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尊重孩子獨立的個體

來源:文萃谷 2.67W

午後時分,電話鈴響了,聽筒裏傳來5歲的雷歐稚嫩的聲音:“你好,我是雷歐,我今天下午可以和艾裏克一起玩嗎?我看了一下日曆,兒子下午沒有別的安排,應該有時間,但是我還是一本正經地把兒子叫過來,問他下午想不想和雷歐一起玩,他高興地點頭,我這才重新拿起話筒對電話那邊的雷歐説可以,把電話給你媽媽好嗎?雷歐聽話地交出了話筒,他也知道,剩下的約定具體時間地點等細節就是我們當媽媽的人的事兒了。

要尊重孩子獨立的個體

德國的小孩子之間這樣相約一起玩是很尋常的事,可是這約會的方式中卻有一點不同尋常的、也是很耐人尋味的地方,而這個地方,我也是在經過了很多次的約會之後才發現的。

我的孩子們從一兩歲的時候起,就開始和別的小朋友約着一起玩,那麼小的孩子,話還説不利落,所以這約會其實就是母親之間的約定。剛開始的時候,如果我的孩子想和誰玩(更多的時候是我想讓我的孩子今天和誰一起玩),我就會打電話或是直接問人家孩子的`媽媽是否有時間;如果是別的媽媽問我,我只要可以就會一口答應下來,不會想到專門去問一下我的孩子,問問他們願不願意。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才發現,德國媽媽們的做法和我有點兒不一樣:如果她們被問到孩子約會的事,她們會把自己的孩子叫過來,蹲下身子認認真真地問孩子願不願意和某某一起玩,看到孩子點頭了,她們才會正式答應下來,不管孩子還是多麼的幼小。我初見這樣的情景時還覺得她們多此一舉,因為到底孩子們可不可以在一起玩,到最後還是得看媽媽們有沒有時間,所以幹嗎還要這麼麻煩地走這個過場呢,看來德國人也挺講形式主義。

後來我才漸漸體會到,這個問題看上去好像只是象徵性的,卻並不只是在走形式,而是應該倒過來看——某某想和你一起玩,媽媽今天下午有時間,你可以和他玩,但是,你願意和他一起玩嗎?

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表達出的卻是父母對孩子意願的尊重,儘管孩子還很幼小,選擇的範圍也很有限。這種尊重的精神正是很多中國的父母所缺乏的。

中華文化看重的不是孩子的獨立,而是孩子的孝順;在父母的眼裏,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是屬於自己的,那麼,替孩子做主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特別是年幼的孩子,誰會注意到他們的想法和願望呢。

魯迅曾説過:“中國的孩子,從小不把他當人,長大了也做不了人。”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而是需要尊重的獨立的個體,這一點是很多中國父母無法想象和接受的。中國的父母看到的經常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在人前的表現,想到的是孩子是否吃飽穿暖、身體是否健康;但他們沒有看到的或者説是忽略了的,是孩子這個人本身。再小的孩子,也是一個人,這個人長大了要走自己的路,從小把他當人看,給他必要的尊重和選擇的餘地,那麼,成年之後,他也會有自信和獨立的精神。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為自己做主,然後才能去做社會的主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