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讀書筆記集合15篇

來源:文萃谷 4.39K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個人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個人讀書筆記集合15篇

個人讀書筆記1

人們總是抱怨生活很平淡,沒有什麼變化。其實什麼都在變,只是我們沒有留意,沒有認真觀察而已,就像在我的眼裏———————————的善良、純真也讓我忘卻了煩惱和憂愁。

我記得有一次,我把孩子們做的作品———————————這些事情小到不能再小,不值一提,但就是這些小事讓我時時感動,讓我看到孩子那顆純真的心,讓我體會到作為幼兒教師的幸福!

新《綱要》指出:“建立和諧的師幼——————————我們堅持這樣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兒,營造一個師幼平等的空間;賞識幼兒,營造一個個性發展的空間;鼓勵幼兒,營造一個天天向上的空間;關愛幼兒,營造一個互愛互助的空間。

個人讀書筆記2

隨着國小英語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立足兒童立場,共建以生為本的國小英語課堂已經成為國小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然選擇。然而縱觀多的公開課、普通課,兒童立場的缺失現象仍然屢見不鮮。兒童立場的缺失制約着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影響着兒童的快樂學習、有效學習。教師只有懷着一顆童心,靜下心來,走進兒童,瞭解兒童,迎合兒童,才能真正實現發展兒童的目的。

我以為,通過這樣的歸納與整理,學生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記憶起來也比較系統、方便。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這樣的歸納不僅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而且給許多學生帶來了麻煩,添加了學習負擔和壓力,學習效果並不理想。

南宋朱熹曾説,“教人未見趣,必不樂學”。因此在設定淺層與深層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有層次。教學目標設計要兼顧全班學生,授課前要注重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和教學任務的分析,因為全班學生差異的存在,單一的學習目標無法實現全體學生對本堂課的認識,也不能滿足全體學生的多種需求,因而我們要打破單一通道,給予學生多種選擇的機會,是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教學目標設計中最為基本的原則。教學目標設計時應注意利用教學的互動性與自主性,為學生提出多樣化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與學習偏好進行選擇,從而使學習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

由於不同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基礎不一樣,往往在同一班級內學生的英語水平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性,而作為老師的教學要面對全體學生,因此就要求我們在目標設計即備課,授課,作業等教學環節中要對整個班級的學生要做到心中有數,在授課過程中要給所有的學生留下充分的認知和能力發展空間,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讓每一個的學生都能有機會積極參與,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個人讀書筆記3

一個人的好天氣,所謂一個人的好天氣關鍵是心是否在放晴。

一個人生活在陌生的都市。一年四季在變更,知壽的愛情、工作、親情、與老奶奶的情也在這一年四季中變化着。最後知壽坐在電車,朝着有個等着我的車站駛去,以後一個人的'好天氣,知壽的內心活動會不會讓她認識到事物的變化呢。一個人的好天氣,喜歡文章中的吟子老奶奶,房間裏掛着一牆死去的貓貓照片,養着兩隻貓咪黑子、黃毛,喜歡把黃毛放在圍裙裏的兜兜裏,報舞蹈班,認識了芳介老爺爺,真心對待知壽。當老奶奶一個人在一個好天氣下遇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人,才願意把化粧這件麻煩事重視着......

個人讀書筆記4

87天,627英里,沒有精良的裝備,60歲的老人就這樣徒步穿越了大半個英格蘭。

這長途跋涉的87天,不僅僅是一個對身患癌症的奎妮的承諾,我想這更是哈羅德重拾生活之旅。作為一個“被拋棄的兒子”,“不合格的父親”和一個“失敗的丈夫”,每天的'生活除了為活着而生活以外,哈羅德在心裏想着一輩子就這樣完了。這條朝聖的道路上,哈羅德學會了接納自己,“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剛啟程的哈羅德是木納而拘謹的,不管任何事,他首先想到的都是別人的看法,當遇到越來越多的陌生人,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後,哈羅德學會了打開自己的心靈,回到了年輕時的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對感情的追求。

“原來只要知道尋找的是什麼,就往往能從身邊隨手拈來。”有時候人甚至連自己想要什麼根本不知道,其實你那夢寐以求的東西就在你的身邊,比如説愛情,親情,友情,只不過有人沒看到與它們要麼錯失了,要麼遺棄了。“沒有愛的生活不是生活”就像哈羅德與莫琳,年輕時的一見鍾情,熱烈的愛着對方,後來兒子的出生與死亡,讓原本深愛着彼此的兩個人從此有了深深的隔閡。87天的旅程,距離和點點滴滴的回憶又讓他們找回了彼此。

現實生活何嘗不是這樣,自己是一個怎樣的自己,也許很多時候看到的都不是真實的內心深處的那一面,當對生活變得麻木了,對一切事物覺得理所當然了,我想活着的確是為了活着,一生也只是為了活着走下去了。我只知道當用心擁抱生活的時候,心會開始悸動的。

剛着手看這本書時,初覺平淡無奇,越看到後面越覺得引人入勝,當哈羅德開始他的朝聖時,自己的心靈之旅也開始了。

個人讀書筆記5

《一個人的朝聖》講的是哈羅德收到一封年輕時女同事奎妮的來信,得知其病重,將不久於人世。哈羅德內心十分悲傷,一段和加油站女孩意外的對話,讓這個老人決定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步行跨越大半個英國去看望奎妮。在老人獨自困難前行的過程中,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同時回憶了許多關於因抑鬱而自殺的兒子戴維及妻子莫林以及小時候的往事。在哈羅德獨自走完這一段旅程之後,妻子莫林對於戴維的往事也放下了許多,兩人最後能夠鼓起勇氣,理解孩子已經離去的事實。

哈羅德的童年並不快樂,導致他從小性格孤僻,不願意同人打交道。哈羅德·弗萊是個高大的男人,卻一輩子彎着腰生活。

他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如他所願,連告別會也沒有舉行。這個可憐的男人,其實都生活在我們心中。大家的內心裏或許都有那個一個膽怯的自己,不自信,而且有着讓自己深深後悔的事情。

哈羅德和莫林的生活自從兒子戴維自殺之後,再也沒有開心過。莫林搬去了其他的房間,房子里拉起來厚厚的窗簾,夫妻之間越來越沉默的對話。兩個人都在懲罰自己,兩個人都沉浸在失去兒子的痛苦之中。

奎妮是一個人哈羅德踏上心靈朝聖旅途的一個契機。對於一個65歲的老人而言,他平常走路最遠的距離也只但是是從家走到停車場,而此時這個老人卻決定獨自一人踏上那麼漫長的一段旅途。

起初,哈羅德的身體經不起這樣大強度的長途跋涉,但是內心的意念在不斷的堅持着他。而在這漫漫旅途中,哈羅德那些封存已久不願想起的回憶一件件湧出。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讓他不斷去審視自己,淨化心靈,打破了自己心靈的'桎梏與對兒子的愧疚還有對奎妮友情的回饋。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也是我在這一個暑假最有體會的):“也許當你走出車門真真切切用雙腿走路的時候,綿延不絕的土地並不是你能看到的事物。”

個人讀書筆記6

《引爆點》的意義在於,它探索了流行的發起與阻斷的可能。比如我需要把某一種信念或者產品推銷出去。應該怎麼做!

個別人物法則裏的三類重要人物——聯繫員,內行,推銷員

聯繫員,擁有與其它人聯繫起來的能力,無論在多遠的地方,只要他曾經與你接觸,他都可以聯繫上你。例子雖然極端但確實有這樣的人,擁有廣泛的人際交際。

內行,對喜愛的事物十分在行,推銷員,有十分討人喜歡的特質,可以説服他人。

在引爆流行這方面,相比其它人,這三類有擁有強大的威力。

聯繫員將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聯繫起來,我們常常可以感覺到,我們身邊的某些人,把我們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聯繫到了一體,如小良,如老廖,他們擁有發現別人優點,加以放大……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並非處於環形,而是金字塔結構,在他的帶領下,一羣個體聯繫到了一起,然後共事……

同行,如本人。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擁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對某些方面十分了解而且願意分享這份成果,但又不是過份熱情的,不強人所難的。他們把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揮到極致,刨根問底尋找出解決的方案。

推銷員,如老廖,孫浩。當然兩者也是不盡相同,老廖以屬於温和派,可以自然地把人帶過去,孫浩屬於詭辯派,是那類把人帶溝裏的類型,當然他也有把自己説暈的時候。 祖師爺應該也屬於這類人,他們的情感非富,表達細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感染別人,或者説他知道什麼時候別人的情緒與自己是同步的,因而可以控制這種情緒,或悲或喜。人中翹楚本 山大叔更是其中絕頂高手,他 不但是聯繫員,更是推銷員,作為一個突然崛起的集團老總,交際能力可見一斑。

這三類人對他人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第一類人受眾廣,第二類人可信度高,第三類人説服力強。如果你的產品,你的觀點可以影響到這三類人,而且具有附着力的時候,這三類人將是你點燃流行潮的導火索,擁有他們將無往不利。所以毛爺爺説的捉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影響了他們就可以影響潮流。

附着力法則,為什麼説個別人物法則很重要呢,因為相比普通人,個別人物傳播面比較廣,信息的歪曲程度比較少,可以將信息準確傳到每個人那裏。而且十分重要的,這三類人可以將一個晦澀難懂的概念解讀成他人可以理解的東西。這一點非常重要!一個好朋友被女人折磨得不行最後分開了,謠言紛飛,最後的結果是他因為種種原因甩了這個女孩, 這種消息還是從他很要好的朋友那來傳出來的,流言就是如此,人們總按照自己的願意將故事解讀成自己喜歡的,可以理解的方式。因為一個女孩子在男人面前總顯得那麼無力(定性,刻板印象),他們沒有時間也不願意理解別人,男人就變成了強勢的象徵,女人似乎就一定是被欺負,受欺壓的。可是作為他的朋友,我真真實實地瞭解這件事的經過:女孩對男孩有種種不滿,或者説挑剔。男孩組織聚會時需要與同學聯絡,女孩卻要他一直跟隨不能走開。看似小小的矛盾最終導致了兩人的分離。當然謠言的版本是要倒過來看的。只是男孩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大多數人是不必放在心上的,因為他們是大部分的普通人,他只要有真正瞭解理解的人就夠了,如果我們也是聯繫員,內行,推銷員,或者説有必要這麼做。那這種流言要阻斷也不是沒有可能,只是男人要有男人的氣度……

環境威力法則:環境對人的影響力不是很重要,也不是重要,是極端重要。前段時間店裏中差評少的時候沒有特別去解決,後來的中差評如潮般湧來,一個窗户破瞭如果不補,別的.窗户很容易被人丟石塊。所以任何時候都要防微杜漸,將一切危險消滅在萌芽階段,不然災難來臨,需要的代價不會只是一點點,如同上次與錢櫃的第二名之爭,當不正常的狀態已經發生,危險的警報已經響起店長還在裝聾作啞無所作為,最終只能導致現在苦苦追趕卻不見起色。所以人們對身邊事物的影響的敏感的,一個差評就足以影響他的理念,這個時候的他並不只是他自己,他的思想被裹脅,稍有風吹草動就給你差評,因為別人已經作了示範。

150法則,當一個團隊人員超過150人的時候,這個團隊的交流就發生困難。剛看完的時候,我記憶如同斷了的線,只有把其中的點找到,才可以連起來。

個人讀書筆記7

這是我大一看的一本書,現在我在讀研究生,一轉眼,四年了。現在將當時看書後的筆記和大家分享下。説實話,看自己之前寫的東西,是需要勇氣><,畢竟需要勇氣去面對過去的自己。我現在應該寫不出來這樣的文字了。

朋友送的《一個人的好天氣》,最近一直在讀。

發現是日本作家寫的時候,稍微猶豫了一下。根據經驗,看日本的.文字,總需要相當的耐心。不知道是翻譯使然,還是本身日式的行文風格,總是感覺碎碎念,好像冬日的陽光,照在身上,綿綿的,抓不住温度。

好在文章非常短,被我迅速的生吞活剝了。合上書的時候,想着“電車載着我,飛速朝有個人等着我的車站駛去。”,忍不住感歎。

的確是白開水一樣的生活,無奈着,但也繼續着。有些失望,倒也不至於絕望,帶着一點點希望,慢慢走下去。

這本書總覺得如果不是twenties的人讀,是很難產生共鳴的。年齡大的,會覺得這是無病呻吟;年齡小的,大約會忍不住“為賦新詞強説愁”。

Twenties是微妙的年齡段,一半塵世、一半理想。既希望能夠獨當一面,又希望可以得到保護。知壽不想一個人,卻也不擅長和人相處。想去外面的世界,卻害怕墮落,而吟子的那一句“世界不分內外的呀。這世界只有一個。”,我看到的時候,幾乎要拍案叫絕。

的確只有一個世界,所謂的內外,只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枷鎖。我們總是想太多,做太少。瞻前顧後的同時,優柔寡斷。總是認為自己做的事是have to,其實早在不自覺中自己作出了選擇。“只要你肯邁出第一步,自然會有出路”。

生活依然是白開水,可是換個漂亮玻璃杯,也會賞心悦目的。

這幾日,睡前都會靜靜看着這本書,在牀頭燈的下方,我安靜地看着,感覺自己從沒有像現在這樣純粹過,彷佛被掏空了,感覺輕鬆。從“春天”到“冬天”,一步步過來,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好,簡單,努力,但是擁有自己的目標,默默努力。希望每個人在這樣的季節,厚厚的棉衣下都是對生活對未來滿滿的熱情,內心堅定而温暖,簡單努力地行走着。

個人讀書筆記8

超凡入聖是天賦人權

孫悟空大鬧龍宮和陰曹地府,被告到天庭,玉皇問誰去捉拿,太白金星出來説了一番道理:“上聖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孫悟空雖然是一個石猴,可也是“天地育成之體,日月孕就之身”,他頂天履地,服露餐霞,現在既然已經修成了仙道,有降龍伏虎之能,那他同我們還有什麼區別呢?就是説,不能因為出身低賤、來路不明就瞧不起他,而是要不拘一格承認他,給予平等的身份和尊重。

説得多好,我們誰都不興瞧不起自己呀,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遑論人,連鳥獸都包含在內),數數自己身上的窟窿眼兒,只要能數夠九個的,都天賦有成仙的權利!

太白金星以及玉皇這邊是道教的神仙,他講修仙之道,當屬道教的道,可他這個道,每一個稍稍讀過舊書的人都是如此熟悉。人人都可以經過努力修行,實現超凡入聖,這樣平等、這樣有為的道理,在儒釋道這傳統文化的三大源流裏是家家都講的,它體現着中國文化奮發有為的真精神(張岱年曾將“奮發有為”歸為中國文化基本精神,除此是“天人合一”“以人為本”“貴和尚中”)。

在道教,如太白金星説的是“上聖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

在佛門,禪宗強調的是人人都有慧根,人人皆有佛性。

在儒家,孟子説,人人皆可以為堯舜。

我們當以此相互砥礪,只要矢志向上,都可以超凡入聖,退一步,且不説成仙成佛或者人間聖賢,至少各自在各自的領域,都可有所建樹。

醜人的優勢

悟空跟唐僧西行後,常因相貌醜陋嚇了人,而猴子不愧“熟嘴兒”,説出話來,為醜人爭氣:

“似那俊刮些兒的,叫做中看不中吃。像我老孫雖小,頗結實,皮裹一團筋哩。”“我們醜自醜,卻都有用。”

一個人,因為醜,不會沒來由地得到許多垂青,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只有靠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一點點去拼搏,一點點證明自己。在現實的磨練中,甚至遭遇了不少額外的不公和挫折後,醜人獲得了種種能力。老天在容貌上虧了他的,在內在的修養和處世的技能技巧方面補償了他。

那些“俊刮些兒的”為什麼往往“中看不中吃”呢?

明代理學家姚舜牧《藥言》雲:“人常咬得菜根,即百事可做。驕養太過的,好看不中用。”答案是“嬌養太過”。他們因為好看而受到“嬌養”,有更多的人罩着,因此有一些歷練他們便沒有嘗過,在本領上就比嘗過的人虧了一塊。老天在容貌上給他加了分,在別的方面又悄悄給他減了分。

所以,有過皆珍貴,生命堪玩味。貌美,貌醜,都只是人生的一面,誰也別妄自菲薄,誰也甭瞧不起誰。

好漢不哭

黃風嶺三藏遭虎先鋒擄去,八戒眼中滴淚,悟空不愧齊天大聖,氣魄就是大,一語道破哭的`無益——

行者抬着頭跳道:“莫哭!莫哭!一哭就挫了鋭氣。橫豎只在此山,我們尋尋去來。”面對困厄正確態度當是如此,可為一鑑!人活一口氣,越是困難當前,越不可挫了鋭氣。

認真做的事要做到極致

“舉世無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一竅通,百竅通。”此皆悟空得道後説的話,帶幾分春風得意的狂氣,真叫人羨慕呀。學本事就應修到他這般境界——翻“筋斗雲”而非“爬雲”,七十二般地煞變,而非三十六般天罡變,出神入化、得心應手而非半生不熟、時靈時不靈。遙想日後悟空與悟能神通的差別,可知二人在學道時必有知難而進與拈輕怕重之分,所從之師父也必有高下愚鈍之別。

妖怪有理

黃風嶺老妖知道猴王厲害,虎先鋒拿了唐僧反遭到訓斥:“我教你去巡山,只該拿些山牛、野彘、野鹿、胡羊,怎麼拿那唐僧來,卻惹他那徒弟來此吵鬧,怎生區處?”等到虎精被殺,老妖懊惱“這廝(指孫行者)卻也無知!我倒不曾吃他師父,他轉殺我家先鋒,可恨!可恨!”遂凜然應戰。這樣一來,倒叫我想起了賈平凹的散文裏寫父親的教誨“沒有事時莫惹事,有了事就不要怕了。”別的妖怪是精心準備要吃唐僧肉,而這個老妖是本來無心,只因行者的莽撞才徹底翻臉的,因此有了幾分可愛相。這便是《西遊記》的高人之處了,一路魑魅魍魎萬萬千,但性格各有不同,妖魔身上都有人性,惡中也有可愛處,不拘一格,決不雷同,這正是名著魅力的保障。

個人讀書筆記9

“雙腳泛着一層不健康的白色,幾乎發灰;襪沿在腳腕勒出了一圈粉色的痕跡;腳趾、腳跟、腳背上都有水泡,有些在流血,有些已經化膿;大腳趾的趾甲像馬蹄一樣粗糙,近鞋頭的位置還有一道藍紫色的淤血;腳跟上起了厚厚一層硬皮,有些地方裂開了在流血......”

如果你認為走路就是把左腳放在右腳的前面,再把右腳放在左腳的前面,剛剛引用的這段文字告訴你絕非如此。這就是哈羅德在連續徒步25天以後雙腳所遭受的苦痛。所以作者喬伊斯説:“你以為走路很簡單嗎?但是這些原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非常困難;吃也是一樣,有些人吃東西困難;説話也是,還有愛;這些看起來簡單的東西有的時候很不易。的確如此,如果不做任何的準備,連走路這樣簡單的事情都會讓你苦不堪言。”

沒有徒步經歷的人應該很難理解為什麼説走路很難。可是讀完《一個人的朝聖》,和哈羅德一起用87天來完成開車10多個小時就能完成的這段路,我所能感受到的除了自由、欣喜和感動,更加觸動我的,是:“只有陷入真正的絕望才能重生;而在重生的旅途中,自己所要面對的彆扭、糾結和痛苦又是如此深刻而不可逃避。”

退休半年的老人哈羅德接到20多年前同事奎尼的來信,信中寥寥數語告知哈羅德她身患絕症不久將告別人世,特寫信來和哈羅德道別。哈羅德不知所措立馬回覆:“祝你早日康復”,然後批了一件防雨衣穿上一雙帆布鞋就出門去寄信。路過一個一個郵筒時,糾結於“早日康復”四個字太過於簡單,他從一個郵筒走向下一個郵筒,然後在小鎮盡頭的便利店裏,售貨女孩告訴他:“信念會讓一切好起來的,如果你堅持認為病人會好轉,那麼你就一定可以找到幫助她的辦法。”聽了女孩的話,哈羅德莫名其妙地認為如果自己可以徒步穿越627英里,奎尼就能活下來。他特意打了電話給奎尼所在的療養院:“請告訴她,她的朋友哈羅德正在來看她的路上,她要等着我;我會走着過去,讓她一定要好好活着。”於是一個人的朝聖之旅就此開始。

87天,627英里,無數次覺得堅持不下去了,又一次次踏上征程。路上哈羅德與許多的平凡人相遇而後揮手告別,每一次離別似乎都成就了嶄新的開始。旅店客人、騎自行車的母親、斯洛伐克移民瑪蒂娜、一羣追隨者,一條喜歡石頭的流浪狗,甚至路邊的花草和天邊的雲彩都給了哈羅德不同的啟示和勇氣。“他明白,在彌補自己錯誤的這段旅途中,讀書筆記.他也在接受着陌生人的各種不可思議。站在一個過客的位置,不但腳下的土地,連其他一切也都是對他開放的,人們會暢所欲言,他可以盡情傾聽。一路走過去,他從每個人身上都吸收了一些東西,他曾經忽略了那麼多的東西,他欠奎妮和過去的那一點點慷慨。”

徒步87天,最艱難的部分是什麼呢?是體力不支?還是風餐露宿?讀完這本書後,自己開始一個人早晚在公園獨自行走2個小時,再細細回想哈羅德的這87天,慢慢的越來越體會到最艱難的部分應該是他一個在路上,必須不間斷的回想自己的全部過往,想起自己這一生如此碌碌無為平庸不堪。長時間獨自行走在路上,哈羅德才意識到自己面對生活的不如意,他逆來順受,選擇了用孤獨和麻木的態度來對待一切。

一個人徒步旅行,意味着一個人長時間的獨處,可以掌控也最無法掌控的應該正是自己的思想,那猶如一場戰爭,沒有硝煙沒有敵我但一樣哀鴻遍地撕心裂肺。在路上,哈羅德斷斷續續主動或者被迫的回想自己的過往,想起少年時期母親的訣別、父親的放縱、成年後兒子的叛逆和妻子的絕望,回想自己一直以來習慣性的靜默。他會後悔自己沒有在兒子無助時大膽的給他一個擁抱告訴他“我愛你”,後悔在妻子痛失愛子絕望時選擇逃避。也許正是這樣一幕幕的昨日重現,逼着哈羅德去想清楚:“自己是誰?兒子為什麼選擇自殺?妻子為什麼會20年來形同陌路。”逼着哈羅德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生是可以選擇逃避的,如同哈羅德這一生,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盡人意,他選擇沉默來把自己置於孤獨的自我空間裏。而就在快要走完這一生的風燭殘年,哈羅德突然有了第一次改變,突然有了逃離一切的'勇敢和果斷。正是這樣的一次變化,才讓哈羅德開始如此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或許這樣的改變和調整為之晚已,或許任何時候,認真思考和審視自己的人生,都如同一次朝聖一樣,神聖而隆重。

所以,與其説哈羅德的這次旅行是拯救老友的生命,不如説他在藉此來追尋真正的自我。將自己逼到絕境尋求失去的自我,一如置於死地而後生的自我突破,最痛卻最有效。在絕境中,內心裏的焦慮和卑微被一點點丟棄,那些被摧毀的激情和渴望開始慢慢復甦,行將就木的生命開始顯現生機。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佈滿遺憾,每個人都需要直面痛苦,是選擇鬱鬱寡歡逃避到老,還是早一天如同哈羅德一樣勇敢的邁出第一步,而後再慢慢的解開生命中所有的心結?

讀完這本書,想起看了好幾遍的電影《轉山》。書中的哈羅德和電影裏的張書豪都是最普通的平凡人,生活中的他們平淡無奇到微不足道,但是因為一個有點率性的決定從此自己開始一段讓所有人豔羨朝聖之旅。

他們的勇氣和自由確實讓你我羨慕,不過細細想來,更加羨慕的應該是這樣的選擇促使他們對世界、對人生、對生活有了不一樣的感悟,也許經歷和體驗才是找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唯一途徑,而讓自己一生過得“真我”就是每一個人的朝聖之旅。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閒暇時喜歡看電影讀小説。電影如同點心,書本則是主食。讀小説,一個人,一本書,看似單調,但實際上卻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舞台劇。導演是你,劇務是你、作曲是你,主角配角全是你,隨着劇情的展開,一個人對着文字或載歌載舞,或舉杯獨飲,或興高采烈或痛不欲生,一本書讀完,自己彷彿經歷了不一樣的人生,會有一種不現實的酣暢淋漓之快感。如此來看,閲讀豈不也算是一個人的朝聖!

個人讀書筆記10

我最近讀了一本好書——《駱駝祥子》,老舍的代表作。每當翻開這本書,一個追夢人在我的眼前飛奔,拉着他剛剛買來的車,好像裝在這一生的幸福,這個人就是祥子。

祥子有着他的小九九:攢錢買車。不喝酒、不抽煙、不賭錢,沒有任何不良嗜好。有的是力氣,有的是車技,有的是能力。為了買車,祥子再窮再苦也樂意,一分一角得攢着,整整攢了三年,終於祥子買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車。他欣喜之餘也夢想着有一天擁有自己的車工廠,讓和自己一樣的人實現夢想。

然而,現實和理想是不成正比的。他的車被一羣亂兵搶走。經過打擊,祥子變得一無所有,但是他還有夢。他一次次奮發,但夢想一次次被打碎。他和虎妞結婚了,很少拉車,不再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地跑了,也不再有以往的那股精神勁了。每天都在生活的漩渦裏掙扎了,他希望能夠爬到岸上去。虎妞難產,死了,這使祥子的一切又化為了烏有。他奮發過、振作過、掙扎過、絕望過,他只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一個小小的夢想難道就這麼難?小福子的自殺吹滅了他夢想的最後一朵火花。於是,他開始不再相信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善良樸實,欺騙利用朋友,這讓我心酸。

我曾被祥子感動,夢想打碎,在造夢。我曾為祥子心酸,為什麼所有的坎坷都降臨在他的身上。我羨慕過祥子,他擁有那麼多美好的夢想……

祥子生在文化之城,卻變成了走獸,這並不是他的錯,是命運摧毀了他。我感到十分慶幸,慶幸自己生在了一個民主的時代。在這裏,有千千萬萬個和祥子一樣的追夢人卻都沒祥子那般坎坷。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十分幸福的。讓我們手握當代,放眼未來,為夢想而奮鬥,為人生而追求。

《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是北京舊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車伕,善良純樸,正直,熱愛勞動。他的理想是車,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三年之後終於得償所願,但那時是抗戰時期,北平亂成一團,祥子稀裏糊塗地被抓去打雜,更痛苦的是他用血汗錢買來的車,也被奪走了。千辛萬苦逃了出來,回到“仁和廠子”繼續拉車。但是痛苦還沒結束,廠主劉四爺的醜女兒虎妞看上了祥子,並_他,祥子上了當,_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於難產,孩子也沒了。虎妞死後,小福子又表示和他一起過,可是當祥子找到一份穩定工作後去找小福子時,才知道小福子已在一個樹林裏上吊死了。

此後,祥子就墮落了,原來那個祥子因為生活的壓迫染上了吃喝_賭的惡習。原來那個祥子徹底消失了。

祥子是一個悲劇,他盡了所有的力,也吃了所有的痛苦,但卻依然落了個兩手空空。這本書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真面目,如果不是黑暗社會的_,祥子也不會從一個充滿希望的熱血青年走向墮落。祥子不奢望別的,他只是想要得到一輛車都這麼難嗎?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

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從前的熱血。然而,他最終還是輸給了自己。

雖然這只是一本書,但它寫的是真實的社會。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很少數,但我們可以在追求的過程中慢慢改變。畢竟我們都不能預知未來,但是我們可以把握今天。海倫.凱勒説過:“把活着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後一天。”

個人讀書筆記11

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刻畫了一個“硬漢子”形象,在艱難困苦的人生中,仍然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甚至我視死如歸。

在讀《老人與海》的時候,我能感受到內心的熱血在澎湃,瘋狂的節奏在跳動。最讓我觸動的是這樣的資料:

老人在第八十四天晚做了一個夢,夢見自我少年水手時遠航非洲見到在海灘上嬉戲的獅子。醒後他就去叫醒孩子,分道捕魚。

天還沒亮,但老人已經把魚餌放入海中,準備捕一條大魚。當老人目不轉睛地望着釣絲的時候,水面異常,他心想成功了。老人已幾十年的經驗判定,這是一條巨大的馬林魚,他以熟練的技術與幾十年來的實戰經驗,與這條大魚搏鬥了兩天兩夜。他的手流血了,但仍在堅持;想起年輕時與黑人扳手腕的經歷,自我年輕時是怎樣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的。他的心在跳動,當與再次跳出時,老人高高舉起魚叉深深地扎進魚身,他勝利了。可是鯊魚卻尋着血腥味,來搶奪老人的戰利品,老人以最終一點餘力與它們搏鬥,刀斷了,就用棍子,可惜殺了兩頭卻又來了一羣,老人最終倒下了。

老人説:“一個人能夠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不錯,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應對外界巨大的.壓力和厄運時,勇往直前,堅強不屈的奮鬥,甚至的視死如歸。這樣就算失敗了,但堅持了人的尊嚴和勇氣,仍有勝利者的風度,這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即使應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能夠得到精神上的勝利,我曾用自我的生命去奮鬥過,我無怨也無悔,勝利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我的人生沒有失敗!

在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當被巨大的挫折接連不斷的打擊時;當那蜂擁而來的災難來臨時;當你那飽受摧殘的心已無力抵抗時,你能夠來學習一下這位老人,一位硬漢的人生,一種奮鬥的人生觀。

請把困難當作你的敵人,把奮鬥作為你的武器,應對敵人時,要敢於拿起自我的武器與敵人進行殊死搏鬥。

人生如夢,沒落的還酹江月;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一個人能夠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個人讀書筆記12

林先生的文字太清新了,像十七八歲的少女,純情卻又充滿了色彩。

翻到林先生去世前在採訪中對年輕朋友們説的話。

問:「如果要給現在的`年輕人提成長建議,你會最想對他們説什麼呢?」

林清玄:「我最想講的就是,你要選擇生命裏那些重要的事。

一個是浪漫精神。

有一首詩説琴棋書畫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如今事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為了避免你從一個浪漫的人變成世俗人了,所以你要有浪漫的精神。

第二個你要有理想主義的追求。

你要看到山頂上有一個很美的別墅,將來我要住這樣的別墅,雖然你可能達不到,但是你有這樣的嚮往,而不是看到一個很髒亂的地下室,説我將來要住這個地下室,這個是理想主義。

第三個你要純情,純情的那種心。

人生大部分的苦難就來自於你還不夠純情。最近我有一本書叫做《持續做一個深情的人》,你的情感要保護好,因為這些比你世俗的成功還要重要。

我要跟年輕人講的話太多了。

個人讀書筆記13

歷時半個月的時間,讀完了《一個人的朝聖》,這是我讀得最快的一本書了,但是讀完總想説點什麼,卻又不知道該説些什麼……索性就大概介紹下這本書吧。故事的主人公叫哈羅德·弗萊,他是一個65歲的老頭,在釀酒廠做了四五十年的銷售就退休了,為人謙遜,獨善其身,從來沒有過太高遠的追求。

正如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哈羅德·弗萊是個高大的男人,卻一輩子彎着腰生活,像是隨時防備着前方會突然出現一道低樑,或是被人投偏了紙飛機似的。”

“哈羅德從小就學會了安身立命之道——保持低調,做個隱形人。”小時候,哈羅德的母親不辭而別,父親便經常給他換不同的“母親”,但他並沒有真正感受過什麼是母愛和父愛。

成家後,他的婚姻生活也是不盡如意,兒子戴維患上了抑鬱症上吊自殺,妻子由此便和他分居形同陌路人。在如此窘迫的境況下,他收到多年前的女同事兼好友奎尼的一封信,並告訴她自己得了癌症,不久便離開人世。

從此,他便決定一個人上路,親自把自己的回信交到奎尼手中,並一路不停地給奎尼的療養院打電話寄明信片,讓奎尼一定堅持等着他。一路上,他一邊回味往事,一邊自我反省,還幫助許多人分擔了一些東西,可回想起自己的從前,對待妻子莫琳、對待兒子戴森、對待好友奎尼,他總覺得虧欠了他們好多,甚至很多都是無法彌補的東西……一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深刻體會了外面的.生活,雖然旅途中也常有同行者陪伴,卻沒有一個人能夠走近他的心,真正地瞭解他,懂得他“在路上”的意義。

從英國的南部到北部,從金斯布里奇到貝里克,歷時八十七天的時間,六百二十七英里的里程,哈羅德終於到達了貝里克的聖伯納丁療養院,實現了對奎尼的諾言,奎尼最終也安然地離去,哈羅德和莫琳的感情也重歸於好。

其實,整本書通讀下來,讓我一直都不懂的是,這本書為什麼要叫“一個人的朝聖”而不是封面內的那句話“那麼,我是誰?”朝聖往往不應該和“宗教”相關聯的嗎,而哈羅德並不是宗教信仰者啊,抱着這個疑問我請教了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對“朝聖”的解釋是:

朝聖是指教徒朝拜聖地的宗教活動。朝聖是一項具有重大的道德或靈性意義的旅程或探尋。通常,它是一個人前往自己信仰的聖地或其它重要地點的旅程。果然,“朝聖”的確是與莊重、信念、宗教有關。但這本書講述的是主人公哈羅德在去看友人奎尼的旅途中,通過憶往事,自我反省,給自己心靈的一次洗滌,最終又重拾勇氣,開始坦然面對生活。

如果非要説這是一種朝聖,那就是哈羅德堅定了一種信念:只要他一直堅持走,奎尼就一定會活着,直到他到達目的地。嚴格來説,這的確是一種信念。但與其説是哈羅德為了“拯救奎尼”而開始“一個人的旅途”,倒不如説是奎尼拯救了哈羅德,如果沒有奎尼的信,就不會有哈羅德“在路上”,就不會有他重新審視自我和麪對生活的勇氣,更不會有莫琳最終對哈羅德的原諒。

坦白來説,我覺得這本書用“朝聖”來命名,顯得過為沉重,如果叫“那麼,我是誰?”,也許會有另一種意境吧,也説不定呢。

個人讀書筆記14

《簡愛》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們普遍認為《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詩意的生平寫照”,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説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脱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個人讀書筆記15

1、我討厭和人抱怨,那會讓我覺得很悲哀。我想要沒有怨言地生活下去。為此還是一個人好,因為我不會和自己抱怨。對自己嚴厲還是温柔,都是我的自由。

2、沒錢那就去買便宜的東西好了

3、在肯德基一起喝茶的那個男生,也説不知道舊日戀人的`消息。那個女孩曾和我同班,但不太熟,完全不知道她現在在哪兒做些什麼。

4、想去遙遠的國家看看,卻不想去附件的超市。

5、我怕生了孩子,只為自己活的人生就變成了為孩子活的人生。

6、不是我是護士,而是我的職業是護士。

7、人註定要受自由之苦。

8、我想住的家在這兒,我想挖的井兒在這,我想磨的石頭是這塊。曾經做什麼都是迷茫,所以我很開心能擁有這份自然的堅信。

9、也不知何時起,工作不再是身份認同,並非是不安消失了,只不過那種必須要用什麼來排解的原形不明的巨大東西,我現在已不再懼怕。

10、我想挖的井在這兒,我想磨的石頭是這塊,我最後的歸宿在這裏。這點我現在也深信不疑,也許永遠都不會改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