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習俗作文(15篇)

來源:文萃谷 3.03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的習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的習俗作文(15篇)

春節的習俗作文1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穀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羣”,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乾乾淨淨、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羣”後,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後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願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羣未熄的餘灰收集一些添於炭爐中,叫“添旺”,象徵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着,據説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着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特別是“圍爐”在臘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那是多麼温馨,多麼幸福。

正月七年級,黎明開門,梵香燃爆,曰“開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糞土不傾户外。

正月九年級,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牀)之日。凡在七年級、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勿往訪,訪即為不敬。有諺語曰“七年級早,八年級早,九年級困甲飽”,意思是九年級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麼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於過年而疏於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九年級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弔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九年級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紙帛與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誕辰,香案敬神。惟喪家要停祭兩年。

正月初十,地誕。是日不砍柴、不掘土。並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關聖帝君誕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誕辰,鬧花燈。

以上就是我家鄉——福建的春節習俗。小夥伴,一起來,更精彩喲!

春節的習俗作文2

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如:中秋節、重陽節、春節……今天我就來説説春節吧!

每年陰曆一月一日就是春節。春節里人們有放鞭炮、貼窗花、貼門神、貼紅對聯的習俗。這是為什麼呢?

傳説:很久很久以前有隻叫“夕”的怪獸,它經常坑害百姓。有一年春節夕又來坑害百姓了!一位老人請出了灶爐神,讓他去請一位神仙來除掉“夕”這隻怪獸。灶爐神到了天庭之後,向玉皇大帝上報了“夕”在人間的所作所為,玉皇大帝大怒派“年”去除掉“夕”。“年”到了人間找到了“夕”,經過一番惡鬥,年終於戰勝了“夕”。“年”高興的對村裏的人説:“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以後你們每年的一月一日只要放鞭炮、貼窗花貼門神、貼紅色的對聯……就可以驅趕像夕這種怪獸了。”村裏的人們高興的異口同聲説:“太好了”

啊!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多麼豐富多彩呀!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説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説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説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的習俗作文3

豬年的春節來了,我屬豬,我的本命年,新年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決定一起去了秦淮河旁的夫子廟迎接春的到來,感受春的氣息。

迎着新年的第一輪朝陽我們來到了夫子廟,牌匾下顯赫的“春”字躍然在目,“春”字兩旁的祥雲圖中羊兒歡騰跳躍,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

“十年了,田田都12歲了,我們一家還在這兒拍張合影吧!”媽媽牽着我挽着爸爸,“咔嚓”,一張全家福,見證了我成長,定格了20xx豬年的春……

還是十年前的夫子廟,還是我們一家人,那橋、那燈、那亭台樓閣看似沒變,但沐浴着春的陽光,它們滄桑變化,分明更生機勃發,熠熠生輝。這是春的活力,這是時代的發展!

時近正午,夫子廟已經是人山人海,老的、小的、中國人、外國人,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春風般的笑臉,我猜他們的心裏都裝着滿滿的喜事吧!隨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們邊走邊看。有時停下來買點特色小吃嚐嚐,如狀元豆;有時停下來欣賞路邊琳琅滿目的小商品,最後媽媽為了新年討個好彩頭,給我買了一頂狀元帽。

夜幕初垂,夫子廟的花燈就全點亮了,花燈掩映着古色古香的建築,好看極了!正是坐船的大好時機。我們買了畫舫船的票,畫舫船是一種裝飾精緻的小船,用它來夜遊秦淮河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船在航行中要經過很多橋,每座橋都有它的一段歷史和傳説。

其中最神奇的要數文德橋,因為它處在正日子午線上,所以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的午夜前後,在文德橋東西兩側的秦淮河上各有半邊月亮,又稱“文德分月”,這種其妙的景觀令人驚歎,也讓我對古時的能工巧匠們充滿了敬佩!文德橋對應的是武定橋,夫子廟是為紀念孔子而修建的,明太祖朱元璋為表示對孔子的尊敬,命令文官在過文德橋的時候必須下轎,武官經過武定橋時必須下馬,以表示對孔子的尊敬。

之後我們又看到了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家的後花園—白鷺洲公園,還有明末“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的故居。還有江南一帶舉行鄉試、會試的考場—江南貢院,這座考場有30萬平方米那麼大,有2萬多間的考間,每個考間不足15平方米,真小啊!

坐着畫舫船,看着秦淮河兩邊美麗的夜景,耳邊聽着娓娓道來的歷史傳説,已經忘記了時間,不知不覺畫舫船已經靠岸了,但我的腦海還一直在秦淮河的歷史中暢遊!

河兩岸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映紅了人們的臉龐,畫壁上兩條金碧輝煌的巨龍述説着家鄉的鉅變,半空中綻放的禮花奏起了春的序曲……

春節的習俗作文4

一提到春節,眼前便浮現出一幅幅喜氣洋洋紅紅火火的畫面。春節不僅是中華民族舉國同慶的日子,也是韓國人民的傳統佳節。那兒過年的官方用語不叫春節,叫舊正。

大年七年級,天還矇矇亮,家裏就已經開始忙活起來。我們這些小孩子也興奮地隨着大人忙活,女孩子梳着髮髻,穿着新的民族服裝在鏡子面前磨蹭着,男孩們也在鏡子前理髮整衣臭美,好一會裝扮得堪稱完美才離開。隨後,大家偷偷摸摸去嘗料理,大人看得嚴,可沒有一次讓他們“奸計得逞”。

大人們忙得熱火朝天做料理、擺祭台、打掃,終於迎來了今天最鄭重而莊嚴的儀式——“歲拜和祭禮”。第一個拜祖宗,客廳上方掛着祖宗端正的畫像,供桌上並排長長的放着一碟碟祭品,擺放規則及其嚴格,“魚東肉西”、“頭東尾西”、“左飯右羹”……

祭禮跪拜的順序也有規矩。奶奶已是耄耋之年,皺紋爬滿眼角,銀絲早已取代烏髮,雙腿彎曲的時候多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但依然由爸爸扶着標準地跪下,彎下駝背第一個給祖宗磕頭。爸爸那一輩人的動作明顯利索,六個人迅速排成一橫列,端正姿勢給祖宗磕頭。而我們小孩子卻是一擁而上,倒地就拜。

拜完祖宗小輩就給長輩行禮,奶奶穿着新的韓服,臉上掛滿了祥和的笑容給小輩發壓歲錢。儀式結束,男孩子便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邊,等着新年的第一頓飯——“米糕片湯”,寓意是迎接太陽光的光明和萬物更生的純潔。甜糯香溢的味道加上非凡的寓意,不顧平日的形象,什麼都往嘴裏塞,到最後就差伸脖子捶胸了。

吃完一家人圍在一起把音響和電視打開,把聲音開得超大,彷彿是在和鄰居比誰家的音量大,一家人開始唱民族歌,説唱得越好,今年越旺。瞧叔叔唱得臉都紅了,哥哥唱到最後多快成叫的了。為了增添一點藝術氛圍,家裏會書法的要獻一手,在紙上刷刷就寫了一個大大的福字,會畫畫的也要秀一秀,鬆,竹,梅什麼的都畫了。小孩會玩一些傳統遊戲“拋木四”,幾個一起玩輸的人氣得叫還要玩,贏的人樂得叫還要“抓神”……玩得額頭上沁出了汗珠,心細的老人便知道大家是玩累了,便拿出準備好的蜜糯油果、棗皮湯、八寶飯和肉片等食物來吃,大人孩子們一邊吃一邊唱,還不忘説説笑笑。

當地政府為了讓舉國同慶的氣氛更濃,便免費開放一些公園,大街上拋繡球,假面舞劇表演不斷。這讓一些不能與親人團聚的人也同樣能感受過年的喜慶和温暖。

整個國家洋溢着喜慶,家家熱鬧歡騰着,直到深夜,漸漸平息,迎接又一個新的開始。

春節的習俗作文5

在我的老家——安徽省蘇州市靈璧縣,有一個很特別的新年習俗,那就是掛鐘馗像。

鍾馗畫像,第一眼看去便讓人感到不同凡響。畫面上的鐘馗身材魁梧,相貌兇猛。一襲寬大的紅色衣袍,遮不住腆胸疊肚。短筒朝靴,顯得風塵僕僕。他一手提劍,一手拎着一隻小鬼,彷彿立刻就要將小鬼斬成兩半。整幅畫惟妙惟肖。

説到這兒,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人們為何要掛鐘馗畫像了吧!那就是“避邪打鬼”。

掛鐘馗畫像始於很久以前。我的老家那兒最初都是在春節除夕之時將畫像掛在門上或正堂中,但到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端午節才有的習俗。端午節那天,人們莊重地掛上鍾馗像,焚香禮拜,祈求驅邪賜福。小時看到門上的鐘馗畫像時,當時我真的是“餘年幼,方出神,望着畫中的‘怪叔叔’,不覺訝然驚恐”。直到近來,我才真正知道鍾馗背後的故事。

相傳,鍾馗為靈璧人,長相相貌醜陋,但聰明伶俐,讀書過目不忘,作文篇篇錦繡。大比之年,唐明皇開科取士,鍾馗的三篇文章字字珠璣,行行生輝。殿試時,只要明皇看中,就會穩中狀元。沒想到,唐明皇見鍾馗相貌醜陋,竟以貌取人,把鍾馗的名字劃到十名以外。狀元沒得中,鍾馗一氣之下撞牆而死。後來,在唐明皇的一個夢中,鍾馗的靈魂游到皇宮,一把抓住他,質問他為何以貌取人。唐明皇驚恐萬分,只好封鍾馗在陰間當辟邪鎮妖將軍,答應鐘馗在他的畫像上寫下“辟邪鎮妖將軍”,並將畫像送回鍾馗的故鄉。夢醒後,唐明皇令人呈上鍾馗的試卷,仔細一看,鍾馗的文章果然極佳,並提出了不上治國安邦之策。唐明皇看罷,不由得感到惋惜,於是立即按夢中所説的那樣,令人一一照辦。

畫像送到靈璧後,當地人處於的辟邪鎮妖心願,便開始在節日裏把鍾馗畫像張貼在門上或正堂中,而且據説辟邪鎮妖的效果特別好。於是經過代代相傳,節日掛鐘馗像已經成了靈璧與眾不同的習俗。靈璧也產生了很多畫鍾馗像的畫家高手,每逢節日畫像便供不應求。1915年,靈璧畫家翟光遠畫的鐘馗像還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中獲得金獎,給鍾馗畫像帶來了國際性的聲譽。

聽了鍾馗的傳説,每當我經過鍾馗的畫像,望着這位懷才不遇的“辟邪鎮妖將軍”,總是肅然起敬。雖然,這只是一個民間的傳説,但從傳説中,卻能看到“掛鐘馗像”這一習俗的文化底藴。

春節的習俗作文6

作為一個福建人來講,對於當地的習俗,我可是再熟悉不過了。不管是節日習俗,還是其他的。我都是有問必答。就拿春節的習俗來説吧,對於這方面,我可稱得上是“萬事通”呀!

我們泉州從七年級到十五,都稱為“過年”,要等過了十五,“年”才算過去。

從正月七年級到初四,人們都歡度春節,初五,百業經營,俗稱“初五隔開,初六淘肥,初七人生日,初八五穀生日。 ”當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就會在家中廳堂設案,擺上三牲、水果、清茶、金豬等供品,點上三支清香,點蠟燭,恭拜“天公”,祭祀祖先,這種祭祀一直持續到初四。

除夕之夜要守歲至深夜12點鐘,迎來了新年黎明,家家户户都燃放煙花爆竹。開門迎春納祥,俗稱“ 開正” 。

元日,每家每户都會把自家的孩子早點叫起來,帖紅春聯,逢門必貼,無論前後,無論大小。

清晨,無論男女老少,紛紛起牀盥洗,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早餐閤家吃麪線加雞蛋,吃蛋去殼,意在除黴氣,迎吉祥;面線則象徵福壽綿長。早餐後都會出門走訪鄰居,笑臉相迎,首次見面皆要互道“恭喜”。就拿春節的習俗來説吧,對於這方面,我可稱得上是“萬事通”呀!

到了正月初九,也就是“天誕日”,民間普遍都要“ 敬天公 ”,放爆竹、點上一對紅燭燈。祈求新的一年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大廳的天井口用兩條長凳架起一塊八仙桌,桌上靠後擺上一道紙糊的高大“天公廟”,桌前擺上三牲,隆重的主牲是大豬頭,其次是五斤大豬腳,邊牲是雞、魚、或魷魚乾、目魚乾,這三項組成三牲,放在一個大盤子裏。以及酒瓶、酒杯。這些都得在當天的清晨擺好。長輩領着全家大小,跪在桌前叩謝玉皇大帝保庇平安順舒的浩大天恩。與此同時,也向玉皇大帝有所祈請,並許願日後隆重酬謝。

正月十五,元宵節,在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丸”。泉州的元宵丸聞名遐邇,其製法與其他地區與眾不同。以炒熟的花生米磨成沫,加上白糖、芝麻、蜜冬瓜、金桔泥……捏成丸陷,沾濕後置於有幹糯米的盤子裏。除此之外,我最興奮,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鬧花燈”了,這個活動,把元宵節的氣氛推向了高潮,每一個人都會去逛花燈,整條街道上都掛滿了花燈,還有許多的燈謎。這些可不是一般的花燈,都是請泉州的燈匠精製。品種繁多,平時都很少見。這也大大豐富了泉州人民的文娛生活。

這就是泉州春節的風俗民情,每家每户都是紅紅火火地過年;都是開開心心地迎接新年黎明的到來!

春節的習俗作文7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繫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日子。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曆的正月七年級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七年級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説,從臘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老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老北京人總是把“福”倒着貼在門裏、衣櫃、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於五代時的後蜀。據説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餘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老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老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老北京人除夕和正月七年級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着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春節的習俗作文8

按照洛陽的老規矩,春節一般都是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準備的。一般這個時候,大人們就會買很多芝麻糖,説是要讓灶王爺的嘴像抹了蜜一樣,光説我們的好話。在小年這一天,我們就要把整個屋子打掃一遍,直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還要買好多好多吃的放在家裏,因為商店和店鋪都要過年了,也都不開店。家人一般都會買些葡萄乾、瓜子花生什麼的在除夕晚上吃。

我們孩子到了過年,都可高興了。因為一到春節,都可以穿新衣新鞋,最主要的是我們都可以放鞭炮了。我們男孩都喜歡往別人腳下扔鞭炮,我都被炸過好幾次呢!在我們快樂的時候,大人們也忙亂着,他們要給我們買鞭炮,給家裏買糖買衣服買吃的,要在年裏顯出萬象更新的樣子來。每天一黑,天空就像一個魔術師,變出無數煙花,地上雖然沒有天空那麼炫麗,但是也很快活:一掛掛的鞭炮在地上響起,火光好像也想爬上天,聲音大得震動了整個天空。

到了除夕,除了最小的孩子,我們都要看春節聯歡晚會,看到十二點新年鐘聲敲響,再到樓下放上一通鞭炮,這才算能睡覺。除夕一過,就真正要開始過年了,除夕過後的第一天,大人和孩子都會早早地起來,到樓下再放一掛炮,有的掛在樹上,有的擺在地下放。一回家就到了我們小孩子最高興的時候了,我們可以拿壓歲錢了。每次拿了壓歲錢雖然都會交給媽媽,但是心中依然會有説不出的喜悦。

領完壓歲錢就要跟父母一起去串門了,其實我並不喜歡串門的,但既然這是洛陽的老規矩,也是中國的老規矩,那我就勉強跟吧。其實不僅僅是因為這個,還因為串到姥姥家也能有一筆壓歲錢呢!到了親戚家,一進門,我們都會拱着手説一句:“新年好!”、“新春快樂!”。[蘋果教育:WwW。PeQuIP。Com。Cn]當然,“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這句話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的老家洛陽,每一到春節,我們這的辦公樓和街道都會掛起燈,把自己的公司打扮得紅紅火火,好像代表着祝福今年一定發大財一樣。

過年的時候,所有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每到這個時候,哥哥姐姐不管再忙都會來家裏住上一到三天,這段時間我最高興了,因為有哥哥回來,我就可以一直跟在哥哥後面跑,追着讓他陪我玩。

一眨眼,春節就過去了,所有的一切都變成平常的模樣。春節每次一過完,我都會像期待這個春節一樣,期待着下一個春節。

春節的習俗作文9

這個春節我在外婆家過年。一天早上,我們剛吃過早飯,遠遠地就聽見“咚咚鏘咚咚鏘”的聲音,我好奇地問外婆:“這是什麼聲音?”外婆告訴我是在鬧船燈,“鬧船燈是怎麼樣的?”我刨根問底地問外婆,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外婆決定請他們過來表演。

“咚咚鏘咚咚鏘”的聲音時遠時近,我坐不住了,跑進跑出地去看,希望船燈快點來。外婆忙着打開堂前門,並在堂前中央放了一張八仙桌,在桌上擺放好一些糖果和茶水,説是讓這些表演的人品嚐。

終於,“咚咚鏘咚咚鏘”的聲音近了,近了……我飛奔着跑到門口,看到鬧船燈的人浩浩蕩蕩地走來。這是一個長長的隊伍,最前面的是一個“大頭和尚”,説是“大頭”是因為他的頭是用一個只露眼睛和嘴的大鐵桶面具罩着,外面畫着的面具雖然是微笑着,我也知道這是一些老人扮演的,可我看着還是覺得有些詭異,遠遠地躲開了。“大頭和尚”捧着個金元寶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的後面是一羣敲鑼打鼓的人,緊接着是兩艘漂亮的綵船。

船身是用布圍起來的,上面畫着龍和鳳,還有各種彩色的花兒裝飾在船舷上,有兩個人分別頂着一隻綵船,慢慢走來,這個船一定比較重吧。綵船後面跟着兩個揹着包的人,揹包裏鼓鼓囊囊的有不少東西,大概是一路的人家贈送的果品。緊隨其後的是一大羣圍觀的人,有老人,有小孩,後面還有一個“大頭和尚”拿着一把扇子,突然的一個動作,嚇得小孩害怕地跑,逗得老人開心地笑。

隊伍到了院子裏,敲鑼打鼓的人在院子一角坐下了,船燈站在院子中間,那些圍觀的人都在院子的角落或大門口找了個地。接着二胡的聲音響起來,一個女人大聲唱起來,綵船隨着歌聲舞動起來,先是原地小步子地擺動,好似船在風浪中顛簸搖擺,過了一會,兩艘船轉向跑起來,他們跟着鑼鼓聲踏着有節奏的步伐,快速移動,好似船在與風浪抗爭努力前行。

隨着音樂的變化船又原地搖擺,好似船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休息,積蓄能量……“大頭和尚”一會兒如船長般指揮綵船舞動,一會兒又如調皮的小孩般和圍觀的人打趣,每個人的臉上都是開心的笑臉,我正看得投入,一個“大頭和尚”突然走近我,我嚇得想躲開,外婆抓住我,説是這個“大頭和尚”是讓我們捧一下金元寶,寓意新年財源滾滾,我捧了金元寶,“大頭和尚”給我豎了大拇指,還親切友好地默默我的頭,我對他的害怕減少了幾分。

很快,音樂停了,鬧船燈結束了,我還沒看夠,當船燈走向另一家的時候,我也加入了圍觀的隊伍……

春節的習俗作文10

年是一種民俗,一種文化,它是幾千年民族文化傳統的積澱。奶奶告訴我,以前過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塵日全家大掃除,年三十講究就更多了,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鬧完花燈,年才算過完。奶奶説的年味兒離我們越來越遠,然而,自從讀了國小後,每年最讓人期待的就是民俗節,校園裏洋溢着祥和、歡樂的景象,精彩紛呈的'體驗活動,以及圍繞在舌尖的家鄉味,那就是校園中的年味兒。讓我們來一下深呼吸,一起走進我們校園中的年味……

年 味

遠遠地,就能看到一抹耀眼的中國紅在校園盪漾,那是一排排紅燈籠在迎風起舞。進入活動現場,我們更是聞到了濃濃的年味——剪窗花、寫春聯、編中國結……快來瞧,這邊筆、墨、紙、硯的幹什麼呢?原來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寫“福”字。大家一筆一畫認真書寫着各種字體的“福”字,給新年送上最美好的祝福!順着香味進入美食區,眼前好一派過年新景象——別具一格的攤位,精心製作的美食,每個小朋友的笑臉,讓濃濃的年味在校園裏瀰漫……

江南味

江南,山清水秀,歷史悠久,一個最有味道的地方,我們的活動又怎麼會缺了江南味呢?瞧,在幾條主要過道的展板上給我們介紹了江南水鄉的多種精彩民俗以及“非遺”文化項目。木偶摔跤、陸埠車子燈,狀元閣、謝遷墨池等,這些都藴藏着豐富的文化底藴,讓我們感受江南文化的源遠流長。在民俗文化區也不難發現江南蹤跡:滾鐵環、穿線綁、跳房子……帶我們體驗了父母輩們最流行的江南遊戲。美食區的江南味更不必説啦——樑弄大糕、陸埠豆酥糖、麻餈、年糕餃,在別的地方你可品嚐不到,這還真是名副其實的舌尖上的江南!

趣 味

“江南直街”體驗活動,一聽名字,我就愛上了它。果然,它讓我們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同學們忙碌而又有序地穿梭於各個體驗館之間,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盡情地玩樂,紅撲撲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皮筋掰五角星、竹竿遊戲”讓我們的手腳都動起來,“猜燈謎”讓我們的頭腦機器也開起來,“念童謠、唱姚劇”這邊同學們更是熱情高漲,躍躍欲試;更誘人的是,每體驗完一定的項目可以換取美食哦。玩耍體驗、品嚐美食兩不誤,怎一個“趣”字了得?

這次活動如同一道集“年味、江南味、趣味”於一身的佳餚,值得我們不斷回味,期待明年精彩繼續!

春節的習俗作文11

  【第1篇】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按照我們這的規矩,春節是從臘月開始的。

臘月初,春節的喜慶氣氛就開始盪漾開了:大街上掛起了五顏六色的彩燈,店鋪裏也掛上了燈籠。

到了臘月中旬,家家都忙活了起來:炸餜子,做饃饃,還要置辦很多年貨:買牛肉,殺雞宰羊,買些瓜子和糖,就像是北京的“雜拌兒”。

臘月末,大家就更忙了:要把家裏裏裏外外地打掃一遍,還要做年菜,整個大街上都是一股酒肉的香味,還得把過年的東西都準備好。

除夕這天,無論在哪,都要回來和家人團聚,一起吃一頓團圓飯。還要在家門上貼福字。和家人一起看“春晚”,小輩要給長輩磕頭,大人們要給孩子壓歲錢。這天晚上還要守歲,只有過了十二點放完炮後,才可以睡覺。

七年級至初五這段時間,家家都要走親訪友,向親戚朋友説些祝福的話,祝願生活能更加美好,一派喜氣洋洋。

正月十五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這天,人們都掛上花燈,觀燈,猜燈謎,還要吃元宵。尤其是晚上,五顏六色的花燈發出的那耀眼光芒,令人陶醉其中。

正月十五一過去,年就過完了,一切都又恢復平靜。孩子們去上學,大人們去工作。但是,這段喜慶,團圓的日子還深深地印在人們心中。

  【第2篇】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如:對聯、剪紙、圖畫、刺繡等。還有許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如:春節、端午後、重陽節……

我最喜歡的是家鄉的春節。我的外婆老家住在浙江仙居,家鄉有好多親人,還有一個年過一百歲的老阿太。所以每年春節我總是跟着外婆到家鄉過年。

在外婆的家鄉過春節最熱鬧了。各家各户早就忙着準備年貨,做年糕、包棕子、買各種各樣的炒貨、水果等。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貼上大紅對聯,殺雞、殺鴨的老闆忙都忙不過來。在這一天,在外地工作或求學的親人們千里迢迢都要盡力趕回來與家人團聚,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大家有説有笑,談新聞、談工作、談理想,真是開心極了!

年夜飯吃完後,就給小孩分發壓歲錢。除夕之夜,每家每户燈火通明,這叫“守歲”。大人們看春節聯歡晚會,小孩們玩小鞭泡。轉眼到了12點鐘,整個小縣城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爆竹聲,新的一年開始了。

大年七年級,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最漂亮的新衣服和親人們一起逛公園。公園裏人山人海,節目五花八門,真是熱鬧極了!

我愛家鄉的春節!我愛中國的傳統文化!

春節的習俗作文12

大年七年級是我感到最快樂的一天。我不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許多壓歲錢和新年禮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吵醒了。我一睜開眼,就往枕頭下面摸,哇!我摸到了兩個紅包。原來是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給我的壓歲錢。我打開一看,啊,裏面有這麼多壓歲錢呀!我高興極了,大聲喊道:“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永遠幸福;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全家人都高興地笑了。

吃完早飯,我就和爸爸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們來到了大伯伯大媽媽家,他們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大伯伯在一旁和爸爸説話,而我就和大媽媽在一起看看電視,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媽媽起身走進書房裏去了,我正感到納悶。不一會兒,大媽媽出來了,原來大媽媽是去拿送給我的新年禮物和壓歲錢了呢!我打開禮物一看,原來是一隻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長着一頭柔美的秀髮,身穿一件潔白的粉色紗裙,真是漂亮極了!我非常高興,連聲説:“謝謝大媽媽。”……

離開了大伯伯大媽媽家,我又準備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當然我又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嘍!

有了這麼多的壓歲錢,今年我又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元宵燈會義賣”活動,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壓歲錢為學校裏生病的同學獻上一份愛心。

一年當中我最高興的就是過年,一到過年既可以放寒假而且可以收壓歲錢。

今年我的壓歲錢就非常多,一共2800元。令我高興的是我爸居然沒有把錢存進銀行,我終於可以花錢了!為了補回多年沒有這麼痛快的花錢,我一定要好好花。我還編了一首歌:今年壓歲錢,真啊真啊多,我要怎麼花,聽我説一説:

我要買一大些玩具和食物,再往我的號上充100元錢。我還想做一些有益的事,就是給我哥點錢,你知道我為什麼要給我哥錢嗎?不知道了吧!我給大家三個選項:A我哥很窮B我哥很胖C我哥符合前兩條。如果選C的人,那就答對了。我要給我四哥買一個藍球,因為我四哥很胖,12歲130斤。打藍球可以幫助他減肥。我還要給我三哥五百元錢。你知道為什麼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我三哥的父親在一次運輸途中不幸身亡,全家都受到了非常大的打擊。我默哀了一分鐘。因為姨夫沒有寫一個合同,所以大部分錢都歸了另一個遇難者的家屬了。如果不是為了出去掙錢,肯定不會出車禍,所以我要給他一些資助。我既高興又傷心,高興是因為我有很多錢可以幫助哥哥;傷心是因為我哥哥傷心,所以我也傷心。

剩下的1000元,我要全部花掉,一分不剩,萬一爸爸不給我了呢?同學們,你們是怎麼花的呢?

春節的習俗作文13

雖然我們中國一直都在説不要因為地域問題發生爭吵,可是,由於地域問題帶來的影響的確是不可忽視的。説到春節習俗舞獅子,南方和北方雖然都是舞獅子,可是方法習慣都不一樣。今天小編就要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北方舞獅子的風俗都有哪些,希望大家看了喜歡。

滄州舞獅表演歷史悠久民間蚌舞船有着悠久的歷史,早在中國農村和鄉鎮流行。凡遇到節慶日和龍華廟會期間,都會以行街和場院的表演形式,並伴有悠揚的民樂或鼓點演奏,世代以來,頗受百姓的喜愛。

為將蚌舞船這項民間藝術重新煥發青春,龍華滄州舞獅團街道文化中心領導四處奔波,尋覓到精於此藝的老藝人樊雅娟等。當年逾六旬的樊老師獲悉這瀕臨絕跡的蚌舞場有望挽救使,不禁喜形於色。她自己墊付達一萬元,從自我構思、自作編排做起,經過數月的努力,終於在龍華地區創建了全市首個民間蚌舞船隊。河北舞獅團

北獅舞法的基本動作有:愕、怕、喜、爬、蹲、退、滾等,配合柔順、活潑、靈巧、神采、愉快、輕盈的步法,把獅子舞得惟妙惟肖。其眼睛、嘴巴、耳朵會開動,此種技術重於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

以武士(即所謂主人)之敏捷矯健之身段相配合,來表現獅子的雄健勇猛,也生動地刻劃出武士之機智及風趣,予人一種美好振奮的享受。

通過武術家巧妙的改良,使獅子舞中之獅子,已不是兇殘暴戾之山野猛獸,而足一頭親切可愛很馴服的家畜,有時表現得像一個深於世故,沉着持重的老者,有時表現得像一個天真頑皮的小孩,往往有其可愛的性格,此是北方獅子舞的特點。

北獅造型與真獅酷肖,不若南獅龐大,頭部亦沒有南獅五彩繽紛裝飾,純粹是獸毛顏色,惟其頂部加一獨角以示不同平凡的獸類。全身以纓毛作獅被,甚至表演者所着之褲子與鞋都和真獅子腿部毛色一樣,因而舞動起來就是一頭惟妙惟肖的活動獅子,予人有真實的感覺。

北方獅子表演時共需舞員三人,一人舞獅前身呀(即獅頭),一人舞獅後身(即獅尾),另一個飾武士,領導起舞。

北獅的舞姿,主要在表演的善良與靈巧,翻滾跳躍,首尾相引合,步法整齊合一,加上充京鈸、京鑼、京鼓等音樂節拍,按樂聲起舞,引者舞持球翻騰滾確,表現武士雄姿,徐徐持球引獅起舞,而舞獅頭者除跟隨持球武士各卜種動作而配合演出各種舞姿外,還必須給舞獅尾者以充份默契,而舞獅尾者亦必須留意獅頭動向,頭則尾亦動,頭定則尾亦定,跳躍翻滾,緊密跟隨,俾能頭尾舞姿調協,融成一體,方上乘舞技。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原來在北方舞獅子表演時只需要三個人,而在南方,舞獅子的時候則是越多人越好,就是圖個熱鬧這一點跟北方的確有很大區別。

春節的習俗作文14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貼春聯

貼春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户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拜年

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春節的習俗作文15

我的家鄉西樵流傳着這樣的説法:每到臘月初八,最早熬臘八粥的人家,福運將是最早來的,也是最旺的。我們也信,過年了,誰不想福運當頭?因此臘月初八天一亮,家家户户鞭炮紛紛響起,一聲聲猶如擂鼓般響徹大地,震耳欲聾。這天的粥,非常香,香過了百花芬芳。

過了臘八就是年。從這天起,年味就漸漸濃了,人們陸陸續續地開始購置年貨,宰豬殺羊,蒸糕燉肉,掃屋擦窗,裁剪新衣,為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新年準備着、置辦着……

除夕夜,家家燈火通明。不絕於耳的鞭炮聲響徹天空,過去的煩惱和悲傷被炸的灰飛煙滅,蕩然無存。辛苦了一年的人們在這一天得以團聚,天南地北趕回家的親人圍坐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年夜飯裏,談笑風生裏,飽含着快樂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酒足飯飽之後,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圍繞在電視機前,欣賞着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歡聲笑語不斷,甜蜜的聲浪瀰漫着整個夜空。

午夜12點,新年的鐘聲敲響,一朵朵煙花飛上天,像一顆顆流星散落天際,在深藍色的天幕映襯下顯得格外燦爛,格外美麗。勞累了一天的人們熬不住了,接了年之後紛紛睡去,當他們進入夢鄉的時候,仍然有煙花絡繹不絕的飛着,煙花把家照亮了,也照亮了每一個孩子的心。

七年級不出門,據説是在家中守着“福”。大年七年級,人們都不外出,一家人在家裏看着電視,包着餃子,團聚的甜蜜之情溢於言表。大街上冷冷清清,沒有一個人,滿大街都是煙花爆竹的碎紙屑,家家門窗上都貼着紅紅的新對聯,處處都是吉言祥語,對生活的美好期望盡在其中。

到了正月八年級,那些嫁出去的姑姑,姐姐們都回來看望家中的父母和其他的親戚朋友,一句句温暖人心的祝福,整日迴響在耳邊。人們在一起吃飯、喝酒,進行着各種娛樂活動,親戚與相鄰們今天聚到這家,明天在那家,和樂相處。大家共敍離情別緒,開心的共話新年打算。這樣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

家鄉的春節最數熱鬧的日子就是正月十五鬧元宵了。四面八方的人們聚集到體育場上,參加元宵節民俗活動。燃孔明燈,放焰火、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人們玩的不亦樂乎。這一天也會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可以和父母一起把新年所得的紅包拆開,一部分由父母保管或存入銀行,另一部分,將會變成他們的零花錢。

“吃過是午飯,下田把活幹。”正月十五過後,隨着各種各樣的拜年活動陸續結束,這個年才算結束,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大家又開始各忙各的,又陸陸續續為更美好的生活奔波着、忙碌着。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井然有序的日子裏,充滿了祥和喜慶的氣氛,人們幸福歡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