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遊王母山散文

來源:文萃谷 6.8K

我的朋友是龍門道教二十一代傳人。在他心中,王母觀是聖地,王母山是聖山。年近半百的他卻沒有一次到過王母山。

雨遊王母山散文

我登王母山已記不清次數了。我們當地人都稱王母觀,後有人改為天台山,現又改稱王母山了。也許是看了我寫的《仙遊王母觀》一文的緣故吧。反正又改回王母山,已經是順應民意了。

為了了卻朋友的心願,農曆九月十五,我陪我的朋友再去王母山,按他的意思是前去拜山。

天氣不算好,天氣預報説是有中雨,但我們還是按約出發了。

路上很順利,偶爾飄幾個雨滴在車窗上,微微有霧。

到了南策城,路邊有許多賣壽桃的。朋友挑選了五個大桃,是預備給王母的供品。

王母山現在是收門票了,單價六十元。我們買了票,又訂了餐。訂餐本是想與山中常駐的道士同進素齋,每位十五元。

拾級而上,就是南天門了。南天門兩側分列十二屬相的造型,可惜那些活潑可愛的形象有的已經殘缺了,或無耳、或無角、或無嘴……這估計是遊客們的傑作了,我曾見過好多遊客將自己的孩子與生肖像合影。

走進南天門,迎面就是靈官的畫像,三隻眼,手持鞭。朋友説,這就是雷神,封神演義中的温太師,背面是能王的畫像。這面牆好象是個影背。過了這牆,就是一座雄偉的道觀了。紅牆飛瓦,黑木板綠字寫着一“日、月”打頭的對聯,好多字不認識。比如説,四個“日”或四個“月”組在一起,看來是真有高人!

過去來這裏,我從沒有進到過裏邊,只是爬爬山而已。這次有友相伴,又是他的同道之人,也就隨之登堂了。

觀內有坐北朝南大殿一座,供的是如來、玉帝、老君、菩薩等神像;東西兩廂各有偏殿,供的有財神、文昌、孔聖人等聖顏。朋友分別向神像行禮叩拜。我只是陪着朋友而沒有叩拜。

一個梳着辮子、穿的藍色道袍的道人走向我們,説:“拜神仙得燒香,不燒香神仙不知道你,你不是瞎拜嗎!”我的朋友也不予爭辯,還是自己拜他自己的。那個道人見我不拜,走向我,我也只好和他聊幾句。“這是道家的道場,怎麼還有佛家的神仙?”

“玉皇大帝什麼都管,天上神仙等級不同,職責不同,分工很明確!……”“一會兒午餐,是和你們一塊吃嗎?”“誰説的,胡説八道!”

離開這個道觀,我們往山上走。我一手拎着桃,一手拿着三把傘。濕氣越來越重,我們身上也冒了汗。

我一邊走,一邊和朋友賞景談道。我把我原來登山考察到的情況和朋友分享,談人生的意義,感歎大自然的偉奇。在朋友眼裏,每一塊巨石、每一座山峯都有了靈性,他能想像出無盡的形象,讓你看了一會兒,也覺得真有些象。這説明了誘導的作用,也説明了相由心生。比如,你是信佛的',你看到的形象就會聯想到佛像;你是信道的,可能你看到的形象就是玉帝王母。

到了玉皇閣。天開始濛濛雨。

玉皇閣,是用石頭砌了兩道山門之後才能到的。砌石的工藝並不高明,山石凹進去的部分還留有過去重建的石碑,其中有一塊是道光年間的。看這些建築,應該有些歲月了。玉皇閣,就在一個凹進去的山洞裏擺了幾個神像。這充分説明了道家是順其自然的,道法自然!佛家講得是修心,萬法唯心造!道家用得都是天造地設的洞府,佛家住的是人工雕建的石窟。現在玉皇閣也用石頭壘了個屋子。

王母娘娘的道場是用石頭壘起來的、屋頂用石頭做成弓形的無樑殿,上面蓋了瓦。一座是王母娘娘的,一座是玉皇大帝的。早些時候我記得好象大的殿是王母娘娘的,小的殿是玉皇大帝的。現在大的是玉皇大帝的,小的成了王母娘娘的了。不知是我記錯了,還是有人給改了。或許是受了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剛改的吧?

無樑殿的旁邊,新修建了一座氣勢宏偉的新殿,雕樑畫棟,神像高大。有一位女道士很慈善。每次我登到這裏,都會和她打招呼,喝幾個這個山上井裏的水。

雨開始有點大了,不過還用不着雨傘。

我本想讓朋友看看後面那個象女人睡姿的山態,可雲霧繚繞,無法分辯。朋友説,這是機緣不到。

下山了,雨開始下了,不過也沒有用傘。用餐是大鍋菜,不過不是素齋,而是有肉的,真得沒有和那道士們一塊吃!

而後,朋友寫了一首《水調歌頭·王母山》來記述這次拜山:“仙家何處有?河北王母山。醉美山林秋色,曲徑通雲端。四周奇峯林立,幽谷潺潺溪水,古洞藏宮觀。懸崖峭壁上,無字天書現。朝玉帝,拜王母,睹直顏。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成金仙。天台指雲起舞,瑤池暢飲甘泉,採擷蟠桃園。天宮踏火鳳,銀河跨青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