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指導之文言文

來源:文萃谷 1.17W

閲讀指津

文體指導之文言文

遊記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中國古代遊記散文以描山畫水、傳達山川神貌為主;同時在描寫見聞中又飽含着作者的獨特感受,常常熔敍述、描寫、抒情、議論於一爐,具有獨特的文學魅力,其數量之多,質量之高,讓人歎為觀止,對現當代遊記散文也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如《岳陽樓記》《小石潭記》《醉翁亭記》《滿井遊記》等,都是遊記散文中的經典佳作。

閲讀古代遊記散文和閲讀一般的文言文一樣,也需要弄清文言文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即必須有文言文閲讀基礎。但遊記散文和寫人敍事的文言文,和議論抒情的文言文畢竟分屬不同文體,因此有它特殊的閲讀方法和技巧。第一,既然是遊記,需要梳理作者的遊蹤,即弄清作者的遊覽過程和順序,他先在什麼地方,看到了一些什麼,再到什麼地方,又看到了一些什麼。整個移步換景的過程梳理清楚了,也就知道了作者的'整個遊覽情況。第二,要思考分析作者在遊覽過程中由看到的景和物想到了一些什麼,感悟到了一些什麼,即弄清作者寫這篇遊記的目的、意圖,作者通過寫景狀物想要抒發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三,在瞭解了作者的遊覽過程和抒發的思想感情後,還得弄清楚作者是怎樣寫景,怎樣抒情的,並分析鑑賞作者在寫景抒情中所運用的寫作手法、寫作技巧。如常見的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對比映襯、動靜結合、虛實結合、託物言志等。

模擬訓練

石渠記

[唐]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渠之廣,或咫尺,或倍尺,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菖蒲被之,青蘚環周。又折西行,旁陷巖石下,北墮小潭。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魚。又北曲行紆餘,睨若無窮,然卒入於渴。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②焉。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予從州牧得之,攬去翳朽,決疏土石,既崇③而焚,既釃④而盈。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後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於是始窮也。

(選自《柳河東集》)

[註釋]①渴(hè):指袁家渴。②庥(xiū):通“休”,休息。③崇:堆積。④釃(shī):分流。

1.下列句子中黑體詞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其長可十許步 潭中魚可百許頭

B.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魚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C.睨若無窮,然卒入於渴 倘徊歡

D.菖蒲被之,青蘚環周 聞水聲,如鳴環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畫線的句子描寫了水,突出了水的什麼特點?是從什麼角度描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遊記散文的一大特徵。本文通過對石渠水的描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