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1.9W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文章記述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環境惡劣,施工條件異常艱苦的情況下,西部建設者們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個個世界級難題,攻克了國際性技術難關,創下世界鐵路建設奇蹟——那就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風火山隧道貫通的經過。下文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教學反思範文!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教學反思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一篇充滿了昂揚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氣概的文章。文章教學的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弄清建設者們在貫通風火山隧道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是如何克服困難的',從中感受建設者無私奉獻、樂觀向上和科學創新的精神。課前我佈置學生查找有關青藏鐵路與西部大開發等方面的資料,學生們很積極地蒐集了有關青藏鐵路的資料,彙報交流的時候也興致勃勃,講起來滔滔不絕,由於時間關係,課上交流不是很多,單也為學習本課做好了鋪墊。教學中我始終把握略讀課文的特點,緊扣閲讀提示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自己的教學,有不少缺憾,有不少的問題困惑着我。

我在備《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一課時,就發現該課中難理解的詞語特別多,例如:“分外妖嬈、猙獰、杯水車薪、始料不及”等,這些詞語對理解課文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起初,我想把這些難理解的詞語單獨抽出來佈置學生回家查字典,先從字面上理解詞語意思。以前也試過這種方法,可到了正式講課要理解詞語時,學生就只會拿着從各類詞典上抄來的答案照念,他們是否真正理解詞意?能否將其運用到習作中?這些都是未知數。

鑑於之前的做法不甚妥當,我便嘗試改進,決定在授課過程中穿插講解詞語意思,嘗試讓學生學會使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猜測詞意。可這樣一來,課堂教學時間會大大流失,一節課下來,學生也只是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理解了幾個詞語的意思,而重點句子的理解和情感的昇華並不到位。這樣一來,一篇略讀課文就要分成一個半課時甚至兩個課時。這就有悖於略讀課文的編排意圖了。

又如我在實踐中也發現了問題:學生只是一味套用前面課文中學到的一些精神、品質、道理等。比如説《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一課,當我問及“建設者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時,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堅強不屈”。此外,就再也找不出詞語來談感受、談體會了。更讓我覺得納悶的是考試時的基礎題往往就會考到略讀課文中的四字詞語,如果老師不講,學生全然不知這些詞語是從哪出來的。

教學中我還嘗試過在學習課文前讓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哪怕是一個字或一個詞。可我發現學生在老師期待的目光下提出的問題都是很簡單的,要麼是課文註釋中有答案,要麼是前後文有答案,要麼是常識性問題(比如“拉薩在哪裏”),要麼是自己早已理解的詞語仍要提出來給其他同學做答。真正能提問題、會提問題的學生屈指可數。

總之,我感到略讀課的教學更難把握,上成精讀課成了常事,怎樣上好略讀課,還有待我們不斷改進嘗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