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折扣》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4.32K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折扣》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折扣》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六年級《折扣》教學反思 篇1

“折扣”是六年級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百分數”內容中的一節知識。折扣也叫折率,它要求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生活實際中有着廣泛的應用。讓學生理解折率,是本節課的核心內容,是學生正確解決折扣問題的基礎,設計教學環節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價的85%出售”這一關鍵知識點,引導學生溝通折數與分率、百分率之間的聯繫,使學生能順利地建構新的知識。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進行集體討論:

⑴同樣價格的商品,打一折便宜,還是打九折便宜?你是怎樣想的?

⑵小明的父親要買一部手機,發現同品牌、同型號的一款手機甲商場打九折出售,乙商場打八五折出售,哪個商場售價便宜?你是怎樣想的?

⑶一輛自行車和一台電視都打八折出售,它們有什麼異同點?

這幾個問題之間較好地順承了學生的認知,使之溝通了折率與原價(單位“1”)之間的聯繫。在學生通過自學具備了自身解答的認識基礎後,讓學生憑藉知識與技能的遷移,解決p97例4的問題。如:誰能説説你是怎樣解答的?(生:打八折就是現價是原價的80%,原價是單位“1”,單位“1”已知,要求買這輛車用了多少元,就是求180的80%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式:180×80%=144元。)師: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生:少花了多少元?)誰能回答這個問題?使學生明白:原價是單位“1”,用原價×折率=實際售價。原價×(1—折率)=降低了多少元。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我又提出瞭如下問題:“原價每袋2元的某種牛奶,正在搞促銷活動,甲商店每袋降價15%,乙商店‘買四送一’,丙商店每袋打八八折出售。小明要買5袋牛奶,從哪個商店買便宜?”通過小組討論,學生一致認為:因為88%>85%>80%,所以買5袋牛奶從乙商店買最便宜。培養了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六年級《折扣》教學反思 篇2

1、以逛商場為整節課的主線,脈絡清晰,不會給學生和聽課者有雜亂無章的感覺,同時,例題的設計,我適時地結合生活情境和學生的認知發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自己都好象有這樣的經歷一樣,又是幫助老師解決問題的,解決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與樂趣。

2、強調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好的數學問題,是激活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教學中,不斷地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很好地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學生掌握髮現折率與百分比的相互關係的前提下,分別提出了“求現價、求原價、求折率”等一系列問題,使學生不斷地理解折率表示的是現價與原價的關係這一核心內容。

3、注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情景的設計貼近生活,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學習數學、應用數學,豐富學生的解題策略,為學生創設了展示智慧、發揮潛能的空間,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並且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不足之處:

個別學困生還是有理解較慢的情況。由此看來,教師應在講授新課前,適當增加對百分數應用題的複習。

六年級《折扣》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百分數的知識基礎上教學的,折扣問題實質上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與我們的生活聯繫十分密切。

成功之處:

1、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本着數學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的原則讓學生深入理解折扣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於折扣並不陌生,每當節假日商場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打折促銷活動,藉此很自然導入課題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也對學習的內容充滿了興趣。

2、課前學生僅限於知道打五折就是計算原價的50%是多少錢,但是對於其它折扣的具體意義還比較模糊,比如部分學生認為10%就是十折。這節課通過具體的活動使學生明確打五折就表示現價是原價的50%,七五折就表示現價是原價的75%,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3、讓學生區分打折雖然是優惠,但是優惠的折扣與打折的折扣不同也是本節課的重難點之一。通過學習學生都明確了七五折雖然表示現價是原價的75%,但是優惠的折扣是25%,也就是便宜了原價的25%。

4、明確數量關係,正確解決問題。在折扣、原價和現價三者的數量關係中,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明確了:原價×折扣=現價 現價÷折扣=原價 現價÷原價=折扣,知道求原價用除法,因為單位1未知,知道求現價用乘法,單位1已知。

不足之處:

由於借班上課,課前又臨時更換了班級,多媒體在上課中不巧正好死機了,以至於影響了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留下一點遺憾;個別學困生對於優惠與折扣之間的關係理解不是特別清晰。

再教設計:

進一步強化現價和原價的關係,理解什麼是現價,什麼是原價,以及優惠與折扣的區別。教師還可以在講授新課前,增加一些有關百分數應用題的複習。

六年級《折扣》教學反思 篇4

一、立足學生,將情境貫穿於教學始終。

對於折扣題,學生在現實購物中已經有所認識,但是具體的內涵還不是很清楚。於是我就設計了商場電器九折銷售的具體情境,先讓學生初步體會九折的具體含義:九折表示現價是原價的90%,再通過一組折扣題鞏固什麼是折扣,讓學生們帶着問題去學習思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點分為兩部分,一是讓學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減價;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現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並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幾對應起來。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再去探索例題的解題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二、分析題意。

用數學的知識探究生活中的折扣問題這一過程中的我選擇的所有折扣問題,都是學生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在書店、超市、商場等等都有折扣問題,這樣學生對於要解決的問題就很感興趣,積極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用數學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學的力量,學會理性消費。

三、挖掘了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來幫助學生學習。在教學折扣問題時,我遵循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初步引導學生去了解——探究——掌握折扣問題。

當然,這堂課也有不足之處:

其一,由於這節課的容量過大,對學困生照顧還不夠,當他們回答問題不完美時,我沒有過多去引導,而是讓其它學生去補充。其二,老師講得過多,給學生的空間有限。其三,學生回答問題時特別哆嗦,語言不簡潔,上次在六(1)班試上時學生回答問題就能一針見血,但我班學生總感覺説不到點子上,在這方面也耽誤了不少的時間,這也許與我們平時的教學有關,今後在語言表達方面還要加強訓練,上課時還要多給學生的思考空間,讓

學生自主去發現、合作、展示,老師再給予評價,也許這樣會使整節課的知識點更完整一些。

六年級《折扣》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內容是將平面圖形摺疊成立體圖形的問題。這課設計為一節活動課,在上的時候,對課本第39頁“做一做”的處理是挺粗糙的:學生先思考判斷後摺疊驗證,再閉眼回想摺疊過程。“回想”這個步驟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但究竟學生有沒有回想思考我還真顧不着。如果沒有實物操作,如何引導學生看平面圖想象摺疊過程?有沒有一個簡單、好的步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一直存在着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對應。因此本問題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是極有益處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而突破這一重難點必須建立在學生積極想象、動手操作的基礎之上。現從三個方面進行反思:

1、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新課教學時,由於圖形比較複雜,我指導學生先注意觀察平面展開圖的各邊的長度和位置,再提出問題:“如果沿着虛線摺疊成一個封閉的立體圖形,它的形狀象什麼呢?”讓學生帶着問題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空間想象,學生通過猜想得出所折的封閉圖形應該是象一所房子,這樣學生已在腦中初步建立了立體圖形的表象。接着引導學生再次想象,給這個房子設計一扇門和一扇天窗,並動手在平面圖上畫一畫,讓學生完全憑藉空間想象能力來設計,這一點對學生來説具有較大的難度和挑戰性,而這也正是我們需要突破的地方,所以我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來思考、設想,讓學生自己在活動中探索,在想象中畫畫。在巡視的過程當中,我發現大部分孩子的設計都挺合理的,這是我感到比較欣慰的地方。

2、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動手實踐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手段。在學生畫好門窗之後,為了驗證自己設計的門窗是否合理,我讓學生把附頁中的平面圖剪下來,並親手摺一折、疊一疊,學生充滿了好奇與期待,興致勃勃地進行操作活動,這樣不僅親身體驗把平面圖形摺疊成立體圖形的過程,培養了動手操作的能力,還讓學生感到輕鬆愉悦。在鞏固練習的環節裏,我還安排了兩次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促使學生把空間想象與動手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課堂教學中,我總喜歡問學生:“你是怎麼看出來的?”“你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把你想法説來聽聽。”“説一説展開圖中的各部分是如何跟房子的各部分對應的。”並鼓勵學生儘量把話説完整,增強學生對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能力,也發展了空間感。

六年級《折扣》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主要是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於這部分內容對學生的空間觀念要求比較高,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以下三個主要環節:

(1)首先通過把長方體、正方體盒子剪開得到平面圖形的活動,引導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2)利用可操作材料,體會展開圖與長方體、正方體的聯繫;

(3)通過立體與平面的有機結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使學生逐步達教學目標的要求:閉上眼睛想能想象展開或摺疊的過程,促進學生建立表象,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發展空間觀念。

本節課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我理解的空間觀念主要應該表現在:能由實物的形狀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的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其展開圖之間的轉化;能根據條件畫出立體圖形;能從較複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圖形。()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了互動探究式教學。即我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立足於“導”,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知識,再通過我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自覺地總結和掌握解決問題過程中所用到的思想和方法。

本節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幾點:

(1)學生對展開圖通過各種途徑有了一些瞭解,但仍不能把平面與立體很好的結合。

(2)在遇到問題時,多數學生不願意自己探索,都要尋求幫助,只是方法不同,數學知識還是讓多數學生感到枯燥,在課上要注意多設計體現數學魅力的環節。

(3)教師要用全新的視角去認識學生。

學生經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不僅能主動地獲取知識,而且能不斷豐富數學活動經驗,學生羣體中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在數學活動中學會探索、學會學習;從中也能深刻體現數學思想方法、體現了一般與特殊的辯證關係,最終得到圓滿結論,並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極大地調動起自主學習研究的積極性。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要比解答若干習題、教師的.講解的功效強若干倍。

(4)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

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加大數學實踐活動,變“教學”為“導學”,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六年級《折扣》教學反思 篇7

關於折扣的問題,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繫密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容易理解。所以剛上課我就用課件出示了一個服裝店店慶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並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合理的想象,這樣一下子就把孩子們的興趣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我就用提問的方式解決了本節課的知識點。從練習上看,學生對本節的知識點掌握得比較好,説明這個方法是可行的。在例題的處理上,我採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例題4就是在知道原價的基礎上,求打折後的現價,學生很快就討論出求打折後的價格是多少就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這樣就把這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轉化成了以前的知識,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

在練習鞏固時,我從最基本,最簡單的題目入手,目的有兩個:一是鞏固知識點;二是讓那些學困生從這裏找到自信。基礎好的孩子沒一點問題。基礎差的孩子能當堂掌握這個問題肯定就很有成就感!最後設計了拓展和延伸題,這是給那些吃不飽的孩子準備的,同時也激發了別的孩子的好勝心,使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了!

課後反思一下這節課,覺得有些地方還是做的比較好的。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的比較好。這可能與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有關,他們在這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一下子興致就高了。我給他們營造了一個寬鬆的環境。關注了每一個孩子,這一點這節課做的特別好!但也有些地方不盡人意,我還是比較急躁,沒有十分的耐心來等待那些學困生表述。以後要多挖掘學生的潛能,要想盡辦法用不同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尤其是要面向中下成績的這一批學生。

六年級《折扣》教學反思 篇8

《折扣》是新課標教材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百分數》第三節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中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包括折扣、納税和利率,是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折扣是商品經濟中經常使用的一個概念,與人們的生活聯繫的更密切。要求學生理解折扣的含義,知道它在生活中的應用,會進行簡單的計算。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充分交流,具體感知

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雖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沒有很深入的瞭解,所以當這些事物被拿到課堂上來時,又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急於要去研究它、解決它,向別人炫耀自己的成功,並且想獲取同伴和老師的認可。所以,我緊緊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讓同學們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們對摺扣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徹。

(二)製造矛盾,靈活運用

我設計了兩次矛盾衝突。第一次是讓學生能夠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思考和解決問題,並且不要盲目的根據低折扣購買商品,要懂得物有所值,為學生提供一些實用的生活經驗。第二次矛盾衝突是讓學生學會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在買一些大件商品時可以省去零頭,但小商品就不行。另外也為下一節計算利息時對計算結果的處理做了鋪墊。

(三)結合實際,體現價值

例題的設計,結合實際,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自己都好象有這樣的經歷一樣,又是幫助老師解決問題的,解決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並且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與樂趣。

六年級《折扣》教學反思 篇9

《折扣》這節課是百分數這一單元中的獨立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百分數的知識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非常緊密,大多數同學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新聞媒體、交往、購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觸、瞭解。但學生的這種認識還只是憑藉生活經驗產生的感性認識。如打折,學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價少了,但問其所以然,能解釋清楚的並不多。所以對摺扣知識概念學生並未真正理解。另外,學生很少會將這種生活中的商業折扣與數學、與課本上的百分數知識相聯繫,欠缺知識間溝通互化的意識。所以,需要教師規範、指導形成系統的概念,聯繫生活實踐來展開教學。

一、情境導入,用數學的語言解釋折扣。

對於折扣題,學生在現實購物中已經有所認識,但是具體的內涵還不是很清楚。於是我就設計了“十一”長假商場搞促銷,打折出售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點分為兩部分,一是讓學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減價;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現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並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幾對應起來。三是理解優惠是指在原價的基礎上少多少,是與原價相比減少的部分。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再去探索例題的解題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二、分析題意,用數學的知識探究生活中的折扣問題

這一過程中的我選擇的所有折扣問題,都是學生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例如:買書包、籃球、名著等,除了經常在書店、超市、商場等等有折扣問題,還有我們穿的衣物、某些消費等等的優惠券,購房現金付款優惠……也藴含着折扣問題。這樣學生對於要解決的問題就很感興趣,積極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用數學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學的力量,學會理性消費。

三、認識折扣的不同表達形式,把握本質屬性。

“在數學中,同一對象常常有不同的表達形式,能否熟練把握同一數學對象的不同表達形式以及不同表達形式之間的聯繫,進而認識該數學對象的本質特徵,反映了對數學概念本質屬性把握的深刻程度,也直接影響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本節課中,在出現“五折”時,我問學生還能怎麼説?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發現也可以説“對摺”或“半價”,不管哪種表達方式都是指現價在原價的百分之。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創設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情境。如:去商場買衣服,打七折;去菜場買菜的情境;去兩家商店買彩筆;當小經理,設計打折廣告等。

其中,去菜場買菜的情境,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但是在買菜量多時,經常説的就是全包了,這樣買就很便宜的,也就是多買少算了。以此,我聯想到這就是相當於打折了,只是沒説“打折”這兩個字而已。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

1、在教學過程中,應值得重視的是,現在好多的商家存在“騙局”,應該教育孩子們多多審視身邊的打折現象!以免讓騙子得逞。

2、在教學過程中,即便有對計算器的使用的教程,也要儘量避免讓孩子使用計算器,以免孩子們產生依賴感。

教學就是一門缺憾的藝術,但我會盡其所能,讓自己的教學更理想化。

六年級《折扣》教學反思 篇10

接着通過四個例題來考察應用:

1、爸爸給小雨買了一輛自行車,原價180元,現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買這輛車用了多少錢?

2、爸爸買了一個隨聲聽,原價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

3、王阿姨600元買了打六折的衣服,原價多少錢?

4、一部手機原價4800元,現價4650元,請問手機打了幾折?

之後帶領學生總結出數量關係式:原價×折扣=現價;原價×(1-折扣)=節約。

最後通過課本中的做一做和練習二中的題目進行鞏固和反饋。

通過學生的做題我發現,對於比較簡單的題目,如“籃球原價80元,打六五折之後多少錢?”,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很快做出來;對於需要逆運算的第3題(王阿姨600元買了打六折的衣服,原價多少錢?),出錯率還是比較高的;對於練習二的第3題(書店圖書憑優惠卡可打八折,小明用優惠卡買了一套書,省了9.6元。這套書原價多少錢?)有部分同學沒有做出來。

我思考或許我應該把總結數量關係式那一步提前到出考察的4道例題前,學生知道了數量關係式之後,再做題目會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課前也可以出示幾道關於“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題目,給學生提供多一個支架。從效果來看,我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還是高估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另外,課堂上依舊有部分學生不愛聽講,不動腦筋,思緒遊離於課堂外,對於他們,我雖説有時感到力不從心,但還是在盡力引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嗯加油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