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勿獵奇散文隨筆

來源:文萃谷 4.39K

近期讀了一本《西遊記深度解析》,讀後感覺駭然。書中極力證明“唐僧不是他親爹的兒子”、“西遊本身就是佛教東傳的陰謀”、“紅孩兒是太上老君和鐵扇公主的私生子”、“沙和尚是因為和王母娘娘偷情才被貶下界的”、“菩提祖師就是如來”等,這些“匪夷所思”的結論撲面而來,讓從小就接受《西遊記》奇幻爛漫伸張正義意識的我感到不寒而慄。第一感覺是,原是這這樣啊,我當時怎麼沒有意識到啊!作者的證據還是很有邏輯性的,一二三四條條羅列,環環相扣,極力向你證明他的推斷是天衣無縫的。然而這種西遊陰謀論的感覺讓我感到很受傷,彷彿一個美麗的童話瞬間破滅,幾十年的浪漫情懷被“披着外皮的神仙”一一欺騙。然後我仔細想想,確實如此啊,多麼可恥啊,這都是些什麼神仙啊?這種感覺的`蔓延,讓我帶上了有色眼鏡去看各種名著,帶着獵奇和挑刺的眼光讀其他作品。彷彿我不是去欣賞文字本身,而是要榨出文字背後的“小”來。

讀書勿獵奇散文隨筆

如果一個人看一本書前就帶上了結論去讀,就發現讀到最後只是蒐集各種證據證明自己的結論而已,而不是去發現文章中的美。你會發現,你在狠命的、死死的鑽字眼,然後用盡心思搜腸刮肚的證明“噢,果然我是對的”、“就是這樣、就是這樣”、“我真聰明,別人都是看表面,我才能看透實質”。結果花了一個月、兩個月讀完,卻發現自己很累,腦子被一根繩子牽着,揪得生疼;思維被大蟒蛇纏着,透不過氣來。實際上自己是在斷章取義的找證據,先入為主的驗結論。

後來我發現,這樣讀書何苦呢?常言道:開卷有益。而我呢,這些獵奇的緋聞、骯髒的勾當、齷齪的推論對我有何益處?只是讓我去發現社會的黑暗、理想的破滅、神話的卑劣,讓我傷不起、壞我好心情。讀書是為了修心,《西遊記》這樣的傳世名著之所以幾百年來廣受人民羣眾的歡迎,本身就是因為它的宗旨就是修心,它在傳播正能量,在推動社會進步。而我呢,為什麼非好把美好的東西打碎去看呢?

獵奇可能會吸引人的眼球,卻無法感化人的靈魂。而且很多時候,獵奇往往是片面的斷章取義地看問題,而不是冷靜地紮紮實實搞研究。《西遊記深度解析》以“太上老君和紅孩兒都會三昧真火、牛魔王為何拋棄鐵扇公主另尋新歡”等情節推斷出紅孩兒不是牛魔王親生的,否則太上老君的個人專利“三昧真火”怎麼紅孩兒也會?否則鐵扇公主為什麼有太上老君的至寶芭蕉扇?這樣從看似鐵證如山的證據,作者毅然決然推出“紅孩兒就是老君的私生子”。果真如此嗎?我們無法得知,吳承恩已經仙逝了,否則問一下他老人家就知道了。但是,我覺得以上證據作者為什麼不推出紅孩兒是太上老君的徒弟、太上老君跟牛魔王一家相處融洽(太上老君的坐騎是青牛,牛魔王的本相是白牛,都是牛)的結論呢?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一種讀者,就有一種《西遊記》讀法。蔡鐵鷹先生説:“廚師讀出了淮揚美食,報社記者讀出了本地方言,方誌辦的夫子讀出歷史名城,大學士紀曉嵐讀出明代制度……”是啊,面對着卷帙浩繁的《西遊記》,我們為什麼不能讀出些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東西呢?在所謂的獵奇中沾沾自喜只會讓我們停留在狹隘中不能自拔。

我們並不是提倡讀書不思考,也不是呼籲悠哉樂哉浮光掠影的單看故事情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只是希望在讀書思考時,能有理有據的推斷,能積極傳播一些有助於社會進步、有助於正義弘揚的聲音。我們要“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積極傳播正能量,樂觀向上過此生,而不是抱着“譁眾取寵”的心態去發現書本背後“臆造”的驚天祕密,對名著,我們還是需要有一些敬畏心的。

熱門標籤