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蹟(精選12篇)

來源:文萃谷 2.33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蹟(精選12篇)

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蹟 篇1

申明月,女,19歲,共青團員,看到共青團內江市市中區團委“鄰里守望、共同戰役”的倡議書後,成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願者,在牌樓街道環城路協助社區封閉式管理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問及為什麼要成為疫情防控志願者,她説,“因為這次疫情,學校也推遲了開學,想在這段時間盡己所能助力防疫工作,所以就報名加入了志願者隊伍。”今天是她堅守防控崗位的第8天,在人潮攢動的卡口點,她稚嫩的臉龐難免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她仍盡心盡責守崗位,穩中有序做好各項防疫工作。面對家人與朋友的不解,她説:“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該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為防疫工作貢獻一份青春力量。”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她用勇敢傳遞了正能量,用實際行動展現了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她是當之無愧的青年榜樣。

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蹟 篇2

周淑陽同學寒假返鄉期間報名成為了社區的一名志願者。在社區內,她對出入的居民和車輛進行體温測量記錄,對返鄉人員進行上門詢問登記,幫助社區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春節期間,她積極宣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止電動車入單元樓的通知,為社區居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識,輔助社區居民過上一個安全祥和的幸福年。在她看來,寒假期間的志願服務活動不僅為社會做出了貢獻,還有利於自身實現自身價值,疫情期間,大學生更應當義不容辭地為家鄉抗疫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奉獻青春力量,我義不容辭。”做好安全防護的黃思嶸同學隨居委會挨家挨户宣傳病毒知識,貼宣傳標語,發病毒防護宣傳單,告誡居民儘量不要外出。她還在春節期間參與送春聯的暖心活動,為市民送去祝福和快樂。“在志願服務過程中,我們不但自身能力得到了提升,精神和心靈也得到了滿足。志願服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積極參與”黃同學這樣説道。

假期裏,陳淼同學作為新城社區的志願者服務活躍在幫扶羣眾、奉獻社會的一線,用自己平凡的行動温暖着需要幫助的人。她參加了社區組織的温暖鄰里志願服務,年前參與了印刷版畫、寫對聯等活動,在活動的參與中,她深刻認識理解到了黨對於人民羣眾的關心愛護,並感覺到自身的文化內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各奮愚公之願,即可移山;共懷精衞之心,不難填海。”面對疫情,但黃學婷深知功薄蟬翼也好過無動於衷。因此她決定成為蘇州圖書館雛鷹志願者的一份子,為抗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為期一週的志願者活動中,她的主要任務是管理閲覽室。在學習了排架的相關知識後,她認真檢查每本書的編號並將其按序排放整齊,同時協助工作人員掃描、整理、擺放圖書資料,為讀者測量體温,查看健康碼,維持圖書館的秩序。黃同學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承擔起青年的責任,把小我融入大我當中,為社會做出一份貢獻。

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蹟 篇3

黃澤東,男,21歲,漢族,共青團員,中醫執業助理醫師。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加重後,主動參與市中區疫情防控志願服務。他不怕危險和困難,自願申請到路途遠、人流和車流量大的黃河湖高速路口開展體温檢測、車輛信息登記。在志願服務中他認真負責,勤于思考,發現並指出個別工作人員在使用電子體温槍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向所在服務點反映,促進了電子體温槍的正確規範使用。

他先後在黃河湖高速路口、白馬高速路口、樂賢街道高壩電廠、邱家嘴農貿市場開展體温檢測、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服務時長102小時,檢測車輛360台,檢測人員3000多人。

他説:“新時代青年,應該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

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蹟 篇4

她是一名黨員志願者,她是一名基層黨員幹部,她是新臨社區黨總支書記,她的名字叫葛巍,是一名85年的基層黨員幹部。值農曆新春佳節,席捲而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破了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為了加強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轄區居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從大年七年級開始,葛巍書記就一直帶領社區人員在一線積極開展防控疫情工作。取消休假,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一忙就是一整天,沒時間吃飯是經常的事,實在餓了就是簡單的方便麪一泡。因疫情緊張,她每天在所管的轄區裏不知道要走上幾個來回,對居民一遍一遍的宣傳,一天下來腳腫嗓啞的。因一直處在一線,怕回家不安全,就把她的兒子送到奶奶家,兒子也才10歲,經常打電話問媽媽什麼時候回來,一向堅強的葛書記,紅了眼眶。此時的她也想回家陪陪兒子,但是心中的信念告訴她,此時社區的居民很需要她。掛了電話,葛書記又投入到了防疫工作當中。

她不分晝夜堅守崗位,奔波在各小區的“戰場”上,接到上級有關部門給的武漢返新人員名單,她衝鋒陷陣,第一時間走進疑似人員的家中,事無鉅細的詢問情況,親自給他們量體温,講述在家隔離重要注意事項,每天必進入疑似人員家中,仔細掌握情況。有些居家隔離人員急需新鮮蔬菜和生活必需品時,主動幫助購買,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在社區防疫工作站點上,她的身影從未消失過,主動發放宣傳單,主動送出愛心口罩,主動排查所有疑似人員信息。

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蹟 篇5

“疫情就命令、抗疫就是戰鬥、黨員就是先鋒”!

縣委、縣政府號令:全體黨員下沉社區開展疫情聯防聯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走,到抗疫前線去!”縣供銷社黨組成員阮樹斌聞令即動,第一時間到土井社區報到,臨危受命,勇挑重擔,用責任和擔當為戰區居民的生命和健康築牢最後一道防線。

作為縣供銷社黨組成員,參與疫情防控人員的口罩、酒精、消毒液需要籌備,縣直單位居家黨員幹部下沉社區領取任務和民主街6個路口值守需要督辦,部門需要協調,住户需要排查,防區需要消毒,卡口需要值守......這就是阮樹斌的戰鬥!餓了有方便麪,困了有帳篷,一天一天,風雨無阻。

“阮主任,這多路口要守,人員不夠怎麼辦?”“同志,請問你們誰負責?我們不能出門生活物資怎麼辦?”“我家老人的藥用完了怎麼辦?”“我家水管子破了需要修怎麼辦?”......作為土井社區重點封閉管理的小區,三星家園是一個開放式小區,四通八達,進出口多,人員複雜,防控難度大。阮樹斌接到任務後,迅速組建黨員突擊隊和志願服務隊,制定防控措施,落實崗位責任,將“抗疫黨員突擊隊”的紅旗插在小區內。鮮紅的旗幟映入居民的眼簾,“快看,那不是供銷社的阮主任嗎?”“來了就好!來了就好!”有幾個認識阮樹斌的居民在自家陽台上高興的喊道。恐慌之際,焦急的人們找到了組織,看到了希望,平復了心理。

“路口全部封堵,保留一個出口,禁止人員進出”“黨員負責消毒、排查,消毒要道邊到角,排查要不漏一户一人”“志願者負責宣傳、勸阻、代購,做好排查台賬”“幹部負責住户的包保和卡口值守”“建立三星家園微信羣,發佈信息、傾聽民聲,心理疏導、代購物資”......針對防控措施和應急救助,阮樹斌都用心思考、用心做好。“我們要理解支持,積極配合”“我們不出去,呆在家裏不添亂”,小區居民看在眼裏,明在心裏。

“柔性服務、硬性防控”!截止目前,該小區共排查登記350户1048名人,全部落實一日兩查,一户多包,沒有發生一起傳染,沒有發生一起投訴,民主街6個卡口也沒有發生一起糾紛。

戰“疫”還在進行,“疫情不銷,戰鬥不止”!風風火火、急急忙忙的阮樹斌率領着一羣逆行者們依堅守在抗“疫”的前沿陣地,他們把崗位當戰場,視居民為親人,用黨性守護堡壘,用愛心温暖民心,發揚供銷人的“扁擔精神”,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共產黨人的使命和擔當。

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蹟 篇6

李強,濱州市公安局濱城分局政工室副主任。

疫情就是命令。作為濱城公安分局的一名老同志,李強主動請纓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分局領導擔心防疫工作強度大,怕他身體吃不消。而李強堅定地表示:“疫情面前,沒有年齡大小,我也是一名戰士,必須衝在前線。”他被安排到市東派出所參與疫情排查隨訪工作。大年七年級早8點,李強第一個趕到市東派出所,落實“四包一”措施,主動配合辦事處、衞生防疫部門深入轄區住户,對涉疫區返濱人員進行走訪,發放告知書。一開始,考慮到他年齡偏大,所裏分配給他的工作任務相對較少。面對“照顧”,李強對市東派出所所長張濤説:“現在是爭分奪秒的時候,全局上下都盯靠在防控一線,我能多做一點是一點。”

連續8天每天開展隨訪工作11個小時上門為居家隔離對象測量體温,落實居家隔離措施5個小時跑了11個小區、22個居家隔離對象因勞累過度突發疾病,失去意識,2月4日抗“疫”鋼鐵戰士李強被省公安廳記一等功。

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蹟 篇7

吳賢忠同志,現年42歲,大方縣大方鎮關井村動物防疫員,負責關井村的動物防疫及協助全鎮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幾年來,吳賢忠同志積極宣傳畜牧獸醫法律法規,推廣畜禽養殖和疫病防治新技術,帶動養殖户致富。他為養殖户留下了一串串閃光足跡,人雖不老,卻被大家稱為“老吳”。吳賢忠同志是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優秀代表,2007年、2009年、2010年被大方縣畜牧獸醫局推薦到地區進行表彰,被評為地區“先進工作者”和“優秀防疫員”。

一、刻苦鑽研技術,傾心服務羣眾

吳賢忠同志雖是國中畢業,但積極參加縣畜牧獸醫局、縣扶貧辦舉辦的畜牧獸醫技術培訓班學習,1986年獲大方縣畜牧局獸醫技術培訓班結業證書,2008年取得縣職業中學頒發的畜牧獸醫技術結業證書。吳賢忠同志平時虛心好學,遇到問題向縣鄉技術幹部請教,並注重實踐,積累了獸醫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吳賢忠同志從1986年被縣畜牧局聘為村級動物防疫員以來,可以説是為他提供了更好學習和施展才華的平台,使他與養殖户走得更近,更方便服務養殖户。他積極參加、縣鄉組織的動物防疫法律、法規知識和專業技術培訓,較系統地掌握了村級動物防疫員的業務技能。1991年獲貴州省農委頒發的“農民技術員”職稱證書,1995年獲“助理獸醫師”職稱資格證書。

關井村處於大方縣城邊緣,人多地少,許多農户以從事養殖為業,但卻沒有認識到動物疫病防治的重要性,搞不懂什麼是病,什麼是疫,為什麼要依法防疫等等。吳賢忠同志在縣城所在地的街道上租了一間房屋,自己出資,配備了冷藏設備和診療器械,辦起了獸醫門診。除服務於所負責的關井村外,還經常為周邊村寨的羣眾和縣城寵物養殖户服務,向他們傳授畜禽養殖防疫技術,宣傳動物防疫法律法規知識及畜禽疫病的危害性,回答養殖户的各種疑難諮詢。吳賢忠同志在開展諮詢服務時,發現大多數養殖户素質低,對防病防疫不能接受,就深入農户家中傳授技術,並鑽進豬舍牛欄雞舍鴨場,手把手地傳授畜禽養殖飼料配方、育雛技術及疫病防治技術。多年來,吳賢忠同志跑遍了全鎮的村村寨寨的所有畜禽養殖户和養殖場,受到所有養殖户的歡迎和信任。

二、搞好動物防檢,保障畜禽健康

動物防疫事關廣大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事關全縣畜牧業發展大局。吳賢忠同志牢固樹立“防疫無小事”和“養殖成敗在防疫”的意識,結合責任片區的實際情況,採取有力措施,推進防疫工作的開展。按照《動物防疫法》和村級動物防疫員的要求,制定了春秋兩季重點防疫期以及月月補針的詳細防疫計劃,儲備好疫苗和治療藥品。大方鎮的兩路口、對江市場每逢趕集日,都有上百頭仔豬、500多羽家禽、10多頭畜肉產品在市場上交易、流通,吳賢忠同志都積極協助鎮畜牧獸醫站進行檢疫。

對防疫工作吳賢忠同志絲毫不含糊,嚴格按技術操作規程,開展畜禽防疫注射。主要是進行豬瘟、W病、禽流感、豬高致病性藍耳病、雞新城疫等疫苗注射和卡耳標,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針”,採取一户一針頭,防止交叉感染,對不在家農户的畜禽進行登記補針。建立畜禽免疫檔案,並做好檔案記錄,及時向上級畜牧部門彙報責任片區畜禽生產及疫情動態,積極參加縣、鄉組織的動物疫病普查、動物疫病監測採血、疫情調查等工作。大方鎮每年飼養家畜1.6萬多頭、家禽5萬多羽,吳賢忠同志每年春、秋兩季都帶頭按國家規定,強制對畜禽進行禽流感疫苗、豬蘭耳病疫苗、豬瘟疫苗、口蹄疫疫苗注射。在他的帶動下,全鎮實現重大動物疫情在大方鎮得到有效控制,確保安全、健康的畜牧業發展環境。

三、提供優質服務,促進農民增收

吳賢忠同志常年肩背保温箱,手拿注射器、耳標鉗,在春秋重點疫情期,風裏來、雨裏去,早出晚歸,除為養殖户注射疫苗,還主動做好養殖和防疫技術服務,消除他們各種思想疙瘩和技術難題。吳賢忠同志依法給養殖户的豬打防疫針、掛耳標,但養殖户不理解,認為打了針就可不掛耳標,給動物防疫員工作帶來阻力。吳賢忠同志仔細做好養殖户的思想工作,拿出隨身帶的《動物防疫法》、《畜牧法》及各種宣傳資料給養殖户學習,邊學邊溝通,終於讓養殖户明白了道理,他們在吳賢忠同志的優質服務下接受了依法防疫。

“哪裏養殖户有困難,他就到哪裏去,就是除夕之夜或正月七年級,只要養殖户一個電話,他就起步上路。”這是養殖户對吳賢忠同志的評價。關井村養殖户姜招虎每年養豬500多頭,今年第一批養的150頭豬,一直長勢不好,吳賢忠同志得知後主動上門診療解難,通過診斷,採取“驅蟲、配飼料添加劑、發送飼養環境衞生”的辦法,使得這批豬也能按正常生長時間出欄,沒有造成損失。

由於吳賢忠同志技術過硬,實際經驗豐富,被遠隔50公里的長石鎮山壩村新興養殖場和六龍鎮頭塘村李x養豬場聘為獸醫技術。吳賢忠同志從技術、引種、防疫、治療、飼料配方等方面開展服務,使這些養殖場的豬長得快、不得病,他們都説有吳賢忠同志的技術支持,明年還要擴大養殖場規模。

為促進豬的品種改良,吳賢忠同志參加了2008年地區和縣組織的豬人工授精技術培訓,技術學成後,在大方鎮進行推廣,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到目前為止,已經開展豬人工授精800餘頭,產仔上萬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説起吳賢忠同志的不怕苦不怕累,真心為養殖户排憂解難,鎮裏幹部都説:“他乾的都是義務勞動,但辛苦沒有白花,確實發揮了農村動物防疫員的作用,他是全鎮動物防疫員的優秀代表。”

吳賢忠同志克服村級級動物防疫員待遇低、工作艱辛、勞動量大等困難,盡心盡力,服務於養殖農户,服從業務安排,積極完成下達的各項任務,為全縣的村級動物防疫員作出了表帥。通過一頭頭(羽)畜禽,一座座畜禽舍,養殖户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作為一位普通的村級動物防疫員,吳賢忠同志心裏踏實,我們但願吳賢忠同志未來的“動物防疫員”之旅更加輝煌。

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蹟 篇8

37年間,山西靜樂縣雙路鄉衞生防疫員王元林為全鄉15個村的孩子接種疫苗20萬人次,實現了規範接種、安全接種,100%完成國家強制免疫。其間,沒發生一起基礎免疫傳染病、一起接種糾紛。

王元林説,針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都馬虎不得。

見到王元林那天,是6月30日。呂梁山東麓的雙路鄉迎來一場久違的細雨,靜謐山鄉透着陣陣涼意。

王元林正準備出門,張亮傑的孩子3歲了,該加強接種流腦疫苗了,半月前娃兒發燒不能注射,今兒得再去一趟。他小心翼翼地把疫苗和冰塊從冰箱移入隨身背的'疫苗箱,邊穿那件出門才穿的中山裝邊説,針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馬虎不得。

他要去的是15裏外的蘭家山,從河灘下去,再沿着陡坡爬上去。

61歲的王元林已經這樣走了37年。37年中,他為全鄉15個村的孩子接種疫苗,接種疫苗達20萬人次,實現了規範接種、安全接種,100%完成國家強制免疫。其間,沒發生一起基礎免疫傳染病,沒發生一起接種糾紛。

王元林先後獲得省級計劃免疫先進個人、法定傳染病報告先進個人、免疫規劃優秀個人等榮譽稱號。日前,山西省衞生廳授予他衞生防疫楷模榮譽稱號。

苦點累點不怕,就怕誤了娃娃。

山西省靜樂縣是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在王元林童年記憶裏,就有天花、脊髓灰質炎、流腦等疾病流行。他親眼看到這些傳染病奪去很多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國中畢業後,王元林選擇了在縣衞校讀書。1973年畢業返鄉後,他成了全縣第一代鄉村防疫員,那時候,因為知道怕,就更懂得自己身上的責任有多重!

起初,大山裏的人不大明白,自家孩子沒病,為啥要挨那一針,還吃那些紅紅綠綠的藥丸丸?王元林只能一趟趟地找上門,一家家地做工作。蘭家山村的趙桃娥是個聾啞人,家裏3個孩子都到了接種疫苗的年齡。王元林幾次上門,任憑怎麼説、怎麼比劃都不行。好不容易請人幫忙用啞語把道理説清了,可趙家又拿不出錢來接種。王元林二話沒説,自己墊錢給3個孩子打上了疫苗。

王元林每到一村,總要打聽誰家快生孩子了,誰家剛生了孩子。一有新生兒的消息,他就立即上門,為孩子建起健康檔案。春去秋來,看着王元林一趟趟地跑,聽着王元林一回回地説,鄉親們明白了:這疫苗,誰打上,對誰好。

為了不漏掉一個孩子,王元林走遍山鄉,風雨無阻。去年春節剛過,大雪紛飛,正好李天亮家的新生兒到了接種期。王元林背起藥箱,深一腳淺一腳地直奔10多裏外的南黃葦村。兩個多小時後,當滿身是雪的王元林撩開李家土窯洞的門簾時,李天亮驚詫地説:這麼大的雪你還來?王元林卻答:這麼大的事,我怎能不來?

一次出診的路上,天忽降大雨。坡陡路滑,王元林左膝蓋重重磕在石頭上。他掙扎着爬起來,一瘸一拐堅持走到大山深處完成接種。他的左腿從此落下毛病,不能彎、蹲不下,天一涼就疼。跑山路最費的是鞋,王元林每年要穿壞老伴親手做的七八雙布鞋,布膠鞋一年也得兩三雙。他説:苦點累點不怕,就怕誤了娃娃。

為了娃,多跑幾個來回算個啥?

那天,在張亮傑家,王元林仔細給孩子測過體温後,才給孩子接種了流腦A+C疫苗。張亮傑有些不好意思,打一針害你跑兩趟,還下着雨!王元林認真地説:發燒是典型的接種禁忌,帶病接種是害了娃。為了娃,多跑幾個來回算個啥?

如今,雙路鄉的許多老鄉都能説出接種疫苗的禁忌常識:感冒、發燒不能打;吃雞蛋過敏不能打;糖丸必須用涼開水調成糊狀服下,水温千萬不能高這都是王元林走家串户宣傳的結果。

為保證疫苗安全有效,王元林常年養成兩個習慣:不管多遠的路,他從不在外過夜,以保證便攜式疫苗箱維持正常的低温;一進家門,不管白天黑夜,首先要按一下房燈開關,看是否停電。一旦停電,他就立即將冰模板一個個挪到冰箱冷藏室,以確保疫苗質量。王元林説:一個細節把握不好,就會出大事。

王元林出門喜歡穿4個兜的中山裝,兜裏總裝着幾個64開大小的本子。在他家一個紙箱裏,這樣的小本本有幾十個。小本本上詳細記錄着孩子的名字、所在村莊、父母姓名、出生年月日,曾經接種的時間、疫苗名稱,還有每次疫苗的批號、日期、產地和生產日期。每個月,王元林都要根據小本本自行設計一張疫苗接種行程表,哪天去哪幾個村、哪個村有幾個孩子需要接種,都做了標註,一個都不漏。

王元林生活中,一切都圍着疫苗轉。一次,王元林高燒39攝氏度,人躺在牀上,心裏卻想着10裏外的硯灣村,那裏有個孩子等着接種。接種疫苗有規程,不能錯過週期,他給自己打了退燒針,就頭頂烈日出門了。今年春節,狼兒溝村老趙帶着1歲多的孫子回鄉過年,正月初八就要返城。初七一大早,王元林冒着刺骨的寒風來到18裏外的狼兒溝村。看到王元林凍得發僵,老趙心疼地説,晚打一針不要緊!王元林卻説:接種晚了,惹上些病,我可就害了你們了!

鄉親們待見咱,比啥都強!

王元林生活的神家村,是雙路鄉政府所在地。這些年,村裏蓋新房、建小樓的人越來越多,有的還開回了小汽車,王元林的日子卻過得緊巴巴的。住了20多年的兩間老屋漏雨走風,老伴説,要翻修得四五萬元,修不起呵!現在老兩口借住在同村的二女兒家,家裏除了公家配給的電冰箱和一個文件櫃外,沒什麼值錢的傢什。

在王元林心裏,覺得最虧欠的就是自己老伴和兩個女兒。王元林的工資起初只有26.5元,到上世紀80年代,漲到每月60多元,至今,他的工資也只有370元。30多年,王元林沒給家裏掙回什麼家當,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家裏的6畝責任田。因經濟拮据,大女兒只上到國小六年級就輟學,二女兒國中沒讀完就外出打工去了。由於王元林常年奔走在山鄉,家裏的農活全靠老伴一個人操持。提到老伴,王元林有些哽咽:她懂得我,我感謝她!

王元林也有不少開心事。我管的轄區,我管的事,娃娃們沒一個耽誤,都健健康康的。還有許多事,也讓王元林感到欣慰。前年,在外打工的女兒、女婿回村蓋房。動工那天,沒有打招呼,前村後鄰的鄉親們都來了,大工、小工全都不要工錢;地裏的農活老伴一個人忙不過來,總有鄉親過來幫把手;走在山間,誰開車或騎車碰上了,都會毫不猶豫地停下車,捎他一程

想想這些温馨事,王元林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鄉親們待見咱,比啥都強!

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蹟 篇9

不是從疫區回來,也沒有離開上海,可燒傷科醫師陳浩傑還是被保護性隔離了。他的隔離,與一名新冠肺炎疑似感染者有關。

作為國家電網全國電燒傷治療中心、上海市衞生系統首批“重點特色專科”、長寧區首批“醫學名專科”,1月29日,醫院燒傷科接到上海市長寧區衞健委發來的會診通知。在長寧區武漢返滬人員醫學觀察定點賓館內,有一名燙傷病人需要醫院燒傷科專家到場參加會診。

救病治人高於一切。上海電力醫院迅速響應,剛下夜班的燒傷科黨員醫師陳浩傑主動請纓,趕赴現場診治。經診斷,患者約有2.5%的胸腹部二度深燙傷,好在處理及時專業,患者傷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疼痛得以緩解。

按照原定治療計劃,陳浩傑此後將定期為患者上門換藥。但幾天後,這名燙傷患者的配偶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燙傷患者本人經醫學檢查也被列為疑似病例,並被就近送入同仁醫院發熱門診進行醫學隔離觀察。為確保患者燙傷創面不進一步惡化,陳浩傑在瞭解情況後仍於2月3日前往同仁醫院會診,瞭解患者傷情,指導其在隔離區的換藥注意事項,並表示將根據同仁醫院及患者傷情需要,隨時再來會診。

雖然在前後的會診過程中都嚴格做好防護措施,但醫院慎重起見,還是要求陳浩傑居家醫學觀察兩週,並於2月10日致電關心其身體情況。可離崗位不離職任,居家隔離期間,他,仍多次通過電話聯繫同仁醫院瞭解患者傷口恢復情況,充分彰顯了醫者仁心,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蹟 篇10

有這樣一位院長,疫情發生以來,他帶領全院醫務人員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後,他依然在病房內從早到晚不停地處理各種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時58分,一個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線不懈抗爭的白衣戰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劉智明。

走進劉智明生前的辦公室,他的工作證和圍巾還掛在牆上。許多同事直到現在依然不願相信他已經離去的事實。在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劉智明所在的武昌醫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1月21日,劉智明去市裏開會接到任務,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數僅次於金銀潭醫院。而武昌醫院只有三天的時間來完成院區改造和病人的轉運。

不眠不休的三天,劉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醫院是綜合性醫院,短時間內按照傳染病醫院要求改建,難度極大。增加牀位、調配醫務人員、解決物資,每一件事都需要劉智明協調。

而此時的劉智明已經住進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結果顯示,肺部嚴重感染,隨後的核酸結果確診為陽性。在ICU裏,劉智明的身份變了,可救死扶傷的使命和擔當卻沒有放下。在病房裏他不停地接打電話、回覆微信,一會兒問病人收進來了沒有,一會兒問院內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沒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卻説:“我是院長啊,我丟不下!”並讓大家不要過多關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復出院,再與大家一起並肩作戰。

劉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區的護士長。丈夫感染後,她曾想過趕過去照顧病重的丈夫,然而,劉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裏明白,妻子也在一線,把她留在崗位上,會給更多的人帶來生的希望。

2月14日,劉智明病情突然惡化,被轉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進行搶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搶救無效不幸離世。斯人已逝,在劉智明所帶領的武昌醫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癒出院。

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蹟 篇11

朱海秀生於1997年,是河南省洛陽嵩縣紙房鎮朱王嶺村人。2019年7月畢業後就職於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第三醫院內科ICU病房護理工作。22歲時已經是一名共產黨員。她堅韌、頑強、有責任、有擔當。2020年1月24日,報名參加該院馳援醫療隊,投身武漢抗疫工作中。

她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去之前未和父母打招呼,她説:“救人嘛,本來我們醫護人員就有這樣的使命和責任。”在武漢工作期間,由於高強度的工作和長期間的熬夜加班,使她的眼圈周圍顯得烏青。由於長時間佩戴防護用品和接觸消毒用品,她的臉上長出了很多濕疹,並且往外滲血。從這些畫面不難看出在武漢的20多天裏,她的內心經歷了什麼樣的考驗的挑戰。

疫情洶湧而來,每天都有一批疑似病例患者被確診,每天都有一批人死亡或治癒出院。這些數字變換的背後,是一個個家庭的悲喜劇。

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蹟 篇12

馬承武,中共黨員,湖北省荊州市石首市小河口鎮中洲村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副主任。

2020年1月31日,馬主任在疫情防控流動人員勸導卡口執勤時,突發急性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不幸犧牲,時年54歲。

據悉,馬主任患有心肌梗塞,做過心臟搭橋手術,由於自1月25日開始連日勞累,加上沒怎麼吃飯,導致病情復發,倒在了疫情防控一線。馬主任犧牲後,因特殊時期,家屬沒有辦喪事,下午兩點多走的,六點多到了殯儀館,八點多就帶着骨灰回來了。馬主任的兒子現在也在鎮裏的一線,做着和馬主任一樣的事情。

據悉,1998年馬承武同志被評為小河口鎮抗洪勞模,2019年被評為小河口鎮優秀黨務工作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