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意義有什麼

來源:文萃谷 1.93W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以下是小編收集的清明節的意義,歡迎查看!

清明節的意義有什麼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説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説。

清明節的文化意義

清明從節氣變為節日是和中國古代三月上旬的另兩個祭祀性節日 ———上巳和寒食密不可分的 。 清明節文化內涵是前兩個節日文化的累積 。上巳節和寒食節的若干民俗事象也就構成了清明節的民俗內容 。 因此 , 我們可以用兩句話概括清明:清明節是中國的 “復活節 ”, 清明節是中國的 “感恩節 ”。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創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種文化羣體性的文化符號 , 它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 , 對家庭和民族具有強大的凝聚作用 。國務院明令從 2008年起 , 清明節全國放假一天 , 其意義在於讓我們世世代代不要忘記丟失這一珍貴的文化傳統 , 有利於清明節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 有利於啟迪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覺 。同時 , 這也是對生命 、人和家庭的珍重 , 表明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擴大了新的`視野 。 讓我們認真過好清明節 , 熱情地謳歌春天 , 擁抱自然 ; 感恩自然 , 感恩父母 , 感恩先烈 , 為創造一個美好幸福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而不懈努力奮鬥 !

清明在佛教中的意義

人們把祭祀先人與中國傳統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民族性格直接聯繫起來,認為清明節習俗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落實了中國聖人孔子與佛教始創者釋迦牟尼佛,於公元前六世紀所提倡的孝道。人們會在當天前往祖先或亡者的墳墓、骨灰塔祭拜打掃,並以亡者的名字做功德。

孔子與佛陀雖分別住在中國和印度,但兩者卻生存於同一時代;孝道是兩者為促進人間和諧,共同提倡的教義。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已根深蒂固地融入中國人的社會體系,以致每個人都明白到自己在清明節對祖先所應盡的義務;其文化意義正是中國社會數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有助於在古人與今人、前人與後人之間建立和諧的代際關係,進而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乃至萬物之間的和諧關係,這是清明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人文內涵所在。

在佛教的《善生經》中提到,為人子女的義務就是時常做功德迴向給已故的父母。因此,身為佛弟子者應在清明節追思懷念已故的祖先,並以亡者的名字做供養來幫助他們解脱。是故清明之際,佛教各大道場都會舉行清明思親法會,超度十方六道亡靈,而居家佛弟子則可以實行以下的項目:

一、到祖先靈位的墳墓、骨灰塔等地做打掃和拜祭。

二、到寺廟為往生者做超度法會,並將功德迴向給亡者。

三、為亡者受戒,並將功德迴向給亡者。

四、為亡者做任何功德,如供僧、點燈等,並將功德迴向給亡者。

五、為亡者做一切善行,如放生、佈施等,並將功德迴向給亡者。

因此,在清明節的時候,除了掃墓及祭祖以外,應遵循祖先的教誨、發揚祖先的美德,並且將一切善行功德迴向給他們,令他們早生淨域,離苦得樂,這才是實踐孝道最具體的表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