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休閒農業情況彙報

來源:文萃谷 1.06W

發展休閒農業,對於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推進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休閒消費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一直以來, xx-xxx定位於旅遊、休閒、宜居xx-x建設,將發展休閒觀光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現將近年來發展觀光農業情況彙報如下。

市休閒農業情況彙報

一、生態觀光農業的現狀

截至2011年,我街道已發展休閒農業企業8家,有從業人員82人,2011年實現接待遊客24萬人次。轄區內較具規模的“xx人家”為例,“xx人家”是我辦事處xx村,以豐富的自然景觀為依託,總投資700萬元,佔地面積105畝,職工人數達到45人,日接待能力為800人。2011年共接待遊客20萬人次,隨着人氣的不斷提升,規模建設的不斷完善,周邊環境的不斷美化,“淥水人家”將稱為我市重要的農業休閒觀光園區。

二、休閒農業發展的條件

xx轄區內共有村、社區13個,境內xx景區森林茂盛、風景優美、空氣清新,自然資源豐富;緊靠城區、交通便利、遊客眾多,為旅遊發展打下極好的基礎。為擴大市場需求、提升景區品質,辦事處將以文化景區建設為契機,將休閒農業打造成西山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xx村xx人家的生態農莊項目和民俗風情園已對外開業,

並建成了面積150畝農業公園。隨着人氣的不斷提升,正愈來愈成為世人關注和嚮往的地方。在抓好接待服務型的山水人文旅遊同時,積極發展農事參與型的休閒旅遊,形成了以五里墩村“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為主要內容的“農家樂”為重點的休閒旅遊點。

三、休閒農業存在的問題

一是定位不明。轄區內各地建設了多種類型的休閒觀光園區,但由於缺少整體的規劃和有效的指導,對建設的休閒觀光園沒有正確的定位,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發性。同時由於沒有統一規劃設想,儘管開發點較多,但分散,未連點成片,不能形成規模效益

二是資金不足。缺乏資金、投資小、以家庭作坊形式為主,規模小、設施簡陋、內容單調。這樣,一方面因檔次低而造成社會知名度不高,吸引力弱;另一方面因內容少,容易受農業季節性瓶頸制約而造成資源閒置,利用率不高,效益低下,帶動力弱。

三是特色不濃。農業觀光園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是它的特色農業。目前,大多數觀光園主要以釣魚、娛樂、餐飲為主,缺乏長久發展的特色農業基礎,容易出現盲目和重複建設。

市休閒農業情況彙報 [篇2]

嵐皋縣轄8鎮9鄉188個行政村,總人口17.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6萬人,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境內風光旖旎,既有蜚聲海內外的國家4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南宮山,大巴山最大的高山草甸省級森林公園——神河源,還有享有“西北第一漂”美譽的國家3A級景區——嵐河漂流,更有景緻別樣的“陝南新九寨”——千層河、壁立千仞中國最大天然蠟燭——蠟燭山,人文景觀不勝枚舉,生態旅遊蓬勃發展,“嵐皋特色”已成為陝西乃至全國旅遊發展的基本模式。

一、休閒農業的基本情況與建設成效

近年來,我縣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田園景觀,順應迴歸自然、休閒養生的消費潮流,大力實施“發展綠色產業,打造旅遊品牌”發展戰略,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企業帶動,着力發展以鄉村民俗、人文資源、自然生態、林果園等為主題的多類型休閒農業,取得了驕人成績。目前,我縣共有“巴山人家”農家樂等休閒農業實體395家,建成四季楊家院子、溢河宏大、佐龍長春等休閒綜合服務區,其中四季頭橋村楊家院子和溢河鄉宏大村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精 1

心打造的“南宮山富鋅富硒茶”、“南宮山臘肉”、“南宮山雪魔芋”等系列特色旅遊商品走俏市場,基本形成了“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健全的休閒農業產業鏈。據統計,休閒農業從業人數5675人,其中農民從業人員達3520人,全縣休閒旅遊農業總收入8900萬元,農民人均從休閒農業中獲取收入489元,休閒農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二、存在問題

1.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地方財力十分有限,農民收入低,加之農村金融發展滯後,休閒農業發展缺少資金和項目支持。由於投入不足,致使休閒農業基礎建設滯後,休閒農業賴以發展的主導產業規模小,限制了休閒農業的規模發展。

2.思想認識不到位。少數部門和鄉鎮對休閒農業存在模糊認識,沒有認識到休閒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建設新農村的有效途徑,沒有認識到發展休閒農業是帶動餐飲、住宿、物流、商貿等服務業發展,擴大農民就近就地轉移就業的有效抓手。由於認識不深,致使政府引導乏力,休閒農業資源不能得到科學利用,產業規模效應難以提升。

3.發展層次低。目前,休閒農業僅停留在農民投入主體的“農家樂”建設層面上,缺少休閒農莊、休閒示範園,休閒農業資源未能充分利用,採摘等農作體驗功能未能發揮,限制了 2

休閒農業做大做強。

三、思路與建議

(一)發展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國家級生態縣和中國旅遊強縣為主線,以迴歸自然、體驗農味和休閒觀光為特色,以完善和服務於旅遊業的發展為重點,充分展示鄉村自然山水、農耕文化、民族習俗、農家生活等特色,讓遊人進入天然、野趣、清新、恬靜、自然的五彩世界,欣賞和體驗山水畫、田園詩、民俗歌、生活曲,享受農家的休閒、娛樂、飲食等傳統活動,達到享受自然、親近自然、陶冶情操、舒展身體、放鬆自我的目的,突出抓好休閒農業示範點、休閒農家和旅遊產品開發,力爭到2017年,在公路主幹線、縣城郊區及景區周邊建成以田園欣賞、農業體驗、生態休閒為重點的旅遊農業示範點8個,新發展“巴山人家”農家樂300家,休閒農業產業年總收入達到2.5億元。

(二)發展建議

1.堅持規劃先行,在政策引導上下功夫。發展休閒農業要因地制宜,搞好規劃,做到四個結合,即與人文景觀、自然資源相結合、與農產品生產基地、生產加工企業相結合,與農村集鎮化建設相結合,與重點旅遊景區(點)結合。

2.抓好市場營銷,在人才培育上下功夫。要大力提升廣大

村民的文化素質,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識和開放意識,培養文明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加強鄉土人才的培養,提高鄉土人才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平台,切實抓好休閒農業示範點和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推介,讓遊客在農業觀光、採摘與農作體驗中瞭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

3.提升服務水平,在規範管理上下功夫。要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制定服務標準,開展質量進行評定,實行休閒農業服務實體“星級”管理,提高休閒農業遊的服務質量和水平。要加強鄉村環境整治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營造舒適、安全的旅遊環境。

4.加大投入力度,在資金整合上下功夫。要整合涉農、涉旅項目,捆-綁項目資金向休閒農業傾斜,切實抓好休閒農業基礎建設。要制定扶持休閒農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引導民間資本、信貸資金向休閒農業聚合,形成休閒農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