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珠峯,高度以外的意義

來源:文萃谷 2.99W

丈量珠峯,高度以外的意義

丈量珠峯,高度以外的意義

珠峯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世界屋脊的高度,丈量珠峯,高度以外的意義_政治試題。和極地一樣,珠峯也是全球的“試紙”。珠峯測高的科考價值,將在今後環境、氣候、地質等各個科學領域中逐漸體現出來。

興師動眾的丈量

這裏是地球表面海拔最高的科考場所,也是世界上工作條件最艱苦的地方。

2005年5月22日11時08分,中國複測珠峯高度登山隊隊員小嘉布,成功登上世界第一高峯珠穆朗瑪峯之巔,緊隨其後的20多位隊員也成功登上珠峯頂峯。11時50分,最重要的測量儀器——覘標被豎立起來,同時,珠峯腳下的6個交會測量點與頂峯同步進行測量工作。12點05分左右,珠峯測量隊獲得了第一組測量數據。

科考隊員在峯頂的測量工作持續了77分鐘,按照1975年中國珠峯測高得到的數據,隊員們所在的珠峯峯頂海拔8848.13米,空氣稀薄,當時的氣温大約是零下29攝氏度,風力達到8至9級。

由於氣候條件惡劣,22日登頂時間比原計劃的5月5日已經推遲了17天。

這是一個興師動眾的測量工程,測量的難度不僅僅在於登頂的艱難和危險。靠人工將測量儀器背上峯頂,並且要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操作這些精密的儀器,更非易事。按照計劃,運往峯頂的儀器設備主要包括覘標(放置於峯頂的一種測量標誌),用於測量峯頂冰雪深度的冰雪深雷達探測儀,GPS觀測設備以及氣象儀等。

為了保證測量的準確,測量隊使用了兩種測量方法,一種是傳統的.測量方法,就是以三角高程測量方法為基礎,配合水準測量、三角測量、導線測量等方式。

本次測量的起算面是西藏拉孜縣,測量隊員們從拉孜開始,徒步向珠峯測量,路程約500公里,測量點最終可能超過10000個。測量的時間從今年3月持續到6月15日。

測量的第二個步驟是“六點聯測”,也就是參照珠峯峯頂的覘標,運用三角幾何學中“勾股定理”的基本原理,推算出珠峯峯頂相對於這幾個點的高程差;最後,所有高程數據要進行重力、大氣等多方面的修正計算,最終確定珠峯高程測量的有效數據。

第二種方法是GPS衞星大地測量法,這種方法是1975年中國第一次測量珠峯中沒有使用的。利用太空中環繞地球飛行的衞星,GPS儀器可以測得珠峯相對於地球參考橢球的準確的三維座標。只要確定了參考橢球與真實地球在珠峯最高點上的高程差,就能夠得到珠峯準確的高程。

這次“由中國獨立進行的大規模官方測量”,經過了一年的準備,今年3月份正式啟動。複測珠峯引起了媒體空前的關注熱情,一些記者甚至到達了海拔6500米的登山前進營地和海拔6350米的珠峯科考隊工作營地進行現場採訪。

高度的意義

高度是珠穆朗瑪峯最重要的意義。

1852年,以英國人華夫為首的測量隊用大地測量的方法,在印度平原上測定珠峯為8840米,首次確定珠峯為世界最高峯。此後,登頂珠峯被視為挑戰人類極限的象徵。1975年,中國的藏族女運動員潘多從北坡登上珠峯峯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登上珠峯的女性,她因而被稱做“世界上最高的女人”,並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正因為珠峯是世界最高峯,珠峯的“身高”一直引人關注,1975年中國測量隊獲得的海拔8848.13米的珠峯高度也始終處於爭論之中。

當年負責測量工作的中國科學院陳俊勇院士解釋了8848.13米的由來,政治試題《丈量珠峯,高度以外的意義_政治試題》。登山隊在珠峯頂建立覘標後,採用三角測量法測定了珠峯的高程,當時得到的雪面高度是8849.05米。女隊員潘多用一根直徑約四五釐米的木頭竿子用力插進雪層,直到插不動為止。竿子插進雪層的深度為92釐米,被當作雪層深度。用8849.05米減去92釐米,就得出8848.13米的珠峯巖石山體的海拔高度。

複測的重要目的,就是繼30年前中國測量隊第一次測得“8848.13米”的珠峯高度後,又一次由中國官方測量珠峯的高度。隨着新的複測數據的公佈,圍繞“8848.13”的爭論可能會告一段落。

歷史上曾有三次著名的關於珠峯高度的爭議。

1992年,喬治·普瑞迪帶領的意大利科學家和登山家來到中國,在峯頂再次設立覘標,測得雪面高度之後,意大利人同樣使用了將拇指粗的鋼釺插入雪層的方法來測定覆雪厚度,他們獲得的結果是2.55米。計算下來,珠峯高度為8846.50米。

1999年5月,美國“千禧年珠峯測量”計劃實施,11月,總策劃人和組織實施者布蘭德福特·沃斯本在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年會上宣佈測量結果為8850米。

2004年8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在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説,地殼運動雖然使珠峯以微小的速度在增高,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珠峯整體高度在降低。根據中科院院士陳俊勇等人的觀測,從1966年到1999年,珠峯頂部累計降低1.3米,並且繼續在降低。

專家解釋説,珠峯測高結果的差別由幾個原因造成。一個是海拔原點的選擇不同,因為地球海平面也存在高低差別。我國的測高以青島驗潮站的黃海海水面為海拔零起始點熕準原點牎5詼個原因是珠峯冰雪層隨着季節變化,第三個原因是測量精度。據介紹,目前已知的不同測量方法,精度差別可達50釐米左右。

為了提高珠峯測量的準確度,中國複測珠峯,採用了測深雷達準確探測珠峯峯頂的浮雪和永久冰層的厚度,峯頂豎立的覘標也與以往不同,覘標上安裝了GPS天線和反射稜鏡,以方便測量需要。

高度以外的價值

本次複測的總指揮、中國國家測繪局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張燕平説,這次測量有三個很重要的任務:第一是測出巖石的高度,第二是把永凍層找出來,第三是測出覆雪的厚度。

複測的工作圍繞測高展開,但測高並不是本次複測的唯一目的。在本次複測珠峯的計劃中,測量高度以外的科考項目引人關注,這些科考項目的研究結論更有可能影響普通人的生活。

在複測計劃的“研究目標”中,“大氣化學成分、冰川變化、生物多樣性、環境變化及地質等方面的觀測研究”“評估全球增温對冰川變化的影響以及未來冰川變化的趨勢”“確立珠峯地區生態與環境變化成因及其與氣候變化的關係,解釋生態與環境對氣候變化產生的響應”等等問題正是世界環境熱門話題,和南北極一樣,人們寄希望於通過對人類活動影響較小的地區的研究,探索世界環境變化的規律。

珠峯冰川的退縮一直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暖的表現,冰川退縮的嚴重程度是全球環境研究的依據之一,在本次測量中,科考人員將通過現場監測和實驗手段獲得嚴謹的科學數據,進一步瞭解珠峯冰川的退縮的情況。

和極地一樣,珠峯的生態變化被視為全球環境變化的“試紙”,以往的考察與研究從宏觀上勾畫出了珠峯地區的植被與棲息構成的特點,但在生物多樣性變化研究及變化原因方面很少提及,在複測科考中,科考工作者將確立近30年來珠峯地區生態與環境變化的格局與過程,研究並繪製珠峯北坡生態與環境要素分佈圖,力求解釋30年珠峯的生態與環境發生的變化,尤其是生物多樣性和土地覆蓋的變化,土地退化、生態與環境變化對地區氣候產生的影響等等。

中國複測主峯高程的最後結果大約將在今年8月公佈,事實上,在珠峯新高度之外,複測珠峯的科普價值已經開始體現,而複測中獲得的科考研究成果的價值將在各個科學領域中逐漸體現出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