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二年級數學第三冊教案

來源:文萃谷 2.79W

老師們上課之前準備好一份教案,可以保證課堂質量,也可以讓自己輕鬆很多。今天小編分享的是國小數學二年級第三冊教案,供大家參考。

國小二年級數學第三冊教案

  國小二年級數學第三冊教案篇1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矗例如,用兩位數除多位數,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學習小數乘法的必要基矗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麪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並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範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並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3、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6、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班級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情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並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國小二年級數學第三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使學生經歷用不同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

(2) 在實踐操作活動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瞭解長度單位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合學生親身經歷不同測量工具的合用,體會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和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學習突破重點。

難點:培養學生初步估測意識。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教法與學法:

教法:嘗試指導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將學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學習小組。

學生準備:學生尺、剪刀、寬1釐米的白紙條、1角的硬幣、回形針、小刀、稜長1釐米的小方木。

教學過程

課堂導語:同學們,比一比粉筆和回形針,哪個長,哪個短?粉筆和鉛筆哪個長,哪個短?

一會説粉筆長,一會説粉筆短,這是為什麼呢?這根粉筆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嗎?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統一長度單位。(板書課題)

一、 探究新知

(1) 提出問題。

同學們,你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讓學生討論,想辦法,小組交流。

(2) 彙報交流,分組活動。

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辦法,用1角的硬幣、手、三角形學具、方木塊等作為工具測量,下面就請同學們分成5人一組,和老師一起測量課桌的長度。更多

測量過程中教師巡迴指導。

(3) 小組交流。

讓每個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測量結果。顯然,同學們和老師的測量結果不同。

(4) 質疑問難。

為什麼我們測量的都是課桌的長度,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為什麼同學們一拃一拃地量,老師也一拃一拃地量,結果也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漸明白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作為測量標準,所以量出的結果不同。

那麼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用相同標準進行測量)讓全班同學選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測量課桌的長度,並彙報測得的結果。由此歸納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5) 活動延伸。

①用回形針測量數學課本的寬,用小刀測量一個文具盒的長。

學生測量後彙報測量結果。(數學課本的寬是5個回形針的長,文具盒的長是5個小刀的長)

師:數學課本和文具盒不一樣長,為什麼它們都用5表示?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集體交流。

②歸納昇華。

同學們,數學課本的寬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樣的,它們都用5表示是因為測量的標準不一樣。因此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一的標準。

二、 積累運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長、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測量。

三、 總結提升

(1) 大家親自測量了很多物體的長度,在測量過程中,你們學會了什麼?

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所學內容。

(2) 歸納強調。

在測量物體長度時,必須要用統一的標準去測量。

板書設計

一測量課桌的長。(分組活動,彙報交流)

二用回形針測量數學課本的寬,用小刀測量文具盒的長。

  國小二年級數學第三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 通過量一量,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體會1釐米的實際長度。

(2) 學會用直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際測量與交流,瞭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

突破方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突破重點。

難點;體驗1釐米的長度,並形成直觀印象。

突破方法:通過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圖釘、刻度尺、小木棒、紙條、鉛筆、練習本、墨水瓶盒、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老師節就要到了,我們班佈置教室掛拉花時發現差了截,同學們準備用彩紙補做一條拉花,還要做多長呢?我們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麼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結論:測量的工具不同,長度標準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為了準確的測量,人勻發明了帶刻度的尺子,我們今天就來認識“釐米”並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板書:認識釐米 用釐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認識釐米。

①認識刻度尺。

大格、小格、數字和釐米。

0刻度線

②認識1釐米。

1釐米有多長(從刻度0到刻度1是1釐米,從刻度1到刻度2是1釐米,從刻度2到刻度3也是1釐米)

③認識刻度尺上的幾釐米。

從刻度0到刻度2是幾釐米?4釐米有幾大格?請同學們説一説。

學生彙報。

(2) 用釐米量。

① 每人發一張紙條,先估計大約有多長,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説一説是怎樣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線對準紙條左端,紙條右端對着數字幾,就是幾釐米)

③ 課件演示測量紙條過程。

④ 測量下面物體的長度。

數學書的長、寬,鉛筆的長。

三、 拓展延伸,學會應用

(1) 完成“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集體訂正。

(2) 小組使用完成練習一的第2題,量完後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認識釐米 用釐米量

(1) 認識釐米

認識1釐米 從刻度0到刻度1

認識幾釐米

(2) 用釐米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