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暴力傾向要怎麼處理

來源:文萃谷 2.78W

如今校園暴力越來越多,許多孩子在校園備受欺凌卻不敢出聲。據鳳凰網報道,近日,一篇關於“中關村二小校園霸凌“的爆料引發全民熱議,該爆料稱孩子長期遭到同學霸凌,11月24日更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事後家長更反映孩子因該事件引發失眠、厭食等應激反應。此外,根據教育部統計,今年5-8月,共上報68起校園欺凌事件。那麼,校園霸凌的背後,孩子的暴力傾向是怎麼形成的?我們應該如何矯正孩子的暴力傾向呢?

孩子有暴力傾向要怎麼處理

缺少愛的孩子易走極端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毋庸置疑。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會成為孩子對待其他人方式的樣本。缺少愛的孩子容易走極端。在家庭裏, 如果頻繁遭受暴力,孩子缺少温暖和愛意,當孩子內心的壓抑和焦慮沒有出口,從“被暴力”到施行“暴力容易走極端。在家庭裏,如果頻繁遭受暴力,孩子缺少温 暖和愛意,當孩子內心的壓抑和焦慮沒有出口,從“被暴力”到施行“暴力”,或許就是一步之遙。

模仿是孩子暴力傾向的主要原因

專家指出:“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天生就是暴虐的,模仿是導致他們暴力傾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有媽媽説,我兒子2歲4個月,小小年紀卻喜歡看電視節目中的暴力鏡頭,有時候在選擇看那個節目時,看到有暴力鏡頭的,他就不讓換台。我擔心他看拳擊、練武術的節目會模仿形成攻擊性行為。

受到電視、網絡等誇張的'暴力畫面和描寫的負面影響,由於孩子受到心理髮育限制,不能很好地認知,容易模仿學習。國家兒童教育協會曾通過了《關於傳媒暴力在孩子生活中所產生影響的立場聲明》,該聲明指出:學齡前兒童特別容易受到傳媒的影響,這是由於他們不能夠區分現實與幻想,而且孩子們對於人們行為的動機與道德上的衝突還不能充分的理解。比如,電視上的人能夠很快恢復身體上因暴力造成的傷害,這樣的場面會使孩子認為,暴力造成的傷害沒有什麼大不了,是可以忍受的。

那麼,孩子一旦形成暴力傾向,應該採取什麼方式糾正呢?

家長要做好榜樣

家長首先要做好榜樣,不用暴力解決問題;要營造輕鬆和諧、充滿愛意與温情的家庭氛圍;要引導孩子選擇科學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更重要的是,家長除了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學習情況外,更要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

父母要與孩子多交流灌輸正能量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與孩子近距離接觸,細心觀察,參與孩子的餵養、遊戲、教育以及孩子的社會交往,以便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行為,從而加以矯正。在平時應好像無意地和孩子一起看看有關兒童有同情心、兒童友好相處、兒童愛父母的圖畫書,這對形成他們的良好行為很有好處。孩子的語言如果發展得不錯的話,可以讓他把心理想要做的事、想要什麼東西、不喜歡什麼人等説出來,家長可以幫他解決,不必使用撓人、罵人的方法。要把撓傷、撓疼的地方(胳膊、背部等)給他看,激發他的同情心,改正自己的毛病。

言傳身教對孩子進行社會化的教育

要經常通過講故事、具體交往事件向孩子傳遞社會所認可的習俗規範,培養孩子的價值觀;讓孩子明白如果傷害了別人,就得不到小朋友的友誼,別人就不再願意和他玩兒,媽媽也會不高興。這樣,能培養孩子對他人的情感。切忌對這樣的孩子用生冷而強硬的態度來懲罰他。因為這種高度聰明而自尊的孩子一旦得不到對他個性上的接受,就可能會埋下反他人、反社會的種子,以後會把進取心轉化成為攻擊性。

經常為孩子設置滿足他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情境

經常與孩子做各種遊戲進行交流,如講故事、做手工、玩智力遊戲等。用大人的聰明智慧來提取孩子的智力——經常帶孩子出門觀察自然界,自然界中有更多的謎底等着你聰明的孩子去揭開,這樣孩子的成長就不會僅限於動畫片給予的想象空間了。

父母慢慢引導是最好的辦法,避免孩子看到暴力畫面,家庭環境也很重要,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展現和諧的一面,這樣才有利於孩子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