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生活的意義

來源:文萃谷 6.34K

每天在同一個點,軟綿綿的,見證天色漸亮,看不到、其實知道已經存在的太陽升起、陽光普照;見證夜色降臨,看不到、其實知道已經存在的月亮高掛、星星點綴……面對着眼前的空曠,有時面對着幕布,開始了幾乎沒有多少改變的預設程序,現實的細胞運動也就開始了,一切都開始了,只是多了份無釐、一段時間的閃電空白、存在於真空的漂浮。彷彿很長時間沒有了語言,有的只是文字、筆觸、勾畫、軀體、情感、透明的靈魂,當面對着來來往往的種種,沒有了表達,有的只是感應,還不能稱作感受,因為感受會動情,因為沒有情,所以這僅僅是機械式的感應。

什麼才是生活的意義

機械式中,運動漸漸停止,而在電路的痕跡中往往找不到真的、可觸碰的軌跡,就這樣結束了,沒有熱、沒有火花;但經常會在本該結束的時候產生沒有意義的慣性,有時這種慣性會成全一次次的放縱,而一次次的放縱則會強化一次次的重返,慢慢的,越來越成為罪惡的惡性循環。痕跡本該會越來越清晰的,但事實卻開了玩笑,意義漸行漸遠,背囊確實是變得越來越紮實,但裏面的東西卻早已是預料到的、造化出的沒有意義的空殼,越來越懷疑究竟會沉澱出什麼東西。

懷疑使得越來越覺得文字只是無聊的消遣、無能的麻痺,有時會覺得這些文字拼湊在一起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但仍在掙扎後的半信半疑中選擇相信,只是為了消遣、為了麻痺、為了所謂的追求……

當行為和文字作為選擇時,會更偏向於行為,僅有文字創造不出什麼實實在在的東西,而雖然僅有行為多數時候創造出的東西沒多大感覺上的意義,但這東西卻是實實在在的,也就不會那麼飄渺了。然而,機械式的運動卻永遠不會有這樣的行為,所以,後怕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但仍舊沒有那種慾望。

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尋找那種自己想要的意義,天真地以為時間會給出答案。而後自己又會有什麼能耐,只是越來越堅信身邊又多了個騙子,或許可以説是兩個騙子,與時間一起獲得這項“榮譽”的.,其實一直都帶着這個“桂冠”。

曾經幻想過自己的世界多一半會是多麼的美好,當然有時也會做到這樣的夢,的確很美很甜,那種彷彿靠牆的感覺,有時想到也會滿足地傻傻地笑笑,有時會想原來自己是這麼容易滿足的,做個夢也算實現了,呵呵……

因為距離、因為差距、因為害怕、因為連累、因為對比、因為“追求”、……自己會對眼前的呈現表現出選擇性失明、選擇性無所謂,因為知道永遠做不到,只能是表現出而已。當夢可以實現這些,當自己開始真的覺得沒有大多必要時,這些就像秋天枯黃的樹葉在風的吹動中紛紛落下,時間説,沒有意義。叔本華説得對,人總是被慾望困擾着,沒有得到是總在騷動,得到後又覺得無聊。

每個人終究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色,而這角色並不完全由着自己。寶石很少,沙礫很多,塵埃更多。在沙礫中,會是哪一顆,在潮水的時而漲時而落的作用下,會到達哪兒。或許會一直在那兒,永遠不會有什麼改變了,從此定格了,直到連沙礫也不是;或許在廣闊的海洋裏永遠飄着、尋找着,永遠也不會停下來,直到連沙礫也不是。沒被定格,幸運地是可以做做夢,多數時候這個夢很美但不那麼甜;一旦被定格了,夢就永遠地消失了,就一直等待再也不是沙礫的那一天,或許中間會發生些什麼,框架就變形了,又開始做很多很多的夢了。總之,無論最後在哪,只要感覺到被定格了,就永遠都是那樣乏味,即使有變成寶石那一天,也會變得乏味。

本來很簡單的道理,只是因為大家都是當局者,以致講述者不得不以旁觀者的身份來講述,聽者也更傾向於作為一個旁觀者來領悟這些道理,彷彿實實在在發生的是抽象的,而通過各種手段間接表現出來的才是形象的。

所謂的追求太沉重時,會想着找個支點,這樣想過的時刻很多,但卻一直沒有找到這個支點;會樂於安靜地看看他們留下來的淡淡的定格,想着或許就該是這樣的;會像那天,跳動的精靈沒有骨頭只有肉,呆坐的羨慕是隻有骨頭沒有肉。然而一旦被美好和高昂重新佔據時,又會開始躁動起來,再沉下來,再躁動……反反覆覆,一直循環着,也就一直追求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