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規劃綱要建議

來源:文萃谷 1.54W

珠三角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經濟市場化和外向程度最高。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珠三角正處在經濟結構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

珠三角規劃綱要建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這個經國務院批准的規劃綱要,從戰略全局和長遠發展出發,促進珠三角應對嚴峻挑戰,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進一步發揮對全國的輻射帶動作用和先行示範作用。

(小標題)經濟社會發展在取得巨大成就之後面臨嚴峻挑戰

“珠三角GDP1998年超過新加坡,2003年超過香港地區,2007年超過台灣地區,率先趕超亞洲‘四小龍’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一大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指出,珠三角30年的巨大成就,雄辯地説明“發展是硬道理”,改革開放是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

然而,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擴散蔓延的背景下,珠三角發展受到嚴重衝擊。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與尚未解決的結構性矛盾交織在一起,外需急劇減少與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交織在一起,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與較高的國際市場依存度交織在一起,經濟運行困難加大,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一步顯現。

當前,珠三角產業層次總體偏低,創新能力不足,整體競爭力不強;土地開發強度過高,環境污染問題比較突出,傳統發展模式難以持續;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行政和社會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任務仍然繁重,改革難度越來越大。

(小標題)先行先試為科學發展探索新路徑提供新經驗

“我們雖然在經濟總量上超過了香港地區、台灣地區和新加坡,但我們在經濟結構、經濟質量特別是在現代服務業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發展空間廣闊。”

廣東省常務副省長黃龍雲表示,這個規劃綱要裏面有一個很核心的詞,就是“科學發展、先行先試”。“先行先試”對珠三角有着重要意義。

規劃綱要在對珠三角進行戰略定位時明確提出,珠三角是探索科學發展模式試驗區和深化改革先行區。

規劃綱要明確,賦予珠三角發展更大的自主權,支持率先探索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的新途徑、新舉措,為全國科學發展提供示範;繼續承擔全國改革“試驗田”的歷史使命,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取得突破,為實現科學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新鮮經驗。

杜鷹解釋説,這個規劃綱要從全球視角、從國家實際情況出發,給了珠三角新的定位,特別是強調珠三角要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圍繞這一點明確了珠三角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

(小標題)應對金融危機粵港澳經濟合作更加重要

雖然這個規劃綱要主要圍繞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等9個市展開,但粵港澳緊密合作的.相關內容在規劃綱要裏相當突出。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粵港澳經濟都產生了明顯影響。以三地中經濟總量最大的廣東省為例,2008年經濟增速預計為10.1%,雖仍處高位但與上年相比,回落了4.6個百分點。

“粵港澳三地的經濟合作在目前來看,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杜鷹表示,三地經濟的互補性非常強,規劃綱要對三地合作賦予新內涵,從四個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首先,在重大基礎設施對接方面,港珠澳大橋有望年內開工,中央明確對大橋主體工程出資50億元;第二,在產業對接方面,不僅侷限於製造業,還包括金融、貿易、會展等服務業對接;第三,在共建優質生活圈方面,在規劃綱要徵求意見階段,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都表達了希望珠三角和他們一起共創更加良好的生活圈的願望;第四,在改進創新合作方式方面,賦予廣東在推進CEPA上再先行一步之權。

針對當前港澳加工貿易企業面臨的困難,黃龍雲表示,廣東省政府給予了資金補貼和政策支持。例如,在促進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的400億元資金中拿出10億元,專門用於支持香港和澳門企業進行轉型升級。

(小標題)2020年珠三角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雖然珠三角經濟發展遭遇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但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30年發展,珠三角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這些都為珠三角加快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

規劃綱要提出,到2015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人均GDP達到80000元,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3%。到2020年,珠三角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形成粵港澳三地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人均GDP達到135000元,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0%。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