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為何要插柳

來源:文萃谷 2.82W

保障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清明節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切實加強領導,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清明節為何要插柳,希望大家希望!

清明節為何要插柳

  清明節為什麼要插柳

清明節春風明媚,綠樹成蔭。人們在這一天踏青、掃墓、上墳。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門口插柳枝。這個習俗究竟從何而來呢?

“清明插柳”風俗由來已久。民間相傳從隋代開始流行,這種説法是有道理的。因為在隋代,運河剛貫通南北,河堤需要年年植樹,鞏固河堤。而柳樹有強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濕潤,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加上清明又是適宜植樹的季節,因此插柳習俗從那時起漸成風俗,並延續至今。

關於清明節插柳,有傳説和宋代大詞人柳永有關。據説柳永生活放蕩常往來於花街柳巷之中。當時的歌妓無不愛其才華,並以受柳永青睞為榮。但因為生活不軌,柳永一生為仕途所不容,雖中過進士最後卻於襄陽貧困而亡。他的墓葬費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資的。每年清明節,歌女們都到他墳前插柳枝以示紀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習俗。

關於清明插柳的來歷,據傳還有三種説法。

其一是説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

柳條插進泥土即活,有強大的生命力,插到哪裏,哪裏成蔭。柳樹的生命力特別頑強,插柳插出不少柳樹,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慢慢形成了清明植樹的習俗。

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説法。

其二是説插柳避邪。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載:“取楊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人們認為柳枝有靈性,有“鬼怖木”之稱,在柳條發芽的清明時節插柳可以避邪驅鬼。

在中國民間,柳枝向來被視為驅除瘟疫的象徵,據説這一説法源於佛教,佛教經典《灌頂經》所載,禪拉比丘曾以柳枝咒龍,觀音則一手託淨瓶,一手拿柳枝,以柳枝沾淨瓶中的水向人間拋灑甘露,驅病消災。受此影響,中國人便以柳為驅邪消災的吉祥物,稱其為“鬼怖木”。清明,古人以為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因此又稱鬼節,而清明又正值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以辟邪了。

清明插柳還有一説,是表示對介子推的懷念的。

傳説,當年晉文公和羣臣徒步登山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紀念,羣臣紛紛效仿,相沿成習。清明戴柳,便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徵了。

清明戴柳,除了辟邪禳災、祈福迎祥之用外,還有紀年華之義。民間有“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之説。這是因為青青春柳,有象徵青春之意,特別是婦女戴柳,有對青春年華的珍惜與留戀。

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采薇》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誌,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藴含着“春常在”的祝願。

清明甘蔗毒過蛇,是真的嗎?

“清明蔗毒過蛇”,這諺語並不是説清明節前後的甘蔗都不能吃。不過清明前後,正是黴變甘蔗中毒的高發時節。

甘蔗產自熱帶和亞熱帶,含糖量十分豐富,也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營養價值很高。但是在清明節前後,天氣一般較潮濕温熱,甘蔗由於糖分、水分較多,若存放不當則極易發黴變質。

甘蔗一般在每年的10月、11月收穫,而人們吃甘蔗的時節則一直延續到來年4月份,所以收貨後的甘蔗就被採用一些儲藏方式進行保存,但到來年春季,雨水增加,氣温升高,經過長時間儲存的甘蔗就容易發生黴變。而變質的甘蔗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變成紅色。所以有很多城市甚至發佈法規,3月後禁止銷售甘蔗。

甘蔗發紅,其實就是腐壞變質了。變質的甘蔗,通常會散發出一股酒糟味,味道也有一些酸味兒,人誤食之後會導致中毒。所以民間才會有“清明蔗,毒過蛇”的説法。

黴變的甘蔗會產生三-硝基丙酸,這種化學物質不到0.5克就可使人發生中毒的跡象。黴變甘蔗中毒潛伏期長短不一,短則10分鐘,長則數小時。中毒嚴重者可出現陣發性抽搐,繼而進入昏迷,甚至最終死於呼吸衰竭。對於三-硝基丙酸中毒,目前無特效治療方法。

清明節的甘蔗,只要是新鮮的、沒有變質的都可以正常食用,顏色不對的就不要吃了。專家提醒市民,選購甘蔗時要注意甘蔗是否發黴變質,如果切開後發現是紅心的,整根甘蔗都不能再食用。購買甘蔗榨汁時,不是現場驗看榨出來的最好不要飲用。

  如何挑選甘蔗

挑選甘蔗時應遵循“摸、看、聞”的原則。摸就是檢驗甘蔗的軟硬度;看就是看甘蔗的瓤部是否新鮮;聞就是鑑別甘蔗有無異味。黴變的甘蔗外皮無光澤,質地較軟,瓤部顏色略深、呈淺棕色、有暗灰色斑點,聞之有“黴”味或“酒糟”味。

1、一般來説,甘蔗粗細要均勻,過細不能選,過粗一般也不建議,可以選擇相對中等粗細的甘蔗。

2、選擇紫皮甘蔗時,皮澤光亮,掛有白霜,顏色越黑越好。顏色越深説明甘蔗越老,甘蔗是越老越甜,所以皮色黑的老甘蔗最甜。

3、看甘蔗直不直,甘蔗彎來彎去的可能有蟲口。要挑選相對直的甘蔗。

4、選擇節頭少而均勻的'甘蔗,這樣吃起來比較爽。

5、如果看外觀分辨不出也不要緊,在剝皮時注意看甘蔗的中心和表皮,如果是紅心的,最好別買。不明來源的甘蔗汁也最好不要飲用。

專家指出,品質好的甘蔗肉質清白、味甘甜。未成熟的甘蔗收割後如果儲存不當,容易發生黴變。黴變甘蔗外皮失去光澤,質地較軟,瓤部顏色比正常甘蔗深,一般呈淺棕色,有酒糟味或酸黴味。其實,只要吃的時候仔細挑選,是完全可以避免中毒的。

養生之道網最後提醒,不吃黴變(甘蔗瓤變紅)的甘蔗。尤其是有部分變質時,不要因為捨不得而“將就”吃掉,一定要果斷丟棄。同時,專家在此也提醒廣大家長,一定要看護好自己的孩子,防止誤食。而一旦誤食發生中毒,應及時到醫院進行對症處理。

  清明養生食譜

清明有“天清地明”的意思,是春季裏最受人們重視的節氣,這不僅與掃墓習俗有關,更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養生節氣。在這樣一個寄託哀思、乍暖還寒的清明時節,人們更應該注重調節飲食、起居和情緒。這個時節很容易“肝旺”,肝氣特別旺就會克土,這時對脾胃就不好,所以飲食上就要特別注意。

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十款最適合清明養生的食譜,常吃可以幫你養好身體。

1、口蘑白菜

材料:白菜250克,幹口蘑3克,醬油、白糖、精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白菜洗淨切成3釐米段,口蘑温水泡發。油入鍋內燒熱後,將白菜入鍋炒至七成熟,再將口蘑、醬油、糖、鹽、入鍋,炒熟後,放入味精攪拌均勻即成。

功效:清熱除煩,益胃氣、降血脂。適宜於高血壓、冠心病、牙齦出血者。

2、韭菜滾狗肚魚湯

材料:韭菜100克、粉絲50克、狗肚魚600克、生薑3片。

做法:韭菜洗淨,切段;粉絲清水浸軟,切段。狗肚魚洗淨,灑少許食鹽拌醃10分鐘。燒熱油鑊,爆香薑片,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水量),放下魚,大火煲5分鐘,改慢火煲10分鐘,下粉絲片刻,再下韭菜,煲沸,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撒入少許胡椒粉,亦湯亦餸。

功效:嫩綠的春韭不僅為佳蔬也是良藥,它有温中行氣、健胃助肝的作用,在腸內還有消毒作用,故可治腸炎下痢,明代李時珍曾説韭可治“小便頻數、遺尿”,這道湯適合春天養生食用。

3、清炒螺螄

材料:螺螄500克、葱、姜、糖、鹽、醬油、油、胡椒粉各少許。

做法:螺螄放清水裏,滴幾滴香油養一天,讓螺螄吐盡泥沙;第二天,將螺螄尾殼剪掉,再養2小時左右,洗淨瀝乾備用。鍋燒熱,加油,下葱、姜爆香,再下螺螄翻炒1分鐘後,加料酒、醬油、糖,最後加一小碗熱水,蓋鍋蓋燒2、3分鐘出鍋,灑胡椒粉、葱花即可食用。

功效:清明時節,才是吃螺螄的最佳時令,這時候的螺螄口感最為豐滿,肥美,所以,一向就有“清明螺,抵只鵝”的講法。螺螄性寒涼,有清熱、利水和明目的功效。

4、桑椹白饅頭

材料:桑椹30克,女貞子20克,旱蓮草30克,雞蛋500克,白糖50克,麪粉2000克,酵母粉適量。

做法:將桑椹、女貞子、旱蓮草洗淨,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後,再轉用小火煮20分鐘,去渣留汁待用。將麪粉、藥汁、白糖、雞蛋放入盆內,加酵母粉揉勻,揉成麪糰,做成白饅頭,上籠蒸熟即可。

功效:有補益肝腎的功效。

5、豬肝菠菜湯

材料:鮮豬肝250克,菠菜200克,清湯、麻油、味精、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豬肝、菠菜分別洗乾淨,豬肝切成均勻薄片,菠菜切成段,將清湯放入鍋內燒開後,下入豬肝、菠菜,加入味精、精鹽,待湯再開時,淋上少許麻油即成。佐餐食用,適量。

功效:補血養肝明目。適合肝血虧虛所致的頭暈眼花、兩目乾澀、視物模糊、視力減退、迎風流淚,以及貧血、夜盲症、中心性視網膜炎等而屬肝血虛者食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