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早茶是怎麼來的

來源:文萃谷 1.28W

廣東人喝早茶的風氣興起於清代,當時有一種叫“一釐館”的小茶樓,裏面有糕點供應,讓來往行人歇腳吃點心,後來規模逐漸擴大成為茶樓。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什麼叫早茶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廣東早茶是怎麼來的

  淺談廣州早茶文化

廣州人嗜好飲茶。早上見面打招呼就是問“飲左茶未”,以此作為問候早安的代名詞,可見對飲茶的喜愛。飲茶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也是“食在廣州”的一大特色。

廣州人所説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被視作一種交際的方式。廣州的茶樓與茶館的概念也不盡相同。它既供應茶水又供應點心,而且建築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是茶館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廣州人聚會,談生意,業餘消遣,都樂於上茶樓。一壺濃茶几件美點,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邊吃邊談,既填飽了肚子、聯絡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談成了一樁生意,實在是一件愜意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廣州人把飲茶又稱“歎茶”。“歎”是廣州的俗語,為享受之意。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歷百年而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廣州的老字號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

廣州人飲茶並無什麼禮儀上的講究。唯獨在主人給客人斟茶時,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據説這一習俗,來源於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傳乾隆皇帝到江南視察時,曾微服私訪,有一次來到一家茶館,興之所至,竟給隨行的僕從斟起茶來。按皇宮規矩,僕從是要跪受的。但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僕從靈機一動,將食指和中指彎曲,做成屈膝的姿勢,輕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後來,這個消息傳開,便逐漸演化成了飲茶時的一種禮儀。這種風俗至今在嶺南及東南亞依然十分流行。

廣州的茶市分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收市,有的通宵營業。一般地説,早茶市最興隆,從清晨至上午11時,往往座無虛席。特別是節假日,不少茶樓要排隊候位。飲晚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在夏天,茶樓成為人們消夏的首選去處。

不過,廣州人在閒暇時也以在家裏飲“功夫茶”為樂事。“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那麼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選用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以半發酵的為最佳。放茶葉要把壺裏塞滿,並用手指壓實,據説壓得越實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經過沉澱的,沏茶時將剛燒沸的水馬上灌進壺裏,開頭一兩次要倒掉,這主要是出於衞生的考慮。斟茶時不能滿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時是用舌頭舔着慢慢地品,一邊品着茶一邊談天説地,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

此外,飲涼茶也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所謂飲涼茶就是把藥性寒涼、能清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清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如王老吉涼茶就形成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由於它清熱解毒、消炎去暑的藥用功效明顯,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另外,還有如石岐涼茶、健康涼茶、金銀花茶、龜苓膏、生魚葛菜湯等也都是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80年代以來,為方便飲用,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的必備飲品。

  廣州早茶意境

“早茶”一詞,今天幾乎已成廣州人的別稱。雖然,“早茶”並非只限於廣州,但由於廣州的“早茶”實在名聲太大,其他的自然也就不在話下了。但廣州茶樓的歷史其實算不得很長,大概也就是在清道光年間才從當時的酒樓演變而來。真正與廣州現今的“早茶”有點形式接近的茶館,考證下來大約有點像清代咸豐同治年間的一種叫做'一釐館'的館子,其設備很簡陋,木桌板凳,供應糕點,門口掛一個木牌子,寫着'茶話'兩字,實際就是一個為客人提供歇腳敍談、吃點東西的地方。發展到後來,這樣的場所就逐漸地變得專業起來,內容越來越豐富,場面也越來越豪華,並最終促成了廣州人的“早茶”習俗。到了今天,“喝早茶”已成為廣州人生活中的一大內容,也已成為廣州城市特色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一釐館”到現在的酒店茶樓,儘管廣州人“喝早茶”的內容和形式已經發生了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本質上其功能實際並沒有特別的變化。舊時廣州的“妙奇香”茶樓有一幅對聯:“為名忙,為利忙,忙裏偷閒,飲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説的無疑是一種感覺,而且準確並形象地描繪出了“喝早茶”的理念意境。事實上,情趣性、休閒性、交際性和經濟性始終是廣州人“喝早茶”的不變主題,也是其廣為風靡的主要原因。

城市生活表面上豐富多彩,實際上卻難免緊張、枯燥和乏味。“二點一線”或“三點一線”是大部分人的基本生活軌跡。如果工作性質再機械一點,工作環境再孤單一點,生活之索然寡味實在是可想而知的。而所謂城市生活的娛樂性和相關的設施,更大程度上是面向無家無室的年輕人的。究其實質,也不外乎是促成其多餘能量的泄發而已,所以許多場合實在是“成人不宜”的。“早茶”儘管形式簡單,但由於它幾乎可以涉及吃喝玩樂閒的方方面面,且沒有年齡與身份的限制,又有着一定的選擇性和相對的自由度,所謂人生的情趣、生活的樂趣,自然也就有在其中了。

眼下“休閒”的概念正大行其道,但究竟怎樣才謂之“休閒”,可能一下子還真有點説不太清。忙的人找空、找休息,是休閒,閒的人找事、找累,也同樣是一種休閒;家裏住久了開幾天賓館是休閒,住久了賓館睡幾天農舍也是休閒;坐慣了轎車的騎幾天自行車是休閒,天天騎車的借輛轎車兜兜風也是休閒……可見“休閒”的本身玄妙得很,似應歸入精神的範疇,實際也就是一種感覺。不過推敲起來,這種感覺其實倒是可以分為兩種類別的。一種是純粹的自我感受,所謂自得其樂;另一種則帶有一定的表現性,即所謂看得見的休閒,頗有點休閒者形象廣告的意境。無論是自得其樂的休閒還是表現性的休閒,“早茶”時分,提供的其實都是一種最為適宜的氛圍和環境。

在人與人的交流和溝通方面,城市生活最為煩惱的就是時間、對象、主題和環境的缺少,或者是過於突出和鮮明的目的性。“喝早茶”顯然是解決這一煩惱的極好途徑。兩個人不算少,一羣人不算多;有事説事,無事敍情;同事朋友之間、家人親戚之間、業務關係社會交往之間,甚至是上下級之間、談情説愛之間,都在可聚可談之列。在今天的廣州,沒有“泡”茶樓的機會,就可能意味着少了許多發財的機會。不進茶樓,是不會融入廣東的商業社會的。更為重要的是,即使把清閒、舒適的茶樓當成商業談判的場所,表面上的功利性也淡化了許多。生意場上所謂的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於是又多了一層遮掩。

有人説廣州人的待客相對是比較輕鬆的,因為請請“早茶”終究算不得太大的負擔。事實上“經濟性”確實應該是廣州“早茶”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特點。個人消費不算節儉,舉家相聚不算破費,待客會友也不算寒酸;場面可以很大,內容可以很多,但不外乎是茶水與點心: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元堡茶,叉燒包、水晶包、水籠肉包、蝦仁小籠包、蟹粉小籠包,鳳爪、牛肉、肚片加上各類幹蒸的燒賣、酥餅,還有雞粥、牛肉粥、魚片粥、豬腸粉、蝦仁粉、雲吞……雖然現在也出現了所謂的“星級早茶”,但充其量也只是多了點豪華的形式,再説這終究不是也不會是廣州早茶的主流。起源於“一釐館”的廣州早茶本身就是一種大眾消費模式,如果失去了經濟性,無異於就失去了根本。

“早茶”的這些特點,當然並非只為廣州人所重視,天南海北的所有城市人其實也都是青睞有加的。外地人到廣州拒絕早茶的好像很少有見,而且,到廣州定居的外地人基本還都是從“喝早茶”開始適應並融入廣州社會的。即使是一些短暫在廣州居住過的年輕人,離開以後,也大都認為廣州早茶時光的感覺是很有一番回味的。所以曾經有一段時間,包括北京在內的許多城市也紛紛開出了“早茶”,基本是學着廣州的'模樣,甚至茶點也似乎很強調原汁原味,有的還專門高價從廣州請來了廚師。只可惜好景不長,沒等熱起來十有八九便已經關門大吉了。為什麼普遍喜歡的“早茶”出了廣州就開不起來?究其原因,或許更能説明廣州“早茶”的實質並不在單純的吃點喝點,而在於一種環境,一種氛圍,一種早茶時光的特定感覺。

與“廣州早茶”最為異曲同工的大概要首推“英國下午茶”。格調優雅、內涵豐富的“英國下午茶”文化的形成並享譽天下,同樣可以使我們對城市情趣的認識和創造有着特別重要的啟示和借鑑意義。英國人歷史上不曾種過一片茶葉,卻用從中國進口的茶葉,創造了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英國下午茶”這一稱謂始於19世紀40年代的一個貴夫人的創舉。其風靡之快、影響之大,恰如一首英國民謠所唱:“當時鐘敲響四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到了今天,英國已經成為世界頭號茶葉消費大國,每天英國人一共喝掉1億3500萬杯茶,每年共消費掉世界茶葉總產量的1/4。沒有茶的日子,對英國人而言,已經絕對是不可想象的了。

曾經有觀點認為,廣州之所以風行“喝早茶”,是因為廣州人有閒、有錢、有生意要談,於今看來,這未免就偏頗了點。當然,要形成城市生活方式的某種感覺,絕非一時一日之功,肯定需要有許多的相關前提和條件。但城市生活方式決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同樣需要有創造和培育的意識與激情。特別是在激發人們的生活激情、迎合人性的本質需求方面,更需要有倡導性的觀念和舉措。比如,雙休制和長假制的實行,對人們生活內容的豐富性和生活感受的多樣性無疑就形成了空前的影響。再比如,最近許多城市已經悄悄地改變了多少年一貫制的作息制度,實行了呼聲已久的“朝九晚五”,不但有助於豐富城市的夜生活,也相對形成了工作生活的輕鬆感。有些城市已經開始提出並討論學生上學是否也能“朝九晚五”的問題,而且據説贊同者絕對居多。事實是明放着的,學生的問題不解決,家長們又如何輕鬆得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