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感受中華《國學》文化

來源:文萃谷 1.79W

國學一詞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特指國家所設的學校。一般而論,國學,泛指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亦即本國的學術文化。對我國而言,國學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五千年的文明積澱,其當代價值如何?又如何讓青少年一代走進國學、親近國學、享受國學?這是一個時代命題。

如何感受中華《國學》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歷經五千多年的深厚積澱,其內容包羅萬象,異彩紛呈。先賢哲人的思想光輝至今仍然給人以無限的啟迪。如何選擇合適的內容傳遞給下一代是一個有待深究細考的問題。

北京大學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國小生國學經典系列讀本《國學》從浩繁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擷取部分內容,運用教科書的編制方式向國小生傳遞精彩紛呈的祖國傳統文化。具體內容涵蓋《三字經》《千字文》以及四書五經、諸子百家、蒙學經典和詩賦美文等等。由於版本繁多,為了保證選文的權威性,該套叢書以中華書局出版的文本為主,少數篇目選用商務印書館、書目文獻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文本。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哪些內容適合國小生學習?關於這個問題,教育部去年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作了明確規定:國小低年級以啟蒙教育為主,主要內容是:識認漢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誦讀古詩,感受漢語的語言美;瞭解傳統禮儀,學會待人接物的基本禮節;身體力行,弘揚優良的傳統行為規範等等。國小高年級則以認知教育為主,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主要內容有:理解漢字的文化含義,體會漢字優美的結構藝術;誦讀古代詩文經典篇目體會其意境和情感;知道重要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家鄉生活習俗變遷;熱愛祖國河山、悠久歷史和寶貴文化等等。

在內容安排上,叢書根據國小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排列。國小低年級,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因而一年級安排《弟子規》,讓國小生學習為人處世的基本規範,為終身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二年級安排韻文,包括《三字經》《千字文》《笠翁對韻》《幼學瓊林》《詩經》等,使國小生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三四年級安排四書五經,讓國小生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五年級學習諸子百家的作品,瞭解古代先賢聖哲的智慧與哲理。六年級安排《孫子兵法》和美文欣賞,讓國小生領略我國軍事計策與戰爭思維。同時,在每冊根據選文的內容介紹古漢語知識,如漢字知識、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文言虛詞、語法句式、古代尊稱謙稱、風俗民情、詩詞曲賦、傳統節日、名人故事、成語故事等,儘可能地讓國小生對祖國的傳統文化有一個初步的較為全面的瞭解。

國學內容體系龐大,採用怎樣的編排方式才能讓國小生願學、樂學,並付諸實踐?這既要考慮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又要考慮國小生的認知與學習方式,還要考慮教師與家長教的可能性。為此,在具體編排上,《國學》系列叢書採用與國小《語文》相一致的、也是目前比較通行的單元編排方式。每冊讀本根據內容分成若干單元,每個單元有一個主題,然後從祖國的傳統文化中選擇若干內容組成若干課文。在版式設計上,《國學》讀本力求使圖形、文字、色彩等視覺要素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孔老師、濛濛、正正三個人物與小朋友們一起學習,增加文本的生活性。每篇課文中採用大量的對話、圖形提示、插入語、活動操作以及多變的練習方式等現代教科書編制方式進行編排,以增加讀本的趣味性和操作性。此外,《國學》讀本提倡親子閲讀和親子活動,讓父母與孩子一起學習,不僅能夠促進孩子的學習,而且能夠拓寬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渠道,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家長的國學修養,改善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

國小生學國學,屬於啟蒙教育的性質。其目的是開啟國小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瞭解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增進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在使用《國學》讀本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不能將《國學》等同於《語文》。語文側重語言文字、文學知識的傳授,但國學更多地側重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國學既不強制聽説讀寫的訓練,也不強行各種形式的考試,更多地強調祖國文化的傳承,民族精神的弘揚。如果放在學校的課程體系中進行考察,那麼《國學》大致屬於校本課程的範疇。學多少,學到什麼程度都由每所學校、每個學生自己決定。在學習要求上,也不強行規定,完全視學校與國小生的實際情況而定。

以生為本。國學的學習以不增加國小生的學習負擔為前提,所以在內容的選擇、進度的安排、活動方式的設計、學習效果的檢測等方面都應以國小生的興趣、需要和能力為基準進行個別化的`差異設計,而不作統一刻板的規定。如韻文的學習可以運用吟唱的方式;《弟子規》則可以選擇誦讀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美文欣賞類則可以嘗試用討論或辯論的方式等等。另外,要充分運用學科整合的方式,在學科教學中融合國學知識的學習,讓國小生不知不覺地產生對國學的興趣。

親子共讀。蘇霍姆林斯基説:“所有那些有教養、品行端正、值得信賴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出自對書籍有着熱忱的愛心的家庭。”如果父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富有書香之氣的家庭環境,而且堅持每天用一定的時間與孩子一起讀《國學》,那麼必定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在親子共讀過程中,父母與孩子一起領悟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探討先賢聖哲思想的精妙絕倫,享受親子溝通和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最終讓孩子體驗到學習國學是一件快樂無比的事情。親子共讀時要注意父母不要有太多的要求,也不要越俎代庖,而要與孩子共同分享前人的智慧與哲理。

過程評價。國小生學習《國學》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在於提高修養。因此,教師與家長在評價學習結果時不能用學科評價的方式進行,而要運用過程評價,強調學習的態度與方法,側重經典的理解與運用,追求體驗與分享,並在學習過程中不斷修正,最後達到促進發展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