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母親2015優秀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3W

  一、 走進作者

懷念母親2015優秀教學設計

1、 出示季羨林圖片。 他是誰?五年級時咱們學過他的一篇文章是什麼?

2、 這季羨林究竟是何許能人,誰願意把課前查找的作者簡介與大家分享。

3 、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

1 、自由大聲地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詞,請作上記號。遇到感受特別深的地方,可在旁邊作批註。

2 、檢測自讀情況。出示詞請生齊讀。提問“可見一斑”是什麼意思?

3 、請再快速瀏覽課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麼?

  三、講讀課文

1 、出示他感悟母愛的句子。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了些什麼?(板書:崇高敬意、真摯愛慕)

2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師範讀第二自然段。請生用心體會季羨林的內心感受。

3 、體會到了什麼嗎?如果讓你們把這長長的感受歸納成一個詞,你會用什麼?(悔恨)

4 、非常準確,再讀讀,想想你從這段的哪些語句裏感到這種悔恨?

出示:“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1) 請問什麼叫“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又是什麼意思?

(2) 聯繫上下文,想想為什麼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的,這更深的背後是什麼?聯繫自己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是呀,我們都會產生對媽媽無盡的思念。 此刻,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讀懂這一段更為痛苦的文字:

出示《賦得永久的悔》片段。

過渡:深愛着母親,卻又極少與母親在一起!請全班同學用朗讀表現出季羨林心中的劇痛。

5 、 “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

你知道作者有什麼願望嗎?出示資料 。 一起來讀讀這幾個句子。(出示)在季羨林看來,缺少了母愛就會靈魂不全。缺少了母愛,就會缺少了什麼?(缺温暖,缺關懷)

由此,一想到母親,就會淚流不止。請問季羨林一想到母親,眼前就會浮現出哪些畫面呢?(生説)

此時千般悔,萬般痛,都化成了一個詞――“悔恨”!這份“悔”這份“恨”,無時不在,不處不在,它更滲透在這些字裏行間。讓我們把此“悔恨”帶入文中讀一讀吧。

  四、一哭在心,處處觸景傷懷

1 、過渡:這“悔恨”的背後其實是對母親深深的愛啊!你們能從文中的日記中找到這樣的一日嗎?

2 、請同學們自由讀這則日記。再找出這段能概括作者心情的一個字眼。是――“哭”字。

作者為何而哭呢?

3 、小練筆:現在,請你展開豐富的想象,從以下的場景中任選一個,想想“我”的母親在等待的過程中都做了些什麼。注意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和語言的具體描寫。(廚房裏、房間裏、院子中、我兒時嬉戲的小溪旁、村口、菜地裏)

母親在,她。

全班交流。

3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是在夢裏,季羨林也是在尋着母親,讀:(夜裏夢到母親--- 什麼地方去了。)

在夢裏,季羨林看清楚母親的樣子了嗎? 你是從哪裏知道的?

出示: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1) 有誰知道“悵望灰天”是什麼意思?在這句話中,作者用了哪個字,告訴我們他沒有看清母親的樣子?

(3 )為什麼母親的面影對於季羨林而言是不清楚的呢?誰能聯繫全文來談談?

  五、聽寫關鍵詞,總結學法

老師挑選了文中的幾個詞語,考考大家,立即聽寫: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淚流不止、悵望灰天。

對照關鍵詞串説全文。這種藉助關鍵詞來表達內心情感的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六、小結,開啟下文。

教學反思: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充分表達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字裏行間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人思潮澎湃,情緒跌宕起伏。反思此課,認為以下兩點較為成功:

一、活用文本

其實這是一篇對於六年級的孩子而言,在內容理解上,在文體把握上都較為困難的篇章。在備課時,我就在想,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相比而言,孩子們當然是對前者更為熟悉,因為孩子對於生身母親的感知更為具體。基於這樣的一種思考,於是我想對文本進行一次活用,源於文本,又稍高文本的一種嘗試。既然這本就是一篇季老先生的碎碎念,那麼我就來個整合,從而我決定上第一課時,把本篇課文中回憶生身母親的'部分全部歸到一課中圍繞着“悔”進行串講。

二、拓展延伸

我喜歡教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為什麼季老會對生身母親心懷無盡的悔恨,那就得知道過去的他,就得讓學生走進季羨林的成長足跡,走進他的內心,循着他的心跡,才能帶領學生真正領悟季羨林心中的那份至深無法磨滅的“悔”。於是,在課前,我先找來很多季羨林小時候和母親在一起相處的快樂時光的資料,和學生分享。然後在課堂上,大量補充,鏈接了《賦得永久的悔》,讓學生明白作者對母親的悔恨,再讓學生反覆地讀,從讀中體會到了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於是,文本就變得有血有肉,變得立體而非單薄平面了。但是,在課堂交流小練筆時,沒有交代課前與學生交流過的相關資料,造成了聽課老師的不解。另外,讀的範圍不夠廣,讀的程度還不夠深,應讓孩子一遍一遍的情感朗讀,自己去體會文字背後的藴意。因為總有一些東西,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領悟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