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在做項目時該防的兩個坑

來源:文萃谷 2.41W

人生路漫漫,到處都有坑!

運營在做項目時該防的兩個坑

回看歷史長河,總有那麼多人與事雖然眾説紛紜,但背後的共性都是讓後人唏噓不已感慨不斷。似乎只有成千上萬次“如果”才能讓人好受些,即便最終其實是使之進一步滑向抓狂的深淵。誰都沒法改變歷史,誰都不能讓時間倒流,誰都無法擁有如果,便只好不斷安慰和提醒自己“前車之覆,後車之鑑”!

此處首先講述一個小項目推進過程中,我踩過的一些實實在在的坑。也許,在以後項目推進過程中同樣的坑你還是會毫不猶豫的踩下去,但作為“前車之覆的我”僅希望可以你掉坑的時候,喊出聲來讓我聽見,我會帶着瓜子去看你…

謹以此坑講給你聽:

項目簡介:主要以紅包利益做刺激,引導老用户邀請好友體驗產品服務。活動主要通過app內目標用户發起分享指社交媒體,邀請好友領取紅包並驗證註冊,而後下載app體驗玩耍。(項目一期)

下面提供兩份流程圖幫助小夥伴們理解需求本身(圖文稍作修改,隱去了平台信息;另此處微信端擬代表社交媒體全渠道):

App端內:

微信端內:

兩個普遍坑:

總體來説以下兩個坑是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特別是經驗尚淺人員的普遍會犯的一些毛病問題。而且我並不認為所謂的各種運營大牛出的都是絕招且從不踩坑,更何況我並不牛!此處僅把自己的親身踩坑表達出來與你分享討論:

坑一:立項之初就貪大求全想一步到位,殊不知現實和機會成本都太大

作為項目需求方,本質上是在項目背景前提下,制定從用户體驗、資源利用、效果導向等維度最優方案,並組織各方資源根據項目方案最大程度按照規劃推進落地。但也正因為如此,往往會出現立項初期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來思考、討論出大家認為的好方案,總希望拿出效果最好、體驗最佳、成本最優的結果。以致於陷入“自説自嗨”和“眾説紛紜”兩個極端,而且還不計算考慮後面的開發測試工作量。

所以建議,對於較大項目可考慮基於當前資源,可考慮先簡化版本小成本上線看效果再優化改進。認認真真地踩了這個坑之後,方案從第一版本改到了第二版本。

坑二:一味追求項目正向前進,忘了回過頭反向看看需求背後的關聯要素

第二版方案較之前簡化了很多並找了服務端、客户端、前端、測試、交互開了次需求會後。當包括我在內的大家都覺得方案可行且溝通清楚後,攔路虎——“風險控制,防作弊的處理”來了。因為需求本身是基於紅包獎勵做引導且不需要實名制,所以很難堵住羊毛黨的爪子。

回過頭來總結看看,其實在方案之初的時候不用那麼詳盡細緻,也不用着急找大家開需求會,而是帶着方案關鍵要素及改動處找對應同事點對點先行溝通清楚,瞭解是否能實現關鍵環節及實現成本是怎樣的,這樣成功率、效率都會好很多。

總結梳理:

如此這般方案到了第三版,項目後來上線後取得了較好的'表現,整體方案落地使得很少的獲客成本帶來不錯的有效新用户轉化率。但這個小項目從前期方案設計到開發測試上線,所遇到的較普遍性的關於方案調整和延期情況,總結以下幾點體會與你分享:

需求本質:從需求方的角度,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角色即為清晰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需求,這與項目是否按時上線當然是緊密相關。總體來説,第一要務其實是準時上線,其次才是有條件支持甚至是創造條件儘快上線,顛倒結果只會使團隊混亂項目延期。

多線協同:項目的推進到發佈上線常常是團隊合力,特別是涉及到跨部門跨業務線的項目時,應在立項之初就儘早接觸瞭解相應資源的排期情況了。以便聯動協同,避免因為單點單線問題而被動延緩。

適度溝通:大多數時候(不是“關小黑屋”進行特定項目開發的話)開發測試人員會被多個需求所包圍甚至中途插入增加,很多內容就在瑣碎的溝(da)通(jiao)中被耽擱甚至遺忘。所以,適度的進度溝通是必要的,但扯多了就顯得墨跡了。

謹慎樂觀:謹慎樂觀態度是我一直的作風,因人而異。項目的延期,也可能來自於開始之初就過於樂觀的評估的所需時間。這樣有兩個弊端:

項目的大幅、多次延期,勢必影響團隊積極性和戰鬥激情;項目推進是個team的協作過程,單條線的大幅延期勢必將影響到其他線業務的時間計劃安排。

結果確認:不要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溝通的誤差任何時候都可能會存在,並不可能消失。對項目負責,對團隊負責,對結果也對自己負責,對過程中每個環節結果的跟進把關很重要,避免到最後“多米諾骨牌”似的推來倒去這不對那不好。

很多時候我們很難窮經考慮到每個要素每個細節,但解決好關鍵因素其它的細枝末節便不會影響大樹的挺拔生長。方向明確,控制好底限,便只管大踏步朝前走好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