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委員建議

來源:文萃谷 1.97W

據新華社訊 “以藥養醫”現象如何消除?羣眾“看病貴”難題如何解決?正在召開的廣西兩會上,多名廣西政協委員向大會提交提案,建議大力推進醫藥分離,健全醫療機構補償機制,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廣西委員建議

廣西政協委員項延滿認為,當前,我國存在醫療定價和收費不規範,藥品生產、流通秩序混亂等現象,“以藥養醫”、醫生對藥品消費有絕對控制權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他建議國家出台改革措施,推進醫藥分離,改革藥品生產和流通體制,健全醫療機構補償機制,徹底改變“以藥養醫”的補償現狀,切斷醫藥企業與醫療機構及醫生之間的直接經濟利益關係,真正實現醫藥分離。

“要解決看病貴問題,各級政府要儘快制定健全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補償機制。”廣西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聯主席磨長英調研發現,在國家對醫療機構取消15%的藥品加成,實行藥物零差價,藥事服務費尚未實施的情況下,醫療機構的收入受到很大影響。她表示,在當前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差額撥款的現狀下,各級政府給予及時、合理的`補償才能保障其正常運轉以及醫務人員的原有待遇不因改革而降低。

此外,磨長英等政協委員還建議國家開展第三方保險試點,以市場機制規範醫患經濟利益關係行為:一方面,引入第三方保險公司在醫院與病人之間開展醫療保險業務,即病人看病在醫院、交費在保險公司的模式,由保險公司代表病人對疾病及治療的信息進行鑑定和監督後付費,減少醫院亂收費現象;另一方面,可強制要求醫院、醫生協助保險營業,如醫院參與臨牀工作,除了需要資格認證、行醫執照外,還要參加醫療責任保險,這也能對醫療質量起督促作用。在此間召開的廣西2015年兩會上,有政協委員建議實施生態教育移民,讓廣西大石山區貧困農村家庭的國小畢業生到縣城讀國中,以實現大石山區農民脱貧致富和生態保護雙重目標。

為探索大石山區羣眾脱貧致富道路,民建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從2009年開始進行生態教育移民的試驗,籌集480萬元在百色市西林縣等8個縣舉辦16個生態教育移民班,招收大石山區國小畢業生800人到縣城讀國中,每人每年補助2000元。在他們國中畢業後繼續上高會考大學或者讀職業高中。

據預計,從進入縣城讀國中到在城裏工作,這些孩子至少經過6年的城市學習生活,無論從生活習慣上還是思維方式上,都已經成了城市人,不會再回到山裏生活。他們在城裏成家後,有條件把父母接到城裏,他們的家庭將實現由農村到城市、從農民到市民、從農業到工業和服務業的轉變,既解決了貧困問題,也實現了移民目標,逐步減輕大石山區的生態負擔。

從教育資源角度看,經過“兩基”攻堅後,農村基本能夠滿足國小教育需求。由於我國人口出生率繼續保持低水平,縣城中學逐漸出現不飽和,將其適當投入加以改擴建,就能接收大石山區的孩子就讀國中。廣西政協委員錢學明説,大石山區山多地少,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差,生態十分脆弱,“靠山吃山”不能致富,打工打不通出路,移民不能根本解決問題,面臨着農民脱貧致富和保護生態環境雙重壓力。他建議,有關部門應在新階段扶貧開發中實施生態教育移民,將分散在扶貧、教育、民政、人社等部門的扶貧資源和其他資源整合起來,形成合力,加快推進生態教育移民的實施,幫助大石山區農民“出山進城”。(記者張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