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校園文化建設合理化建議範文(通用7篇)

來源:文萃谷 5.73K

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羣體,我們可以提出自己合理化建議。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寫給校園文化建設建議書,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對校園文化建設合理化建議範文(通用7篇)

對校園文化建設合理化建議 篇1

校園是我們所有師生生活的環境,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氛圍文化、教育文化、制度文化等。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工作中的核心,為了優化我校校園環境,創設校園精神,營造校園文化氛圍,陶冶師生的情操,增強師生的工作、生活、學習的興趣,創建符合我校素質教育的要求,既能體現時代精神,又能培育新人的校園文化體系。現就對我校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一、環境文化建設方面

1、要使我校校園環境優美、和諧、怡人。

2、做到校園佈局合理、整然有序,學習、工作和生活方便舒適。

3、逐步實現校園生態健全,融自然和人文為一體。

4、校園內每一個建築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的,需要逐步的、有計劃的改善。

5、校園內的各方面建設基地,運動場地、綠化園地等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精神文化建設方面

1、配合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建立新的課程理念,樹立全新的課程文化。

2、營造濃厚的班級人文氣氛,努力創建富有特色的和諧班級。

3、努力建設健康文雅的班級文化,增強學生對班級生活的興趣,從而熱愛生活,熱愛文化學習,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風。

三、制度文化建設方面

1、建立健全“以人為本”的制度體系,包括財務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制度、獎懲制度、校園管理制度等。

2、創設“以人為本”的運行機制。

3、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要讓學生對社會、對人生有正確的理解,樹立正面形象,使學生的身心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氛圍文化、教育文化建設方面

1、需要完善學校的廣播站、牆報、遠程教育、圖書室等多種文化載體。

2、努力營造現代氣息的校園氛圍。

3、把握特色,創新活動,打造校園文化品牌。

4、健全氛圍文化,教育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內涵。

五、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領導機構,加強多層面的組織管理。

2、努力提高領導、教師的思想認識,認清形勢,更新觀念。

3、以人為本,強調一切要以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為目的。

4、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明確崗位職責。

5、重點從推進環境文化建設、氛圍文化建設和教育文化建設三方面入手,整合教育資源,使校園文化或為提高師生素質的一本無聲教科書。

6、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從而提高師生的環境、文化理念。

7、利用多種文化載體(如:廣播站、牆報、遠程教育等)做為宣傳窗口,加大宣傳力度。

8、加強校園場地、教室、校舍的管理和維修。要求:①校舍應堅固、適用;②佈置好教室衞生角;③清理學生課桌,儘量做到統一、整齊、整潔。

9、始終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重大節日為契機,以文娛、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基礎,結合學校的傳統與實際,廣泛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

10、積極宣傳好人好事,融合師生情感,增近同學友誼,歌頌校園精神,讓健康、生動的文化活動佔領校園文化陣地。

11、以多彩的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以多樣的實踐訓練,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以充分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12、在“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等校園文化建設理念的指導下,通過校園環境創新和校園文化引路,堅持不懈地狠抓學生常規教育、養成教育、人格教育、法制教育。

13、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興趣小組活動(如:體育、文藝、美術、書法、朗誦、演講等),讓學生自主選擇參與,活躍學校氛圍,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滲透到各類活動中,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14、組織學生積極投身環境保護的公益性活動,學校逐步建立健全長效的環保機制,有專人負責,校園文化用語,清潔衞生的監督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對説髒話、亂丟亂扔的同學進行集中教育,用正面引導,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文化習慣。

15、切實利用各項規章制度來約束、規範、引導師生的行為。

16、由學校領導機構研究制定校園文化建設規劃,並就校園文化陣地、環境衞生、綠化美化、校園保衞等進行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17、在學生中建立執勤隊、文明監督隊等,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

18、加強常規管理,進一步修訂完善一系列校園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制度、班級管理制度、學生一日常規管理制度、課外活動制度、公物管理制度、衞生管理制度、師生操行考核評定製度等,把校園文化建設任務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體系。

19、把校園文化建設同教學、教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確保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其他工作同步進展。

對校園文化建設合理化建議 篇2

作為文化的一大主體,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知名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諧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等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的窗口形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教育發展的需要,是學校發展的目標所在。為此,校園文化建設不可忽視。

一、校園文化建設應當從其真正內涵上出發,不能盲從

校園文化包括政治文化、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內容。校園政治文化涵蓋黨和國家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教育方針、教育政策、教育法規等。校園物質文化是客觀的實體,涉及到學校的各種基礎設備設施、校園綠化、人文景觀等。校園精神文化包括一所學校的辦學規模、辦學理念以及作風建設等。校園制度文化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主要是基於學校的各種管理和考核而制定的規章制度。總之,校園文化建設關係着一個人的健康成長,作為一所標準化學校,應當將其豐富的文化內容納入其中。

二、校園文化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校園文化建設應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總體佈局、統籌兼顧、以人為本、為社會服務的原則,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使傳統文化同西方先進文化相互滲透,為“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人才培養理念來造就一批科學人才,為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全民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務。

三、校園文化建設的真正落實

1、健全組織機構,狠抓落實

基於校園文化建設成立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並進行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可以從政治文化、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幾個方面進行落實,也可以考慮從學校各個部門出發,採取包保的方式層層進行。領導從大局做好統籌規劃,部門從實際情況着眼,做到統分結合,最後合一的目標。

2、爭取政府資金投入,科學佈局

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基於科學規劃、着眼長遠的目標,爭取政府資金投入,完善學校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如辦公樓、教學樓、實驗(訓)室、教師公寓、學生公寓、食堂、澡堂、運動場等等,做到科學佈局、合理規劃。

3、加強人力資源建設管理,科學用人

校園文化建設需要人才來支撐,建議相關部門合理核算學校用人編制,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科學合理利用人才。

4、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措施,考評結合,加強管理

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制度措施來提供保障,建議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制度措施,採取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相結合的方法,為真正實現校園文化的科學建設起到規範和約束作用。

5、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大力倡導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不是某一個領導、某一個老師、某一個學生的事情,需要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希望學校的全體師生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一同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的活動中來。

6、校園文化建設,應當豐富師生課餘文化生活

基於學生在校園抽煙、上課睡覺、迷戀上網、夜不歸宿等個別現象表明,一些是學生當前課業負擔較重,感到心情有些壓抑;一些是學生家庭生活拮据,短暫而又漫長的讀書生活難以堅持;一些卻是因為單純的課堂教學感到乏味。而老師卻因為校園生活單調無味而利用閒暇時間參與打牌賭博等行為。因此,學校應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多開展多姿多彩的業餘活動,如基於學生舉辦和開展各種競賽講座、體育比賽、美術書法作品展、社會調查和服務、文化藝術節、文藝匯演等,基於教師教研交流、教師論壇、體育健身、教工之家等,以豐富師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使教師能寓教於樂,使學生在樂中學,達到教學相長的真正目的。

7、注重輿論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科學發展的校園文化是保障學校順利發展強有力支柱,新聞報道及校園各種媒體,是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輿論陣地,各種媒體的輿論導向正確與否,關係到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目標,在校園文化建設的整個實施過程中,注意輿論文化的宣傳和導向,狠抓校園文化建設的質量,以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新型的社會話題,科學高效的建設校園文化需要全民廣泛的參與!

對校園文化建設合理化建議 篇3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成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教師完成育人的任務發揮着積極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陶冶師生情操,養成良好作息習慣,形成愛校如家、師生互敬、勤奮好學、遵規守法的風氣。

一、農村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一是校園文化活動內涵不深,成效不大。不少學校的文化活動很少開展,甚至沒有開展。即使開展也是組織不夠科學嚴謹,隨意性強。

二是校園的物質環境建設缺乏特色與活力。不少學校看起來佈局合理,卻缺少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內張貼的名人像、警句格言等缺少管理,導致學生熟視無睹,形同虛設;教室佈置整齊劃一,牆面整潔乾淨,感覺不到文化氛圍,放棄了學生個性生成的主要陣地,喪失了開展實踐活動的多樣舞台。

三是各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普遍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偏重物質文化,忽視精神文化;重視校容校貌等室外文化,忽視教室、宿舍、辦公室等室內文化;重視學生文化,忽視教師文化。這些都制約了校園文化整體教育功能的發揮。

四是校園制度文化缺乏羣眾性和人文關懷。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不少,但缺少科學性、時效性、可操作性和人文性,執行的嚴肅性也不強,制度不能內化為師生員工的自覺意識,不能很好地起到規範、制約和激勵作用。

二、校園文化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其中,物質文化是基礎,精神文化是靈魂,制度文化是紐帶,活動文化是載體,四者協調聯動,和協發展。

2.特色性原則

特色是校園文化的生命。各校地域不同,校情也各具特色,因此,應根據當地條件,揚長避短,在校園文化的特色上下功夫。

3.方向性原則

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去佔領校園文化陣地,注重把握校園文化活動的政治導向、思想導向和價值導向,確保校園文化沿着積極健康的軌道發展。

校園文化是一種動態文化,只有人人蔘與,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校領導和教職工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只有建立學生自我教育、共同參與的激勵機制,才能使他們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中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塑造品格。

三、校園文化建設的建議、方法。

根據館陶縣情,農村中國小抓好校園文化建設不妨從以下方法進行思考: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農村學校不同於城市學校,尤其是館陶縣財力薄弱,各種教學基礎設施和校舍比較簡陋,但我們可以根據學校實際,從校容校貌、教學設施、生活資料等校園文化的這些看得見、摸得着的物質,加強物質文化建設。我認為主要從“五化”即“淨化、綠化、美化、硬化、規範化”入手:

淨化。淨化要做到“五無”,即地面無雜物痰跡,牆面無污漬,桌椅無刻印,門窗無積塵,衞生無死角。

綠化。綠化要根據校園建築規劃設計綠化佈局,如:種植廉價、生命力較強的植物等,構建人文化的花園式學校,滿足師生的教學、生活、活動和審美需求。

美化。美好的環境是培養學生良好性情的需要。校園靜態環境的美化,應符合兒童少年的審美要求,才能達到美化的目的。

硬化。保證校園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都保持乾淨,改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現狀,使校園環境得到根本改善。

規範化。學校要做到“五有”,即有宣傳窗、閲報欄、黑板報、廣播、少先隊活動室等的同時,學校應將教風、學風、校風、校訓上牆,寫於學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畫像、名人雕塑、學校標誌性雕塑和激勵性名言警句掛於校園適當的位置,並督促師生加強維護、保養。

對校園文化建設合理化建議 篇4

一、立足學校定位,建設體現大學精神、學術氛圍的文化環境

大學是育人場所,更是學術聖地、精神聖地,所以大學校園環境建設必定要圍繞富有文化底藴、學術氛圍這一基本理念來開展,而不是單純地追求富麗堂皇、現代氣息。

建設富有聊大特色的環境文化,首先應該明確學校的發展建設定位問題,在此基礎上根據學校定位建設與之相符的、體現大學精神的環境文化。

創建校園環境文化必須堅持全校一盤棋、統籌規劃、集中實施的原則,確保校園環境文化在風格格調、思想內涵等方面的一致性,避免 “你建設你的,我建設我的”,雜亂無章、良莠不齊,最終造成不倫不類、沒有特色。

二、根據學校區域不同創建各具特色的文化環境

學校面積大,場所多,環境文化創建要在統一規劃、整體設計基礎上,根據校園區域不同,創建各具特色的文化環境,打破千篇一律的狀態。這又涉及學校各個區域功能定位問題。例如,西校區南大門廣場,其主要職能就是升國旗儀式,那麼就把它的功能定位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圍繞這個定位建設紅色主題文化長廊、雕像雕塑等相關文化設施;東校區世紀廣場,它的主要功能是文藝演出,那麼就把它的功能定位為文化廣場,建設高科技的室外LED屏、音響舞台設備等;西校區五四廣場是學生舉辦小型户外活動的場所,既然命名為五四廣場就應該承擔青年學生教育引導的功能,就應該建設五四火炬等標誌建築和能夠播放户外電影、時事新聞等內容的大屏幕;逸夫圖書館前有個孔子聖像,後邊有個日晷,那麼就把逸夫圖書館週圍定位為傳統文化廣場,建設文化名人雕塑、經典雕刻長廊等相應的文化設施;學生宿舍區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那麼就應該建設學生休閒設施和木椅長凳等休讀設施;校園道路兩側的導引牌、廣告標識牌也應重點突出聊大特色文化,而非乾澀的勵志名言;等等。

三、大力整頓商業文化

大學校園的商業氣息往往與文化氣息成反比,雜亂的商業氣息會沖淡文化氛圍,所以,大學校園的商業文化建設也很重要。現在的情況是,校園能 “無處不商”,不但影響校園環境,而且不便於管理,很多學生對校園的商業環境不滿意。

應該有專門的部門來具體負責校園商家和商業活動的管理,可以在學生生活區設置專門的校園商業區,統一建設場所、統一佈置裝潢、統一管理監督,從整體上淡化校園商業氣息。

對校園文化建設合理化建議 篇5

校園文化應包括校園物質文化、校園精神文化、校園制度文化和校園行為文化等多個方面。它滲透於校園的各個角落,小到一句簡單的問候標牌,大到一座龐大的建築物。隨着時代的要求和新課程的逐步推進,學校應致力於把一些具有強烈現代文化的教育意識,透過多形式、多渠道沁入全體師生的心田,並逐步把它深深根植於我們的整個辦學過程中。力爭讓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濃烈的文化色彩,體現出一定的文化意藴;讓學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環境,都無時不在對全體師生進行着娓娓動聽的説教;讓它們散發出的文化氣息,都無處不在對全體師生進行着潛移默化的浸潤、薰陶;讓學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為和煦的陽光、知時的春雨,時刻灑照在每個師生身上,促進他們健康發展、茁壯成長。

一、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打造整潔優美的校園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也是校園文化的載體。大到校園的整體佈局規劃,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廁的淨化、香化,都是物質文化內涵的具體表象。我們應把它當作一種重要的管理手段,充分發揮其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活動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的作用,使學生在其間耳濡目染、日積月累,最後形成觀念、化為行為。通過物質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機結合,形成一套較為明確、完整的辦學思想體系和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並以此來培養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

二、堅持以人為本思想,構建和諧進取校園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育人目標的高度概括。表現為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和工作目標。突出表現在校風、教風和學風上。我們要認真總結提煉本校優良傳統,緊密結合時代精神,努力營造團結和諧、開拓進取、求實創新的校園精神文化。

可利用製作學校系列標誌來提煉和展現校園精神文化。如設臵學校校旗、校歌、校徽、校服,創辦校報,製作校風、教風、學風宣傳牌等等。尤其通過堅持升校旗、唱校歌、佩校徽、穿校服等常規活動,激勵-師生對校園精神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進而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全體師生中廣泛開展“三項教育”,以整體提升教師師德、社會公德水平。在領導幹部中開展“以德行政”教育,用自己的言行發揮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作用。在廣大教師中開展“以德育人”的教育,通過開展“園丁頌”演講與徵文比賽,德育案例分析與論文評比,座談會、報告會、外出學習參觀等活動,引導廣大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導教育學生。在全校師生中大力開展“以德修身”的教育,把公民道德基本規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內化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為準則,自覺為人師表,作道德的表率。

三、利用辦學特色優勢,健全民主規範校園制度文化

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即是廣大師生的行為準則,又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和表現形式。通過它可以把學校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機的結合成一個整體。建立並實施班務公開制度,加強校園班級文化建設。一是實施“班務公開”制度。我校在深化和創新“校務公開”工作地基礎上,自行設計並堅持實施了“班務公開”制度,即在各班教室門口設臵“班務公開欄”。既方便了學生家長、社會各界對各班級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監督,同時也方便學校領導對班級工作的檢查和督促。二是加大教室文化氛圍營造,廣泛開展特色班級創建。在各班級教室內設臵統一的小黃帽不鏽鋼掛鈎、學習園地、黑板報、圖書角、衞生角,統一懸掛《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名人畫像、名人警句和班風等。同時,按照“全員參與、自主參與”的指導思想,廣泛開展特色班級的申報、創建、命名工作。

四、開展多種育人活動,追求多彩的校園行為文化

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長,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教育活動,既能夠使學生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活躍思想、陶冶情操、加深和拓寬課堂知識、開發潛能及學生個性心理都大有裨益,同時也更能夠促進校園文化整體水準的提升。

要積極探索“學校、家庭、社區、社會”共育機制。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如結合傳統教育的升降國旗制度和國旗下講話制度,舉行“祖國在我心中”現場書畫比賽,“迎國慶”電子小報繪畫比賽,“顆顆童心心向黨”演講和歌詠賽。結合崇尚科學、反對邪教教育,組織“校園拒絕邪教”圖片展覽,讓廣大師生都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的總和,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是一項長期、細緻的系統工程。在這項工程的建設中,物質文化建設是基礎,精神文化建設是核心,制度文化建設是保障,形成高尚的行為文化是目的。它需要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特色發展。

對校園文化建設合理化建議 篇6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體育習慣的重要載體

促進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目的,但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事實就是,大多高校的體育課授課時間每週一般為2個學時,大約在2小時以內,但要高校體育完成“提高學生體質、增長學生體育知識、陶冶學生情操、培養體育精神、樹立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等如此眾多的內容,僅靠每週2學時的體育授課時間看來是遠遠不夠的。校園體育文化此時就能完全履行好這一光榮而又艱鉅的歷史重任,因為校園體育文化它會時刻影響、伴隨、浸潤着高等學校內的每一個成員,運動場上的激情吶喊、校園內的各色運動圖片、宿舍周圍的運動器材等所有這些,都會時時刻刻為學生傳遞着正能量,它的教育時間、空間、和影響範圍,要遠遠大於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

2、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長期工作,各個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我校作為一所新建高校,必須腳踏實地、因地制宜的`建設自己特有的校園體育文化。

2.1、大力加強校園體育物質文化建設

校園體育物質文化主要指校園中各種可見的、有形的和自然狀態的文化,它們集中顯示於校園內的不同空間,它藴涵着學校羣體的文化特色、專業特點、精神風貌、審美情趣、價值趨向等。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特別是我校身處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廣州,全省高校的整體硬件設備水平較高,在這種大環境之下,我校現有的體育硬件設施確實存在着極大的提升空間,為此學校必須儘快建造現代化的體育場館和設施,有效地保證體育教學和活動的正常進行。同時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這裏的物質現代化不僅僅指擁有現代化的場館設施,同時還包括如何利用學校周邊的自然環境,以及對現有運動設施和場地的合理佈置、優化、利用等,從而保證現有的硬件設施發揮更大的使用效能。

2.2、強化校園體育意識的建設

校園體育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的主體是全校師生,服務對象是面向全校,間接服務社會。因此,校園體育文化的最終落腳點還是應該在“人”身上下功夫。人對體育的認識、觀念及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思維活動等思想觀念的體系,即人的體育意識,才是其最終能否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決定性因素。體育意識包涵着全體師生對體育觀念的認識、對體育精神的理解、對體育道德遵守與傳承,所有這些又構成了現代化校園體育文化中最活躍的主要因素,決定着現代校園體育文化的走向。因此,體育意識建設,是現代化校園體育文化的核心內容。校園體育意識的現代化,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地、自發地、快樂地、持續地喜愛並參與體育活動,在快樂的體育活動中修養品德、鍛鍊意志,最終形成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價值觀。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要運用多樣的手段和方法,讓學生更好地感悟、體驗、分享運動的過程,提高學生對校園體育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學校的各項體育制度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建設體育意識文化和體育物質文化的重要條件。現代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離不開制度文化的保駕護航保障,體育制度的建設要體現人性化,確保合法、合情、合理,符合實際需要,強調製度的長效機制建設,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2.3、加強全員體育綜合素質的培養

領導的重視程度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組織保證,他們的辦學理念與指導思想,決定了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實施進程與方向。為此,學校領導必須適時關注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進程,及時瞭解國家相關的高校體育發展要求,協調各部門適時開展工作。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是一個需要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其它部門以及專業老師、輔導員也要給予高度的關注與支持,因此,提高他們的綜合體育素質,是校園順利實施體育文化建設的保證。體育教師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開展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中堅力量,他們的體育知識水平、策劃能力、興趣愛好、個性傾向、專業特長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不斷更新和完善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拓展業務能力、豐富人文知識,強化他們創新能力和協作能力的培育,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尤為重要。

2.4、注重學生興趣地培養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是一項全面實施的系統工程,它包括體育課堂教學、各種單項運動競賽、課外體育活動、校運會和對外體育交流等多種形式。為此,在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運用多種途徑,全方位地去展開與實施,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校園體育文化的綜合效益。要十分重視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應對學生的體育行為、運動效果做出適時而積極地評價,通過各種表揚、激勵手段進一步鞏固強化學生已形成的鍛鍊習慣。要不失時機的發揮學生體育積極分子的示範作用,引導學生建立“自學自練”的良好學習氛圍。同時由於男女性別上的差異,在技術傳授、項目選擇、教學地點等方面一定要考慮到女生的心理特點,鼓勵女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通過發放問卷、深度訪談等形式,及時瞭解女生對於體育的理解、需求等問題,在充分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一些符合女生特點的體育項目,從而達到吸引女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目的。例如,健美操、形體操、交誼舞、瑜珈、跳繩、氣排球類等項目。同時我們必須時刻注意把文化教育與運動項目相結合,在開展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通過板報、展台、校園廣播、網絡、講座等形式,進行體育新聞、體育常識、體育競技、體育明星、健身常識等方面的理論宣傳,在體育課的教育當中也要有意識地增加文化知識的內容,如生物力學、運動解剖、體育經濟學、體育哲學、生物力學等內容,通過多學科的交叉學習、相互滲透,更好地體現體育多元化、綜合性的特點。

2.5、增設符合自身特點的體育項目

做為一所新建高校,學校體育運動的環境建設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為了儘快縮短與其他高校在體育硬件設施上的差距,我們可以採取“彎道超車”的戰術,在突出自身特點上下功夫,校園內山地較多、道路起伏較大,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開展“定向運動、山地自行車、野外生存、徒步、滑板、輪滑、小輪車”等青年十分喜聞樂見的“時尚運動”,這樣既解決了場地問題,同時又能極大地吸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綜上所述,作為特定的環境創造出來的校園體育文化,其實它並不是一個孤立封閉的系統,也絕不僅僅是為學校師生服務的,它必須是一個與社會適時溝通的開放系統,既要及時吸收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文化發展的精髓,又要時時履行服務全體大眾的社會使命。

對校園文化建設合理化建議 篇7

摘要:高校體育社團以其特有的廣泛參與性、思想活躍性、內容豐富性受到大學生們的強烈追捧,成為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充實校園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完善,當前在高校體育社團的組織管理、結構內容、適應時代文化等方面還存在着若干問題。本文從高校體育社團如何推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着手,闡述當前高校體育社團的現實狀況以及面臨的諸多問題,提出適當的建議,希望對相關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校體育社團;校園文化;建設;促進研究

高校體育社團由來已久,它是高校學生在學校的監督下所成立的自發的、鬆散的羣體性組織。由一羣高年級的、有着共同愛好的在校生組建起來。作為高校課外文化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形式,高校體育社團已經成為高校體育教育之外最為重要的課外體育活動形式,其能真正地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以及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提高與他人、社會溝通的能力。

1、高校體育社團的特點

1.1高校體育社團的活動能夠提高大學生的社交能力

作為一個以共同、相似的興趣愛好和相似的關注點而凝聚起來的體育社團組織,由於該組織的成立更多的是自發成立的,所以一般相比其他組織,成員的關係都比較和諧與融洽,這恰恰給了很多學生互相交流的平台,平時課業壓力較大,很難有機會與同齡人進行交流溝通,高校體育社團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機會。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其實對自己個人素質與綜合素質提升幫助較多的除了學校的老師、家裏的父母,恐怕就是身邊的同學朋友,而高校體育社團將一羣志同道合的年輕人聚攏到一起,其不僅提供學生間互相交流的平台,而且對大學生豐富知識面、擴展視野、增加生活經驗、提升團體意識及大局觀都大有裨益。

1.2高校體育社團活動能夠提高大學生心理以及道德素質

高校體育社團能夠使大學生在課餘活動中,不斷提高對於體育基本知識以及技能的掌握,在這一過程中,在團體中,由於有同伴間的相互鼓勵,沒有課堂中教與學相對壓抑的氛圍,大學生能夠自主、愉快地與同伴進行溝通交流,通過不斷克服自身心理的膽怯、不自信等不良情緒的影響,最終達到獲取成功的喜悦。而且在進行社團活動時,大學生通常會展現出年輕人特有的活力,而且在進行活動時,大家也會以一名合格大學生的身份來嚴格要求自己,能夠提高自身嚴於律己的道德品質。

1.3高校體育社團活動能夠促進校園文化

高校體育社團活動是活躍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是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補充。大學生通過進行社團活動,提升自信、提升集體主義感、提升團隊協作能力,這對於大學生完善自身綜合素質,努力成為自足與社會的有用人才非常重要。經常舉辦以社團為首的體育活動,如各類小型比賽、各種各樣的體育講座、體育知識競賽、體育資料展覽等,一方面能夠提升大學生的運動技能,培養終身體育觀念;另一方面也能夠豐富大學生課餘生活,使校園文化欣欣向榮。

2、高校體育社團現狀與問題

我國高校體育社團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那時一些高校大學生自發地組建了“足球協會”“籃球協會”等。在1998年《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出台後,高校中註冊登記的高校體育社團數量呈現爆發性增加,如籃球協會、足球協會等各類團體不勝枚舉。許多高校體育社團通常都是由各自學校傳統優勢項目而產生的,基本上所有的體育社團在成立之初,都是倡導以“交友、交流、健體、健康”等為口號,結合學校具體情況發展起來的,目前已經吸引了許多大學生參與進來,在高校中許多社團的影響力以及號召力也比較大。在目前的高校社團管理方面,許多高校社團都是依託於共青團委為核心來開展的,基本上都採用了小團委下設學生社團聯合會來管理社團,這就使得每個社團在管理上都是“雙重”管理,既由校團委統一審批登記,又由各社團所下屬的院系間接管理。

3、存在的主要問題

3.1相關部門沒有支持,缺乏管理引導

許多高校團委下設“社團聯合會”,由於學校社團較多,事務也多,在實際管理中,學校只是進行例行的登記管理,在其他方面並沒有統一的管理,所掛靠的院系也基本只是象徵性地派老師來監管,對社團的管理精力有限,無法積極引導社團健康發展。

3.2在管理上目標性過強

作為學校在對待社團的管理上過於政績化,對於團委來説,管理社團,要求舉辦何種活動時,才會統一組織進行,在平時的日常管理運行時則缺少必要的關心與幫助。許多社團中一年中除了學校需要舉辦文化娛樂活動以外,剩下的最大一項羣體活動就可能是開學初的納新活動了,這樣顯然和建立社團時的初衷是相背離的。

3.3校區間發展不均衡

近些年,隨着高等教育的不斷髮展,高校在校生人數屢創新高,許多高校都有許多分校區,但由於地域跨度較大,使得許多體育社團活動較難統一開展,許多新校區的社團負責人需要面臨設施缺乏、教師無法及時指導的困境,導致許多新校區的社團只有其名,卻沒有真實的內容。

3.4經費短缺、缺少專業教師指導

基本上高校體育社團的活動經費都來自於收取會員會費、學校劃撥以及社會贊助等。但由於各高校的情況不同,學校用於社團活動的經費不足,很少有社會上的企業來進行贊助,就造成了體育社團經費嚴重不足。在教師指導方面,基於許多高校並沒有將指導教師的工作納入基本教學工作量,這就導致許多教師無心去對學生進行指導,導致了體育社團發展的舉步維艱。

4、促進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若干建議

4.1相關部門提高認識,加強對體育社團的管理引導

高校體育社團的管理部門要對體育社團進行一個全方位的瞭解與認識,使其明確體育社團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載體。高校各管理部門有必要使學生明確體育鍛煉不光是一種風尚,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在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開展良好的今天,進行課外體育活動也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心肺功能,提升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

4.2高校管理部門應繼續提高場地設施投入

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是離不開物質支持的。一個良好的體育場地設施、健全的運動器械,能夠營造出學校體育文化氛圍,使學生身處校園便感受到濃郁的健身氣氛,增強其健身熱情。因此高校應繼續增加對體育經費的投入,從基礎設施上提高高校體育運動的質量與層次,以滿足學生基本的鍛鍊需要。另一方面,需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學校運動設施、場館的使用效率,增加開放的時間,提高場地場館的使用效率。在指導教師方面,高校需結合學校自身情況為高校體育社團配置相應的指導教師,並健全相關保證機制,將工作量納入績效考核,給予一定經濟回報,提高教師的積極性,發揮指導教師應有的作用。

4.3積極舉辦豐富多彩的體育社團活動

學校各部門應鼓勵學生積極成立各類項目的體育社團,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並積極引導社團與社會進行交流,擴大學生社團的影響力。其次,需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各項素質,提升凝聚力。另外,每個高校都有校運動隊,可增加校運動隊與體育社團的交流合作,讓學生們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加強學生參與的熱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