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母親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文萃谷 2.89W

《懷念母親》一課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思念”,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關於懷念母親的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閲讀參考,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範文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範文一

新學期伊始,學校舉行第一輪聽評課。每位老師都在認真的準備着。我執講《懷念母親》一課。選這課的原因是因為文章感情深厚,語言凝練,字字句句都含着淚含着情。並且文章首尾照應,主線明瞭,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對生母的懷念、愛慕,以及對祖國的崇高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如果能上好了,我想學生肯定會滿含激情、熱淚於課堂上,但是結果並不理想。從導入到初讀,應該説非常到位。課堂氣氛,學生的情緒都被引入了一種沉痛憂傷的氛圍當中。可隨着課堂的深入,學生卻離文章越來越遠,到最後下課有種不了了之、虎頭蛇尾的感覺。

縱觀整堂課,我想主要是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沒有做好。在精讀課文時,我採用了抓住重點語句來深入體會作者對生母和祖國母親的思念、愛慕之情。由面過渡到點這是正確的。但是學生找出體會最深刻的語句後,我在引導學生讀時,卻不夠深入,如:學生找的這句話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問學生:作者想對自己的母親説些什麼?生略思:作者想説,媽媽你回來吧!如果當時,我藉着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帶着悲痛的語氣再讀這句話,全體學生再齊讀,肯定會深受感染,課堂氛圍也會更好。通過這點,我想:及時抓住有利時機,有效問題,咬定青山不放鬆,深入引導、朗讀、體會是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之一。再者,抓住重點語句精讀文章時,學生找了很多自己認為感動的句子,我不分重點平均用力,結果既浪費時間,又感受不深。我想一篇文章兩三處深入體會挖掘即可。

不同感情基調的文章教師在講課時,應用不同的語氣、語調、不同的表情,這也有利於讓學生正確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顯而易見,《懷念母親》文章,應該説非常到位。這篇文章,教師應帶着憂傷、深沉的語氣去讀文章、講文章,讓學生受到感染和薰陶。

另外,教師在課前認真備課,滿懷信心的去上課,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的讀課文,以及教師的內在修養,把握馭駕課堂的能力,都是上好課的重要因素。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範文二

教完著名作家季羨林先生的作品——《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充分表達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字裏行間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人思潮澎湃,情緒跌宕起伏。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繫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課堂上,學生圍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問題,抓住“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

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等等句子,在讀中感悟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本節課還存在着一些遺憾之處,比如:因為課堂容量過大導致課堂教學中的溝通合作、再次朗讀感悟等方面有些欠缺。我的教學機智也需要進一步加強。比如:課堂上由於頻繁的表揚學生,使得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表揚語出現重複,沒新鮮感。但我會不懈的努力,因為追求無止境。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範文三

如釋重負,課堂上沒有出現大的紕漏,按照我的預設完成了教學任務。不過我自己都有些啼笑皆非,因為我這裏説的是“我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是否完成了學習任務呢?這個問題不可以深究,因為一深究,我就羞赧至極了!

首先介紹下這堂課的背景,這是一節接受市教科中心進行教研評估的一堂課。為了學校,因此,這堂課我還是比較重視的!

《懷念母親》是季羨林老人寫的一篇懷念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散文詩。因此,文章特別“散”。當然,以前我是一直不愛教這篇文章的。孩子們太小,不容易理解季老的感情。

這次我不得不靜心讀讀這篇文章了,讀過了,也愛上了!文章寫得多好啊!“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對我説,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是她的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她又説,晚上還有一趟車,説不定他會回來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於地下的母親,真想哭!

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房東的孩子只是在外讀書,房東太太就對孩子如此思念!而作者呢,6歲就離開了母親,她該是如何分分秒秒思念着孩子呢?她該是如何度日如年呢?或許,她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與孩子相見!但是,可憐的母親,終究沒見到孩子一面,就匆匆離開了人世!母親是帶着相思離開的,母親是帶着不捨離開的,母親是帶着牽掛離開的,母親也是帶着悔恨離開的……想到這些,季老怎麼不肝腸寸斷呢,悲痛欲絕呢?此時我終於理解了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這是作者真實的心理,沒有誇張,沒有矯情,這是一個孩子對過世母親最真的愧疚和悔恨!

文章中如這樣的例子太多!這次,我終於理解了季老的這篇文章!我終於讀懂了作者的感情!

那麼,我的教學中是不是非要孩子們理解這樣的感情呢?我想,以我的經歷,我都經過了這麼多年才懂,孩子們怎麼能懂呢?但是我可以找尋另一個突破口,通過對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懷念之情,讓孩子們明白,要珍惜自己的父母,愛戴父母,要熱愛祖國,時刻把祖國放在心中!

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我調整了教學感情的着落點。我要讓孩子們受到薰陶,愛父母,愛祖國,而不是去理解和季老的懷念之情感到底有多深沉,有多細膩!這樣,我不再感覺這篇課文的內容太散,孩子們學習起來過難。

在今天的課堂教學中,我犯了一個低級錯誤,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多教學環節是不落實的。我帶着孩子們跑啊跑啊……當然這樣的教學效果無庸質疑——不咋樣!

上完課,慚愧不已,我上課的時候急什麼呢?應該踏踏實實走好每個教學環節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