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在中學物理教學有什麼意義

來源:文萃谷 9.49K

由於學生很少從物理學的角度理解詩句,心理上受到較強的刺激,同時產生了較強的好奇心,從而有了求知慾,為下面的新課教學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如果學生對大自然的光現象有初步的瞭解,對“多彩的光”產生一個美好的印象,對我們將要講授的光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自主地帶有目的性地探索與學習,揭開大自然的神祕面紗,我們的教學任務自然就會在一個輕鬆活躍的環境中完成。

詩詞在中學物理教學有什麼意義

  一、利用詩詞展示物理科學之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它是一門不斷地向人們展示科學之美的藝術。羅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物理教學也是如此,物理本身不是美學,要想使枯燥的物理知識從鉛字變成閃爍美麗光彩的科學詩篇,關鍵在於物理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發掘物理科學美,展示美的特徵,創設美的意境。在物理教學中引用詩詞,就會把一堂只有計算和概念的物理課變得生機勃勃,利用詩詞展示物理學的科學美,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物理科學美的陶冶,激發愛美的天性。如唐代詩人孟浩然在《彭蠡湖中望廬山》詩中寫道:“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描寫了廬山的香爐峯早晨的一景:瀑布濺起的小水珠使照射到它上面的太陽光折射成彩色的光帶———虹,這樣的描寫向學生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同時也揭示了產生彩虹的兩個因素:光和小水珠。

  二、分析詩詞中的物理現象,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在練習中,以詩詞作為題目背景,不僅會給人一種深層次的'美學享受,而且通過賞析詩詞,從中尋求物理規律,有助於加深學生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從而深厚學生的文學功底,更多地體現教學改革的理念,加強學科間的滲透。如唐代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特別是後兩句,成了千古佳句,它不僅顯示出了詩人向上進取的精神及高瞻遠矚的胸襟,而且帶有很深的哲理性。它告訴人們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在此提出問題:站得高為什麼能看得遠呢?人能夠看到物體或者物體的像,是因為有光線進入人眼的緣故,而光的波長很短,很容易被障礙物擋住,所以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由於人所處的位置很高,物體發出、反射或者折射的光線可以不受阻礙直接進入人的眼睛,人當然就能夠看到遠處的物體而“窮千里目”了。類似的詩句還有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等。這些都説明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在講“光的傳播速度”時,可以引用詩歌“傍晚農村小河旁,姑娘獨自洗衣裳。濕衣暫放石板面,棒打衣物響四方。”它説明了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如在講“光的反射”時,可以引用趙彥端所作的《謁金門》中的“波底夕陽紅濕”,它真切地寫出了夕陽倒映湖中給予人的主觀感受。倒影是因為光的反射形成的,這也是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現象在很多詩人的作品中都出現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