其它村(社區)“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設工作的開展。未完成建設任務的鄉鎮將扣除當年高質量考核中相應分值。

同時,按全國和江西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命名管理辦法,對示範點按“堅持保證質量、發揮實效、示範引領、動態管理原則”進行管理,縣司法局每年六、七月份進行一次檢查,每兩年省市普法辦對已獲得全國和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稱號的村(社區)進行復核,經複核合格的保留其稱號,經複核為不合格的,撤銷其稱號,並扣除當年高質量考核中相應分值。

六、工作要求

(一)強化領導。各鄉鎮、城市社區管委會要充分認識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精心組織實施,提升基層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持續推進。各鄉鎮、城市社區管委會應按照建設工作指導標準,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後要紮實推進,認真落實,按期按質完成創建任務,確保建成一個至兩個有特色、有亮點、可複製的“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設示範點。其它村、社區也要參照創建標準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設,確保創建工作持續推進。

(三)加強指導。各鄉鎮、城市社區管委會要探索村(社區)特色,總結先進經驗和做法。縣民政局、縣司法局對“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設情況進行指導驗收,擇優申報推薦參評全國、省級以上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

(四)動態管理。對經驗收為合格的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和已取得國家、省、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稱號的,要採取定期不定期明察暗訪、學習觀摩等形式進行復核,複核結果納入全縣高質量目標內容進行考核,確保創建工作的嚴肅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