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便計算教學反思三篇

來源:文萃谷 2.27W

引導語:反思,能讓人更好的進步,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精選整理的一些關於簡便計算教學反思的範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三篇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

  1:

關於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上課效果還不錯,可是作業中稍稍轉彎就出現慘不忍睹的局面。曾經我把它定論為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不夠,卻始終沒有從教師角度去反思,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裏?由於準備的內容和新授的知識練習密切,學生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新授的問題就迎刃而解,這樣會大大地縮國小生思維的空間,教學這個載體的作用如何發揮呢?又怎樣來培養學生的高層次深度的思考?第二:新授內容的學習有老師幫助檢索有關的舊知,離開教師,學生是否能獨立解決問題呢?學生自己選擇信息檢索舊知的能力怎樣培養?所以有的學生就會説:“哦,簡單,簡單!”上課都聽得懂,回家自己做練習就困難了 ,經過反思與揣摩後,,我認為在教學關於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應從下面幾點找手。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習的遷移。

對於國小生來説,運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由於思維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分析能力偏低,觀察也難於顧全大局,只着眼於數字。學生對於類似題目還是容易混淆。只注意數字,不注意運算符號和根據何種運算定律

好在學生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對加法和乘法的一些運算規律已經有所瞭解,這是搞好本單元教學的有利條件。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扮演數學醫院醫生的角色,讓他們給就醫的“病人”看病和開具藥方,

例如:我出示:(1)125×( 8+10)=125× 8+10

(2)(25+7)×4=25×4×7×4

(3)(25×7)×4=25×7×25×4

(4)35×9+35=35×(9+1)

學生把每題的錯例都剖析的清清楚楚, 這樣就幫助學生把這些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促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本單元教材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關注數學的現實背景,從社會生活中來,到社會生活中來,到社會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教學回歸社會、迴歸生活的願望。因此,領會教材這一意圖,用好教材,藉助數學知識的現實原型,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所學運算定律,構建個性化的知識意義。進而,憑藉知識意義的理解,也有利於所學運算定律的運用。

3、注意體現算法多樣化、個性化的數學課程改革精神,培養學生靈活、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

對於國小生來説,運算定律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於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也為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教學時,要注#from 本文來自大學聯考資源網 end#意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質疑。相應地,老師也應發揮主導作用,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

4、在各種教學中,其實我們要注意運用整合觀念,從整體來觀察。我們的教科書知識顯得有點零散,不利於學生的整體思維。因此,象簡算這種題目,我們可以把各種簡算題型分類整理,讓學生從整體認識到個別比較,加深簡算的印象。我想,這也許更利於學生的學習與思維吧?

  2:

簡便計算是國小計算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簡便計算應該是靈活、正確、合理地運用各種性質、定律等,使複雜的計算變得簡單,從而大幅度地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

首先,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記住常用數據。如25×4=100 、125×8=1000

5×20=100 ,以及其他的可以湊整的數。

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是學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根據以前的教學經念,學生在真正的計算中是不會自覺的用乘法分配律的。比如有一種校服,上衣每件65元,褲子每條35元,一個班有41個同學,一共要付多少元?學生會列出兩種不同的算式,65×41+35×41或(65+35)×41、通過計算,使學生知道用(65+35)×41這種方法簡便、也就是滲透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我在教學這部分知識時,學生確實很難達到自覺地運用乘法分配律去計算,特別是一些變式就更加的困難了。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學生沒有自覺觀察算式特點的習慣。學生對於計算的目的是得到答案,而忽略了計算的過程,這也跟我平時的教學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有這樣一道題44×25,讓學生做,學生做出了兩種答案:①、44×25=40×25+4×25=1000+100=1100;②、44×25=11×(4×25)=11×100=1100。我請學生分別介紹了他們的想法,他們説:第①種是把44分成40+4,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讓他們分別同25相乘;第②種則將44分成4×11,然後利用乘法交換率和結合率,先把4與25相乘,最後再乘11。

聽完學生的介紹後,我進行了總結,首先肯定了兩種答案的正確,然後對兩種答案進行了分析:兩種答案的共同之處在於都發現了4與25相乘非常簡便,可以湊整。於是想方設法對44進行分解,因此都把握住了這道題的關鍵,所以都是正確的;兩種解法的區別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種解法是用加法進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律。第②種解法用乘法進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簡便運算的思路會有很多,只要把握“湊整”這個解題關鍵,正確、合理地使用運算定律,就是正確的

  3:

對於國小生來説,運算定律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於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也為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

一、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促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本單元教材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關注數學的現實背景,從社會生活中來,到社會生活中來,到社會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教學回歸社會、迴歸生活的願望。因此,領會教材這一意圖,用好教材,藉助數學知識的現實原型,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所學運算定律,構建個性化的知識意義。進而,憑藉知識意義的理解,也有利於所學運算定律的運用。

二、注意體現算法多樣化、個性化的數學課程改革精神,培養學生靈活、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簡便運算的思路會有很多,但是,只要把握“簡便”這個解題關鍵,正確、合理地使用定律、法則,就應該是正確的。簡便計算不僅要求學生能明確運算順序,正確計算,而且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覺,能夠進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夠進行簡便運算的部分,併合理地進行簡便運算。

課堂上我們可以通過練習,引導學生總結出一些常見的簡算數對象“25和4”、“125和8”、“5與任何偶數”以及其他的可以湊整的數,同時使學生對簡算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甚至有些學生有了對簡便運算的直覺。讓學生認識到簡便計算更好算,不知不覺地把這種方法運用到了其他的地方比如其他計算、應用題的計算、現實生活等等,從而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從課題和課本原有知識出發,又不拘泥於教材,跳出常規數學教學的框框, 課後讓學生考慮“88×125”,第二天學生彙報了兩種答案:

①、88×125=80×125+8×125=10000+1000=11000;

②、88×125=11×(8×125)=11×1000=11000。

我請學生分別介紹了他們的想法:第①種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率,讓他們分別同125相乘;第②種則將88分成8×11,然後利用乘法交換率和結合率,先把8與125相乘,最後乘11。

兩種答案的共同之處在於都發現了8與125相乘非常簡便,於是想方設法對88進行分解,因此都把握住了這道題的關鍵,所以都是正確的;兩種解法的區別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種解法是用加法進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率,第②種解法用乘法進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換率和結合率。方法不同卻有異曲同工之處。

簡便運算是靈活、正確、合理地運用各種定義、定理、定律、性質、法則等等,改變原有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通過簡便運算要大幅度地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使複雜的計算變得簡單。也就是説:變難為易,變繁為簡,變慢為快。最重要的是靈活、合理地運用各種定義、定理、定律、性質、法則。尤其要強調“靈活”、“合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