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散文

來源:文萃谷 2.26W

俗人安安:再迷茫下去,一輩子過去了!

四十不惑散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以上出自《論語·為政》,是孔老夫子對自己的謙虛表達。其大意為:

“三十而立,是説在前面階段的學習和充實自己修養的基礎上,確立自己在為人處事,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原則。

同樣四十不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個階段,四十不惑,是説用自己的原則在經歷許多的人和事後,對自己的原則不惑,而不是説對什麼都不疑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就成為神人了。

五十知天命,也不是所謂的宿命論,而是明白所謂命運,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應不怨天、不尤人。

六十而耳順,是説這個時候,能明白是非,好的壞的自己能辨別。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説到了七十歲時的時候,你在為人處事的方方面面都成熟,做事的時候就基本不會犯錯,而不是説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説實話,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是越來越對我們的老祖宗們思想佩服的不要不要的,更是明白了能經過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東西是多麼地真理和精闢。

回頭看看我們這些八零後,最小的也近三十歲了,可我們真的做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了嗎?我突然間覺得我們其實做得真是不夠好,好多人是立都沒有立起來,更不要提什麼不惑了。這於我們而言,是可悲的。

今天,我在朋友圈寫了一句話:“35歲是個坎:比失業更可怕的是,過了三十五歲了,還不清楚自己的路在哪?還在那發呆着,迷茫着。”

俗人安安:三十五歲是個坎!

前段日子了,記得網絡上有一個什麼科技公司的年輕CEO説了一句這樣的話“那些三十多歲的老人家們,跟不上時代了。”,雖然我聽了很不好受,怎麼我們三十來歲咋就成老人家了?但是慢慢又想了一下,發現他説得其實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從生理上來説,三十歲其實不老,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他這裏的老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指我們的思想老了,跟不上時代的節奏了,更可怕的,這幫三十多歲的人,有相當大一部分人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做着老生常彈的事情,時不時吹吹牛逼,卻做不了什麼大事兒;指點江山,高談闊論,卻不見行動;心有抱怨,卻疏於學習;

正是這些三十當立而沒立,本應臨近四十不惑卻天天迷惑不已的八零後,成了九零後,零零後們口中的“老人家”。

公平地説,八零後身上背付的責任與壓力確實非常大的,但我認為正是因為我們的責任與壓力之大,更不能迷惑,更應該成為他們口中的“老人家”。

三十多歲,職業生涯也有十幾年了,正在經歷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職場境地。

我有時在想,如果不我持續學習提升自己的話,可能很快就會被後來者把我淘汰掉,這種壓力是與日俱增。上無門,下心虛。真的是讓人焦慮不堪啊。

那麼我們這些三十來歲的八零後,難道就真的甘心做“老人家”嗎?絕不!!!

我們要充分看到我們的優勢:

我們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我們經歷了人生起起伏伏,趨於成熟;

我們是整個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

我們是搞壓能力非常強的一代;

我們其實是有夢想的一代。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們的老祖宗孔子早就給我們指明瞭方向,到了這兩個歲數,我們一定要立,立後不惑,如果我們還沒有做到的話,那一定是我們自身出了問題,説明我們在虛度光陰和年華。

三十多歲的我們,要在而立的基礎上,制定清晰的計劃,明確自身的目標,以達到不惑,只有不惑了才能勇往直前,才能信心滿滿,才不會焦慮。

三十多歲的我們,有時不管在外多麼地掩飾,卻總是藏不住深夜內心的孤寂與彷徨。

正所謂:“騙得了所有人,卻唯獨騙不了自己的內心”。

希望我們所有的三十歲,老能夠做到四十不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